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2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章末复习学案(人教版选修3)
 1.掌握旅游的发展进程及现代旅游的特点。2.掌握现代旅游六要素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3.学会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专题一 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作用表现原因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旅游业带来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货币流、商品流、科技流、信息流和人才流,对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旅游业具有涉外性,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对外开放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旅游业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而且促进了社会进步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具有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限制性小、人员培训期短等特点
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为适应旅游业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旅游环境会不断美化,从而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直接交往,有助于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并对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我国加强海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旅游活动是异地性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业具有涉外性特点,是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
专题专练1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 图1反映了西藏1980~2005年国内旅游者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 图2反映了入藏游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
图1
图2
(1)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
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
(2)西藏1980~2005年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藏游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专题二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环境对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
1.独立关系:旅游和环境保护各自发展,互相没有接触和干扰,保持独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维持太长时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对环境将会产生深刻影响。
2.共生关系:旅游与环境保护相互支持,彼此受益。从环境保护学家的观点来看,环境特征和条件保存得越接近原生状态越好。与此同时,良好的环境给旅游者提供了游览内容。但是,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关系的地方不多。
3.冲突关系:当旅游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旅游与环境就发生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会刺激和促进旅游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但常常是当人们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时,损害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程度。
专题专练2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次达150万,首超日本居冠。而随着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将迎来旅游业的“黄金十年”。
材料二 大陆居民赴台游为台湾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截至2011年5月,赴台观光的大陆居民已达到336万人,创造新台币1958亿的收入。
(1)相对大陆地区而言,台湾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试阐述台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2)台湾地区对大陆开放旅游市场,对台湾地区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1.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阳朔农村老太太徐秀珍,年近60岁,会说英、德、法等近10种外语,被外国游客亲切地称为“月亮妈妈”。此事反映出旅游活动的作用是()
A.满足人类需求
B.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
D.扩大交流
阅读材料和图,完成2~3题。
材料 旅游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新兴产业。西藏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这是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优势所在。
2.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A.探亲访友B.娱乐、消遣C.科学研究D.调研采风
3.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①气候高寒缺氧 ②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 ③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 ④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当前最热门的旅游为“乡村游”,关于乡村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背景环境无影响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严重
C.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D.不属于生态旅游
5.下列旅游形式主要由新加坡推出的是()
A.地震模拟旅游B.保健旅游C.怀旧旅游D.“中药之旅”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泸沽湖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万山丛中。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誉为“中国西南的一片净土”“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早在2000多年前,摩梭人就在湖边聚居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居住在建筑风格独特的木楞房子中。古代摩梭人信奉“女神教”。后来,又接受由西藏传入的佛教,此外,还信仰本民族的“达巴教”。长期以来,这里素有“女儿国”之美称。以母系家庭以及阿夏婚姻(即走婚)为主要特征的摩梭风情,是现代社会罕见的原始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活化石”。优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人文风情构成了泸沽湖地区的“情、水、山”为主题的旅游特色,磁铁般吸引着国内外游客。1989年泸沽湖景区旅游人数为6120人,到1991年猛增至10万人左右,目前每年的游客已超过20万人,2011年将超过35万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威胁环境的各种因素也随之而来,再加上环境保护措施相对滞后,当地民众和游客的环保意识淡薄,旅游污水、旅游垃圾和一些新建的旅游设施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由于地域偏僻和交通不便,故摩梭人文化保存完好,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科研价值。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摩梭人的文化将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同时传统的耕作型的自然经济结构也在逐渐向旅游服务型转变。
(1)泸沽湖地区旅游人数的增加体现了现代旅游的哪些特征?

(2)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文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专题专练
1.(1)ACDFG
(2)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 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
(3)①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推动旅游产品开发或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②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③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或投资环境);④有利于加强西藏与其它各省区旅游客源地的联系;⑤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⑥有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联系;⑦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1)西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湖泊多,且多为咸水湖;位于板块交界处和阶梯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2)可结合图表进行分析。(3)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与内地联系更加方便,有利于发挥西藏的优势并加强与内地的联系。
2.(1)台湾海岛风光、山地风光、热带亚热带风光秀美,民风民俗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交通比较便利;旅游景区多,旅游线路可选择性强,环境承载量较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扩大了台湾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提高了该地区的旅游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
课时作业
1.D
2.B 3.C [第2题,古代旅游一般是事务性出游,而现代旅游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占绝对优势。第3题,西藏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的活动。西藏离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也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4.C [本题主要考查“乡村游”的概况,这是一种新兴旅游,主要是进行农村生活、生产景观的旅游,对象虽然不是文物古迹,也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整体上属于生态旅游的一部分,具备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5.D [美国推出地震模拟旅游;泰国推出保健旅游;西方一些国家推出怀旧旅游;新加坡推出“中药之旅”。]
6.(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一方面有利于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对当地文化起同化作用,可能对本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从而不利于摩梭风情的保护和保存。 (4)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规模,环境整治。
解析 泸沽湖地区离人口密集区远,旅游人数大幅增加,体现了旅游的大众化和空间的扩大化特征。该地区风景独特,走婚更独具文化特色,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会对其独特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

