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抗日战争导与练

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6

抗日战争导与练。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抗日战争导与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导与练

一、1931~1937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空前严重;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一味妥协退让,压制全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宣传与领导。
2.特点
(1)广泛性(区域和阶层):区域广,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东北军民;学生;国民党爱国力量;许多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这次运动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2)抗日与反蒋相结合。(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反蒋)
(3)艰巨性。
3.影响
(1)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3)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促使中国政局由内战、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了准备。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过程
(1)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瓦窑堡会议,确定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包括的内容有:①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②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③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接受改编。④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特点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
(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
(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局部政权,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
(5)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取胜的原因
1.特点
(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距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取胜的原因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2)中国人民长期的、团结的、全民族(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战,对打败日本、取得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中国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使抗战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4)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异同点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区别抗战路线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的武装力量依靠的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
战场范围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的进攻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作战规模和方式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联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在军事上的共同抗日的合作表现。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同仇敌忾,在驱逐日寇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二、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区别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胜
战争领导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民众动员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略战术李鸿章采取避战白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1.本课史实较多,内容丰富,学生接触的影视题材较多。线索也明显,围绕着侵华史和抗争史两条主线进行叙述,知识结构也相对明显。对于列强侵华,要分析其原因、危害和影响、认识等。对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本主要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事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进行英勇的斗争。
2.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对本课内容的掌握,也可以按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并按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三条主线,进行“分段”(抗战三阶段)和“归类”(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的综合整理。如果能进行书面总结,将会大大有利于对这个阶段历史的宏观把握。

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暨日本侵华罪证展开展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暨日本侵华罪证展2011年9月18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2012年3月31日。此次展览共分“历史照片中的见证”、“战争遗物的折射”、“反对侵略祈愿和平”三部分,展出600余件文物,133张照片。展览第一部分主要以图片反映日军侵华的罪证,分四组,分别是“侵略狂热”、“狂轰滥炸”、“断壁残垣”、兽类行径。第二部分分为“野心昭彰的侵略地图”、“侵略缩影的画报画刊”、“鼓噪侵略战争的书刊”、“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虚妄的宣传品纪念品”、“贪婪的资源控制与经济掠夺”、“‘共存共荣’”旗号下的殖民统治。第三部分反映了日本各界爱好和平的人士以各种方式表达反对侵略、祈愿和平的心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告诉记者,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当时日本主要新闻媒体如每日新闻社、日日新闻社等均派有随军记者到达中国,报道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战斗经历。日本战败前,日本政府要求销毁所有对日本不利的档案,数千万份日本罪行记录被付之一炬。

中国军人的楷模──抗战军魂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张自忠将军是强硬的抗日派将领,与日本人不共戴天,他一生身经百战,这里只说说他与日本人的最后一战。1940年5月,敌人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将军指挥部队扼守襄河与敌对峙,张自忠部队在方家集已打了一次胜仗。假若换了一个普通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原可以敷衍过去。但张将军不是那种人,决心要渡河找敌人打,当时他能控制的部队只有3个团,其余部队均分散各隘口,不能抽调,本来不应当冒险出击,但是张将军却不顾一切,决心和敌人决一死战,渡河后在番瓜店与敌人遭遇,双方兵力悬殊,武器更不如,但张将军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激战达九昼夜,敌人伤亡惨重,不晓得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能打,后来听说其中有张将军在,增援反扑,务期要消灭张将军所部,以绝后患,最后张将军所部被围于番瓜店之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一天之内,从早战到晚上,张将军所部伤亡殆尽,将军身中六弹,屡次倒地,屡次爬起继续杀敌。
这一仗,张将军虽不幸战死,国军损失了3个团,但敌人所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从五月一日至十六日之战果,计伤毙敌四万五千人以上,缴获大炮六十余门,马二千余匹,战车七十余辆,汽车四百余辆。张自忠将军是抗战期间唯一阵亡的军团长。
1943年5月16日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的《追念张荩忱上将》的代社论中说:“…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1.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特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B.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C.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单独起来抗日的战争
D.在两条抗日战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2.“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据此判断,这封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D.重庆谈判后
3.2007年7日7日,某中学全体学生发起了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得出的认识有
①“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②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功绩永载史册③国民政府全面领导了抗日战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5.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6.党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B.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7.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淞沪会战③太原会战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1.B2.C3.C
4.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一种十分松散的联合,双方既没有共同的纲领,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共同领导的军队。
5.A
6.C材料中主张只有和国民党合作抗战才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
7.B8.A
9.D象棋中,兵、卒的数量是远高于炮、马等重武器的,“我们重兵卒”意指发动更广泛的民众加入到抗战中去。
10.(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4)原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因素: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www.jab88.COm>

