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区域经济联系

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区域经济联系。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区域经济联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4区域经济联系第1课时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2.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意义。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合作
1.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①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②区域经济合作,它是在③区域规划指导下进行,或者通过地方政府、④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实施⑤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
2.表现
(1)⑥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东、西部地区的⑦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⑧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调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⑨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⑩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因此可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3.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穿越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21河西走廊、黄土高原、○22华北平原、○23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形区,经过新疆、○24甘肃、宁夏、○25陕西、山西、○26河南、安徽、○27江苏、上海等省、市。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意义: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28能源结构,有效治理○29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30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西电东送
指将西部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31广东、上海、○32江苏、浙江和○33北京、天津等地区。我国水能集中在○34西南、中南及○35西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且消耗量很大。西电东送工程给我国沿海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探究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多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年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新华网山东频道:2010年3月25日,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工程顺利贯通。该工程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和东阿县境内、黄河下游中段,主体工程全长7.87公里,总投资6.13亿元。该项目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
1.我国为什么要跨区域调配资源?
2.南水北调的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为何选择“东线先行”。
3.阐述南水北调工程对“调水区”、“受水区”环境的有利影响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如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矿物资源南少北多,东少西多。同时,区域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各区域对资源的需求与该地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相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资源的赋存量小,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资源的赋存量大,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比较而言,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东线工程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较小,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东线工程的受水区为黄、淮、海河流域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
3.南水北调
有利影响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利影响
东线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中线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
西线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
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
采取对策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问题
规律总结
1.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路线比较
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
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
可调水量地处长江下游,水量大较大较小
水源地水质污染较重,水质较差较好最好

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
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难度大
 我国“十五”计划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__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4)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 南水北调是根据中国北方水资源少,南方水资源多这一分布差异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青藏铁路建设毫无疑问属于交通设施建设工程,且全部位于青藏高原区。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则是利用中国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而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能源供不应求这一现状而实施的能源调配工程,这两大工程对上海有重要意义,既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又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于环保。
探究点二 西电东送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2000年11月8日,贵州省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和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同时开工,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全面启动。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条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分别是我国哪些重要的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能源输送方式与过去传统的输送方式相比,对京津唐地区的经济和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该能源供应地的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4.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珠江支流)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1.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2.首先是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是京津唐地区燃煤大大减少,可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3.为建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使长江上游河道水量增加,通航能力增强,促进了水运发展;水库可养殖水产,增加经济收入,发展旅游业;建设水电站又可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运输业、建筑业及钢铁、建筑材料等工业的发展。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红水河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很大,能同时进行梯级开发,因此水能丰富。

西电东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入区:改善能源结构,既解决了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状况,减轻环境污染,而且使西部的能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2)调出区及沿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既可增加就业、积累资金、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又可利用剩余电力,结合当地资源,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发展有色冶金业和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通过横向和纵向经济联系,带动地区经济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工业化步伐;促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1)~(3)问题。
(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境条件
(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B.cdC.deD.ae
(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京津唐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管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山西,最大输入省广东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减少因煤炭大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2)由图可看出,A地区是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也是是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另外e地区位于贵州的西部,六盘水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即位于该区。(3)中路的送电目的地是沪宁杭,南路送电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相关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区域经济联系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学习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西部经济合作的特点:

2、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规划了东、中、西线,把 、 、 、 、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线路 西线 中线 东线

调水源地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秦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上自流到京津 利用大运河提水北送,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然后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至济南、烟台、威海。

可调水量 较小 较大 大

源地水质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现有配套设施 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

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 铺设管线到 ,全程4176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区域, 跨越黄河, 跨越长江。跨越的省区为 。(9个)

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 、 到 、 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意义:东部

西部

西电东送

三条线路的输送电的性质:北线 中线南线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西部煤炭资源调出为例

不利影响:对调出区 对调入区

3、产业转移

⑴以中国为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②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③广东边沿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发达地区方面的原因:

广东边远地区的原因:

⑵产业转移对地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堂练习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下列1-3题。

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2.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到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3.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

4、(12分)读珠江水系图及珠江与黄河对比表,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名称 长度(km) 流域面积(km2) 流量(m3/s)

黄河 5 464 752 443 1 820

珠江 2 153 452 616 11 070

(1)试比较珠江、黄河的流量、径流变化、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差异。

黄河 珠江 差异原因

流量大小

径流季节变化

含沙量大小

(2)云贵两省的能源储存量占南方五省(区)总量的八成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桂、黔、滇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试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分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形成的意义。