延伸阅读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章末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章末总结

一、本章数学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1)分类讨论问题已成为高考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其一,分类讨论问题一般都覆盖知识点较多,有利于知识面的考查;其二,解分类讨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一定的分类思想与分类技巧,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三,分类思想与生产实践和高等数学都紧密相关。

(2)解分类讨论问题的实质:整体问题化为若干个部分来解决,化成部分后从而增加了题设的条件,从而将问题解答进行到底,这正是我们要分类讨论的根本原因。

(3)分类讨论要注意的几点:

(1)根据问题实际,做到分类不重不漏;

(2)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融汇贯通,是解好分类讨论问题的前提条件;

(3)不断地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克服分类讨论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4)要注意简化或避免分类讨论,优化解题过程。

【例1】已知三元素集,且A=B,求x与y的值。

【解】∵0∈B,A=B,∴0∈A。又集合为3元素集,

∴x≠xy,∴x≠0.又0∈B,y∈B,∴y≠0,从而x-y=0,即x=y

这时,,∴|x|=x2.则x=0(舍去)x=±1

当x=1时,A={1,1,0}舍去;当x=-1时,A={-1,1,0},B={0,1,-1}满足A=B,∴x=y=-1.

【点评】此题若开始就讨论x=0,xy=0,x-y=0则较繁琐,故先分析,后讨论.

【例2】解不等式

分析将定义区域,划分为三段,x-9,-9≤x≤,x分别讨论.

解(1)当x-9时,-(x+9)+(3x-4)+2>0,2x-11>0.x>,与x<-9矛盾,原不等式无解;

(2)当-9≤x≤时,(x+9)+(3x-4)+2>0,得x>,∴<x≤

(3)当x>时,(x+9)-(3x-4)+2>0得x<,∴<x<

综上可得原不等式解集为{x│<x<}

【点评】例2中绝对值的存在是解题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去掉绝对值;如何去掉绝对值呢?须对问题的定义域划分区间,分类讨论,才能去掉绝对值符号,这正是解这个问题分类讨论的原因.分点的确定、划分区间至关重要,它是分类讨论解题关键一环.

2、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既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思想,又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纵观历年高考试题。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巧妙运用解决的问题比比皆是.

认清集合的特征,准确地转化为图形关系,借助图形使问题直观、具体、准确地得到解决,因此处理集合问题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如数轴、几何图形、文氏图等).

【例3】设全集为U,在下列条件中,是BA的充要条件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2)(3)(4)

解析本题可以利用文氏图,化抽象为直观,从而化难为易,选D.

U

A

B

【例4】已知,

,且,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方程组有解

圆与直线有公共点

≤≤≤

故的取值范围是

【点评】将集合之间的运算转化为图形之间的运算,将集合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然后用代数的方法解决.

3、集合思想:

集合问题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与整个中学数学知识有关,要正确运用集合的思想将问题相互转化,特别是数与形、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转化.

【例5】已知,,求的充要条件.

【解】考虑的充要条件是方程组

至少有一个实数解,即至少有一个非负根,

由△≥0得a≤5,又因为上述方程有两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且,即

且,解得a-3,于是这个方程至少有一个非负根的a的取值范围是-3≤a≤5,此即为所求的充要条件.

【点评】本题从正面求的充要条件比较困难,故首先将集合问题转化为方程的问题,然后用补集思想来加以解决.