相关推荐

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复习内容: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复习重点:全民族抗战、抗战的胜利
复习难点:抗战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背景:(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国际:
国内:
2.实现标志:_________________。
3.概况: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比较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领导国民政府(国民党)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
区域抗战前线 
路线、主要战术片面抗战、大会战全面抗战、游击战
主力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
战役
意义 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成为抗战的主力
原因有一定军事实力;片面抗战 
两者关系
4结果: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敌人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___________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时间: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
(2)暴行: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和平居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
(1)时间:年初。
(2)地点:河北省丰润县。
(3)暴行: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七三一部队:
(1)地点:中国。
(2)暴行: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1)概况:1940年下半年,指挥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2)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结论:中共领导军民,开展广泛的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
2.中国远征军:
(1)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侵入我国。
(2)目的: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
(3)战况:①中国远征军救出被日军在包围的英军七千多人。
②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
3.抗战的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________投降,中国人民取得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2)意义: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历史纵横说明日本侵华的加剧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影响。

2、阅读材料:
材料一:日本军部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低的估计了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因此在战略上强调“速战速决”。企图集中兵力在最短时间内打败中国军队,逼使中国政府屈服。七七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在其主持的大连侵华会议上,狂妄地叫嚣:三个月之内就可解决中国。因此,日本政府在短短十多个月内,集中了二十八个师团的兵力,同时在华北和华东展开进攻,然后南下华中,企图一举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消除中国军队的抵抗,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
材料二: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经济力量的较量。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因此在军事装备和军事训练上都占据优势,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军事装备和训练、编制都过于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做战之需要。……尽管战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以血肉之躯与有时装备的军队相战,在这种抗战时难以持久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

3、日军侵华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问题?

4、日寇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的时候,上清寺、牛角沱等处迅速响起了清脆的鞭炮声,人们纷纷自发走上街头,鞭炮声、欢呼声与狂热的掌声响彻了山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正是广大陪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心声与写照。陪都人民纷纷以各种方式庆祝抗战胜利,除了各大餐馆隆重创制并推出了“轰炸东京”这一道既有抗战意义又激励人心的名菜之外,重庆的一家报刊还刊登了一副字谜“抗战胜利——打我国古代一人名”来增添喜庆。有人猜苏武,有人猜屈原,还有人猜毛遂、蒋干等,答案究竟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5、结合近代历史,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检测:
1、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抨击右翼势力,反对篡改历史D.牢记血泪苦,勿忘民族恨
2、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这些“土八路”的出现是毛泽东关于什么思想的实践体现?
A.根据地建设思想B.土地革命政策C.人民战争思想 D.统一战线主张
3、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A.提示澳洲、印度、俄国将面临日本更大规模的侵略
B.肯定了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
C.试图说服政府尽快对日宣战
D.对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牺牲表示同情
4、读右边的漫画,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该漫画与“卢沟桥事变”有关 ②导致该事件出现的背景是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③该漫画表明作者已经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义必将自取灭亡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坚强决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淞沪会战历时近三个月,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A.杀伤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B.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
C.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
6.抗战时期国共分别领导组织不同战场,导致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B.两党历史上积怨很深
C.两党武装力量所在地域的限制D.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排挤
7.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8.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③
9.中国人民赢得抗战的胜利,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A.要打败帝国主义必须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D.中国民族解放战争是和世界进步力量密切相关的
10.下列抗日战争的影响中最主要的是
A.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完全取得胜利的反帝斗争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为中国近代受侵略历史结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知识拓展: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因为:①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②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③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④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⑤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2.两大战场的抗日状况:(1)正面战场(国民党):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2)敌后战场:路线:(洛川会议)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枢和总后方:陕甘宁边区。结果: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3.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抗日战争是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年9月18日)、结束最晚(1945年9月2日)、历时最长(近1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从局部逐步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抗日战争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课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能力

