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课我从哪里来教案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0

第一课我从哪里来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课我从哪里来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课题

第一课我从哪里来

本课题教时数

课时2

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能力

目标

通过对人类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和综合等方法,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

情感

目标

1.通过对人类起源的探究,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起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

2.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

人类的起源

教学难点

人类的进化

教学用具

图片

教学程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叫司芬克斯(Sphnix),它专门用一个谜语来为难路人: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回答不出,它就会一口吞下路人,这个谜语难倒了很多人。后来英雄铂尔修斯破解了谜语,这个谜语被称为司芬克斯之迷,它的谜底是:人。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自古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1、人的由来

(1)人类起源的传说与神话

中国:女娲“团土造人”

(补充:1、女娲补天的故事:共工与祝融相争,共工头触不周山,把天撞出了一个窟窿,于是人间大雨不断,洪水泛滥。女娲采五彩石炼石补天。

2、女娲采集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彩石,但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的一块就丢弃在青梗峰之下,这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前生——通灵宝玉。)

西方:上帝造人,上帝用泥土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了第一个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抽出了一跟肋骨,变成了一个女人——夏娃。

其他传说:神与人的后代

教师总结:在古代,人们大多相信人是由某种神灵创造出来的。但现代科学证明,人类是由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

(1)森林古猿是现代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大约在2300万年——1800万年前,在热带雨林和草原上,有一种古代灵长类动物——森林古猿,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祖先,它们身体短壮,胸廓宽扁,前臂和脚腿一样长,过群体生活。但不是所有的森林古猿都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同时也是现代类人猿猩猩、长臂猿的祖先。“森林古猿”是指那个年代生活的所有古猿类。人类的祖先是一些从树上来到地面生活的古猿,地面的生活使它们体型变大,内脏和其他器官也相应改变,为直立行走创造了条件。

(2)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a前人阶段:(南方古猿阶段)距今400万年前,最早的人科成员。

b能人:南方古猿是已确定的最早的人科成员,生活在距今400万——100万年之间,脑容量为500毫升,不会使用工具和火。

c直立人:爪哇猿人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直立人,生存于约240万前。脑容量为100毫升左右,能直立行走并能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知道用火熟食,居住于洞穴或河岸等地,以采集植物及猎捕动物为主。

D智人:化石智人生活在距今25万至1万年之间,脑容量增加为1300毫升以上。已能够制作各种精致的石器和工具,发明了骨针,懂得了缝纫技术,懂得了人工取火,还学会了驯养野生动物。

(3)人猿与猿人的区别

人猿也叫类人猿,简单的说就是象人的猿类,包括亚洲的长臂猿、猩猩,非洲的大猩猩、黑猩猩。

猿人是象猿的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现生猿。

(4)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云南元谋县

(5)北京人

小故事:美国的猿猴诉讼案

(6)总结

随着生产工具得不断改进,人类改造自然得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生产得到发展,人们得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3、文明的发展

(1)人类的诞生与原始人的生活概况

(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关系

(3)文明的发展历程

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时期,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历时二三百万年

青铜时代:冶炼青铜

铁器时代:铁矿分布比较广,铁的硬度和韧性较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上最早锻造铁器的是赫梯王国,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我国在春秋末年,大部分地区已使用铁器)

蒸气机时代;瓦特改良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适用于各种工作机,机器生产迅速代替手工劳动,人类开始进入机器化生产的工业社会。

电子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突飞猛进。

三、课后作业

完成课课练第一课填空题、选择题

板书设计

一、人的由来

1、有关人类的起源的传说和神话

2、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

3、猿人的出现

二、文明的发展

1、石器时代

2、青铜时代

3、铁器时代

4、蒸汽机时代

5、电子时代

教学后记

由于森林古猿的有关知识涉及到考古知识,教师对此不必讲的太多太细,一面使学生感到难于理解。

相关知识

第5章第1节有机物从哪里来


第5章第1节有机物从哪里来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要求,重新编排了教学顺序。从五个方面来安排本节教学内容。分别是:众多实验、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探究历史、光合作用意义、光合作用的应用。
在“众多实验”中,介绍了5个实验,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其中,实验2(萨克斯实验)是重点实验;实验4(探究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光合作用概念”中,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公式和实质,其中“实质”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介绍“光合作用探究历史”,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艰难性、漫长性有所理解。对于“光合作用意义”,通过学生查找资料,用事实、数据等来理解。通过3个实践问题,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

