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2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4

第2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2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2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和过程,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时间和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过程和方法
(1)简述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也促使反法西斯国家更加广泛和紧密地联合起来。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
三.教学步骤
导入:复习旧知,法西斯国家对外政策的特点?
一.德国东侵苏联
小组活动:介绍苏德战争。
各抒己见:苏德国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为什么取胜?
战争的意义: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历史故事:日本偷袭珍珠港。
(同时展示相关的地图、影像资料。)
动脑筋: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
作,现在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
思考与讨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意义?
(引导归纳:形成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作用和意义,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学生自学,阅读找出时间;国家;文件名称;内容;并思考讨论问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对打败法西斯有何重要的作用?(课本69页)
四.斯大林格勒战役
教师介绍战争情况,结合地图讲解。
学生找出战争爆发时间;结果
师生共同完成“说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回眸:《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片段。
(学生形象地感受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议一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两个转折)
课堂小结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到全球范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四.板书设计
1.大战扩大
(1)德国东侵苏联
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
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2)日本偷袭珍珠港
爆发原因:日美矛盾激化——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美英贸易禁运
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
后果影响:重创美国舰队、二战达最大规模、促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2.大战的转折
(1)《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时间:1942年1月意义:标志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作用(略)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布置作业:
1.学生明确本课重点,并归纳概述在作业本上。
2.课后测评题做在作业本上。
教学后记:明确了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弄清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扩展阅读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

能力掌握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过程

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和观看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面貌的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笵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
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重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难点: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由于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对这二十余年的历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缺乏相应的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以讲、谈结合为好。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三年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中,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战略决策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师:为什么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生:第一,"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第二,当时中央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观点,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维护个人崇拜,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
师:"两个凡是"一提出,就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1977年4月,邓小平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最终结果怎样?
生: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师:性质是什么?
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师:这次讨论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生: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马克思注意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师:给学生补充有关实事求是的资料。(据《资治通鉴》载:西汉“河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金帛招求四方善书,得书多与汉朝等。”意思是说,刘德作学问,特别注重搜集和研究历史资料。这是实事求是的最早出处。刘德,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他收藏古籍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即“务得其实,每求真是也。”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本义。唐代史学大师颜师古,把“实事求是”四个字释意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就是务必取得事实根据,逐一探求真实的结论。到了宋代,湖南长沙创建了一个书院,名字叫岳鹿书院,素称人才荟萃之地,曾出了不少著名哲学家和知名学者,书院讲堂的正上方挂有书写“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匾额,把“实事求是”作为书院的办学的宗旨、院风。毛泽东同志早年曾多次住在岳鹿书院从事主编《湘江评论》等革命活动,所以实事求是这种学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整个中国古典文论的传统解释来看,“实事求是”是对严谨治学学风的概括,本非哲学命题。毛泽东最早在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在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定义做了明确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最好课前找一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录像,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感受这次重要的会议。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其伟大意义就在于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中国从“左”的阴影中走出来,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些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生: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在全会召开之前,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师: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的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想。
师:这个讲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师: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都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生: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师: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从而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重新确立起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正是以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我们党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分清了历史是非,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生:其次,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师:全会实现拨乱反正并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引用邓小平的话:今后,政治路线已经解决了,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条战线的各级党委的领导,也都要用类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邓小平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今后主要的政治任务。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生:提出改革开放。
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
1.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生: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大力提高发展生产力.
师: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大力提高发展生产力例如,改革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改革过于集中的经济决策结构和统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等.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生:议论后回答,教师指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师: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生: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师: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减少会议公文,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普遍地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2.对外开放
师:对外开放的原则是什么?
生: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师: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师:全会还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的发展。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师:这些年来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为此全会还提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工业品销售价格等各项措施。
3.历史意义
师:正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从而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大转折。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史实、参照教材中的评论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生:阅读课本后,概括出:第一,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师:这次会议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揭开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开辟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从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有人认为:“过去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姓‘社’姓‘资’有疑问,这个问题在邓小同志南方讲话和十四大上已经解决了。现在姓‘社’姓‘资’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到姓‘公’姓‘私’的问题上来。目前姓‘公’姓‘私’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对目前所有制的结构和实现形式的不同认识”。你是如何认识所有制结构的姓‘公’姓‘私’的问题?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和查找有关资料,在课下就此问题与感兴趣的同学交流一下。
思路:邓小平曾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对于姓‘公’姓‘私’的问题的判断,应该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统一认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能够正确地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起点.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后记: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感知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促使两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概述这两场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沙皇为什么要进行1861年改革?为什么说这场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明治维新如何挽救当时日本所面临的危机?分层解疑比较辨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都是挽救社会危机的改革,为什么结果不一样?(从时代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俄国和日本在欧美一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完成了重大的历史转折人文素养俄国的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日本明治维新后,疯狂对外侵略——这些都是俄、日改革的消极作用,我们深切地同情受害者。但是,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局来看,俄、日当年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积极作用占主要地位

