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民族的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4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一、蒙古的统一
统一蒙古,年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形势:蒙古军队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就是元世祖。
(2)年元军占领临安,灭亡。后来统一全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元英雄)
2、元世祖时期的经济发展
(1)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种植;
(2)为了,开凿两段新运河,使粮船从直通;还开辟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
(3)商业繁荣——大都
元朝,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在元世祖时来华,在《》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元朝——制度
1、目的:
2、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朝。)
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今台湾)。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表现
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族(信奉伊斯兰教)开始形成;
(2)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是指
A.忽必烈B.铁木真C.努尔哈赤D.皇太极
2、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B.建立南宋政权C.建立西夏D.建立元朝政权
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的内容与有关。
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
4、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正确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南宋灭亡③元朝建立④西夏,金灭亡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5、“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7、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到江南贩运棉布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从刘家港海运大米到直沽D、到西藏经商受到驻藏大臣的热情接待
8、回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最早生活在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9、“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D、民族融合发展
10、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A.隋-西晋-秦-元B.西晋-隋-元-秦C.秦-隋-西晋-元D.秦-西晋-隋-元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大蒙古汗国的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花刺子模国(位于今天的中亚地区),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基础。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
蒙古汗国军三次西征开疆拓土,建立了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及窝阔台汗国,这四大汗国为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奠定了基础。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大,在地图的西、北两个方向上几乎难以描绘,远远胜过汉唐二朝。
三次西征给被侵略的国家和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以畜牧业为生的蒙古人对农业和城市的破坏和摧毁是毫不吝啬的。花刺子模的玉龙杰赤变成泽国,马鲁绿洲变成荒芜地区,都是蒙古军决堤灌城的结果,成吉思汗更因一个孙子战死范延城下,便愤怒下令将该城彻底毁灭,变成一堆瓦砾,这些都使西域人一谈起蒙古军就为之色变。
蒙古军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由此可见,蒙古军西征确实对中国史及世界史有极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案

1、了解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一、辽和北宋
(一)辽的建立:
10世纪初,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都城在。就是辽太祖。
(二)北宋
1、北宋建立:
年,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就是宋太祖。
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3、年,北宋被所灭。
(三)北宋与辽──之盟
1、背景: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辽军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双方议和。
2、内容:辽朝退兵,宋给辽。
3、影响:此后,辽宋之间保持。
二、西夏和北宋
1、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族首领建国,定都,史称西夏。
2、西夏和北宋的和战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西夏向北宋,宋给西夏。
此后宋夏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1)金的建立:
12世纪初期,族杰出首领在称帝,建立。
(2)金灭,又于1127年灭。
2、南宋的建立:
年登上皇位,定都(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金和南宋的对峙
(1)抗金名将——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解除兵权,并以“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
(2)宋金和议:
①内容:南宋向称臣,并给金,双方以至一线划定分界线。
②影响;形成。
(3)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1、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契丹——阿保机——北宋B.党项——元昊——西夏
C.女真——阿骨打——金D.蒙古——忽必烈——元
2、下列关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与辽签订和约后,保持长期的和平局面B北宋时,西夏向北宋称臣,并给北宋岁币
C金建立后先后灭掉辽和北宋D南宋与金议和后,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3、相传岳飞所作《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女真统治者B.匈奴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4、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杨令公名杨业(又称杨继业),为北宋名将,被誉为“杨无敌”,史载其“军纪严明,屡建战功”,但在986年北宋伐辽战役中,不幸由于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被迫孤军奋战,于陈家谷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终年60岁左右。其事迹在当时便广为传颂,后经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了“杨家将”的故事。但经考证,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并不在古北口地区,而令公庙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为古北口长城是万里长城上战事最多的关隘之一,为其立庙,以激励将士向杨业那样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二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二

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的有关史实。
2、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与
三大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印刷业、航海业和军事上。
一、的发明
1、朝代:2、发明者:
3、地位:比欧洲早约四百年4、影响: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一)指南针(时期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1、出现:时,制成了,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2、传播: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影响:为后来创造了条件
(二)火药的使用(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1、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2、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3、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加上,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
三、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石油”这个名称,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同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也在这一本书记载下来。沈括还创制“十二气历”。
2、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他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1、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2、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
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出现和广泛使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5、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资料,准备相关故事
老师:找影视或歌曲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引子:
方法一:欣赏歌曲《草原风情》,提问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什么?
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从而导入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方法二:诗歌导入,向学生展示《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正文: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方法一:可以将这两目的内容串连起来讲,抓住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以及三件大事,以次为中心,让学生讲故事,朗读诗歌《过零丁洋》、《正气歌》,扮演短剧等,最后老师帮助学生理清线索。
三个年代:1206年1271年1276年
三个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方法二:从书中“动脑筋”入手,展示一段话:“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然后提问: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样的局面?(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的人们最渴望什么?(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想要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教师可以找相关的影象资料或图片资料,然后围绕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来讲蒙古的统一与元朝的建立
讲述行省制度时,教师可以制作相关课件,用简易地图变换的形式,将元朝的疆域与汉、唐版图进行比较,从而表达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实施行省的目的。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小结:在学习元朝统一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中国封建社会的几次大一统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以及元朝的历史地位。

评价策略
凡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均给予表扬,平时分+10
凡上课积极思考发言的学生均给予表扬,平时分+10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