1、知识目标:
⑴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实质和公式。
⑵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历史,即众多实验。
⑶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
⑴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⑵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好环境的情感。
⑵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漫长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重点: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一课时到实验3,第二课时从实验4开始至结束)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引言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因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
回顾复习,并进入新课学习。设计问题,步步引导:⑴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充当什么角色?⑵为什么充当生产者的角色?引出课题。
新课
一、众多实验
实验1:1648年,海尔蒙特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

⑵实验结论

⑶实验意义

实验2: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

⑵实验操作
⑶实验现象

⑷分析

⑸实验结论

⑹总结实验

实验3:1880年,恩吉尔曼实验
⑴实验过程

⑵实验现象

⑶实验结论

实验4:探究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实验
⑴提出问题

⑵作出假设

⑶制定计划

实验操作
⑷实验现象

⑸实验分析

⑹结论
介绍叶绿体
阅读书本,获取信息。

90kg桶+2.3kg柳树+雨水5年
土壤少了60kg+柳树增重76.7kg
柳树生长需要水(光合作用主要原料之一)
结论片面,不全面。

阅读实验过程,提出各自的问题。

a.为什么用天竺葵?是否可以用别的植物?

b.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c.为什么要用黑纸片?
d.为什么将叶片的一部分夹紧,而不是全部?
e.为什么是正反两面都要夹紧?

f.为什么又要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g.为什么要浸入酒精中?
h.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i.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

j.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解答疑惑。
教师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描述:未遮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色。
未遮光部分→变蓝色→有淀粉产生(进行光合作用);遮光部分→没有变色→没有淀粉产生(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条件:需要光。
思考和讨论:实验设计很严谨,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从小也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阅读书本,获取信息。
提出疑问:
a.为什么用水绵?

b.什么是好氧细菌?
c.为什么放在没有氧气的黑暗处一段时间?
d.为什么用极细光束照射?

e.为什么之后又完全暴露在光下?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解答疑惑。
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现象:用极细光束照射时,好氧细菌只集中在水绵被光照射到的一侧的叶绿体周围;完全暴露在光下时,好氧细菌集中在水绵两侧的叶绿体周围。
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产物之一:氧气;条件:光。

阅读书本,获取信息。介绍探究设计。

提出各自想探究的问题。如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
针对各自的问题作出假设。如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
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如针对“只有叶片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假设,设计的实验,同实验2的第3、4两步,实验材料为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
思考和讨论:对比,如用银边天竺葵,那么变量就是有无叶绿体;如用青菜不同部位实验,变量就是叶绿体的多少。
思考和讨论:实验材料不同部位叶绿体含量不同,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制造的淀粉含量不同。滴加碘液,通过变色程度的不同,可以判断光合作用场所。
教师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银边天竺葵:边缘→没有变蓝色;中间→变蓝色。青菜:1至4,蓝色越来越深。
银边天竺葵:边缘→没有变蓝色→没有淀粉(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中间→变蓝色→有淀粉(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青菜:1至4,蓝色越来越深→淀粉越来越多(叶绿体含量越来越多,光合作用进行的越来越强)。
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明白含有叶绿体的器官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
引导学生了解。

教师协助总结。

和学生一起完成探究实验。

答:天竺葵是本实验最好的材料,也可以选用蚕豆、小白菜、绵葵等有绿而薄叶片的植物。
答:使叶片消耗掉原先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测到的产物就是叶片在该实验条件下制造的,实验结果更可靠。
答:遮光。
答:起到对照,遮光和不遮光部分。变量是光。
答:达到完全遮光,叶片正反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进行光合作用。

答:溶解叶绿素,减少色素干扰。
答:酒精燃点低,如果直接加热,绿色还没有褪去,酒精就会燃烧起来;酒精容易挥发,直接加热,挥发太快,造成浪费。
答:洗去酒精,减少滴加碘酒后的干扰。
答:碘液可以检测是否有淀粉。

注意安全。

教师提示淀粉的特性——遇到碘液会变蓝色。
指出实验中的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正反两面、用清水漂洗等步骤,让学生思考一下,科学家这样设计的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

答:结构简单,叶绿体带状,便于观察。
答:需要生活在氧气充足的地方。
答:消耗掉之前制造的氧气。

答:有利于光合作用在水绵一侧进行,实验现象明显。
答:对比。

介绍图片。
强调在“叶绿体”周围,那里氧气最多。

引导得出多个结论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提示学生参考实验2的实验过程,设计探究实验。

提问:为什么用银边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做实验?

