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06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咋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3.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常见两种分类法灵活运用到化学学习过程中

【教学设计】

老师:今天上班,我也绿色出行了,大家知道的,现在的共享单车层出不穷,大家是不是注意到,商家将每辆自行车的车身颜色,都有着各自的特色,那大家在进行用车之前,要开锁,是如何实现的呢?是不是有各种车牌号?商家就是根据这个来进行分类的,这样做便于管理!我呢有一个想法,有一天这个共享单车能够在全国流通,每走到哪都有它懂得存在,这样有一天呢,我就可以骑着它去西藏,完成我的西藏骑行梦想。这样在路上没有害怕它被盗的心理,同时也不担心车坏了,说到西藏那,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西藏的人文,地域,风俗等,那我们就在图书馆里找资料,大家去图书馆是怎样查阅资料的呢?


学生:自由讨论半分钟,然后简短回答。

老师:如果没有去过图书馆呢?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试一试找到自己想看的书,看能不能找到!

从这些共享单车,图书馆书籍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在一起,然后逐渐分在具体的事物,那么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相似的例子呢,,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他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两分钟,然后简短回答。

老师:做出评语,并在举几个例子,如超市,汽车车牌号,

老师:举了这么多的例子,那什么叫做分类呢?

【板书】物质的分类定义:即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分类的两种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板书】交叉分类法

请大家对下面的物质进行对应的分类连线: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4碳酸盐

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Na2CO3这个物质,它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对不对?像这样,物质所属类别之间存在部分交叉。

【板书】:交叉分类法特点:物质所属类别之间存在部分交叉。

老师:请分类以下初中所学的物质类别概念: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老师:根据分析我们得到如图一:

我们把这种对同类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叫树状分类法。

【板书】树状分类法

作业布置1.请在下列方框中填上具体的化学物质如图二;2.每个人在图书馆借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精选阅读

物质的分类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物质的分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指的是认识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共有9种分散系,并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重要性质,其核心是胶体及其性质,理解他的关键就是要知道胶体的本质,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初中学生已学过溶液和浊液,本节课的内容分散系就是在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发展。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将胶体与溶液和浊液进行对比,从本质上认识它们的区别,并在讲解过程中适当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2)了解分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目标解析
(1)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就是要了解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知道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各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
(2)了解分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就是要知道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区别,让学生学会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和溶液,并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间的本质差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从性质和现象上认识胶体。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分散系的概念上入手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其中关键结合胶体的性质和现象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胶体。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所有内容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和Flash演示。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Flash演示丁达尔效应,有利于学生了解Fe(OH)3胶体的制取和丁达尔效应,同时播放图片形象的使学生了解胶体在生活中应用。
五、【教学过程】
问题1:纯净物可以再分类,混合物如何分类?

混合物(????)
物质单质
纯净物酸

化合物盐
氧化物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引入课题。
师生活动:例举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阅读教材内容第一、二段试着将分散系按照分散系或分散质所处的状态分类,并对应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种类。
分散质状态分散剂状态实例
气气空气
液气云、雾
固气烟、灰尘
气液泡沫
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豆浆
固液油漆
气固泡沫塑料
液固珍珠(包含水的碳酸钙)
固固有色玻璃、合金
问题2:当分散剂是水和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哪些类别?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这三种分散系,使学生能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认识它们的本质区别。
师生活动:

思考:怎样区分溶液和胶体呢?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实例CuSO4溶液Fe(OH)3胶体Fe(OH)3悬浊液
光束照射时不产生亮通路有光亮通路不产生亮通路
透过滤纸的情况能能不能
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谈们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这种物理方法区分胶体和溶液。丁达尔效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胶体的性质:介稳性;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后两种自学P28科学视野)
问题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设计意图:知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师生活动: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1~100nm100n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鉴别无丁达尔效应静置沉降或分层丁达尔效应
问题4:胶体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利用了胶体的那些性质?
设计意图:了解胶体的用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胶体的性质。
师生活动:

六、【课堂小结】
分散系

9种分散系
七、【目标检测】
1、教材P29第1题
2、教材P29第2题
八、【配餐作业】
A组
教材P29第5、6题
B组
优化设计P2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随堂练习部分
C组
课时训练P911~9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前延伸学案
【教师寄语】从认真自学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
2.使学生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3.知道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
4.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够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5.使学生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分类。
6.使学生建立起酸性看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7.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
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那类物质发生反应,
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和方法。
8.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复习巩固】
1、化合价是。指出下列物质中个各元素的化合价Cl2O2NaClMgCaCO3H2SSO3H2SO4

【自主预习】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P31
1、元素的定义。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物质——。
单质:举例、
化合物:举例、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如CO2、NaOH、AgNO3、O2、C、Mg,属于化合态的有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
(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为、、、。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
如、、
(3)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4)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5)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自我检测】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
A.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
2.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B.漂白粉C.盐酸D.碘酒
4.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的是()
A.钠B.氧C.氮D.铁
5.结合前面的学习,整理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你所知道的含氯元素的物质(至少4个类别,5种物质):