5、根据下列相关材料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与东盟国家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 综合新华社电 应越南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和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的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1月15日抵达越南中部城市岘港,开始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据了解,中越双方目前正在积极商讨加强在基建、能源及交通等领域的长期合作。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合作开发“两廊一圈”。“两廊一圈”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1)图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云南西北部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是“三江并流”,它是由图中的① ② 和③ 三条河流共同组成。分析“三江并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该区域具有世界意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简要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分析图中珠江上游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4)“环北部湾经济圈”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圈”。试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古老运河的有效利用,既体现运河价值,又保护运河景观。

读图,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27.(1)(6分)

(2)环境意义: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西电东送可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量,可改善大气质量,改善环境。(2分)

经济意义:可充分挖掘西部地区能源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也降低东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4分)

黄河 珠江 差异原因

流量大小 小 大 珠江流域降水丰富

径流季节变化 大 小 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珠江流域雨季较长

含沙量大小 大 小 珠江流域植被较好,而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

(1)①怒江(1分) ②澜沧江(1分) ③金沙江(1分) 河流的发育受地形、地势和降水的影响(1分)横断山区是由一组南北走向的平行山岭组成的,沟壑相间,地势北高南低;(1分)横断山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1分)

(2)水稻种植业(1分)地形平坦:(1分)土壤深厚肥沃:(1分)水热组合好(雨热同期)(1分)种植历史悠久,有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和劳动力丰富等(1分)

(3)自然原因:降水丰富,径流量大(1分)峡谷多,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1分)。

影响:①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1分)②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分)③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没,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分)④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1分)

(4)①首先,经济圈内的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诸多大巾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和产业为依托的发展局面基本形成;(2分)②其次,该区域内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2分)③三是北部湾纠纷已经解决,为中越两国共同开发北部湾清除了障碍;(2分)④四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多重有利因素叠加.将进一步推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2分)(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4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2.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转移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①廉价资源和②低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③开拓市场。

(2)影响: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④劳动密集型企业、⑤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转移原因: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⑥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⑦市场空间。

(2)意义: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⑧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1)转移原因:为实现地区⑨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⑩协调发展。

(2)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扩散到珠江三角洲边远地区,其目的是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阶段

对环境影响程度

原因

低级阶段

破坏不大

工业生产规模较小

重化工业阶段

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三废”污染严重

高科技产业阶段

不利影响又趋于减少

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产业空间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探究点一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被转移的工业以____________工业为主。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3.想一想,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影响?

4.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1.粤东、粤北、粤西 劳动、资源密集型

2.①原材料价格上涨;②工资与地价上升;③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④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⑤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3.广东边远地区具备产业集群效应的原因:

①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出现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升高等现象,产业广泛升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有向相对落后的区域转移的趋势;②广东的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③边远地区因投资环境的改善,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加速这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

消极影响:污染转移,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期

20世纪90年代

转移

方向

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转移

由珠江三角洲向邻近地区转移

转移

产业

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转移

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参与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对环境

影响

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加重

珠江三角洲环境质量好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后于长江三角洲,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是因为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________”的加工贸易模式。

(2)材料一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前店后厂

(2)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3)①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③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

(4)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解析 认真读材料,再根据题目要求“对号入座”。台湾企业转移至广东东莞,考虑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后期随着广东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需要升级,因此低端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

探究点二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 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图示

材料二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地区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工资/产值的比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我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特点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阶段

低级

阶段

工业规模较小

对环境的破坏不大

重化

工阶段

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

高科技

发展阶

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小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

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缩小

产业地域分布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使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加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城市圈将起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作用。简要分析武汉城市圈形成的区位优势。

(2)目前我国的产业转移在逐步推进,试分析武汉城市圈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可能受到的影响。

答案 (1)①地理位置优越(武汉城市圈地处以长江经济带为东西向发展轴、京广铁路与京珠高速公路为南北发展轴而构成的“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交会处,位于中西部的接合部、长江流域的中游、中部五省的居中位置,具有“中部之中”的区位优势,历史上向来是“九省通衢”);②水陆交通便利(现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高等级公路主枢纽、长江中游最大的航运中心、全国第三大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其优越的交通、通信区位是中部其他区域不能比拟的);③水资源丰富(位于长江沿岸);④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盐矿、石膏、建材)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这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⑤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扶持。