提问:在本实验中,为什么实验2的第1、2省略了?

提示淀粉的特性——遇到碘液会变蓝色。
提示注意实验材料的叶绿体含量。

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叶绿体的颜色、位置、功能等
二、概念
1、定义

2、原料
产物
条件
场所

3、公式

4、实质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淀粉)、氧气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主要淀粉)+氧气
物质转变:简单无机物→复杂有机物;
能量转变:光能→有机物中化学能。
指导,帮助学生总结。

原料二氧化碳,需要向学生介绍。

强调必须有光

因为没有物理和知识化学,学生难以理解,要适当提示总结。
三、光合作用探索历史从1648年开始,到21世纪,一代又一代人孜孜不倦,力图完善光合作用机制。面对这种科学研究,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如:科学道路的攀登是很漫长的;科学研究是无数科学家的智慧结晶;科学需要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等等。光合作用探究的大事记:
1648年(比)海尔蒙特→原料之一水;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可以改变空气成分;1773年(荷)英恩豪斯→条件光;1804年(瑞士)索绪尔→原料是二氧化碳、水;1845年(德)迈尔→光能转变为化学能;1864年(德)萨克斯→产物之一淀粉;1880年(德)恩吉尔曼→场所叶绿体;1897年教科书中首次称此过程为——光合作用……
四、意义
1、制造有机物

2、提供能量
3、提供氧气

通过查找资料,介绍光合作用意义
如,提供给植物自身生长需要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提供给动物和人类的有机物。
如,为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每年固定3×1021J能量,以1970年计,全球消耗掉3×1020J能量,只有光合作用的十分之一。
如,绝大多数的生物呼吸需要氧气;全球生物呼吸、燃烧、消耗的氧气,大约每秒钟10000吨(即每年消耗氧气大约3.15×1011吨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只够用2000年;每年绿色植物释放5.35×1011吨氧气。适当补充。
每年同化的碳素2×1011吨,换算成葡萄糖,约为4~5×1011吨。
如,我们现在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古代植物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被我们现在来用。

空气中的氧气70%由光合作用补充。
维持地球上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
五、应用
结合光合作用,思考回答。
答:长期得不到光照,不能合成有机物。从而造成死亡或者减产。

答:合理加大农作物种植密度,扩大单位面积内叶片总面积,也就是扩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最大限度的利用阳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透明是为了增加光照。都是使光合作用更加旺盛。
提问:家中种植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亡。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会减产。原因是什么?
提问:分析合理密植高产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大棚种植时,有时会在大棚中充填二氧化碳气体?大棚为什么是透明的?
DIY实验。
分析产生的原因。按照书后DIY的第2题,动手尝试一下,看看放在光下和黑暗处的两份黄豆芽几天后有什么区别?