(2)指出氯元素在你所列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3)请你对自己写出的5种物质进行分类

(4)完成某些含氯物质间的转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至少2个,可补充)
【错因分析】

【疑点解惑】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内探究学案
【教师寄语】从认真自学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接触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2、使学生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知识重点难点】
知识重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关系。
只是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自主学习】
1、元素是。目前自然界已发现110多种元素,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叫;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而且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有的则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由于,所以110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2、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和。
3、物质的分类依据: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混合物
物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根据组成特点和具有的性质,化合物分,,,和。其中酸性氧化物指,如。
碱性氧化物指
如。

思考:CO是否是酸性氧化物?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根据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根据被分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活动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关系实验方案。
指导:把所给试剂分类,分别选取一组中的一种物质,试验它与其它组物质的反应,并进行记录。
反应物实验现象结论

讨论: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盐分别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将图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用线连起来。
金属非金属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酸
盐盐
【教师精讲】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关系。
【巩固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A.FeCI3B.CO2C.HCID.CuCI2
2.关于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氢氧根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落石出D.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3.酸类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都有酸根B.分子中都有氢原子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生石灰溶于水
2.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3.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氢气
三、标出下列各元素的化合价
NH4NO3FeCI2Fe2O3NH3HNO3Cu(OH)2Na2S
SO2SO3H2SO4H2SO3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后延伸学案
【巩固习题】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碳酸、乙醇、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A、尿素磁铁矿石B、金刚石水
C、液氧氯酸钾D、汞碘酒
3、在Zn、ZnO、ZnCO3、盐酸、CuCl2和CaCl2溶液六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的方法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化合物
6、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下列关于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氧化物B、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C、它由氯原子和氧气构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5
7、现有氧气、氮气、碳、铜、硫、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氯酸钾、空气、碱式碳酸铜等物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
(2)属于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3、知道根据分散系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4、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5、能列举胶体的重要应用
【基础知识】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反应的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2、交叉分类法
3、树状分类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分散系由和组成,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和三大类。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稳定性
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鉴别
常见例子
⑵胶体的重要应用
明矾净水、制豆腐、土壤的保肥、长江三角洲的形成等
【典型例题】
1.(2007年水平测试)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氯化钾B.二氧化碳C.碳酸钠D.乙烷
2.(2008年水平测试)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使用丙烷作燃料。丙烷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氧化物D.混合物
3.(2009年水平测试)“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旧轮胎、废纸等属于()
A.单质B.有机物C.氧化物D.无机物
4.(2010年水平测试)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
A.酸B.酸性氧化物C.碱D.混合物
5.(2011年水平测试)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碳酸镁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
6.(2008年水平测试)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硫酸铜溶液B.稀硫酸C.溴水D.氢氧化铁胶体
7.(2009年水平测试)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
A.胶体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
8.(2011年水平测试)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3、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二)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2、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设计】

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

2、

【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哪一页?(停顿)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

翻书查找,翻目录查找。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翻书找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倾听

【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超市的物品归类、图书馆里书籍的分类、 垃圾桶的分类、QQ好友的分类

联系生活实际

【过渡】举了这么多例子,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提问】根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

【板书】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那什么是标准呢?

强化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提问】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图片这里的职业就是“标准”。

帮助学生养成分类时要确定“标准”这个意识,为下一步学习做下铺垫。

【讲述】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设定标准,再选择分类的方法。

学生思考、阅读

【讲述】像刚才黑板上的人物按照“职业”进行划分,只用了一个标准,我们称为“单一分类法”。

【板书】二、分类的方法

1、 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转折】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同学不认识李宇春,只知道她是歌手,并不知道“春哥”的性别,如果我们他这些人物用“性别”进行分类,是不是更全面了呢?

【讲诉】像这种用了“职业”和“性别”进行分类,我们在化学上把这种用多标准分类的方法叫做交叉分类法。

倾听、思考。

【板书】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标准:阴离子、阳离子

【巩固练习】一、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标准:“状态”、“组成是否单一”

一名同学上台进行连线,其余学生在课本做练习。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次强调标准的重要性。

【过渡】课前我们所说的“目录”分类,是把化学书分为章,章再分为节,属于分类后再分类,这就有点像一棵树,我们成为树状分类法。

3、 树状分类法(再分类)

【过渡】举个化学上的例子来讲,对“物质”可以怎么分类呢?结合课本表2-3,让学生填写酸碱盐等的具体例子,并请学生回答。

【提问】除了上述的分类,还可不可以再分类。

【过渡】我们刚才都是对物质进行分类,那初中学习过这么多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进行分类呢?

讨论、填表。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3. 课内总结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分类首先要确定标准,并对学过的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总结。既然学习了分类,我们就要对化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总结分类,将知识系统化。

4、巩固练习

一、找茬题(每组中有一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的不同,请找出来)

1、铜、金、银、钠

2、NaCl、KCl、Cl2、BaCl2

3、空气、氮气、氯化氢气体、五水合硫酸铜

备选习题:p29 第1、2题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

【作业布置】配套习题p105 第1-5题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前提:首先确定“标准”。

二、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3、树状分类法(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