二、课堂小结:

本章包括两个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内容:集合、简易逻辑,这两个内容都是中学数学的基础.高考命题热点之一是集合,主要考查以下两方面:一是对集合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水平,如集合的表示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第二是考查对集合知识的应用水平,如求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集,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相关问题.在考查集合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和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命题热点之二是简易逻辑,主要考查两方面:一是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二是充要条件的判定.在考查命题知识的同时主要考查命题转换、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作业:《威州中学课时作业》

四、课后记:

高二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复习重点(人教版)


高二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复习重点(人教版)

一、糖类的种类、性质及作用
(1)核糖(C5H10O5):单糖,还原性糖,是RNA的组成成分。
(2)脱氧核糖(C5H10O4):单糖,还原性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3)果糖、半乳糖、葡萄糖(C6H12O6):单糖,还原性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葡萄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4)蔗糖(C6H12O11):二糖,非还原性糖,能水解成单糖。
(5)麦芽糖(C6H12O11):二糖,还原性糖,能水解成单糖。
(6)乳糖(C6H12O11):二糖,能水解成单糖。
(7)糖元((C6H10O5)n):多糖,有储能作用。糖元有肝糖元和肌糖元,肝糖元存在于肝脏中,肌糖元存在于肌肉中。
(8)淀粉((C6H10O5)n):多糖,有储能作用。
(9)纤维素((C6H10O5)n):多糖,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注意:各种糖的属性、作用是考试中常出现的要点,大家应该加以区分和识记。也可以总结如下:
1.单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
2.还原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麦芽糖。(所有单糖加上二糖:麦芽糖)
3.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注意:麦芽糖是还原糖)
4.储能作用的糖类:淀粉、糖元。
5.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这点和其他糖类的作用相比最特殊。

①水解反应
a.在有酸(酶)存在时,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相应的高级脂肪酸。
b.在有碱存在时,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相应的高级脂肪酸盐。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
②油脂的氢化
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饱和度,转变成半固态的脂肪。由液态的油转变为半周态的脂肪的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也称油脂的硬化,如油酸甘油酯通过氢化反应转变为硬脂酸甘油酯:

作用:
1.制造和修护人体组织。构成人体的肌肉、血液、皮肤、骨骼、头发、指甲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制造新组织,修护坏组织,如帮助伤口愈合。
2.构成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如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酶在人体内主要起催化作用,参与人体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在人体内主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和控制身体各种腺体、器官的活动信息。如甲状腺负责新陈代谢等。抗体制造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记忆功能,它们对以前遇到过的任何感染能快速作出反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血红蛋白供给人体氧气,带走二氧化碳,高一。
3.提供能量。每克蛋白质提供能量4千卡热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为:
轻度体力劳动:男性:65g女性:75g
中度体力劳动:男性:70g女性:80g
重度体力劳动:男性80g女性:90g
一般按0.8g1.2g/kg,体重给予为每日5060g。
蛋白质缺失时:
1.头发枯黄、断裂、指甲易裂、易断、生倒刺。
2.肌肉松驰、缺乏弹性、皮肤粗糙、无光泽。
3.低血压、贫血、手脚冰凉。
4.抵抗力低、易感冒。
5.胃肠功能差、消化不良。
6.严重缺乏可导致水肿。
7.消瘦、儿童体形矮小。

1、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能调节各种器官的机能并维持各种细胞的特性。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2、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碘有“智力元素”之称,是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

第一章复习课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并巩固本章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会学生多角度、度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提问]请说出以下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NH4HCO3===NH3↑+CO2↑+H2O↑②CuO+H2===Cu+H2O

③Ba(OH)2+H2SO4===BaSO4↓+2H2O④2Fe+3Cl2=2FeCl3

[学生讨论]略

[师生共同评价]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①属于分解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④属于化合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参加:

①、②、④属于非离子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分解反应

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根据反应中是否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电子转移可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离子反应

应移动的电子参加可分为非离子反应

据化学反应中热量放热反应

变化情况可分为吸热反应

[问题1]上述反应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概念及转化关系规纳如下: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转化关系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

[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我们判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板书]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4、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有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有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问题2]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问题3]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还能表示哪些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总结]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板书]五、例题分析

例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油脂制肥皂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解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B中:Al2O3→Al,C中Cl2→CaCl2+Ca(ClO)2,D中N2+H2→NH3,均有化合价变化,故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A。

例2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C+CO2=2CO⑵C+H2O=CO+H2⑶CO+H2O=CO2+H2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CCOH2BCOCH2CCH2CODCOH2C

解析:对于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有以下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反应式(1)可知CCO,由反应式(2)可知CH2,由反应式(3)可知COH2。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3、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1)GQ+NaCl(2)Q+H2OX+H2(3)Y+NaOHG+Q+H2O(4)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QGZYXB.GYQZXC.GYZQXD.ZXGYQ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由(1)得QG,因为该反应为歧化反应,G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必介于Q和-1价氯之间。同理由(3)结合(1)得QYG,由(2)得XQ,由(4)结合(2)得XZQ。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氢化钠水解:HS-+H2O=H2S↑+OH

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识,需要对各选项仔细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A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B中NaOH足量,Ca(H2PO4)2全部参加反应,式中Ca2+与H2PO4-不符合Ca(H2PO4)2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中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确。D中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故不正确。答案为C。