初三物理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教案及学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而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本章首先从能量的观点认识电源,也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知道电源的作用,然后具体讲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最后介绍了电能的输送过程。
电池是学生熟悉的,但五光十色的电池也是学生陌生的。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电池部分主要介绍了干电池,也讲了蓄电池,但都只简要叙述了它们的电压,原理也只讲了它们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要先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并不涉及电化原理。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用电池和燃料电池作为新型电池的代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用发电机发电是电源的另一重要类型,课本中也是从能源(动力源)角度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发电,不涉及具体的发电机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接触社会和进一步发展作一些准备。
电磁感应现像是电磁联系的重要一环,而且是目前各类发电机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成员。在本章中电磁感应现象不仅是作为知识,特别是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将不仅对电磁感应现象有初步的认识,认识到产生电磁感应的过程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初步了解发电机的简单原理,特别是体会到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一些触手可及的地方的应用,减小对物理学的神秘感。通过科学探究导体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生将在交流与合作方面有初步的体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就业,与社会的融合方面作一定的影响。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电能的整个输送过程,并从感性上认识到高压输电可以减小电能的损耗,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不需要从电路原理方面进行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教具与教法
1、对本章内容的把握,首先要从整体上入手,电路中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而电源又可分为电池和发电机,电池产生的是直流电,发电机产生的是交流电,电压的输送必须要用高压,而高压电到了用电单位又要把电压降下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电能来源的清晰网络。其次要注意进行对比电池与发电机在能的转化及对环境的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教学建议:
2、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
3、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交流,一同经历,共同提高;
4、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必须要让学生亲身做一做,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实验方法及物理知识的理解。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用来解释实际问题。
6、本章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逐步理解物理规律的由来及对人类、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逐步思考人类应该怎样应用科学技术,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设计
新授课3课时(每一节用1课时),复习1课时,测试讲评1课时,共计5课时。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
2.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3.了解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常见干电池、蓄电池、太阳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
(2)各种发电方式中有关能量转化过程、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等内容。
难点:常见干电池的的结构及性能。
教具:
各种类型的电池实物、模型及其挂图、水果电池器材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提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入: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的存在,可是你知道电是怎么产生的吗?
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的存在,可是你知道电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是知识比较琐碎,让学生根据学案所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等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后,可通过以下问题的提出可作为检查学习生的自学情况:
1、电源:我们已经知道,电源提供电压,而电压形成电流,你知道常见的电源有哪些吗?
2、电池:
(1)你见过的干电池有哪些?请列举出来,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2)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各种电池的模型、实物及挂图,并进行讲评。
(3)请说出干电池、蓄电池、太阳电池及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你听说过水果电池吗?怎样可以制成水果电池,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做一做。
(5)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6)直流电与交流电有什么区别?教师通过示波器演示交流电与直流电波形情况。
小结:1.电池的种类及其作用。
由于制作材料、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电池有很多种类。电池是一种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池提供的直流电。
3、发电机:
(1)目前常用的发电方式有哪些?
(2)请说出常用发电方式中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
(3)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分析常用发电方式的利与弊。
(4)请列出你所知道的新型发电方式。
小结:2.常见的发电方式及能量转化。
目前常用的发电方式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它们都是通过发电机这种装置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
1.下列电池:(1)锌锰电池(2)镍镉电池(3)锂电池(4)银锌电池,其中属于干电池的是。电子手表中常用电池是_______,手机中常用________,以上电池都属于____电池。
答案:(1);(4);(3);化学
通过该题,让学生加深对电池分类的理解与记忆。
2.目前常见的发电方式中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分析其能量转化过程,完成下列表格。
发电方式能量转化过程
火力发电
水力发电
核能发电
答案是:燃料的化学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水的机械能→水轮机的机械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常见的这三种发电方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去认识它们,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其发电过程。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1.电池是一种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它提供的是流电,电池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等。
2.葛洲坝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发电站,它主要由、、、及坝体等组成,除了发电外,葛洲坝工程还提高了长江的能力和条件。
3.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燃料的能转化为水和水蒸气的能,再转化为发电机转子的能,最后转化为能。
4.根据你对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了解,分析这两种发电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的知能应用部分。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一、电源包括:电池和发电机
二、电池:
(1)种类:①干电池:锌锰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②蓄电池③太阳电池④燃料电池
(2)能量转化
(3)对环境的影响:
三、发电机
(1)发电方式: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2)能量转化:
(3)对环境的影响:
(4)新型发电方式:
九、教学反思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学案
一、自主学习
1、电池:是一种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电池提供直流电。
(1)干电池:是把______转化为______的装置。干电池主要有_____、_____和糊状的电解质组成的。多数干电池内含_____、_____等重金属元素,随便丢弃会______,所以废弃的干电池要_______。
(2)蓄电池:蓄电池的极板是_______制的,电解液是______。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给蓄电池充电时,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储存在电池内;使用时再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3)太阳能电池是将____转化为____的装置。用_____和_____制成。
(4)燃料电池:是通过____产生____的装置。燃料电池的效率_____,它利用____、_____等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2、发电机是一种把______转化为_______的装置。
(1)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将煤、石油等燃料燃烧后,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汽轮机高速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燃料的_____→水和水蒸气的_____→发电机转子的_____→电能。
(2)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在江河上筑建水库,让水库中的水从可控制的闸门中奔泻而出,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水力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水的____→水轮机的_____→发电机转子的_____→电能
(3)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热来加热水,用水产生的高压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水蒸气的_____→发电机转子的_____→电能。
二、合作探究
1、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有各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电池的各类繁多,电池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请讨论说明不同类型的电池各有哪些特点?
2、新型电池的代表有:______和_____。前者是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后者是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电池是人造卫星上的主要电源之一。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1、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使电动机转动。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饱发光,该现象中()
①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②磁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
③电动机是电源④转速越快,灯饱越亮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干电池是把转化为的装置,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电池。它提供的是电,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四、知能应用
1.电池是一种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的装置。
2.电池的种类有、、、。你知道它们其中的能量转化吗?说说看。
3.交流电的频率是指,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
4.发电机是一种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目前常用的发电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市场上卖的电池有“1#电池”“3#电池”“5#电池”等,它们上面标的电压值均为1.5V,那么,它们的容量一样大吗?
你的猜想:
猜想的理由:
针对上述理由,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你需要的器材有:
探究步骤:


探究结论:
6.火力发电是将煤、石油等燃料燃烧后,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汽轮机高速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的。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怎样的,在下面填写好表格。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化学能电能正极负极汞镉污染环境分类处理(2)铅硫酸2V电化学化学电(3)太阳能电能半导体硅金属导体(4)化学反应电能高氢乙烷
2、其他形式的能电能(1)化学内能机械能(2)机械能机械能机械能(3)内能机械能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1、D2、化学能电能直流1.5V
四、知能应用
1、电能2、化学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3、交流电每秒变化的次数50Hz4、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6、燃料的化学能→水和蒸气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经历科学探究的交流与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感应电流探究实验的完成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
演示器材:U形磁铁、闭合线圈、开关、灵敏电流计、支架、手摇发电机模型;分组器材:U形磁铁、闭合线圈、开关、灵敏电流计、支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1、简要说出电池的种类及能量转化方式?
2、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我们已经知道,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可以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在磁场中能否产生电流呢?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做好图18-15实验,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教师演示该实验,有条件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部分。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可以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在磁场中能否产生电流呢?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计划的制定与实验的设计,教师进行提问并让其它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表格。
a.如何选择实验器材?
b.怎样证明电流的存在?
c.实验中分几步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观察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巡视,并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4)交流与合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并就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a.如果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夹角是锐角,导体中也能产生电流吗?
b.如果导体不动,移动U形磁铁,导体中也能产生电流吗?
c.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的电流在大小至少与哪个因素有关?
d.电磁感应现象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电磁感应现象
(1)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什么叫感应电流?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4)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5)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6)电磁感应现象还应用在哪些地方?(教师演示发电机模型并提问)
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
1、如图所示,两位同学甩动与电流表相连的长导线,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来回摆动。
(1)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现象,它是由物理学家_________最早发现的。
(2)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是___________提供的.
答案:(1)电磁感应法拉第(2)地球
点拨:电流表指针来回摆动,说明有电流产生,这在图中,尽管是一闭合线路,但并没发现电源,联想到地磁场的存在,进而分析出是这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
2、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与磁感应线方向有关时,应控制_________不变,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与导体运动方向有关时,应控制_______不变,上述所用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
答案: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不变磁场方向控制变量法
方法总结: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磁场方向都有关系。可用“一变则变,两变则不”来记忆访知识。
3、电和磁的联系可以由以下三个实验来证实:
(1)①图a中显示的是________实验,②它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有
(2)如图b所示,①实验证实了____
②实验过程中是___能转化成___能。
③它的应用实例是________
(3)如图c所示,①实验证实了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是____能转化为____能
③它的应用实例__________
答案:(1)①奥斯特②磁场(2)①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磁力的作用②电机械③电动机(3)①由磁场也可以产生电流②机械电发电机
通过三幅图三个实验,对比法复习了三个重点易混的知识点及其应用。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学生完成学案的知能应用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确定点拨内容。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七、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探究开放性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一、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
三、感应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四、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五、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话筒
九、教学反思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学案
一、自主学习
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1、发电机模型的结构:有一个可以产生磁场的_____,一个可以在磁场中转动的_____。
2、猜想: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电流,可能与________有关。
3、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__________。英国科学家________经过10年不懈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4、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______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__运动。
5、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_____和______方向有关。
6、能的转化:在电磁感应现象中: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7、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电磁感应现象
三、知能应用
1.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s,频率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就有了电流
B、在电磁感应现象里,电能转化成动能
C、奥斯特和法拉第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3.发电机的电能使灯泡发光,这一能源来于()
A、外磁场B、导体内部C、动能转化D、导体内能的转化
4.闭合导体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导体在磁场中运动B、磁场相对导体运动
C、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D、以上都不正确
5.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后,法拉第运用(添“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方式从事研究和实验,于是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6.请你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电磁感应现象”为我们服务的两个例子。
7、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B.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C.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D.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8.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要使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反向,可采取的办法有:()
A.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反向B.磁感线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都反向
C.增强磁场磁性,增大导体速度D.以上办法均不行
9、如图,下列实验中揭示的原理与应用或应用原理图对应正确的是()
10、如图(甲)、(乙)中,MD导体运动,请分析下述各种情况下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A.在图甲中,MD导体沿纸面向左或向右运动
B.在图乙中,MD导体沿纸面向左或向右运动
C.在图甲中,MD导体垂直纸面向里或向外运动
D.在图乙中,MD导体垂直纸面向里或向外运动

