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2课时)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2课时)。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2课时)》,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3分钟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相关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3分钟

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

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蚀?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投影]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Fe+CuSO4=FeSO4+Cu
B、Zn+2AgNO3=2Ag+Zn(NO3)2

C、3CO+Fe2O3===2Fe+3CO2
D、2AI+6HCI=2AICI3+3H2↑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的反应,二是与酸的反应。同时还学习了置换反应。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观察]
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
[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思考]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久也总是金光闪闪……[倾听思考]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Fe,Cu>Au
[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

Zn+2HCl==ZnCl+H2↑

Fe+2HCl==FeCl2+H2↑


不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Mg+H2SO4=MgSO4+H↑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不反应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观察思考]这几个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
在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总结出这几种金属的活泼性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2MgO2Al+3O2=2Al2O3
2Cu+O22CuO3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Zn>Fe>Cu
二、置换反应:
1、概念:
2、用符号表示:A+BC→AC+B

5分钟检测题

1、下列金属中,常温下就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A、铝B、铂C、铁D、铜
2、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B、X﹥Z﹥YC、Z﹥X﹥YD、Y﹥Z﹥X
3、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金、铜、铁B.铁、金、铜
C.铁、铜、金D.铜、金、铁
4、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小
5、有人利用摄影店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其中一种回收方法的反应原理是Fe+2AgNO3=2Ag+Fe(NO3)2,这个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以上都不是
6、下列物质中,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AgB、FeC、PtD、HCI溶液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核心内容】
1.镁、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铝制品表面致密氧化膜的形成。
①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②应用: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
③根据反应事实及现象,判断某种未知金属的活动性。
①能正确判断某反应是否是置换反应。
②利用置换反应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和现象。
【要点精讲】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时几乎不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是也不与氧气反应。其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2Mg+O22MgO;4Al+3O22Al2O3;3Fe+2O2Fe3O4;2Cu+O22CuO。
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记忆法:
在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可将其分成如下三组帮助记忆:①钾钙钠镁铝;②锌铁锡铅氢;
③铜汞银铂金。
(2)三条规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主要反映以下三条规律: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③一般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3)应用:
①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②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③判断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用字母可简单表示为:A+BC→B+AC。
类型:①氢气(或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置换反应。如:H2+CuOCu+H2O,C+2CuO2Cu+CO2↑。
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条件:a.金属必须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b.酸一般为盐酸或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
③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
条件:金属单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必须排在盐中的金属元素的前面。
例题解析
【例1】(1)实验室的废酸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是因为。
(2)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此题要求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下水管道一般由铁合金——生铁制成,废酸液会将其腐蚀。(2)钢铁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使画线处有明显的红色痕迹。答案:(1)会腐蚀金属管道。(2)Fe+CuSO4==Cu+FeSO4
【例2】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Ti+2MgCl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换一,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在TiCl4+2MgTi+2MgCl2中,反应物为化合物和单质,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条件。选C
【例3】有一著名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经历这么长的时间,该铝制艺术品不易锈蚀的重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氧化
C.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解析】铝制品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铝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防止内部铝的腐蚀。选D
【例4】刘颖同学通过实验探究Fe、M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将有关反应记录如下:
Fe+2HCl==FeCl2+H2↑(反应较缓慢),Mg+2HCl==MgCl2+H2↑(反应较快),Fe+CuSO4==FeSO4+Cu,Cu+2HCl——不反应。
(1)从上述反应中,你获取的信息有;。
(2)刘颖同学说,能从实验过程中发现镁比铁活泼,其依据是;如果补充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能说明镁比铁活泼。
(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
【解析】由所给的反应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H)>Cu。由实验现象很清楚地看出镁与酸反应的速度比铁快,从而说明镁比铁活泼。可由已知的Fe+CuSO4==FeSO4+Cu反应类比:用镁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置换出铁,即Mg+FeSO4==MgSO4+Fe来证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经验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如铁比铜更容易生锈等。答案(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镁排在氢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后;铁比铜活泼等。(2)镁与酸反应的速度比铁快;(3)铁比铜更容易生锈。

【技能训练】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的有关化学性质,其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4Al+3O22Al2O3B.Zn+CuSO4==Cu+ZnSO4
C.2Fe+6HCl==2FeCl3+3H2↑D.Al+3AgNO3==Al(NO3)3+3Ag
2.下面各组金属只用硫酸亚铁溶液,就能判断它们的活动性强弱的是()
A.铜和银B.铜和锌C.铁和铜D.铅和铁
3.下列物质中,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且不生成气体的是()。
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硫酸锌溶液D.硫酸铝溶液
4.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铜的方法是()
A.加过量锌粉,再过滤,保留滤液
B.加过量铜粉,再过滤,保留滤液
C.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过滤,保留滤液
D.加过量铁粉,再过滤,保留滤液
5.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A.Fe和CuB.Cu和AgC.AgD.Cu
6.已知三种二价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X>Y>Z,某同学设计完成了如下实验,请你从理论上分析肯定不成功的实验是()
A.实验一:X+YSO4→XSO4+YB.实验二:Z+YSO4→ZSO4+Y
C.实验三:X+H2SO4(稀)→XSO4+H2↑D.实验四:Z+H2SO4(稀)→不反应

7.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铜球
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H2SO4
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将球从烧杯中取出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状态
8.两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共30g,加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制得2gH2,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Ag、CuB.Fe、ZnC.Fe、AlD.Mg、Al
二、填空题
9.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分别和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里置换出来。
10.镁、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较广泛的用途,如: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成为亚铁盐,起到补铁补血的作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回答:

(1)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X是。
(3)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为无色液体,则X是。
12.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某学习小组对三种金属Ti、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a.Ti金属活动性比Al强,b、Al金属活动性比Cu强。
查阅资料:金属钛能与盐酸反应。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操作分析: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布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A.除去氧化膜,有利于直接接触反应
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使参加反应金属的温度相同,容易反应。
实验现象见下表:
金属TiAlCu
与盐酸反应反应缓慢反应剧烈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1)原假设中(填“a”、“b”或“a、b”)不正确。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来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填“能”或“否”),理由是。
拓展提高
13.下列数据是某温度下,金属镁和镍(Ni)分别在氧气中进行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物膜的实验记录:
反应时间/min1491625
MgO层厚/nm0.05a0.20a0.45a0.80a1.25a
NiO层厚/nmb2b3b4b5b
注:a和b均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请回答:Mg与Ni比较,哪一种更易氧化?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