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晋教版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3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晋教版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晋教版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晋教版学案

第九章认识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技能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教学难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课件展示:图9.3“马六甲海峡”,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承接,我们知道了东南亚的位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它的自然地理特点,先看地形
板书:二、多山的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教师归纳]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课件展示: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读图“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东南亚有什么吸引人的旅游资源?请举例说明。
分小组进行展示:
自然景观:越南的下龙湾,原始的热带雨林。
名胜古迹: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风土人情: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图片,学生做小导游,展示自己搜集的东南亚资料,解说各景点。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东南亚,感受到旅游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将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在东南亚降水丰富着呢,大家觉得这里可以种植什么农作物呢?
(提问)东南亚为什么以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教师)对!由于这里水热充足,人们在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同时,也能培育生长于热带的经济作物。请同学们看书,找出东南亚的更多的世界之最。
学生阅读图9.12“东南亚的物产分布”,找出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
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
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学生阅读课件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相关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知识点

知识点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范围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老挝是惟一内陆国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亚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3)地形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海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4)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1)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著名城市万隆。

宗教:佛教很多,仰光大金塔、吴哥窟著名佛教建筑、泰国作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2)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稻米主要食粮(泰国出口最多)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印尼、文莱主要石油出口国

(3)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课后练习

1.东南亚的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A.越南B.老挝C.柬埔寨D.泰国

2.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

A.红河B.怒江C.雅鲁藏布江D.澜沧江

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B.日本C.印度尼西D.菲律宾

4.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的稻田主要分布在

A.湄公河三角洲B.湄南河三角洲C.伊洛瓦底江平原D.红河三角洲

5.根据降水的特点分析,马来群岛应该是

A.夏季多雨B.冬季多雨C.全年多雨D.全年少雨

答案:BDCBC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复习知识点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复习知识点”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复习知识点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注意与中国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p29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农业区。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图7.28p31)

城市

附近大河

所在国家

河内

红河(上游为元江)

越南

金边

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

柬埔寨

万象

同上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

缅甸

4、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为黄种人。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南亚的旅游胜地。(图7.30p3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确定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分析东南亚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利用东南亚地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认识主要的国家、河流,分析主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明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分析这种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2.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河流与城市分布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位置与气候形成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日常消费习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树立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3.通过阅读“方便面对东南亚红猩猩的影响”材料,增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观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认识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提高对东南亚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这部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又有人文地理中农业及旅游业等知识的拓展。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时政要闻、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等教学资源,将地理学习设计成为一次拯救行动(地理考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技能,以及地理归纳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与马航失联相关的文字内容及图片,带学生回顾马航事件的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到东南亚的国家有一天可能会与自己产生联系,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激起学生学习、认知东南亚地区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师:机上载有239人,其中227人为乘客(包括两名婴儿),12人为机组成员。乘客中有中国大陆152人和1名婴儿,中国台湾1人,马来西亚38人,印尼12人,澳大利亚7人,美国4人,法国3人。此外机上还有新西兰、乌克兰、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和荷兰人。同学们,当你看到“乘客中有中国大陆152人和1名婴儿,中国台湾1人”时,你想到什么?想要做什么?假如他们的生命还在,你愿意做拯救他们的上帝吗?怎么做?想要更多地了解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找到那架载有154名同胞的飞机,让我们再来看看海上搜救地图,搜救范围更接近哪一个地理分区呢?

学生读图回答预设:东南亚。

教师:要想尽快搜救到那架飞机,我们有必要熟悉东南亚的一切信息,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任务开始东南亚的学习吧。

板书:东南亚

设计意图:以国际新闻为引子激情导趣,引发学生对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认知世界的情感和使命感。

讲授新课

教师:那架飞机是在哪里起飞的呢?我们可以确定失联的飞机最后的活动区域就在东南亚。那里有怎样的自然环境?有多少国家?气候如何?等等。要想成功解救失联飞机上的同胞,我们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我们分成几个东南亚考察小组,大家分组做好营救准备,考察内容的全面与否、知识运用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搜救工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小组加入。

出示小组: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组加入。(在相应的学生姓名栏里写上自己的名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分组,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活动一:考察准备(二步)

步骤1──推选小组长、制定考察方案,明确分工。

教师布置任务

(1)教师建议根据平时表现选择思考敏捷、敢于担当的同学做组长。

(2)引导学生根据考察的具体方向,制定考察方案,并准备相应资源。

(3)引导学生根据考察方案,设定不同的角色,分派具体任务。

(4)教师要求小组长口述考察方案及设计意图,其他小组给出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要求推选组长、制定考察方案并明确分工。

(2)小组长口述考察方案及设计意图。

(3)听取其他小组的考察方案,并给出评价及建议。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环节帮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树立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步骤2──读取组内考察提示,完善自己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教师布置任务

(1)提供“考察提示”

(2)引导各小组根据考察方向,初步完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3)引导学生口述考查内容的调整情况及原因。

(4)要求其他小组认真听并积极评价。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参考考察内容提示,完善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2)小组长口述考查内容调整情况及原因。

(3)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口述,并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制定考查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重要环节。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讨论是终身学习、发展的必要能力。此环节的设置也是为了弥补学生只考察组内知识的单一性缺陷问题。

活动二:学生分组考察东南亚

教师布置任务

(1)教师出示“金点子”口袋

(2)学生根据“活动一”中完善的考察方案和内容,按照分工开始小组合作考察。

(3)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记录。

(4)准备考察结束后的小组汇报。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组内按照完善的考察方案开始考察。

(2)做好记录,准备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全面考虑问题,寻找组间联系

教师布置任务

(1)整理好自己组内考察结果。

(2)根据事物间的联系,特别是地理信息间的相互影响,找出与自己考察内容相联系的地理信息组,并说明有什么联系,地理信息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什么?

(3)找出联系,准备交流汇报时一起汇报。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整理组内考察结果。

(2)找出与自己组考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探究相互联系。

(3)准备汇报。

设计意图:教学中采用学生分组探究的方法,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兴趣,探究的指向性较强,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导致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得不到深入探究,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全面。教学中“活动三”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使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

活动四:课堂展示组内考察结果,组间相互评价、学习

步骤1:汇报、巩固、评价

教师布置任务

(1)出示汇报要求:①将本组考察结果准确描述,并带领大家理解、巩固你们的考察结果(引用金点子口袋内的信息);②本组考察内容与哪一组内容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2)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准确地汇报考察结果,并引导大家做好知识巩固。

(3)及时评价小组的合作考察情况。

(4)引导学生组间互相评价、学习。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汇报考察结果和知识间的联系。

(2)采取一定的方法带领大家巩固考察结果。

(3)认真听取汇报,积极评价、学习。

步骤2:教师点拨、总结

课堂小结

在东南亚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教材、地形图、景观图片、时政图片等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我们不仅学习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城市分布、农业特点以及旅游资源等的基础知识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掌握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方法,也就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对世界地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对于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与七年级上学期世界地理总论中基础知识的学习相比,在这学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更应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培养自己敢于设计学习思路、然后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因此,课上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学习方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课堂上的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地形图、景观图等多种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通过这些相应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多元化的资源进行探索、学习。如果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那么在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或合作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素养,为后续的地理学习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