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

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抗战初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让学生明辨是非,具有鲜明爱憎观和正义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阐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突破

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前面我们和大家共同学习了国共的十年对峙,在此期间,毛泽东创建了我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并开创了一条新型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此后,毛泽东还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其内容是什么?

提示: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国共十年对峙后,日本大举侵华,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合作,共同抗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内容。

一、全民族的抗战

甲午战争后,日本并没有满足已经获得的侵略权益,在20世纪30年代,继续推行侵华战争,结合课本历史纵横思考: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相继进行了哪些侵华战争?说明了什么?对国共两党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华北事变等。说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1、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

2、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前面日本进行多次侵华战争,都没有作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为什么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呢?

提示:这场战争引起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4、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时间:1937年秋

2)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机,制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路线。而国民党呢?制定了怎样的路线?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提示: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当时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存在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路线——全面和片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为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提供了保证。)导致了正面战场的大溃败。

5、正面战场的四次大会战: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3)徐州会战4)武汉会战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结果怎样?为什么?如何来看待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表现?

提示:失败。客观——敌人准备充分,武器装备精良,主观——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第一,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第二,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第三,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第四,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但这时期也正是在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多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1200多人

3、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惨无人道

结合我们学习的日军的暴行和课后的学习延伸思考: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怎样的危害?面对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暴行、美化战争的行为,你如何反驳他?

提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1)时间:1940年下半年2)结果:胜利

3)意义: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2、中国缅甸远征军——1940年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中国为什么能够取胜?

提示: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16课

抗日战争简介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简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并在抗战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成为民族抗战的脊梁,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的抗战走的是一条民族之路世界之路,这也符合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立足本民族放眼全世界。学习本课还要深刻对历史进行反思,近代中国为何从泱泱大国最后沦落为被人任意欺凌的局面?日本军国主义为何一步步走上一条与世界人民为敌的不归路?学习本课时要中国抗战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去认识,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世界反法西斯活动的进程。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师)在学习今天的内容前,我们先通过3幅历史图片复习一下上节的内容。

图片1: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图片2: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图片3:《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这3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生)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三次战争都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中国近代史是屡遭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抗争的历史。然而,由于清王朝的腐朽、中国的落后,以及种种内外因素,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正义战争都没能取得胜利。以上3幅历史图片正是这段屈辱史的历史见证。然而,在强敌面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顽强抗争。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终于,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师)播放纪录片片段:日本无条件投降(盟军受降仪式、南京政府受降仪式)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中华民族是这样战胜敌人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怎样的历史地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节内容: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

(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

(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

(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提示: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合作。

3、两个战场的抗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

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军,不发动人民群众的抗战路线;

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之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1937年7月7日夜间,驻北平丰台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时,藉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驻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日军就将宛平县城包围,多次开枪向宛平城内射击,并以迫击炮攻城。当日军进行军事演习挑起事端之时,当地驻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111旅旅长何其沣,一面向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报告,一方面指挥城内守军第

219团团长吉星文,率部还击。第29军司令部发出命令:“命令全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中国军队抗日的枪声在卢沟桥打响了,这就是七七卢沟桥事变。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一篇关于准备抗战的谈话。他表示:“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同时又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8月13日上午9时15分起,日海军陆战队在铁甲车的掩护下,由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旧厂址出发,于横浜桥过淞沪铁路,向宝山路我军阵地进发,并开枪射击。我方保安队为自卫起见,用机枪扫射,打退了敌军,日方士兵死5人,伤10余人。下午3时50分,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以大炮轰击,我军奋勇抵抗,这就是“八一三”事变。

