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酸碱中和反应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难点】
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8~1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可表示为酸+碱→盐+水。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解离出的H+和碱解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
【合作探究】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如何判断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会大幅改变,因此有两种方法进行判断。一种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变化,如果pH的变化跨越了7这个数值,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多次测pH,操作繁琐。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酸碱指示剂,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加入盐酸,如果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
【教师点拨】
1.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跟进训练】
1.一定有水生成的反应是(B)
A.化合反应B.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C)
A.CaCl2+Na2CO3,CaCO3↓+2NaCl
B.CuO+2HCl,CuCl2+H2O
C.Cu(OH)2+H2SO4,CuSO4+2H2O
D.H2SO4+BaCl2,BaSO4↓+2HCl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0~2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应用。
(1)应用于医药卫生。若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可服用碱性药物,来中和多余的胃酸。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3)处理工业废水。如污水含酸量超标时,可利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当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或太弱,都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来调节溶液的pH。
【合作探究】
中和反应可以用来调节溶液的酸碱性,那么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呢?
答: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为例,当滴入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碱性,pH>7;当滴入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当滴入的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7。
【跟进训练】
1.某溶液的pH=5,要将溶液的pH调到8,应加入适量的(C)
A.紫色石蕊试液B.酸溶液
C.碱溶液D.蒸馏水
2.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D)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在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相关知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及热量变化。
1.会判断中和反应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概念,以及酸碱性变化、能量量变化。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通过测定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及判断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
活动方式的把握安排判断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教法与学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以胃康-U治疗胃酸过多,引出本节课(课件)
/span投影:
导入新课:
提问:酸碱性质分类不同的两种物质,那么它们混合相互间能发生反应吗?
〈演示实验〉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氢氧化铜固体。再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滴管向两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盐酸,加水振荡。
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以生活场景,新课导入
观察思考
提出猜测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原因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学会一般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方法
/span提出问题: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了吗?通过现象观察,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发生反应了吗?
猜想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
设计实验:你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根据提示的药品、仪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span讨论互动:学生互评,各小组实验方案最简便易行?
动手操作,验证试验方案:
方案一:1、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滴加2滴酚酞试液震荡试管观察现象;并解释
2、接着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
方案二:1、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滴加两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并解释
1、接着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
方案三: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测PH值。继续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振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再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测PH值。
〈小结〉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方法
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反应
投影: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课件)
HCl=H++Cl-NaOH=Na++OH-
NaOH+HCl=NaCl+H2O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课件)
活动天地:(书写方程式)
学生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共性和实质:
H++OH-=H2O
小组讨论
制订方案
小组代表展示各组设计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分析
实验中用手摸试管外壁感知能量变化。
学生归纳
学生实验,观察分析
形成概念
实验分析
学生黑板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归纳总结
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会设计实验
并学会客观评价分析实验方案的优劣
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本组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验证猜想
练习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学生总结回顾本节小结1.会判断中和反应等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明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中和反应的判断及实质
3.能正确区分常见的酸碱盐练习〈投影〉
【课堂练习】1、书写化学方程式:
(1)NaOH+H2SO4=(2)Ca(OH)2+HCl=
(3)NH3H2O+HNO3=
(4)Fe(OH)3+HCl=
2、长安八中九年级2班雷波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出某品牌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他发现该品牌洗发水的pH略大于7,则该洗发水显______性;他又测得护发素的pH略小于7,则该护发显______性。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想一想,洗发时应先用_______,后用________。
练习:
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老师解释为什么吃了胃康-U,胃酸过多的症状消失了?使学生体验到通过学习化学,成功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成就感,促进孩子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课后作业:
必做题: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选做题:尽可能多地写出所学过的酸碱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1、中和反应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酸碱反应的共性:
、酸+碱盐+水
、H++OH-=H2O
3.中和反应属放热反应同时属于复分解反应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县里面举行的实验优质课评选,回来以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了以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
1、刚开始音乐循环播放,幻灯片展示了我们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以及今年我们化学组开展分组实验时的照片,目的是对我们学校做一个正面的宣传,增强我校的知名度。
2、目标制定,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酸的性质以后,对酸的性质进一步验证,所以目标认定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
3、教学流程的设计
①演示实验(一个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装置做了改进;一个是演示浓硫酸的脱水性,把浓硫酸加入到白糖中,制作黑面包)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中第一个实验远距离观察不很清楚,不算很成功,但是考虑到弄成分组的话虽然装置经过了改进,但也存在危险性。第二个实验现象很明显,但可能是浓硫酸浓度的问题,现象好像迟了一点。
②分组实验设计,让学生稀盐酸和稀硫酸同时做实验,然后让学生对比实验现象,从而得出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进而给学生从化学式分子构成的角度进一步讲明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③达标拓展的设计,一道关于醋酸的中考题,目的是让学生从盐酸和硫酸的性质拓展到醋酸,更清楚的认识到酸的性质就是H+的性质。
④课件的设计,一共有五张幻灯片,没有一味的重复导学案上的东西,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旨在提示学生亲手实践的重要性,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二、一点反思
成功之处:1、顺利完成了本节课酸的性质的教学,并通过分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学生实验做的都很成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做了铺垫。
不足之处: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性质,对酸的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实验时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采用抢答的形式,成了学习好的同学表演的舞台,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现象导致了课堂生成太少,好不容易回答一个错误,也随即被改过来了,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2、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实验时兴高采烈,但回答时却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从这点来说,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没有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如何利用实验这个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显然没有做好。
3、所作的两个演示实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一个不够明显,学生距离较远;第二个反应慢了点,一点没有想象的学生的惊诧和惊呼的表情。
4、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老师只是做到了巡回指导,没有集中强调,仅仅在课件上要求学生要规范。
5、在课堂上酸的性质的实验时一个一个的做,还是一块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前也进行了思考。前者教师指导学生方便,学生实验可能更规范,但浪费时间,40分钟内能不能完成是问题。后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注重了学生实验的连贯性,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这是在以后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6、课堂设计过于传统,没有多少亮点,而三中史老师的课无论是设计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深入的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和教法,力争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溶液的酸碱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测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认识物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溶液酸碱性的认识。
【难点】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和酸碱度的测定。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溶液的酸碱性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2~1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有些物质遇到酸或碱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
3.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
【教师点拨】
1.滴加酸碱指示剂后溶液变色,变色的物质是酸碱指示剂本身,而不是原溶液中的物质。
2.不溶性的酸和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3.酸溶液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溶液。
【跟进训练】
1.向某种无色碳酸饮料中滴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D)
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
2.能一次性鉴别白醋、食盐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是(B)
A.氯化铜溶液B.紫色石蕊试液
C.无色酚酞试液D.澄清石灰水
知识点二溶液的酸碱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3~1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越多,酸性越强;OH-越多,碱性越强。
2.化学上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通常数值在0~14之间。pH<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的溶液呈中性;pH>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合作探究】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如果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测定结果有什么变化?
答:如果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对待测溶液进行了稀释,根据待测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结果的变化不同。如果待测溶液呈酸性,被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如果待测溶液呈中性,被稀释后依然呈中性,pH不变;如果待测溶液呈碱性,被稀释后碱性减弱,pH减小。
【教师点拨】
1.加水稀释会改变溶液的pH,但不会改变其酸碱性。
2.常用的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测定结果一般取整数。
3.不要误认为pH=0的溶液呈中性。
【跟进训练】
1.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后测定某溶液酸碱度,所得结果与实际相比(D)
A.相等B.偏大
C.偏小D.三种结果均有可能
2.某地区的山泉水闻名遐迩,呈弱碱性,则其pH约为(C)
A.4.3B.7.0
C.7.4D.6.5
知识点三物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5~1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人体的各种体液都有一定的pH范围,如果pH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2.大多数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的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教师点拨】
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正常雨水显弱酸性。
【跟进训练】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大量食用的是(A)
A.山楂汁(pH:2.1~2.8)B.玉米粥(pH:7.1~8.0)
C.牛奶(pH:6.3~6.6)D.苏打水(pH:8.6~10.2)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