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高中氧化还原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制作人:刘红军学校:蟠龙二中审核人:XXX学校XXX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知识链接
例题1:已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现在给你提供下列实验用品,尽可能地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ABCDE
⑴为了得到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来满足上述实验的需要,你还应选择实验室内的药品:___________(填名称)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了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就可以开始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分析:在实验室内完成上述限定实验用品(仪器药品)的实验,限定的实验是你自己设计用来证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的实验,只要你能利用限定的用品使实验产生可见现象,就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认真审题便可发现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不受上述用品的限制。所以下列答案可供参考:
⑴石灰石(大理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1将制取的CO2通入软塑料瓶中(装满),再倒入半瓶水,迅速盖好瓶盖,振荡塑料瓶收缩CO2可溶于水
方案2将制取的CO2通入试管中(装满),再将试管倒立在水槽中(管口与水面接触)观察试管内的液面试管内液面上升
方案3向盛满CO2的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并将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振荡,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面上升
例题2.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⑴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1()+4H2O,括号内的物质一种重要的原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⑵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
①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②更多的选用太阳能,风能等;③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
分析:给出了反应方程式,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算出第⑴问的答案为C2H4;第⑵问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与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的角度,可筛选出可行的建议是①②。
[基础训练]
1.可区别CO、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看颜色B.用石灰水鉴别C.闻气味D.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2.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窖中常聚集着较多的CO2B.CO2可做气体肥料
C.CO2可用于制汽水D.CO2有毒,人体不能吸入
3.干冰的粉末常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发出大量的水蒸汽B.干冰能产生大量的白色的CO2气体
C.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D.CO2可溶于水
4.发现室内煤气(主要成分是CO等)时,应先做的是()
A.拨打急救电话120B.迅速做人工呼吸
C.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D.立即打开换气扇
5.长期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会有一层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膜可用________来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化学式填空:
①能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②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③可用来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④有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⑤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___;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
7.在一个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的煤层上方常会观察到蓝色火焰产生,这是因为在煤层上方有________燃烧,此时,整个煤炉共发生了多少个化学反应呢?请认真思考后写出其中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本中有如下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6—1)进行实验。请认真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图(6-1)
⑴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⑶设计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由此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拓展探究]
1.如图(6-2)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
把白铁皮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的现象,
可归纳出CO2的相关性质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6-3)回答有关问题,图(6-2)
⑴如图(6-3)图A上、下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和二氧化氮
气体(红棕色),当抽出玻璃片后,过一会,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图(6-3)图B,向盛满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放
入几小块木炭,过一会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
这说明木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图(6-3)
3.按图(6-4)装置持续通入χ气体,并在导管口处点燃,实验结果是集气瓶内的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⑴χ一定是________。
A.CO2B.纯净物C.混合物D.CO
⑵若你认为χ气体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且只能从O2、CO、CO2、N2、H2中选取两种气体混合而成,则χ气体可能的组合方式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4.取一瓶汽水,打开瓶盖,可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振动或放入温水中放出的气泡会更多。你认为放出的气泡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5.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物质有利的一面(用途)不利的一面
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使金属氧化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6.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CO2和O2,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
方法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口,复燃的是O2,熄灭的是CO2。
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㈠想一想,你能完成下表
表1:物理性质的比较
CO2CO
颜色
常温下的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能否溶于水
干冰是谁
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表2:化学性质的比较(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说明)
CO2CO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㈡自我评价练习
1.现有A、B两个塑料瓶,A瓶内盛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纯净的CO2气体。某同学为了验证CO与CO2的某些性质,从野外捉来两只健康的蝗虫,分别放入两个塑料瓶中,拧紧瓶盖。观察,两只蝗虫都很快死亡。请你根据该实验现象,帮该同学写出相应的结论:
A瓶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大烧杯中装入半杯水,
水中有一些鲜活的金鱼藻,然后通入一定量的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
用倒扣的漏斗罩住金鱼藻,并把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再将
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试管内有一些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
根据这一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⑴通入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试管内的气体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
3.有A、B、C、D四种物质,通常状况下,A、C、D是无色气体,B是红色金属,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
②将C通入上述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后,加热至高温,又生成B和另一种无色气体A。该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C可在B中点燃,只生成一种物质A。
⑴依据上述实验,请写出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
⑵写出①②③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⑴冬天用燃料取暖,如果通风不畅,排气不良,就易发生_______________中毒。
⑵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溶洞的底部,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比较大,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做____________实验。
5.由N2、CO、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石灰水,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后,再干燥,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1.B2.D3.C4.C5.CaCO3,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6.①CO②O2③CO2④CO⑤CO⑥CO2
7.CO①C+O2CO2②2C+O22CO③2CO+O22CO2(注:写CO2+C2CO亦可,且顺序不限)
8.⑴Ⅰ:紫色变红色Ⅱ:不变色(仍为紫色)Ⅲ:不变色(仍为紫色)Ⅳ:紫色变红色
⑵说明酸(醋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⑶CO2、H2O、H2CO3谁能使石蕊变红色
目的:用试验证明
结论:酸(碳酸、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CO2与H2O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拓展探究]
1.⑴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⑵CO2密度比空气大(注:顺序不限)
2.⑴上瓶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下瓶红棕色变淡
⑵①瓶中的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淡或消失②水倒流(导管内液面上升),吸附作用
3.⑴C⑵①CO、CO2②H2、CO2(顺序不限)
4.CO2,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把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实验步骤),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是CO2(结论)(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5.(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CO冶炼金属使人中毒
CO2供给光合作用温室效应
6.方法1:分别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的是CO2,无明显变化的是O2;方法2:分别放一只鲜活的蝗虫,很快死亡的是CO2,仍鲜活的是O2。(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反思与评价]
表1:物理性质的比较
CO2CO
颜色无无
常温下的状态无无
气味无无
密度与空气比较大小
能否溶于水可难溶
干冰是谁CO2的固体
产生温室效应的是过多的CO2
表2:化学性质的比较(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说明)
CO2CO
可燃性无2CO+O22CO2

