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雄厚的经济基础。
雄厚的经济基础
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都非常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近年来,由于经济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改革的措施和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解决都不甚理想,因此出现了经济连年下滑的情况。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清楚地知道,俄罗斯的经济基础是很雄厚的,潜力是巨大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的时候,俄罗斯的经济底子是很薄的,石油(包括凝析油)的产量只有880万吨,煤为3130万吨,铁为300万吨,钢为310万吨,水泥为100万吨,粮食为5460万吨。1918年俄罗斯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国民经济的新时期。列宁特别强调着手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要性,并号召学会管理国家。接着,俄罗斯人民坚持不渝地实行工业化方针,经过头几个五年计划就打下了重工业的基础。新的燃料和冶金工业基地出现了、发展了。国家已经能够生产各种机床、汽车、飞机、拖拉机和各种轴承了。
现今,俄罗斯工业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强大,而且还在于它的多样。它有400多个门类,能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对各种高质量产品的需要,能保证生产的技术设备更新和集约化的需要。
从工业布局上看,俄罗斯欧洲部分除原有的老工业区外,在科拉半岛、伏尔加流域以及人口密集的中央区和中央黑土地带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中心。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形成了许多庞大的工业基地。这些过去人迹罕至、气候异常恶劣的地区依靠艰苦创业建立起来的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基地,多年来已成为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新增长的来源,并提供了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大量焦煤、电力、木材和其他各种工业原料。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和重要工业产品都出自西伯利亚,那里的工业基地有的是二次大战期间由西部地区迁来的,有的是后来陆续新建起来的。
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利用,在俄罗斯工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机器设备、精密仪器、现代自动化装置、高质可靠的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利用,保证了技术的进步。已大量生产的各种设备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管道输送和加工所需的各种设备,数控金属加工机床,机器人,无线电电子设备,多能生产系统,自动转换生产线,以及其他各种高技术含量的机器设备和成套装备。
俄罗斯工业和科技水平的最好、最明显的证明就是它那让世人皆知的原子武器,各种射程的导弹,多种类的军用与民用飞机,先进的坦克、战车、火炮、轻武器,世界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宇宙载人飞船、第一个太空轨道站,那一座座巨型水电站、核电站、现代化工业联合企业,那绵延数千公里的铁路干线和大口径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也都是它的工业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
前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农业的规模巨大。2.3亿公顷农用土地是它的雄厚资本。当年,有12000个集体农庄和12300个国营农场。它的粮食生产占全苏55.6%,稻米占53%,亚麻占42%,肉产量占49%,奶产量占52%。其种植业和畜牧业分别占苏联农业总产值的40%和60%。所有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都实现了电气化,主要的田间作业都实现了全盘机械化。近几年来,农业又装备了许多新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和大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拖拉机。在伏尔加流域、北高加索、中央黑土地带和远东建立了许多大型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在畜牧生产方面,近年来加紧实施使畜牧业转入工业化生产的工作。畜牧业生产集中的程度在增加,其技术装备也在不断改善。
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向市场的转轨和私有化的实行,俄罗斯农业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农业结构是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两类,现在分三类:农业企业、居民产业、农民私人农场。
从下面列举的俄罗斯在世界工农业产品生产中所占的地位也可以一窥其经济实力:
占第一位的有天然气、土豆;
占第二位的有电力、石油、褐煤、拖拉机、动物油、糖用甜菜;
占第三位的有矿肥、硫酸、木材出口、板材、牛奶;
占第四位的有煤、生铁、钢、铁矿石、棉织物、毛织品、谷物和粮用豆类作物、肉类;
占第五位的有水泥;
占第六位的有鞋类、鱼类和其他海产品;
占第九位的有小轿车;
占第十位的有化纤、人造树脂和塑料。
jaB88.cOm
延伸阅读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第五章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神经元的结构
3、知道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和难点:
1、神经元的结构。
2、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3、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习内容及方法:(标▲是重点掌握的内容)
1、读图P79“神经系统模式图”,记清结构的名称,同时理清以下知识点
1)神经系统由、、组成。
2)中枢神经系统由和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和组成。
2、阅读课本内容,掌握下列内容。
1)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
2)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产生,并传递。
3)神经元包括和两部分。突起分为和两部分。
4)描述神经元内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
5)比较三个概念的不同:神经神经纤维神经末梢
3、小组讨论,理解脊蛙的反射实验中的三个问题。并掌握以下知识点
1)讨论实验中的三个问题
2)(由神经元的构成。)
脊髓
(由构成。)
3)脊髓具有和的功能。
学习疑问:
视野拓展:
1、脊髓横断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
2、手指被针刺后,为什么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达标检测:
1、神经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
A脑和脊髓B脑神经和脊神经
C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D灰质和白质
2、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细胞体汇集成的结构叫做()
A神经纤维B神经中枢C灰质D白质
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汇集成()
A白质B灰质C神经D神经纤维
4、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是()
A脊髓灰质中的神经纤维B脊髓白质中的神经纤维
C脑干中的神经纤维D小脑中的神经纤维
5、在神经元的结构中能够接受信息的结构是()
A胞体B树突C轴突D细胞核
6、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观察其横断面,在内部呈蝶形分布色泽灰暗的结构是外侧色泽亮白的结构是。
7、在研究脊髓功能的实验中,常把青蛙的脑去掉,去除脑的原因是,去除脑的青蛙还需静置2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步实验,主要目的是。该实验证明脊髓有功能。
我的收获: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
2、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自主学习:
1、农业:灌溉和耕作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棉纺织业成为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行业;景德镇是瓷业生产中心;
3、商业: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的临安是繁华的都市;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和泉州;
4、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表现在:水稻成为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手工业发达,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支柱。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一)农业的发展
1.特点:辽、宋、夏、金并立时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的发展速度更快。
2.表现:农民在湖泊江河边筑坝修闸,开辟,在丘陵山地修造,扩大了耕地面积。太湖流域的和一带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
1.纺织业:南宋时,在南方兴起,逐渐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
2.制瓷业:南方的制瓷发展很快,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三)商业的繁荣
1.货币: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时,一种名叫“”的纸币在
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发行和流通的纸币。南宋时,发行了纸币“”。
2.城市:南宋都城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
