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中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WWW.jab88.Com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建议:
(1)中国早期社会的年代较为久远,对大多数高一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较为模糊。建议在导入中回忆初中时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适当介绍夏商周更替概况,以利于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如对西周代商的历史更替的交代,可以更好地解释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背景。
(2)本课讲述了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秩序。其中重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应讲清分封制的起止时间、目的、内容、影响和破坏;宗法制要讲清内容、特点和深远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3)本课主要讲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同时兼及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如在叙述夏商周政治制度时,提到夏禹、夏启、商汤、纣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召公、微子等历史人物;武王伐纣等重要历史事件。对于这些事件、人物可以有选择地简单介绍,以增强趣味性。但重点应放在叙述和解释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上。
(4)本课各部分包括课前提示、正文、“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阅读材料、图、表以及课后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都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可以有效地起到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用商代青铜方鼎的图启发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而且引起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用课文中第一个“学习思考”,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用课文中第二个“资料卡片”,能更清晰的了解西周分封诸侯的情况。在讲授本课时,有些课文的底注也不应忽略。如“封建”的注文实际上注释了一种学术观点:课本是主张战国封建说的,因此指出西周的“封建”只不过是“分封诸侯国”,而并非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本课和本模块其他各课的有机联系,也应该在讲授时注意。如本课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破坏,这就给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作了铺垫。
(5)可以通过解决课后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作为小结,总体概括,使本节知识结构完整、系统。

相关推荐

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
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
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
进入繁荣阶段。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
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
族大融合时期。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初中新课标简
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
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
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
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
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建议:
(1)中国早期社会的年代较为久远,对大多数高一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较为模糊。建议在导入中回忆初中时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适当介绍夏商周更替概况,以利于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如对西周代商的历史更替的交代,可以更好地解释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背景。
(2)本课讲述了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秩序。其中重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应讲清分封制的起止时间、目的、内容、影响和破坏;宗法制要讲清内容、特点和深远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3)本课主要讲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同时兼及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如在叙述夏商周政治制度时,提到夏禹、夏启、商汤、纣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召公、微子等历史人物;武王伐纣等重要历史事件。对于这些事件、人物可以有选择地简单介绍,以增强趣味性。但重点应放在叙述和解释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上。
(4)本课各部分包括课前提示、正文、“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阅读材料、图、表以及课后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都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可以有效地起到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用商代青铜方鼎的图启发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而且引起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用课文中第一个“学习思考”,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用课文中第二个“资料卡片”,能更清晰的了解西周分封诸侯的情况。在讲授本课时,有些课文的底注也不应忽略。如“封建”的注文实际上注释了一种学术观点:课本是主张战国封建说的,因此指出西周的“封建”只不过是“分封诸侯国”,而并非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本课和本模块其他各课的有机联系,也应该在讲授时注意。如本课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破坏,这就给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作了铺垫。
(5)可以通过解决课后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作为小结,总体概括,使本
节知识结构完整、系统。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及答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及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命题:殷宏完成时间:25分钟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具体说: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内在纽带。)
2.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会走向崩溃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瓦解,导致诸侯实力增强,周天子实力衰落。

1.(2009年,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
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
2.(2009年,江苏高考,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
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C、周王—卿、大夫—诸侯—士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是商周时代的人物,请判断哪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的进攻B、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C、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D、丁是周朝的平民,公认德才兼备
5.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6.西周的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7.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

1.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
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2.有人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封建时代”是指()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3.西周统治者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出发点是()
A、保证王权平稳过渡B、巩固中央集权C、维护国家的统一D、确立等级制度
4.《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未少,是以能固。故天
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
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材料突出反映的是:①王位世袭制度;②分封等级
秩序;③宗法制的最大特点;④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材料二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晋同姓
卫同姓
鲁同姓
齐异姓功臣
宋商朝后裔
燕同姓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1)依据材料一、二、三,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3)材料四柳宗元评论的原因和结论是否正确?以汉代为例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001)

题号1234567
答案BCADBAB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1234
答案CAAB
二、非选择题
5.答案要点:
(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前朝贵族等;(1分)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1分)从分封过程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还得到大量物资和人口等。(1分)
(2)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为巩固了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3分)
(3)正确。(1分)汉朝统治者错误地认为没有封国的拱卫,是秦朝迅速败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封分同姓宗室建立王国,以图长治久安。(2分)事实证明分封有悖初衷,出现“七国之乱”,它也反证了郡县制的合理性,因此柳宗元说“秦制之得明矣”的观点是正确的。(2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复习