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兵上海,成立第三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陈诚任前敌总指挥。9月,蒋介石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大规模的“淞沪会战”。

淞沪抗战历时3个多月,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共投入12个师团及侮空军、特种兵部队30余万人的兵力。中国军队先以冯玉祥为总司令,后由蒋介石兼任,共投入70余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伤亡高达25万人,日军在此役中共伤亡40672人。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1937年9月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八路军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全歼被围日军,大获全胜。

此战,取得重大战果。八路军115师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有力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

台儿庄是山东省峰县的一个小镇(今属枣庄市),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夺取徐州,占领我国抗战的中心城市——武汉的战略目标,调集所谓“铁军”的矶谷、坂垣师团,分别由津浦线南段、北段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3月22日,为保卫徐州,李宗仁命令孙连仲部进驻台儿庄与日军决战。随着形势的发展,台儿庄之战愈演愈烈。4月3日,国民党军队第5战区指挥汤恩伯的第20集团军由东向西、第2集团军、孙桐萱第3集团军由北向南,大举反攻。至6日,汤军与孙集团军会师,形成对台儿庄内外夹攻之势,并发起全线进攻。1938年4月7日,台儿庄守军从庄内杀出,与外围部队齐头并进,向北追击,一路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内,日军先后投入第10、第5师团的大部分兵力,共3万余人。中国军队直接投入这一地区的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第20军团支部队近10个师,约10万人。此役,历经月余,我军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初期最大的一次胜利。

抗战中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该地实际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增强指挥机构与作战能力,决定调整作战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编第9战区。同时决定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47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00万人。

为了进行武汉作战,日军大本营在华中地区集中14个师的兵力。直接参加武汉作战的是第2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共9个师的兵力,约25万余人,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共有各型舰艇约120艘,各型飞机约300架。

武汉保卫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毙伤敌近4万人(日军承认伤亡共3万余人,中国方面宣称日军伤亡在20万人以上,双方都有夸大之处,实际日军伤亡当不少于10万)。此战意义重大。它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结果: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

(2)共产党:敌后战场

路线:1937年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或全面抗战路线)。

活动:a.开展游击战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术;

b.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开辟的主要敌后抗日根据地

名称

所部

领导人

备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5师

聂荣臻

中共创立的第一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

120师

贺龙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19师

刘伯承

c.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联系:在抗战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还是保持着互为需要的战略配合关系。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在战略上的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区别: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战的坚决态度不同。国民党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抗战后期更是抵抗势头减弱,反共现象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同时依赖美英援助;后者是中共领导和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经济上主要是自力更生。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在日战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打得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主战场。到抗战后期,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

南京大屠杀及日本政府对此的态度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1981年以来,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声中,日本文部省猖獗地窜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华侵略和“南京大屠杀”。南京各文化学术团体,尤其是南京大学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组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编辑委员会”,重新调查研究并编写“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与著述。据1984年的调查,南京全市尚有仍健在的受害者、目睹者1700余人,他们接受采访的证言都收藏在1985年建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侵华日军最高统帅松井石根大将,于战后经东京审判以“南京大屠杀”罪行责任,与东条英机等七人被处绞刑。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否认。但是,当今一些日本政要极力否认这段历史。2007年,日本自民党一个保守派国会议员联盟发表一份所谓“调查报告”,竟然声称“无法确认”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并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中国死难者人数只有“2万人”。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日本8家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公民等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由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严重歪曲历史的历史教科书竟然被文部科学省认定合格。该教科书将日本有预谋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等歪曲为由中国方面引起,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提出挑战,极力否认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大屠杀罪行,甚至鼓吹“东京审判”合法性待定论。前日本首相小泉多次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参拜供奉有特级战犯如松井石根、东条英机等牌位的靖国神社。

