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下西湖的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1

四下西湖的绿 教案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下西湖的绿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JaB88.CoMbr> 4*西湖的“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积累喜欢的词句,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课文的语言传神尽意,富有表现力,却极为简约,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总体把握,2~4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她,歌咏她,为她梳妆,为她打扮。当年,白居易修筑了白堤,留下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苏东坡修筑了苏堤,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六十年代初,正当新生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北京女作家宗璞又来到了西子湖畔,流连忘返,冲破深厚的西湖文化积淀,另辟蹊径,留下脍炙人口的游记《西湖的绿》。
二、朗读体会:
1.齐读第1、5自然段,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
2.引导思考,而后讨论明确:
A以什么为线索?
B游览了哪些地方?
3.赏析第2~4自然段:
(1)自己选读第2、3、4自然段。
(2)每个自然段各着重描写了西湖的哪一处的“绿”?
灵隐山的“绿”:逼人的气势。
道旁的“绿”:苍翠欲滴
飞来峰上的“绿”:发黑发蓝
4.赏析第5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想,勾画表现景物的词语和描写“绿”的词语。
扑眼而来峰下小径布满绿到……
冷泉亭遍体生凉
亭旁碧澄澄飞珠滚玉
(2)一个“扑”字,道出了西湖之绿的逼人气势,真乃绿满西湖,绿满游人心灵深处。
(3)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而后遐想片刻,齐声朗读。
第3句,总写灵隐之绿逼人的气势;第4~8句,具体写灵隐深浓逼人的绿;(4)第1、2句呢、是单写灵隐之绿吗?不,是总写游湖,领略了一个“绿”字,是第二部分的总领。
(5)过渡提示:灵隐之绿,深浓,气势逼人,那么苏堤之绿呢?
第1句,总写西湖之绿各有不同的意趣。
第2句,概括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绿的意趣。
“幽”,幽深,千回百折,曲径通幽,颇具水帘洞、瑶琳仙境之神韵;“野”,浪漫奔放,无拘无束,是奔驰草原的野马,是疯疯巅巅的村姑,随心所欲,令人神思飞扬!
“闲”,悠闲,是林中泉水,叮叮咚咚,是漫步湖边绿草地的淑女,信步所至,如行云流水。
哪苏堤之绿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漫步烟、微雨
走着走着莽莽苍苍
绿茸茸、绿荫荫(色彩)
耕牛、牧人、树木、云霞(形状)
走近看时青苔青绿山水画(布局)
坚忍不拔(印象)
教师点拨:烟雨迷蒙,绿意悠悠,“如在画中”,是披着轻纱的少女,还是香烟缭绕的仙姑?令人心动,令人回味,真是意趣盎然!这段,写出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指名朗诵,点评。
(6)过渡提示:灵隐之绿,深浓逼人;苏堤之绿,意趣盎然;哪花港之绿呢?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这“绿”,是什么绿?(满池的新荷之绿)
找一个比喻句,概括其特点:这是生命的颜色。(《最后一片绿叶》:有位垂危的病人,天天望着窗前秋风中的一片树叶,心想如果这片叶子经冬不凋,那么他就会重燃生命的火焰;这片树叶凋零了,一位画家,一到夜幕降临,就上树画、染一片树叶;春天来了,病人康复了,画家却死了。这满池的新荷,真是“生命的颜色”吗?)
请男同学用深沉、用激情,讴歌生命的伟力!
5.课堂练习:
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开头、结尾、特点。
一、导入新课:
生字注音、书写。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伟力!缘何有此幸遇,有此发现呢?
二、欣赏开头:
1.指名女同学朗读。
2.第1、2句,交代游湖的原因和时间。“第四次”,“九年四度游西湖”说明了什么?(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美景百赏不厌,每次欣赏,都会有新的发现。)
3.这次一游西湖,作者幸运吗?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
(满湖烟雨,栀子香弥漫:六月西湖烟雨迷蒙、栀子飘香的特有风光。
“没有……,没有……,没有……”,似是“不幸”,实乃大幸:两千年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大胜事;一千年前,杜甫烟雨中来到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岂不快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风光四季如画,能在迷蒙的烟雨中、在清幽的栀子香中,遐想西湖美景,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吗?
面对这一派特有的风光,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东坡以为雨中西湖怎样?(“奇”)“奇”在哪里呢?“仔细观赏领略”才是,这样就开启了下文。
三、欣赏结尾:
简要说说,从哪个角度道出雨中西湖之奇的?
西湖,真令人流连忘返!但千里送友总有一别,迷醉山水总有一回,作者是怎样结束这次游览的呢?
游时,烟雨迷蒙;游罢,已是晴光熹微。见到了怎样的美景?能借用苏东坡的诗句来描绘吗?(山色空蒙雨方好,水光潋滟晴亦奇)
归途,发生了一件什么趣事?“一摸”、“欢蹦乱跳“,绘出了无限情趣。西湖醋鱼,名闻遐迩,能美味一番吗?
上岸回眺,“。”“真是个神奇的湖!”
难怪,九年四度来到西湖,,以后也许会有五度、六度……
四、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愧为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西湖之绿,足以显现河山之秀美、河山之多姿!本文就是通过描写西湖之绿,赞美。
五、布置作业:
游览某一景点,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游记。
教学后记:

资料提供者:

编辑推荐

西湖的绿 教案教学设计



西湖的“绿”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设计特色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西湖的“绿”》这篇游记,写于40多年前。几十年过去了,喜爱它的人不见少。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的“绿”
教师:这篇游记的魅力,就是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她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呢?
(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
教师:一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20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三、点上探究,体验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然后加以引导。
灵隐绿得()苏堤绿得()花港观鱼绿得()
()()()
1、灵隐的“绿”
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或绿得“美”。“苏堤绿得阴”,苏堤两边是湖水,湖水是绿的,路旁的树是绿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苏堤绿得美”,树上的青苔“有趣”,多种形状都有。
3、花港观鱼看到的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体会到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四、体验导游,再现西湖的“绿”
教师:西湖是这么的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客人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喜欢带到哪个地方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模拟导游)
五、课外阅读,了解西湖更多的美
教师:西湖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去西湖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那时你会有更多的感受。资料提供者:刘津

西湖的“绿”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湖的“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西湖的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看图激情,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板书)

二、范读课文

(生静静地听)

三、自学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感受语言文字美

1.本文化美的词汇十分丰富,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

七、听课文朗读录音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二、形近字组词。

倾()炯()栀()潋()访()

顷()迥()桅()敛()防()

般()溅()堤()

股()浅()提()

三、填空。

1、《西湖的绿》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看到的;二是(),看到的;三是在(),看到的。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2、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峰下蜿蜒的小径:()。此外还有溪水:()。

3、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

4、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与()相比,()。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①美好②赞许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2)①聚集②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四、填空。

(1)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

(2)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到(),由()到()的观察顺序写的。

参考答案:

一、崇山峻岭、蜿蜒、嘉峪关、垛子、堡垒、陡峭、气魄雄伟。

二、蜿蜒、婉转;蜻蜓、蜿蜒;凝结、疑惑;堡垒、光明磊落;峭壁、俊俏。

三、(1)②、①(2)②、①

四、(1)象征、智慧、结晶(2)远看、近看、整体、部分。

四下长城 教案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下长城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2长城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事物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2.学习作者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和图片。 2.教学挂图和录象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事物中展开联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的血汗和结晶,是世界历史奇迹。想不想看一看这一伟大的工程。(播放录象) 2.学生观看录象片段。 3.同学们领略了长城,有什么感想呢?(高大坚固,气势雄伟,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2.指名学生回答。 3.根据问题,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长城的。 4.归纳各段大意。 5.自由体验性朗读。 三、学习第一段 1.通过朗读,同学们了解了这一小节描写了什么?(远看长城景象) 2.指名学生回答。 3.从这一小节的描写中,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什么?(长城气势雄伟) 4.具体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的。学生指名回答。(指导:①根据插图学生理解“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词义;②教师重点指导“崇”有高大之意,“峻”有陡峭之意。指导书写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两个词;③从词义体会长城雄伟气势;④出示第一句,指名读,了解修辞手法,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做长龙?体会龙的气势,龙的精神,以及谈谈自己对中华民族龙的精神的理解。 5.齐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和理解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在观察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不仅是高大的建筑,更有着它独特的功用和构造。它是怎样的,课文第二小节介绍了这些内容,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节 1.长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用四字成语概括它的特点。 2.学生指名回答。(在军事上抵御外侮,高大坚固) 3.同学们是怎样发现长城是一种军事工事的呢? 4.学生指名回答。(了望、射击、屯兵、堡垒、打仗) 5.这种工事有着怎样的独特构造? 6.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课文插图简要复述。 7.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的? 8.学生指名回答。(指导:建筑材料、建筑规模、建筑构造) 9.学生质疑问难,教师予以解答。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站在这样气势恢弘的万里长城之上,很自然的去猜度是谁创造了这一伟大的奇迹?伟大领袖毛泽东说过,是谁创造了历史,只有劳动人民才能真正创造历史。 1.是啊!站在长城上踏着(引读)…扶着(引读)…很自然的想起(引读)…单看这(引读)…那时候没有(引读)…没有(引读)…靠这(引读)… 2.齐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激情再读。 四、总结全文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课堂练习 背诵第4、5自然段。 板书设计:2长城气势雄伟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伟大的奇迹高大坚固 教学后记: 年月日 资料提供者:

四下太阳 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有四篇课文,《太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讲演课文,《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地球万岁》是阅读课文。
《太阳》一文介绍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之远、太阳的体积之大,以及太阳是一个能发光发热的球体等知识。还讲了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人
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存在都是靠太阳,因为有了太阳
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向我们介绍了自然界里的一种有趣的现象
——共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什么叫共栖,课文讲了哪些生物的
共栖现象和它们共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生物的共栖现象和
生物的其他行趣现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以形象的事例告诉大家什么是信息
高速路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的影响,激发孩子们对科学
的热爱。
《地球万岁》是一首献给地球母亲的诗。诗中包含着对地球无私奉
献的赞美和对地球美好未来的企盼。学习时应教育学生珍惜我们拥有
的美好生活。爱护地球这个大家园。
学习本组课文,应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在学习
中多读多思考,有问题试看自己解决,也可以和同学们讨论解决;自觉
地记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地丰富语言的积累,并将学习所
得主动地运用到语言实践中。
29太阳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抵得上、估计"的意思,知道"差"在"差不多"这个词中的读音。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并给课文分段。学习"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理解深文内容。初步丁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
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了解课文在说明太阳特点时所用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展示台、练习纸、摘录用的小卡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存。
2.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及课文的写作力法,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
学的兴趣。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检查学生习太阳的准备资料。
1.同学们,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天天和我们见面,你了解太阳吗?
(生介绍课前预习资料)
生:关于太阳的传说……
生;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公里远。
生:太阳很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个太阳。
生;太阳像个大火球,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中心的温度是表面
的三千倍左右。
生:太阳有九大行星,我们地球是第三颗行星。
2.对,太阳这个星球别人类很重要.为了进——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
识,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29太阳(板题)
二、自学课文。
l.自读课文,要求:
(1)画出课文生字训.拼读正确。
(2)画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无法解决的等一下提出来共同解决。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要求:读通课文,并完成练习内容:
①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chàchā)不多
②选择正确的字形。
(冶治)疗水蒸(气汽)
③说说"抵得上"和"估计"的意思。
2、检查反馈:比一比,组词语。
敏()灰()疏()杀()
繁()碳()蔬()刹()
抵()亿()植()疗()
低()忆()殖()辽()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在自制小卡片上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
2、指名回答,教师用小卡片展示,交流评议。展示如下:
太阳很远杀菌治病1.5亿公里远关系密切
表面:6000度是个大火球动、植物生长……等
3、整理。
五、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
2.按可后要求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导语:老师小的时候,在书上看到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登上月球,这时我就在想,要是有一天我们能同样登上太阳,那该有多好啊!你们说老师的愿望能实现吗?引导学生说说我们不能登上太阳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
二、复习前课时内容。
1.读生字词语。
2.默读,在自制小卡片上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
3.指名回答,教师用小卡片展示,交流评议。展示如下:
太阳很远杀菌治病1.5亿公里远关系密切
表面:6000度是个大火球动、植物生长……等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整理卡片。
2.理解课文。
①教师启发。
如果我们不看书,就看卡片上的内容,能看明白吗?使学生明白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②学生操作:在桌面上摆一摆,归归类。
太阳很远太阳很大动、植物的生长
1.5亿公里远130万个地球抵一个太阳人类生活
走3500年太阳很热自然现象的形成
飞机飞二十几年表面:6000度杀菌、治病
中心:表面温度的3000倍送来光明和温暖
③师生评议:现在看得明白吗?启发学生描写事物除了顺序以外还有一个层次的问题。
④再次操作:摆一摆,调整。
1.5亿公里远
远走3500年
飞机飞二十几年
特点大130万个地球抵一个太阳
大火球
热表面:6000度
太阳中心:表面温度的3000倍
动、植物的生长
人类的生活
关系密切云、雨、雪、风的形成
杀菌、治病
送来光明和温暖
4、根据整理好的材料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具体的,找出有关句子划一划。
2、讨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列数据和作比较)
3、读句子,体会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学习传说部分,说说用传说开头的作用。
5、齐读第一段。
五、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太阳的有关知识,浩瀚的宇宙,处处蕴含着知识,让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探索科学的奥秘。
六、回顾学法,课外延伸。
1、本课的学习方法是:摘录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归类整理--了解材料间的关系。
2、延伸: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我们也可以这样去学。
七、课堂练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板书设计:29太阳
远、大、热
关系密切
太阳
地球
教学后记:


年月日

四下、猫 教案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下、猫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0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有谁养过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你注意过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学生议论一下)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数名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认生字,注意读音;说说自己是怎样把它们的样子记住的。 3.齐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通顺。 三、整体把课文,分清层次。 1.自由轻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意思相近,试着用“‖”划分段落,并思考各段大意。 2.小组交流分段意见和段落大意。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3.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主要写猫古怪的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四、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性()忧()职()凝() 姓()优()织()疑() 痒()稿()淘()耍() 样()搞()掏()要() 跌()辟()跤()凭() 秩()僻()校()算() 2.多音字组词: de()zhé()() 的dí()折 dì()shé()() 3.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熟读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 5.按课后提示预习思考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时内容 1.指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读议第一段。 1.第一段第一句话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或录音)朗读课文第一段,边听边勾画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句,边想问题。 3.小组交流勾画的词句。 4.读后检查,并按学生回答随机学习1、2、3自然段。 (一)读议第1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出示三幅简笔画的猫,分别找出课文中表示性格的词语。(老实、贪玩、尽职) (2)根据学生喜爱,选择分析猫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并结合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3)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难以捉摸的性格连接起来的呢? 先引读,再引导用“可是”简要说一说这部分内容。 (4)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贪玩呀,尽职呀,那么,老舍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5)朗读体会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读议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中猫的性格又古怪在哪儿呢? (2)自由组合,读读、想想、说说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什么地方? 然后边推荐同学上台说说,边理解句子、指导朗读。 (3)带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议第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儿? (2)用上关联词语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用喜爱的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学习“摘录法”概括段意。 (1)看板书,这三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课文中哪一句来写的?像这样的段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段意呢? (2)学习单元提示。 先出示第1句,读读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再出示第2句,读读议议:A、采用“摘录法”;B、这个句子要能概括全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课后习题2,讨论第一段大意,并说说为什么? (五)小结学习心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读议第二段。 1.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读句子,画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3.作者是非常爱花的,可是小猫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却不责打它们,发而把它们描写得那么天真活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带着与作者同样的心情读第4段,并试着背诵。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郎读全文,能背的试着背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了解到猫古怪的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归纳段意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1.填空组成词语 无()无()生气()() 性格()()屏息()() 变化()()()()可亲 2.造句 无忧无虑——。 3.背课文(第4自然段) 板书设计:猫 老实、贪玩、尽职 大猫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性格古怪胆小,勇猛喜 爱 耍个没完淘气摔疼了也不哭之 小猫天真可爱情 摔交打秋千 教学后记: 年月日 资料提供者:

四下、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下、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7*尊严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3.理解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 他有尊严。”的含义。 重难点、关键 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1)板书“尊严” (2)理解“尊严”的意思。 (3)生自由讲后归纳。(“尊严”指的是“尊贵庄严”。) (4)齐读“尊严”后完成练习(小黑板出示)。 (尊严)的讲台尊严的(人格) (尊严)的法律尊严的(国旗) 民族的(尊严)尊严的(法庭) (尊严)的心灵…… 2.引入正课。 (1)老师叫你们填这么多“尊严”的目的是要认识到尊严在生活中 十分重要。 (2)现在我们自由学习一篇讲尊严的文章。 二、学文。 1.自学,完成以下任务。 (1)认识二类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 ①文章讲了谁、什么事? ②你读懂了文中的哪些内容?(10分钟左右自学) 2.反馈自学情况。 (1)通读二类生字。 (2)解决①②题。 ①文章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身处饥饿面对摆在面前的美 食,坚持付出劳动后进食,最后为杰克逊镇长所欣赏的故事。 ②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 (年轻人是逃难的人,他很饿,但是不肯随便吃别人的食物;这个年轻人坚持要帮助别人劳动后才肯吃别人的东西;年轻人后来成了石油大王;杰克逊大叔因为喜欢他,所以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年轻人现在是穷光蛋,可他拥有尊严,是个爱劳动的人……任由学生众说纷坛,不会说的让他听后也讲讲) (3)师肯定引导:大家七嘴八舌就把课文的内容讲完了,而且讲得很精彩,理解力很强。现在我们要解决大家不理解的问题。 3.再通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任由学生质疑(估计学生有如下问题)。 ①问题一:逃难的人都顾不上说话,狼吞虎咽地吃东西,这个年轻 人为什么不肯这样做。 ②问题二: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先吃饭再干活? ③问题三: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爱干活? ④问题四:杰克逊大叔真的需要捶背么? ⑤问题五:杰克逊大叔为什么会欣赏他? ⑥问题六:杰克逊大叔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 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什么意思? ⑦问题七: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成为石油大王? (2)讨论、互教后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条: ①作者怎样描写这个年轻人的语言、外貌、动作? ②从作者的描写中你了解到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3)解决问题。 找出表现年轻人外表、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勾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现在好好研究年轻人的外表、神态、语言、动作再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表现了年轻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①从年轻人的外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从他后面与逃难人一样 的“狼吞虎咽”看出他当时非常饿。 ②从年轻人非常饿又不肯吃人家的食物看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是一个爱劳动的人。 (师遇上这种情况及时将话题引导到语言、动作上,如:把年轻人不肯吃人家东西的过程找出来。或者找出年轻人不肯吃人家东西时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③从年轻人的语言上看出这是一个决不白吃白喝的有尊严的人。 ④从他的动作上看出这是一个勤快的人。 ⑤从他的语言,如“您”、“不,我现在就做……”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讲礼貌、自尊的人。 (4)师及时归纳总结。(用练习完成) 讲得好,大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基本上了解了 ①这是一个人与一同逃难的人不同,逃难人的表现是连一句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他则一定要先劳动才肯吃,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目的在于强调这个年轻人与众不同(一个成语),因为他拥有十倍于常人的尊严。 ②这尊严就是要用劳动去换取幸福,有了这尊严,就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就会使你成为大富翁。 三、自由选一处背诵(或同学们拓展课外讲一些与尊严有关的故事与话语。) 四、出示有关尊严的名言与学生同诵。 五、总结。 学了《尊严》一文,大家认识了石油大王哈默的为人,也理解了尊严是无价之宝,认识到了劳动是与尊严结合在一起的,有尊严,才会去劳动,去争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希望大家都用尊严去筑我们未来的人生。 课时作业设计: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那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②有一个人例外,就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人。他仰头问杰克逊大叔说:“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括儿需要我做吗?” (1)上面的两句话采用了的写法,这个例外的年青人是个的人。 (2)从上面抄写一个写饿极了的成语,一个形容极瘦的成语。 (3)从上面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俯身——()红润——()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了,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年轻人目光灰暗的原因是什么? (2)年轻人说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设计: 7*尊严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 年轻人目光灰暗—不能吃您的东西 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尊严 蹲下捶背—现在就做,做完就吃 石油大王 留下帮工—狼吞虎咽 教学后记: 年月日 资料提供者:

四下、父亲的菜园 教案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下、父亲的菜园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8*父亲的菜园

教学要求

1.理解说文内容。

2.了解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垦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重难点、关键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父亲的菜园就是父亲种莱的园子。

2.看到题目,大家会想到什么?

(这菜园在什么地方?

这菜园种得怎么样?这菜园里种了什么?为什么要叫父亲的菜园,而不叫我家的菜园?)

二、学文。

1.自学二类生字,通读课文。

2.根据提示,自学课文。

3.畅谈自己读懂的内容。

(1)学生发言。

我读懂课文讲的菜园是我父亲在山坡上新开辟的。

因为修路,我家失去了菜园,父亲又花了许多精力开辟了新的菜园。

父亲看到我们没有菜吃才去开辟了这个菜园。

父亲开这个菜园花了很多时间,很辛苦。

父亲新的菜园曾被暴雨冲坏,让父亲没有气馁,又坚持开了下去。

父亲很精心地伺候出这个菜园。

这个菜园被父亲伺候出一片诱人的翠绿。

(2)学生讨论、解决后师归纳。

①因为普遍的农家能吃的菜只有新鲜的蔬菜,没有蔬菜就只剩下了饭,如何下咽?就等于婴儿断了奶。这个比喻句说明新鲜蔬菜对于农家很重要。

②因为山坡上没有整块的地,又都是石头,没有人开过这个山坡,而父亲要去开,所以全家人感到很惊讶,以为父亲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父亲翻豌豆的目的是为了给土地增肥。

④我憋着尿是为了给土地增点肥,说明父亲抓住一切可以增肥的机会,说明父亲爱这块菜园。

5.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

(1)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

(2)父亲扛着锄头、苑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里。

(3)父亲正在吃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4)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5)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6)看看新开辟的园子,父亲笑了。

(7)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

(8)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的说:当然能!

(9)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6.读描写父亲的句子,想想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7.读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弱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说说这个比喻说明了我和父亲对菜园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这个情感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表达,是哪一个词。

(爱、精心伺候)

三、小结。

《父亲的菜园》一文叙述父亲开荒种菜一事,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聪明、坚强的个性,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习父亲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朗读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板书设计:

失去修路

坚毅翡翠

父亲的菜园开荒不气馁精心侍侯

笑了

教学后记:

年月日

四下、她是我的朋友 教案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下、她是我的朋友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7她是我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比一比,组词语。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板书:举放举犹豫)
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7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内心活动
举放举犹豫
啜泣捂害怕掩饰
呜咽掩盖更害怕又掩饰
哭泣咬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教学后记:





年月日
资料提供者:

四下、20*山雨 教案教学设计



20*山雨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文章优美好情的文字。
3.引导学生学文后用同样的心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重难点、关键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可是,也有人觉得雨
中的景更美。喜爱雨景的同学能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下雨时的情景吗?
生:春雨细细密密,像衣针,像牛毛。
生:大雨倾盆、涝花大雨。
生:春雨滴答滴答,唱着一曲优美的歌。
生:春雨来了,大地盛开了一朵朵伞花。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确实,雨景也有它动人的一面,尤其是山雨。今天,我们就随作
家赵丽宏一起到山村去感受山雨的美丽。(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录相),让学生从直观上感觉山雨的美,在观看时,师要提醒学生注意雨来的声音、雨中的色彩变化、雨后山林的幽静这些特点。看完录相也用一、二句话评评山雨的美。
三、自内读文,读后用文中的语句说说山雨的美。
1.自由读文。
2.你觉得作者在写山雨时,哪一句写得美,读给大家听听。
3.生读句,并简单评评为什么觉得这句美。(根据学生的找句,老
师进行朗读指导和简要的提醒式的讲解。)
(1)第一节,写雨来得突然,来得让人没有感觉,来时伴着湿润的山
风和轻盈的云雾。
(2)第二到五节,写出了山雨优美动听的声音。作者把它比作无宁的歌谣、协雅的小曲,把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岩石、树叶、绿草比成奇妙无比的琴键,写出了作者对山雨的欣赏与热爱。教学时主要指导朗读,读出面声从远到近、从小到大的语气。
(3)第六、七节主要通过山林的景物都由五颜六色转变为水淋淋的嫩绿来写作者对山而的喜爱,写雨中山林的美,写这山雨引起作者的回忆。教学时,可让学生抓住颜色词来体会变化,想像雨景山林的绿、清新,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4)雨后的山林也很美,第八、九、十节写出雨停后山林的幽静,并用鸟儿啼啭和雨滴丁冬来衬托山林的幽静,来进一步写出山雨的韵味,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四、在逐句、段感情朗读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五、图文结合,欣赏品文。
l.指导看图。
2.动笔画一幅你想像中的山雨图。
3.交流欣赏,说说你画的是文中哪一个部分的内容。
六、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七、小结
细心观赏,发现大自然的美。
八、课堂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佳句。
3.照样子填空
例:(湿润)的山风()的云雾()的色彩
()的歌谣()的红色()的琴键
()的嫩绿()的雨丝()的宣纸
()的小曲()的微雨()的音响
()的余韵()的欢跃()的手指
板书设计:声音美
20*山雨{}喜爱
颜色鲜
资料提供者:

四下、西门豹 教案教学设计


15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说出“闹”在课文3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官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知道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后为什么不直接禁止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活动和惩治官绅、巫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概要,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井读懂“学习提示”,知道抓重点段分段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边听录音边思考。 (2)交流,讨论。你能解答什么疑问了? (3)口头填空:课文主要写了(时间?),西门豹(干什么?)的事。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其他自然段还写了什么内容? (5)给课文分段。 (6)反思过程,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刚才分段的过程,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给这篇文章分段的?这样分好在哪里? 小结并板书: 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抓住重点段分段二想哪些自然段表达这一意思。 三想重点段前后各写什么。 (7)速读“单元提示”,质疑,解疑。 3.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用“——”划出生字词,用“△”标出易读错的生字,用“○”圈出易写错的生字,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2)反馈交流。 (3)指名朗读课文。 4.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抄写自己觉得生疏的词,遍数自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知道西门豹是个关心老百姓,重视调查研究的人。 2.联系上下文,说出“闹”在课文3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头填空: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运用--的方法给课文分了段。因为课文主要写了,所以,重点段应是第到第自然段。另外,重点段前面还写了,后面写了,所以课文应分段。 (2)质疑。了解了这些之后,你还想通过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什么呢? 板书要点:怎样调查? 怎样惩治巫婆、官绅? 2.研读课文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用①、②……标出西门豹提出的问题,并思考为什么提这些问题。 (2)交流讨论。 问了哪几个问题?重点指导说清楚第①、②两个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 第①问了解原因第②问了解主谋 第③问了解受害者第④问了解结果 (3)分角色朗读,说说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4)自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重点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①老大爷说的话中的三个“闹”字意思有什么不同? ②西门豹为什么要说“河伯真灵啊”? 3.练习巩固。 弹性作业,学生自选:写出“闹”在课文3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或根据“闹”的不同意思造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办法的巧妙,知道他是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官员。 2.理解“这个姑娘不漂亮……”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 学生准备——听写校对。 2.研读课文第二段。 (1)出示学生第1课时所提的问题: 怎样惩治巫婆、官绅? (2)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重点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归纳出具体的经过。 (3)交流评议。 ①借口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惩治了巫婆; ②借口去催巫婆--又惩治了官绅头子; ③教育其他官绅和百姓。 (4)讨论评价。 你们觉得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办法怎么样?联系文中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评议。 (要点:这个办法很巧妙,主要表现在他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事实说话,不仅救下受害者,惩治了官绅和巫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事实,破除了迷信,为人类的文明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结合感情朗读,并联想:官绅们会怎样求饶?) 3.引读第三段。 4.质疑--讨论--解疑。 5.作业。(*题为光荣题。) (1)写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从而破除迷信的过程。 *(2)以老百姓夸奖西门豹的内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西门豹 看到现象: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了解情况:原因——主谋——受害者——结果 惩治巫婆、官绅:转告河伯不漂亮催一下 兴修水利:修渠引水,灌溉庄稼,年年丰收 教学后记: 资料提供者:

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2.能力: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思考: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洞景象的奇异。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孔隙”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录像
五、学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能说说旅游有什么好处。(生自由说)
二、检查预习
1.过渡:今天,我们随叶圣陶老先生去金华的双龙洞旅游。要去双龙洞得做好准备——认识去金华的双龙洞的路(小黑板出示生字),有谁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了?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语,及时纠正读音。
浙(zhè)呈(chénɡ)郁(yù)稍(shāo)额(é)
3.指名上台书写生字词语及读音。
(1)注意字型:“聚”的下半部分。
(2)与形近字区别:呈(程);稍(梢);折(浙);昏(婚)
4.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整体理解课文。
1.自由轻读课文,用“△”标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这些景点的景色哪儿最美、哪儿最险、哪儿最奇?
2.同桌讨论作者游览的顺序和经过的景点以及个景点的特点。
3.说说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经过了哪些景点以及各自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美)(险)(奇)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看看哪些景色最美?再看看还有哪些不理解,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反馈。
(1)第1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旅游的时间、地点及金华双龙洞的所在位置。
(2)第2自然段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时沿途见到的美丽风光。(可结合学生的介绍填表)
沿途景物特点
山上公路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盘曲而上
精神、多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水溪流
水声宽窄缓急
变换调子
(3)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登山?(“迎着”是逆流而上,不是顺流而下)
(4)再读,用“·”标出这一段的反义词。
4.这么美的景色怎样才能读出欣赏、赞美的感情来呢?自己读一读、试试看。
5.齐读第1、2段。
五、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折()呈()梢()昏()
浙()程()稍()婚()
拆()承()捎()荤()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
二、学习课文。
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3、4、5大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
1、洞口宽像桥洞
(1)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3、出示资料:
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1)看录像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自读第四大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准会)
(3)感情朗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4)看电脑填空。
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
(5)有感情朗读全段。
过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4.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
(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2)洞顶的双龙
(3)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看图片加深体会。
(5)把句子补充完整。
(6)出示资料:
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7)感情朗读。指读。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发散: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与课文相似或相关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给大家吧。
(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
同学们从网络上、书中、报刊中以及亲身的游历中,搜集到丰富的材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和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
板书设计:19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美)(宽)(高大)(窄小)(黑大)
景象奇异
教学后记:


年月日
资料提供者:

四下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一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四下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一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

附:板书

20、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内心活动

举放举犹豫

啜泣捂害怕掩饰

呜咽掩盖更害怕又掩饰

哭泣咬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四下《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之一,桂花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湖》教学设计四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自读课文。提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认读生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精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看拼音,写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近义词;

4学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四下西湖的绿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