3.对外贸易: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主要有、等,政府在这里设进行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情况:从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中期以后,移动速度加快。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表现: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与此同时,南方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的主要支柱。
(五)本课内容涉及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情况,反映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列表归纳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制瓷业
商业的繁荣货币
商业贸易
对外贸易
(六)南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下表你会更好地把握南方经济发展脉络。
东汉至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表
合作探究:
(一)农业的发展:
1、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
2、比较各个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概况。
(二)手工业的进步:
1、了解初始阶段的棉纺织技术
2、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概貌,并看图说说青白瓷的特点。
(三)商业的繁荣:
1、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临安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3、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1、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练习反馈:
A
1.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
A.秦汉时B.隋唐时C.两宋时D.明清时
2.两宋时期,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D.粟C.大豆D.棉花
3.“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人们赞誉的是()
A.青瓷B.白瓷C.青白瓷D.三彩瓷
4.棉纺织业开始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时是在()
A.北宋时B.南宋时C.唐朝时D.元朝时
5.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A.景德镇B.扬州C.定州D.杭州
6.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
A.会子B.交子C.银票D.铜钱
7.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
①广州②泉州③张家港④刘家港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8.两宋政府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使B.盐运使C.海关D.布政使
9.我国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是在()
A.三国时期B.唐朝中期以后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
C.北宋时期的东京地区D.南宋时期的临安地区
11.下列关于南宋时期有关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B.南方出现了圩田和梯田
C.政府在外贸港口设海关进行管理D.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2.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重心转移到南方
B
13.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时期开始发行的纸币?当时名叫什么?
(2)你对该纸币有何评价?
14.阅读下列材料: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1)这是什么时期的谚语?
(2)“苏湖”分别指什么地方?
(3)为什么说“苏湖熟,天下足”?
15.简述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
世界经济的奇迹
导学案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
[识记与理解]
1、记住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记住产量居世界首位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名称;记住我国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居世界的位次;记住西部大开发中已经施工的重点项目的名称。
2、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的原因;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的原因、内容;理解党中央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实施的振兴战略
[能力与方法]
(2)通过分析数据、制作图表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加深对党的英明决策的理解,增强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重点]1、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3、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难点]1、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
(4)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读书思考法
[教具]教材、插图、
[复习提问]
1、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
2、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哪一年开始的?
3、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时期?
[导入新课]
(板书)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引导学生看图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我国工业产值比较表》、《2001-2003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新中国成立以来钢、煤、原油增长示意图》,通过图表的方式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形成我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的印象。
阅读电力、交通事业的成就,
思考:①、我国建成的20世纪最大的水电站是哪一个?
②、著名的长江三峡工程在哪一年开始建造?
③、说说亚欧铁路大陆桥的线路?
④、京九铁路什么时候建成的?
⑤、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从哪一年开始的?为什么说它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小结: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
2、可持续发展
①、明确概念:即不仅有利于当前发展,还要立足长远,有利于长远发展。
②、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努力促进经济与、、的协调发展。
思考讨论:为什么要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小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03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位,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广大的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
(板书)二、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1、看地图《中国西部地区示意图》,看看西部地区有多大?西部地区的现状怎样?
小结: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尚有较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大瓶颈。这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2、说说西部大开发中已经施工的重点项目的名称。
3、阅读思考,小组讨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什么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作为根本点?
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党中央又作出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决定。
4、阅读思考: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重点了解: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本溪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
小结: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巩固小结]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许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七位,居世界第一位,所以被誉为“”。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还重视实施策略,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1999年党中央实施,加大对
的投入,西部地区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包括铁路、
河综合治理以及、等。2003年党中央又实施
战略,2004年成立,具备年产钢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新航母”。
[布置作业]做《探究》第1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