2、潘家峪惨案(1941年1月):杀害村民1200多人。

潘家峪惨案

潘家峪,坐落在燕山山脉腰带山东麓,在丰润县城东北30千米处。该村始建于永乐二年。潘家大院惨案遗址,位于该村中部,这个大院原是地主潘惠林的宅院,分东、中、西三院,四周有3米多高的院墙。它是当年日寇残杀潘家峪村1230名无辜群众的主现场。惨案发生后,该院除东院粮仓外,其余房屋全部被大火烧落了架,到处断壁残垣。它是日本侵略军野蛮行径的铁证。

1941年1月,日本驻唐山部队指挥官召集丰润日本顾问佐佐木二郎以及遵化、玉田、滦县、迁安、卢龙、抚宁等县日本军官和伪丰润县公署、警备大队、警察所等日伪人员,勾结地方反动地主,策划了血洗潘家峪的阴谋。屠杀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日本侵略者走了,留下了一片焦土的潘家峪,全村1700口人被杀掉1230人,23户被杀绝,96人受伤,全部财物被抢劫一空,1235间房屋全被烧毁。大院里面,穿堂跨院,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有许多亲人立着卧着被烧死。许多亲人被烧成骨灰,有的被烧成一堆焦炭。在安葬亲人时,就有800多人烧得无法辨认。

3、“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研究,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3000人以上。

黑色七三一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他们利用健康活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等实验,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同样骇人听闻。

七三一部队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在细菌战犯石井四郎主持下,七三一部队网罗日本国内上千名医学、细菌学专家,盘踞中国东北十二年。

这支部队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

经研究证实,这个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万人死伤。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为了销毁罪证,在败退时炸毁了这里的主要实验设施。

据原“七三一”部队的一些队员交待和国际专门调查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陆军关东军细菌部第七三一部队,从创建到解散的十几年间,至少试验了8种类型的特种细菌炸弹。有至少3000人在这些实验中丧生。

2000年,有关专家在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发现并公布了731部队用活人作细菌实验的原始文字材料——“特别输送档案”,是该部队败退时来不及销毁而意外留下的,是侵华日军进行人体实验的直接罪证。

二战结束前,日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七三一细菌战实验基地的大部分设施,并将实验资料移交美军,后被用于朝鲜和越南战场,对战后西方细菌战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七三一部队的大部分战犯至今未能受到应有的审判。

为永久保存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这个二战中极为特殊的标志性遗址,从2000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有关部门耗资近亿元对七三一部队遗址进行了首次全面清理,发现了300多件人体解剖用具。同时,采取措施对这个遗址进行保护,决定将其建成一座呼唤人类和平的遗址公园,并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如今一提起中日关系,很多人都感到挠头。的确,近年来的中日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了:一边是红红火火的经贸合作,一边却是政府首脑互不往来的似乎冷却到冰点的政治僵局;一边是每年多达几百万人次的来往,一边却是民意调查中双方互不抱好感人所占比例的飚升。

1972年,中日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种大手笔的外交动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都得到了日本的支持。日本向我提供的大量低息贷款和援助,对于我启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日本不仅是西方国家中向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最多的国家,也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向中国投资的国家,它在中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3万家,并向技术、资金集约化方向发展。日本多年来一直是我最大贸易伙伴,去年贸易额达到将近1700亿美元。2004年,中日之间的人员交流量达到了400多万。各种级别的友好城镇达226对。

中日两国关系的症结在于对待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颇为盛行,就是中国在历史等问题上对日本指责过多,使得日本人产生了反感。而事实上,中方“指责”日方的都是一些什么事情:日本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来美化侵略战争历史,中方“指责”;日本领导人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指责”;日本政府大臣公开否认二战中日本的侵略罪行,中方“指责”;日本政府或执政党邀请“台独”分子访日,中方“指责”;日本同美国加强军事同盟关系,搞“周边事态法”,中方“指责”;日本走军事大国道路,并向海外派兵,中方“指责”……

中方能对上述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保持缄口不言吗?显然不能,其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问题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阻碍了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涉及了甚至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地理上来讲,没有选择和改变的余地。既然如此,两国理应从战略高度出发、以长远的眼光来把握中日关系的方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两国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加强和深化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以造福于两国人民,并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