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9苏科版七年级下7.3图形的平移(2)学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科版七年级下7.3图形的平移(2)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7.3图形的平移(2)Jab88.COM
教学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的性质,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在图中的方格纸中,将线段向左平移4格,得到线段,再将线段向上平移3格,得到线段.
二探究活动
1在图中,四边形是怎样由四边形平移得到的?
2线段、、、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取线段的中点M,画出点M平移后对应的点,连接,线段与线段有怎样的关系?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三角尺沿直尺平移,如图所示.
(1)三角尺的顶点A、B移动所形成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什么?
(2)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始终垂直于直线、.
三做一做
1如图:直线∥,
(1)在直线上任意取两点、,分别过两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2)分别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直线与直线不平行呢?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P18练一练1,2
2如图,G是线段AC的中点,H是线段BC的三等分点,三角形是由三角形ABC平移得到的,其中是H的对应点,是G的对应点.
(1)写出三对平行且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对相等的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经过平移,A点移到E点,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0,BC=6,将长方形ABCD沿着AB方向平移多少厘米,才能使平移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4?
5平行四边形ABCD中,P是直线AB上任一点,试说明:三角形PDC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的一半.
相关阅读
7.3图形的平移(2)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3图形的平移(2)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7.3图形的平移(2)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平移图形中对应点平行且相等性质
2知道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均相等
【学习重点】
平移图形中对应点平行且相等
【问题导学】
P19/做一做
【问题探究】
问题一
1分别连结对应点A、A/及B、B/,仔细观察线段AA/与BB/
问:线段AA/与BB/之间是什么关系?
线段AA/与BB/
即线段AB经过平移后,连结两对应点A、A/与B、B/的线段平行且相
等.
问题二:
1)四边形A/B/C/D/是由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8个单位后,再向上
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
2)总结:连结四边形四个对应点的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
3)线段AA/与MM/、平行且相等
问:线段MM/与BB/、CC/、DD/、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性质1:图形经过平移后,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
4在图8—20中让学生将AB向右平移2格得A//、B//,连结AA//,BB//,
此时AA//,BB//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性质1应该这样补充:图形经过平移后,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
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问题三:
平行线间的距离
1在黑板上演示P20的操作,并画出直线a,b,观察直线a,b
问:a,b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作线段AC⊥BC,将C沿BC方向平移BC长得点C/,连结A/C/
问:A/C/与B/C/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在平移过程中,AC是否始终垂直与直线a,b
3度量线段AC与线段A/C/的长度,你发现线段AC与线段A/C/在长度上有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点A到直线b的距离就是线段AC的长度,点A/到直线b的距离就是线段A/C/的长度,这两个距离相等,我们将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a,b之间的距离
即: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问题评价】
在下列关于图形平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C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大小不变
D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七年级下册《昆虫》学案2苏科版
七年级下册《昆虫》学案2苏科版
课程分析:
“昆虫”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感兴趣,还对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感兴趣。通过对昆虫的特征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判断一只小动物是否是昆虫,进一步对代表动物蝗虫的学习来认识五彩缤纷的昆虫。对有益昆虫和有害昆虫的认知,又使学生了解到怎样控制、防治、利用昆虫,使之与人类和谐发展。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情景和动画等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引导中不断地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问题设计1、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昆虫?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2、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3、蝗虫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哪些结构?
4、蝗虫有几对足,哪对足较发达,适于跳跃?蝗虫有几对翅?它什么器官啃食植物的叶片?