1、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样,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2、自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2)消极作用:①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以明清时期为界,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了上风。


一、选择题:
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在诸神中祖先神最为尊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商朝社会弥漫着神秘色彩②对后世形成的宗法制有一定的影响
③祭祖现象可能已经存在④王权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选C。主要考查商朝政治的特点。本题可用排除法,④说法有些绝对化,可排除。因为稳固统治可以有多种手段,依附神权只是其中之一,并非“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
2.(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模拟)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
尊彝”铭文(图2)。(“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
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
③秦朝郡县制④隶书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作答。题中铭文书写方式非隶书,可排除④;由“丰”国的存在,可知当时分封制依然存在,故③错误。
3.《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选B。“周辙东,王纲堕”指的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后,王室威望低落,纲纪和政治地位每况愈下。诸侯们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干戈相向,天下从此变得纷乱不堪。
所以反映出:当时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4.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
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选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其原因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的结果。符合这一原理的只有B.
5.《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
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选C。“鼎”作为一种礼器在西周时期是王位和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意在向周王室发出挑战,企图夺取王位,反映了这一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王权衰微。
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选D。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
7.读右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有关说明错误的是
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
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
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秦朝疆域图
:选D。公元前221年嬴政并吞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是指夏朝的建立。
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
A.皇帝制度B.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世袭制
: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吸取周灭的历史教训,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9.(2010浙江元济高中高三模拟)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
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设置处理国政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选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10.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
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
:选B。结合门下省的职责是封驳审议分析可得。
11.两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
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
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
A.①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选A。两汉的“七国之乱”是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叛乱平定后,通过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唐朝没有。
12.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
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选D。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宋代设立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目的为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1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
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选D。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康熙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14.权力的高度集中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这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
①君权与相权矛盾重重②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②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④是造成官僚政治腐败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选D。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要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两方面、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去考虑。
15.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来自
A.记录片B.《明史》记载
C.民间传说D.经过证实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
:选D。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是第一手材料——历史遗物、遗迹。
1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
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对此表述恰当的是
A.图①符合朱元璋真相B.图②符合朱元璋真相
C.图①图②都毫无史学价值D.真相有待科学考证
:选D。对历史人物的判断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宫廷版的画像自然是慈眉善目;由于朱元璋从出身草莽到为强化皇权残杀功臣,民间也有丑化其的因素。
17.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选C。明初废丞相,六部皇帝听命于皇帝,各个衙门分工不同,管理较细,形成了相互之间的牵制,但是正时都由皇帝亲自处理。
1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
①长城②大运河③十三行④票号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选A。①②③是秦、隋、清朝为加强封建统治而兴建。④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19.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选D。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唐朝、明朝和清朝四朝中央机构设置情况。
20.到清末为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两种主要形式是
A、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B、皇帝制和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D、分封制和郡县制
:选A。秦以前的政体大体是分封制;秦之后是中央集权制。

二、材料解析题:
21.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秦王赢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赢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1分)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

材料二: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
注:“石”为粮食重量单位,品级高的官员俸禄高,汉代俸禄折算成粮食。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
材料三:(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皇帝赏识,积极性高)。……”于是……复置刺史。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2)请将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二中的信息解释材料三中“以卑临尊”的含义。(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秩卑”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材料四: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3)根据材料,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2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3分)

解析:本题以有关不同时代地方制度的材料创设情境,考察各朝代的地方行政或区划制度:秦朝郡县制、西汉的刺史制度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第(1)问的材料很容易理解,纪年的转换掌握方法就很容易,就是246-26+1=221。关于李斯主张郡县制的理由,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很容易解答。第(2)问解释“以卑临尊”在材料二中能直接找出答案,“秩卑”的积极作用材料三也能找到答案。第(3)问原则的解答可结合材料的出处,原因在材料可找到。第(4)问在总结上述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公元前221年。(1分)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1分)郡县制有利于集权。(1分)
(2)“以卑临尊”指用六百石监察二千石。(1分)秩卑的官员积极性高;(1分)便于控制。(1分)
(3)犬牙相入。(2分)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1分);加强中央集权。(1分)
(4)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级管理(地方行政区划)(1分);中央对地方官员进行多渠道控制;(1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