(2)有利影响: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东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不利影响: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本题以“弓箭形”的经济发展格局为背景,考查城市圈的区位条件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武汉城市圈的区位优势应从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可与周围城市圈相比较。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结合产业转入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2.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3.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①地—水库大坝、②地—果林、③地—耕地、④地—水土保持林
B.①地—水土保持林、②地—耕地、③地—果林、地—水库大坝
C.①—果林、②地—耕地、③地—水库大坝、④地一水土保持林
D.①—耕地、②地—水土保持林、③地—水库大坝、④地—果林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
带。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
6.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是()
A.黑龙江省B.内蒙古自治区
C.吉林省D.云南省
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业增加值最为迅速
B.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密集型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C.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D.外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吸引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
8.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2年,其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
A.l/2B.1/3C.1/4D.2/5
9.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化模式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东北模式:沿边开发----边贸发展----城市化
B.苏南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浙江温州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10.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1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其基地是()
A.深圳B.广州C.惠州D.中山
12.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都在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核心不包括()
A.深圳B.珠海C.香港D.广州
13.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其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新华网2006年2月4日电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
14.近年来,保护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A.增施化肥B.焚烧秸秆C.秸秆还田D.合理排灌
15.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第16一18题。
1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1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18.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19.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轻工业和微电子工业不发达,严重制约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B.该地区正在以广州为基地,发展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不久,中山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石化、钢铁和造船基地
20.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东北平原平坦辽阔,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光、热、水资源丰富,农作物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
C.人多地少,土壤肥沃
D.耕地面积小,土壤肥沃
2006年6月6日,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从广东“珠三角”扩大到粤港澳“大珠三角”,再扩展到包含粤、桂、湘、赣、阂、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特区在内的“泛珠三角”。在中央关于区域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大致以珠江水系
为纽带的南方9省区加上港、澳特区的区域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据此回答21-23题。
21.从自然环境来说,“泛珠三角”()
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区内的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C.区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区内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22.下列关于“泛珠三角”社会经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内有分属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的经济地带的地区
B.区内有洞庭湖平原、都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
C.区内有我国重要的糖料、油料产地
D.区内盛产茶叶和亚热带水果
23.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最丰富的资源是()
①石油②稀土③有色金属矿④生物资源⑤水能⑥煤矿⑦水资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⑦

二:综合题
24.读“长江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
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的对应字母:杭州市__,
京九线___。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其发展工
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
(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
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
(4)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__________。
25.阅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注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吉林市以下河段严重污染,11月25日,松花江污染水跨界入俄,造成俄罗斯水域污染。
1.简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
2.图的中部为_平原,分析该平原发展小麦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明松花江水被苯类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4.请你简要评价下列说法:“A处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而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我们要继续大面积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增强国有商品粮基地的实力。”

26.(2006高考上海卷,32-39)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属于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单项选择)
A.肥沃的土壤B.低洼的地势C.发达的科技D.便捷的交通
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工业。
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业部门最为突出。
6.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7.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8.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至少答两点);
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至少答两点)
27.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种植 ;100—200米的坡地宜种植;100米以下平地宜种植;在沿海沙地应种植 。
(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处、处和处(填写图中字母)。
(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参考答案
1.C2.D3.C4.D5.C6.A7.C8.B9.D10.B11.B12.B13.A14.C15.A16.C17.D18.A19.B20.C21.A22.B23.D
24.(1)A J
(2)能源资源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3)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侨乡之一。
(4)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
25.(1)流量较大,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含沙量小,结冰期较长,有凌汛现象。
(2)松嫩 夏季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灌溉水源较充足;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重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较高。
(3)污染水源,造成松花江流域地区饮水困难;破坏松花江生态环境,及危害水生生物生存(使水体缺氧,造成鱼类死亡)。
(4)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A处有大面积沼泽地分布,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对其要进行重点保护。

26.(1)水田劳动集约化(集约化)(2)B(3)劳动轻纺(4)CD(5)技术(或知识)电子电器(或高新技术)(6)1.8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更为明显(7)AC(8)湖南、云南可充分利用周边省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信息、技术、市场 周边省区可利用珠三角的资金、技术,还可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港澳地区能充分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市场,并进行产业转移.
27.⑴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岸线漫长,人多地少。
⑵水土保持林 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防护林
⑶BCDF
⑷该地区资源缺乏,但海运方便,发展海岛旅游业,海水养殖业,海洋渔业,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和临港工业,但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

区域经济发展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与变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2课时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与高一必修2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和城市化》是研究城市的区位因素与城市化现象、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本节教材主要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和出现问题及对策。

本节着力于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放眼全国,使各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高一、二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来补充理论。

本节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这部分教材主要有三层意思: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