教学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课件下载http://.cn/article/zwl/js/kejian/9s19.rar图片下载http://.cn/sjlsty1/index.htm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美国、法国)教师指出:这三国完成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都发生了战争,都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手段。当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并巩固之后,由于它们在政治上比封建制度先进,在科技上发明成果累累,在经济上迅速富裕起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体现出全方位的优越性,形成了资本主义时代潮流,世界各国必然要被卷入进来。今天要了解的俄、日两国的历史转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请大家打开课本117页,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沙皇为什么要进行1861年改革?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结局怎样?明治维新如何挽救当时日本所面临的危机?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都是挽救社会危机的改革,为什么结果不一样?(从时代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俄国废除农奴制沙皇为什么要进行1861年改革?(分层探究)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速度缓慢,水平落后)农奴制怎样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市场难以扩大;农奴时常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分层探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个改革方案有哪些主要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再也不许地主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改革方案的主要规定怎样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供资本主义劳动力;收取份地赎金——增加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事件性质:它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根据课本118页“动脑筋”: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俄国农奴在改革后的得与失?(引导学生分析老少双方的观点)老:“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老人说的话,反映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积极作用。)少:“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小孩说的话,反映了这场改革的消极作用。)综合: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的结果,因此也都不够全面。不过,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看它对历史产生的客观影响,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相比之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原因有哪些?结局怎样?(用课件再现历史情景,分层启发剖析)19世纪中期的日本封建社会等级如何划分?(天皇→士[将军-大名-武士]→民[农、工、商])当时日本幕府有如下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这表明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日本处于封建落后状态之中。)列强怎样打开日本国门?(美国“黑船事件”→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接踵而至)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怎样分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成为改革派,并且以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如何挽救当时日本所面临的危机?(分层启发剖析)政治——废藩(大名的世袭领地)置县(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的行政区域),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明治维新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哪些灾难?(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朝鲜和中国都深受其害,甲午战争就是一例。)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完成第120页“练一练·选择题”: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中不包括(D)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废除奴隶制C.日本明治维新D.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根据121页“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与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参见八年级上册29——32页)

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时代背景国内幕府极端孤立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国际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日本有机可乘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领导者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参加者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组成联合阵营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官僚,力量薄弱改革措施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训练新式军队

明治维新所处的国内外背景较为有利,戊戌变法所处的国内外背景却十分严峻;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在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占据了绝对优势,戊戌变法领导者和参加者的力量则十分单薄明治维新的措施得力有效,戊戌变法的措施大部分无法落实。完成《填图册》23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70—71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提醒学生预习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2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2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松沪抗战,及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历史事实。抗战初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带来的灾难,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了解,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网上查找资料、写文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写感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唱国歌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在卢沟抗战中体现的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坚守到底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三.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卢沟桥抗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

2.如何看待日本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及日本当局否认历史事实?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卢沟桥》图片)

师:谁知道这座桥的名字?

生:卢沟桥

师:卢沟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也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桥,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就从这里开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说70年前在卢沟桥发生的一件大事。

生:这里发生过“七七事变”。

师:对。70年前,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点燃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知识学习

1.七七事变

(出示《日军袭击卢沟桥图》《国民党守军抗击日军图》)

师: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七七事变?

生: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紧接着向宛平城射击并炮轰卢沟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

师:七七事变的借口是什么?

(出示《日军制造假证据图》)

生: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城搜查。

师: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呢?

(出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生讨论后:日本企图通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来摆脱新的经济危机,使整个中国变为他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法西斯野心)

师:在卢沟桥抗战的是哪一支军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请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并说说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出示《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图》《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图》《赵登禹师长图》)

生:守卫卢沟桥的是国民党第29军士兵。英雄人物有佟麟阁,赵登禹。

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在卢沟抗战中体现的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坚守到底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学习他们崇高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观。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最后谁能简单总结一下七七事变的影响?

生: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师: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战。因此,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师: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后,向上海大举进攻,妄图实现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师:请大家自学,浏览一下课本89页小字部分内容。说说:

1什么是八一三事变?

2松沪会战中有哪两次著名的战斗故事?

3结果如何?

(出示《上海四行仓库图》《在四行仓库奋战的谢晋元团800壮士图》《宝山县战争图》)

生: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这就是八一三事变。松沪抗战英勇事迹:1宝山县城保卫战中,500名中国官兵全部壮烈殉国。2谢晋元副团长率八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大部壮烈牺牲。3结果上海失陷。但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消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师:日本在占领了东北、北平、上海后马上向国民党首都南京进攻。日寇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大肆屠杀中国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下面我们了解有关日军占领南京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历史事实。

请大家记住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屠杀的人数,并归纳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

(出示南京大屠杀的一系列图片及影象资料)

生: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的暴行主要有:

1.开展杀人竞赛。

2.集体大屠杀。6周杀我同胞30多万。19万被集体屠杀,草鞋峡一次杀我同胞5.7万,是日寇制造的最大的一次集体大屠杀)

3.残忍的杀人手段。枪杀,砍头,剖腹,挖心,砍剁四肢等。

4.强奸中国妇女。

师:日本右翼分子至今还否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侵略历史、歪曲历史,日本首相还参拜靖国神社(供奉日本侵华罪犯的地方)美化侵略,甚至修改教科书,删除侵华史实。请大家分析日本这样做的目的,并就此谈谈你有何感想?

(出示一组和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历史罪证图片)

生:讨论上面的问题并谈自己的感想。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甚至歪曲事实,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是美化侵略,否认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日本政府当局的做法为中国人民所不容忍,日本应真诚的向中国人民道歉!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要奋发图强,以史为鉴,避免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师:(强调)对,日本政府当局的做法为中国人民所不容忍,日本应真诚的向中国人民道歉!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要奋发图强,以史为鉴,避免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三)课堂小结:

师: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30万南京同胞的鲜血,进一步唤起了全民族的觉悟。让我们永远记住为捍卫民族尊严英勇现身的先烈,永远记住日本军国主义罄竹难书的罪恶!处理课后作业。

(学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四)课外作业:网上查找有关日本当局篡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言论,写一篇声讨日本当局对南京大屠杀态度的论文。

(五)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