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5.5打折销售

幼儿园折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2

§5.5打折销售。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5打折销售”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www.JAB88.cOm/p>

§5.5打折销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后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

2.解决打折销售中的有关利润、成本价、卖价之间的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亲历打折销售这一现实情境,了解打折销售中的成本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根据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谈一谈:

请举例说明打折、利润、利润率、提价及削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公式:利润=卖出价-成本价

(或者:利润=销售价-成本价)

3.算一算:
(1)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元;
(2)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元;
(3)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50元卖出,利润是元,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灯片给出)

1、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

九折八八折七五折

2、你是怎样理解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的?

二、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灯片给出:教材256页的图。

2师指着图,让学生说说“打折销售”中自己有过的亲身经历。

(学生自由发言)

3师:假设你是一个商店老板,你的追求是什么?

4师:你是怎样理解商品的利润?

5师:一个成功的商人的经验之一是巧妙利用打折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品中的打折问题。

三、新知探讨

1你认为商品的标价、折数与商品的卖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说说你从打折销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灯片给出以下问题):

(1)某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4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2)一种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书店所有儿童读物一律八折优惠,小明花了24元买了一套读物,请问这套读物原价是多少?

(4)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卖出,已知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125元,每件服装获利多少?

2、例题教学

灯片给出: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教材第156页应用题)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完成第156页的问题):

(1)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2)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3)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4)列出方程,并解答:()

3、小结并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巩固发展

P157随堂练习的第1题和习题的第3题。

五、回顾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调查中你还遇到哪些难解的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可以给你解答?

六、作业

P157习题的1、2题。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这2道复习题,重在检查学生对“折扣”中的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扫除障碍。

通过图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感官,形成认知。

制造一种氛围,达成一种共识。

学生可能说:赚钱或获取利润。不管怎样的说法,教学的目的达到了。

学生不难得到(板书):商品的利润=卖价—成本价

板书课题:打折销售

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标价×折数=卖价

检查学生社会调查作业完成的情况,同时从学生那里获得最原始的教学素材。

(1)、(2)、(3)题是小学阶段知识的再现,这里不要求学生一一解答,只让学生说解题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打折销售中可涉及哪些数学问题。

(4)题的引入是为下面例题的教学作铺垫。学生可能给出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

125×(1+40%)—125

=50(元)

解法二:125×40%

=50(元)

学生审题后,要求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即利润=卖价-成本价。

学生试着独立解答所有问题,再组内讨论、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老师进行板书。(教材157页的图)同时强调两点:一寻找“相等关系”,二解出方程后注意检验求出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先学生独立解答,等完成的差不多时,再组内讨论、交流,同时分别叫2位学生上台演算,最后有针对性的讲评。

相关知识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导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原价、折扣、售价、利润及利润率等概念;
2.经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具体情境中关于商品销售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原价、折扣、售价、利润及利润率的概念,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具体情境中关于商品销售的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商品销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使实际问题数学化.
【课前预习】
1.一件商品的进价为200元,提高50%后标价,又按标价八折出售。根据这个情境,理解下列概念并指出这个问题中所对应的相关量。
进价:
原价:
折扣:
售价:
利润:
利润率:
2.某品牌商品进价300元,卖出后,可获得10%的利润,这家商品的利润为多少?这件商品售价是多少元?
【课堂探究】
知识探究1:
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的成本是多少?
思考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的?
2.“又以八折优惠卖出”中的“八折”是在哪个量的基础上打“八折”的?
3.“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中的“15元”是如何产生的?
4.你认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5.如果设每件衣服的成本价位x元,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的量吗?你是如何解决这道题的?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知识探究2:
某超市将某种商品按标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为10%。已知这种商品的进价为180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标价是多少元?
(小组合作交流本道题的做法,说说你们找到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又是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道题的?交流后派代表讲解并板演。)
【课堂拓展】
某市百货商场元旦搞促销活动,购物不足200元不给予优惠;足200元而不足300元的打9折;达到或超过300元的,其中300元按9折优惠,超过部分按8折优惠。某人两次购物分别用了160元和252元。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与打折销售有关的等量关系有哪些?你还有哪些困惑?

【课堂检测】
1.百货商场采购了一批夹克衫,每件夹克衫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关系按标价的8折出售,每件以120元卖出.试求这批夹克每件的成本价.

2.某商品的零售价为每件900元,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商品按零售价的九折降价并让利40元销售,仍可获利10%,求这件商品的进价。

5.5边角边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5.5边角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5.5《边角边》第1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并初步学会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边角边公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三角形全等证明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三角形全等证明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指出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变换能使它们完全重合:
图(1)中:△ABD≌△ACE,AB与AC是对应边;
图(2)中:△ABC≌△AED,AD与AC是对应边.
二、新课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
(1)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是否需要已知”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现在我们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2,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
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
AO=CO,
∠AOB=∠COD,
BO=DO.
如果把△OAB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OC重合;又因为∠AOB=∠COD,OB=OD,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ABO与△CDO就完全重合.
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
(1)读句画图:①画∠DAE=45,②在AD、AE上分别取B、C,使AB=3.1cm,AC=2.8cm.③连结BC,得△ABC.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
(2)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二、三角形全等判定Ⅰ的应用
1.填空:
(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还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例题
例1已知:AD∥BC,AD=CB(图3).
求证:△ADC≌△CBA.
问题:如果把图3中的△ADC沿着CA方向平移到△ADF的位置(如图5),那么要证明△ADF≌△CEB,除了AD∥BC、AD=CB的条件外,还需要一个什么条件(AF=CE或AE=CF)?怎样证明呢?
例2已知:AB=AC、AD=AE、∠1=∠2(图4).求证:△ABD≌△ACE.
小结:
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3.证明的书写格式:
(1)通过证明,先把题设中的间接条件转化成为可以直接用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再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具备按边角边的顺序写出可以直接用于判定全等的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
(3)最后写出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作业:
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
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E≌△CDF.
教后记:

5.5一氧化碳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5.5一氧化碳”,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五节一氧化碳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板书]: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CO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1)观察火焰捐色,当教师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

CO

H2

C

可燃性

2CO+O2==2CO2

蓝色火焰

2H2+O2==2H2O

淡蓝色火焰

C+O2==CO2

还原性

CO+CuO==Cu+CO2

H2+CuO==Cu+H2O

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3CO==2Fe+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

(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三)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