参考答案:
四、知能应用
1、0.02s50Hz2、D3、C4、D5、逆向思维6、发电机话筒7、D8、A9、C10、C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标:
1.知道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工作原理,知道产生的是交流电。
2.知道采用高电压输电的目的。
3.了解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2.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难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具:
交流发电机挂图、闭合线圈、交流发电机模型、电弧发生器、高压输电实验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复习:1、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有关?
引入:我们生活和生产中都离不开的电,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输送到千家万户的呢?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先让学生根据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内容自学教材内容,教师给学生提供交流发电机的挂图及模型,帮助学生自学。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待学生完成学案后,可按以下问题进行了解学情、释疑解难。
1、发电机工作原理:
(1)发电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了解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a.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有哪些?
b.线圈何时切割磁感线?
c.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何时改变?
d.线圈转动一周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几次?
(3)教师展示交流发电机的活动挂图并通过闭合线圈来演示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电能的输送
(1)发电站发出的电能通过怎样的途径输送到用电单位?
(2)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送电能?
教师演示高压电能输送器,让学生观察并领会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3、高压触电及防护
(1)用电器为会么不能直接使用高压呢?
(2)什么叫电弧触电?
(3)什么叫跨步电压触电?
(4)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
教师演示电弧发生器和跨步电压演示器,让学生领会这两种触电方式的原因。
总结:1、发电机原理: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主要由转子(转动部分)和定子(固定部分)两部分组成。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线圈每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我国电网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周期是0.02S,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2、电能的输送:为了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远距离输电通常采用高压输电的方式。目前我国远距离输电采用的电压有110KV、220KV和330KV,少数地区采用500KV的超高压输电。
3、变压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它能在保持功率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将输入变压器的交流电压升高或降低,但不能改变直流电的电压。
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
B.电动机是消耗了机械能得到电能
C.发电机将贮存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换向器能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电动机消耗电能,得到机械能,发电机才是消耗机械能获得电能;可结合电动机或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图,分析说明换向器的作用: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来改变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中,才会使得线圈能持续转动下去,直流发电机内部产生的电是交流电,但通过换向器调整了输出电流的方向,输出的是直流电。答案:D
2、下列电器对应的工作原理正确的是()
A.发电机——电流磁效B.电动机——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C.电磁铁——电磁感D.电磁继电器——电流的热效应
【解析】: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能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电磁铁是电流的磁效应,电磁继电器的核心是电磁铁。答案:B
3、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磁(现象),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水电站的发电机照常发电B.电风扇照常工作
C.指南针不能指明方向D.电动机照常工作
【解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电风扇转动的原因是有电动机,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来工作的;指南针指示南北的原因,是电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所以没有磁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都不能工作,指南针也不会指明方向了。答案;C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教师口述下列问题,让学生抢答。
1.发电机是根据原理制成的。发电机在工作时将转子转动的能转化为能。
2.手摇发电机的线圈转一圈,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了次,由此可见,它产生的是____流电。
3.远距离输电应采用,因为这样可以减小电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损失。
4.高压输电线都架得很高,原因是()
A.防止高压电弧触电B.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C.防止阻碍交通D.减小电能损失
答案:1、电磁感应机械电2、两交3、高压电路4、A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高压输电的目的——高压触电类型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的知能训练部分。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一、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电能的输送:
1.电能输送的途径: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线路→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2.高压输送以减小电能的损失。
三、高压触电方式: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九、教学反思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发电机
(1)原理:是根据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2)结构:由_______、_______、铜环、电刷等组成。
(3)能量转化:发电机工作时,把转子转动的____转变为____。
(4)燃料电池:是通过____产生____的装置。燃料电池的效率_____,它利用____、_____等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2、电能的输送
(1)输送方式:采用_____输电可以减少电能的损失。
(2)输送过程:发电站→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3)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改变直流电的电压。
3、高压触电及保护
(1)高压触电的形式: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防止高压触电的原则:不要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高压输电线上的电压通常都有伏。为什么要用这么高的电压输电呢?
2、你知道用电器为什么不直接使用高电压吗?
3、线圈(组成闭合回路)在磁场里转动时,为什么会产生方向周期变化的电流?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1、发电机分为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下列关于直流发电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中产生的是直流电,对外输出的是交流电
B.线圈中产生的是交流电,对外输出的是直流电
C.线圈中产生的是直流电,对外输出的是直流电
D.线圈中产生的是交流电,对外输出的是交流电
2、周期性改变_______的电流叫交流电,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____,频率是_____,从电池得到的电流方向不变,通常叫_____电,我们从手摇发电机中得到的电,其电流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因此是_____电。
四、知能应用
1.发电机和变压器等许多电器设备是根据原理制造的,发电机工作时其中的能量转化是由能转化为_____能。
2.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电流方向每秒改变次。
3.高压触电共分、两大类。
4.根据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线要______,由于远距离输送电能,导线长度较长,因此导线电阻______,所以导线上由于______损失的电能较大。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铜导线输电比用铁导线输电经济
B.用高压输电比用低压输电省电
C.用高压输电比用低压输电费电
6.一台发电机,输出功率是100kW,输出电压是2500V,输出电流为______A。
7.从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要经过变压器把_____升高,用_____把电能输送到远方的用户附近,再经过______把电压_______供用户使用。
8.从发电厂向某用户输电,如分别用100伏和1000伏送电,则两种情况下导线上损失的电能之比为:()
A.100∶1B.l∶100C.1∶10D.10∶1
9.关于发电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是直流电
B.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
C.所有电能都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的
D.发电机工作时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0.一座小型水电站的输出电功率是20kW,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lΩ,若采用400V的电压输电,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是多少?若采用4000V的电压输电,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又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1、B2、方向0.02s50Hz直流交流
四、知能应用
1、电磁感应机械能电2、50Hz1003、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4、产生热量越大热量5、B6、407、电压高压变压器降下来8、B9、B10、2500W25W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结构

3、了解作者以及《朝花夕拾》

教学重难点:

1、积累字词的音形义

2、把握课文的结构

教学过程:

1、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一个“秘密花园”,那里有我们最初的童年记忆,但童年总是那么短暂,就像同学们,也刚刚告别了小学时代,进入到初中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的那片“秘密花园”。

2、了解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散文诗《野草》等,本文就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关于《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所写的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有包括本文在内的十篇文章,主要记录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形象鲜活,故事丰富有内涵,读《朝花夕拾》,就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对童真童趣、对自由的向往。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12-17岁时在此读书。

4、预习反馈:

1、通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确凿菜畦皂荚树桑葚油蛉斑蝥攒敛

脑髓觅食秕谷书塾怪哉宿儒蝉蜕窦

厥橘柚倜傥拗盔甲锡箔叵竹筛

缠络:缠绕。

攒:聚拢。

高枕而卧: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敛:收藏。

2、理清课文结构:

自学指导: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文章标题,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并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

(2)仔细分析课文,为每一部分再分层次,并说说每层的大意。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字词训练(写两遍,家长提问默写一遍,明早检查。)

板书设计:

百草园的美景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介绍情况三味书屋园戏图介绍生活读书图课嬉图

教后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