5、现在你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刚开始的小虫是不是昆虫吗?说出你的依据。
6、你养过小昆虫如蚕了吗?或者你近距离观察过什么小昆虫了吗?跟大伙说说看你的经历。
7、辩一辩:昆虫对人类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目标:(1)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能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课件的学习完成对蝗虫的观察。
(2)在利用网络对昆虫资料搜集和学习中,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能辨别一只未知的小虫是否是昆虫。教学方法:引导法、分析讨论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讲授法所需设备:网络教室、电子白板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不知名的小虫标本如何判断是否是昆虫导入本课。接下来认识法布尔的《昆虫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单介绍昆虫: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昆虫。今天我们走进昆虫的世界,学习相关昆虫的知识。
学生在情景中
进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展示
学习
目标
点击打开“学习目标”页面
了解今天的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明确学习目标
五
彩
缤
纷
的
昆
虫
1.网页展示几种常见的昆虫的图片(苍蝇、蚊子、蜻蜓,蚱蜢等)提问:
①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昆虫?②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2、结合图片请学生简单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4、教师归纳,点击展示昆虫的特征的页面。
学生进入在线讨论版块交流:蜜蜂,蝉,螳螂,天牛,蝴蝶等等
了解昆虫的种类及昆虫的多样性。
学生交流昆虫的特征
学生的查阅能力,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提高观察能力和信息采集提取能力。
获得对昆虫特征的初步结论
昆虫界有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非常大,大家知道这种昆虫是……?
出示:蝗灾相关图片
回答几个相关小问题,从而引出要深入了解蝗虫的必要性。
出示:蝗虫的结构图片
结合下列问题观察:
①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②蝗虫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哪些结构?
③单眼和复眼的数目各是多少?
④蝗虫有几对足,哪对足较发达,适于跳跃?
⑤蝗虫有几对翅?
⑥蝗虫用什么器官啃食植物的叶片?
出示:(视频)观察蝗虫
(学生也可自由观看页面提供的flash)
师生总结出蝗虫的外形结构。.
教师点击显示蝗虫的外形结构页面
出示:昆虫有哪些的共同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出示思考:1、现在你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刚开始的小虫是不是昆虫吗?说出你的依据。
2、你养过小昆虫如蚕了吗?或者你近距离观察过什么小昆虫了吗?跟大伙说说看你的经历。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学生一起观察、整体了解蝗虫的外形结构
观看视频,交流蝗虫的外形结构。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在在线讨论版块内自由交流。
关注蝗灾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整体了解蝗虫的外形结构。
更形象直观的了解蝗虫
学生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学生学会辨别昆虫,熟悉网络环境下的讨论与交流。
有人认为昆虫对人类是有利的,有人认为昆虫对人类是有害。那你的观点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昆虫对人类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辩论。
辩一辩:昆虫对人类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后继续发言
教师组织辩论进行评价。阐述观点。
总结:点击打开结论页面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利,有些对人类有害的。很多时候,害虫之所以有害,也与人类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关。举例:昆虫一般都有很强的繁殖力和极强的适应性,只是由于它的天敌的存在,才限制了其种群数量。
出示:如果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任何昆虫都可能成为“害虫”。
因此,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开发,利用有益昆虫:控制,防治有害昆虫,最好的防治办法是:以虫治虫”使人类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发展。
学生踊跃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自由寻找所需知识
在辩论中联系实际,体会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便捷丰富的资源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小
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
外
拓
展
苏科版七年级下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苏科版七年级下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教学目标:
1、理解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如图,是一块小木板,在它上画了一条线段AB
如果要求用量角器,通过度量某些角的大小来判断
木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准备怎样去做?
探究交流课本中的“议一议”
1、如图1,直线a、b被直线c所截,∠2=∠3,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试说明理由。
2、如图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2+∠3=180°,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试说明理由。
活动二: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由活动一、活动二,得出直线平行的条件:
例题讲解:
例1:如图:与、与、与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成的角?他们分别是什么角?
例2:如图:∠1=∠2,∠B+∠BDE=180°,图中哪些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例3: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AC与BD平行吗?
例4:如图,已知,,,BE与CF平行吗?
巩固练习:
1、如图,给出下面的说法:①因为,所以AB∥EF;
②因为,所以AB∥CD;③因为,所以AB∥EF;④因为AB∥CD,CD∥EF,所以AB∥EF。其中正确的是。
2、如图,(1)因为,所以∥;(2)因为,所以∥;(3)因为,所以∥。
3、如图,如果,那么AB与DC平行吗?为什么?
如果,那么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4、如图,与互为余角,,,垂足为E,AC与DE平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