还原性无CO+CuO△=Cu+CO2

毒性无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与水反应CO2+H2O===H2CO3无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无
(二)1.A并说明CO有毒B瓶说明CO2不能供给呼吸
2.⑴提供金鱼藻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⑵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
3.⑴A:CO2B:CuC:COD:O2
⑵①O2+Cu△=Cu+CO2②CO+CuO△=Cu+CO2③2CO+O22CO2
4.⑴CO⑵CO2,点火(燃烧)
5.N2,CO2

延伸阅读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时教案第周

课题:第课时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课件演示及因操作错误导致实验失败的教训,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

(3)通过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的处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看待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美化环境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旧知识

提问;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你们知道碳的其他氧化物吗?

讨论交流

复习知识,引出课题

可以首先提问:煤炉上层火焰是什么颜色的?是煤炭在燃烧吗?你知道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吗?

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以结构决定性质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它们都是有碳、氧元素组成,这意味它们的性质也相同?

产生疑问、大胆设想。

让学生带者疑问去接受新知识。

实验探究课件演示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煤气泄露可能会引起中毒,因此,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体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上的第一个不同点。

引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毒性的重视,并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的原因。

出示一小瓶一氧化碳,观察并探究其物理性质

边讨论、边探究、边汇报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氧化碳为什么有毒呢?

学生回答

复习旧知识

课件演示

这个实验说明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产物。

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观察

防止一氧化碳污染教室

提问:

1.如何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2.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了让人知道是否泄露,可采取什么措施?

3.一旦发生泄漏,怎么办?

4.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可以怎样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掌握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课件演示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学生上台操作,其余学生观察并分析原因。

让学生在有惊无险的爆炸声中体验实验应规范操作,懂得可燃性气体(粉尘)的使用方法。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1.为什么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

2.氧化铜的颜色为什么回变化?体现了一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3.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它起什么作用?

4.左边的酒精灯有何作用?还有什么方法?

讨论交流、发言。

1.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

3.使学生不拘于书本,大胆创新、不断改进。

学以致用

体验成功

1.回家调查你们周围使用煤气或煤炉的用户,寻找安全隐患,帮助他们设计改进的方案。

2.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如何急救?

思考、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得出结果,体验讨论式学习的好处,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后感

上性质实验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比较容易,总的来讲,学生知识掌握的教好,课堂气氛也很很好。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课件学案练习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课件学案练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3)能说出本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药品,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学会对仪器的使用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
(3)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2)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器材:锥形瓶试管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生成CO2的反应,有哪些呢?如:
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导入]:制取CO2有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今天重点学习实验室制法.除学过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外,能生成CO2的反应还有很多,实验室制取CO2用哪种方法好?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引导学生知识过渡点明主题
[板书]: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
[探究]:实验台上面提供了四种药品: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请同学们在点滴板上做下面3个实验,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学生动手实验
1、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让学生通过探究作出判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讨论]: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分组讨论、作答
[结论]: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回答、记忆
[提问]:
C+2CuO=高温==2Cu+CO2↑
C+O2==点燃===CO2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明白实验室制气体的基本要求
[板演]一、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H2O
总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初步理解和书写反应式
[设问]:我们已知道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你能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设计出CO2的发生装置吗?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和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下一课题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讲述]:请同学们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装置。(投影)学生思考、回答引起学生回忆
[提问]: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是否也适合于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吗?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对比得出装置设计思路
[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气体密度决定。[讨论]:设计制取CO2的装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探究]:实验台上面提供了多种仪器,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择哪些仪器?怎样组合?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比较,分析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分组)学生动手组装仪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老师点评
还可以用什么仪器替?学生讨论装置的优缺点并回答培养变通能力和发散思维
[操作]: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
(3)收集(怎样收集?为什么?)讨论、回答让学生熟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

教学目的:

1、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2、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

1、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2、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教师演示实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探究活动一:

探究二氧化碳灭火及二氧化碳溶于水。

学生进行两组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质: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究活动二: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生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归纳完整,体现在板书上。

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推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课堂反馈:

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解释。

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收获。

布置作业:

1、研究性学习: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书P120第3、4、6、7题

3、书P119家庭小实验

课后记:本节课设计新颖,学生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