例5、(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性”。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恰好与H+完全反应。再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继续反应。

答案:(1)2H++SO42-+Ba2++2OH-=BaSO4↓+2H2O

(2)Ba2++SO42-=BaSO4↓

例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Cl-B.Ba2+、、CO32-、OH-C.Mg2+、Ba2+、OH-、NO3-D.H+、K+、CO32-、SO42-E.Al3+、Fe3+、SO42-、Cl-F.K+、H+、NH4+、OH-

解析:A组中:Ag++Cl-=AgCl↓B组中,+=BaCO3↓

C组中,Mg2++2OH-=Mg(OH2)↓D组中,2H++CO32-=CO2↑+H2O

E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组中,NH4+与OH-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2O,甚至有气体逸出。

NH4++OH-NH3·H2O或NH4++OH-=NH3↑+H2O

答案:E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班别姓名序号评分
一、具体内容
(一)燃烧热
1.概念
2.注意事项
3.表示意义
4.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二)能源
1.能源
2.能源的分类
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4.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二、过关作业(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2.(双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B.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D.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6.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航天梦。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和过氧化氢(H2O2)为动力源。已知1g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kJ的热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肼作还原剂
B.液态肼的燃烧热为-20.05kJ/mol
C.该动力源的突出优点之一是反应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D.肼和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kJ/mol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ΔH>-192.9kJmol-1
8.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是:
A.
B.
C.
D.
9.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H=-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H=-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能表示可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ΔH=-184.6kJ/mol
B.CH4(g)+2O2(g)=CO2(g)+2H2O(g)ΔH=-802.3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D.CO(g)+1/2O2(g)=CO2(g)ΔH=-283kJ/mol
11.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又知:H2O(l)==H2O(g)△H=+44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2H6(g)+O2(g)==B2O3(g)+H2O(g)△H=-677.7kJmol-1
B.B2H6(g)+3O2(g)==B2O3(s)+3H2O(g)△H=-2165kJmol-1
C.B2H6(g)+3O2(g)==B2O3(s)+3H2O(g)△H=-2033kJmol-1
D.B2H6(g)+3O2(g)==B2O3(s)+3H2O(l)△H=-2033kJmol-1
12.已知(1)H2O(g)==H2O(l)ΔH1=-Q1kJmol-1
(2)CH3OH(g)==CH3OH(l)△H2=-Q2kJmol-1
(3)2CH3OH(g)+3O2(g)==2CO2(g)+4H2O(g)△H3=-Q3kJmol-1(Q1、Q2、Q3均大于0)若要使32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A.Q1+Q2+Q3B.0.5Q3+Q2-2Q1C.0.5Q3-Q2+2Q1D.0.5(Q1+Q2+Q3)
13.25℃、1.01×105Pa,下列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表示乙炔的燃烧热(单位:kJ/mol)()
A.2C2H2(g)+5O2(g)===4CO2(g)+2H2O(g)ΔH=akJmol-1
B.C2H2(g)+52O2(g)===2CO2(g)+H2O(l)ΔH=bkJmol-1
C.C2H2(g)+32O2(g)===2CO(g)+H2O(g)ΔH=ckJmol-1
D.C2H2(g)+32O2(g)===2CO(g)+H2O(l)ΔH=dkJmol-1
1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H2O(g) ΔH=-241.8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483.6kJ/mol
③H2(g)+12O2(g)===H2O(l) ΔH=-285.8kJ/mol
④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
则H2的燃烧热为()
A.241.8kJ/mol B.483.6kJ/molC.285.8kJ/molD.571.6kJ/mol
15.已知3.0g乙烷在常温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55.98kJ,则下列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C2H6(g)+7O2(g)===4CO2(g)+6H2O(l)ΔH=-2119.6kJ/mol
B.C2H6(g)+52O2(g)===2CO(g)+3H2O(l)ΔH=-1559.8kJ/mol
C.C2H6(g)+72O2(g)===2CO2(g)+3H2O(g)ΔH=-1559.8kJ/mol
D.C2H6(g)+72O2(g)===2CO2(g)+3H2O(l)ΔH=-1559.8kJ/mol
16.(1)在101kPa时,4.0g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27kJ的热量,硫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

题号12345678
答案
题号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2345678
答案AACCCBBDB
题号9101112131415
答案ADCCBCD

16. (1)-216kJ/mol
S(s)+O2(g)===SO2(g) ΔH=-216kJ/mol
(2)H2(g)+12O2(g)===H2O(g) ΔH=-241.8kJ/mol 
-285.8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