22.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皇帝

御史大夫丞相太尉
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赵翼《薝曝杂记》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4分)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规律?(2分)
(3)材料一的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4)材料四中的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4分)
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分)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教材的重点知识。四问都可以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1)秦朝: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4分)
(2)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被废除;皇权日益加强(2分)
(3)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2分)
(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2分)
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2分)
反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2分)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专题四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一、温故知新

1、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阶段时期代表人物主张地位

产生

发展

打击

顶峰

危机

复兴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以外的各家的思想:

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位总评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名称著作主张地位

4、近代中国的含义:

(1)、起止时间:

(2)、社会阶段:

(3)、重要朝代: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从1840年到1945年,外国列强先后发动了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说说其起止时间及结果?

名称

时间

结果

2、从1840年到1901年,丧权辱国是清政府的最大“政绩”,试问在这期间清政府都签订了哪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时间条约名称

1842

1843

1844

1858

1860

1895

1901

3、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它分哪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各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阶段时间事件

4、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都曾经提出过自己的救国方略。请问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打算怎样救国?

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救国方略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中华民国中央机构的演变情况怎样?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情况怎样?

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临时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3、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法宝。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过哪几条统一战线?起了什么作用?

1924—1927年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37—1945年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三三制原则),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1949年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打败蒋介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地主阶级;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抵抗外国侵路,维护清朝统治。林则徐组织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姚莹写有《康輏纪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以英为师;以康有为(主要吸收的是君主立宪学说)、梁启超(其论著《变法通议》发表于《时务报》)为代表的后期维新派,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以日为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以美为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派倡导民主和科学,以法为师。

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5、说说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国时称夷洲,吴国将军卫温率军到达台湾。

隋唐时称流求,隋炀帝派人到过台湾。

元朝时称琉球,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时称台湾,郑成功于1662年一举收复,结束了荷兰人对台湾人民的奴役。1683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4月,日本威迫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清政府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澎湖诸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久又陷入了两岸隔绝的痛苦之中。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败退台湾。美国政府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6、清朝以来,中国与俄国(苏联)打过哪些交道?

清朝后期:1858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咯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改订条约》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95年:俄国干涉还辽,向日本提出照会,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俄国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民国时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1919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1924年,在共产国际指示下,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苏联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

7、清朝以来,中国与英国打过哪些交道?

清朝后期: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中国则进行禁烟运动,引发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1856—1860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1900年,英国参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英国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民国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国拒绝中国代表团的要求,中国五四运动爆发;1925年,英国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引发了五卅运动;1927年,英国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阻挠中国人民的革命,湖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江西收回了九江英租界;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协议,宣布废除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

8、清朝以来,中国与美国打过哪些交道?

清朝后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其中就有美国商人交出的鸦片;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和建立教堂;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美国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民国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拒绝中国代表团的要求,中国五四运动爆发;1943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协议,宣布废除美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同年,中美英三国签订《开罗宣言》,宣布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1945年,中美英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必须实施;1946—1949年,美国为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

1、(2006全国)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2、(2006广东)“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地区的农民斗争

3、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1)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2)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3)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4)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扎

A、(1)(2)B、(2)(3)C、(3)(4)D、(4)(1)

4、(2006全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

A、打破列强的外交封锁B、换取列强的支持

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

5、(2006广东)下列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主张平均地权B、都意图削弱满族统治者的势力

C、都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D、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6、(2006重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相同点是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7、(2006上海)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栏电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将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的是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8、(2006天津)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

A、(1)(2)B、(2)(4)C、(2)(3)D、(3)(4)

9、(2006广东)“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2006广东)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

(1)“扶清灭洋”(2)“师夷长技以制强”(3)“攘外必先安内”(4)“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A、(1)(2)(4)(3)B、(1)(2)(3)(4)

C、(2)(1)(3)(4)D、(2)(1)(4)(3)

11、(2006广东)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

12、(2006天津)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

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

13、(2006上海)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D、长征

14、(2006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

(1)重庆谈判(2)北平谈判(3)南北议和(4)西安谈判

A(1)(2)B、(3)(4)C、(1)(3)D、(2)(4)

15、(2006重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16、(2006广东)下列组合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洪宪帝制——护国运动B、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

C、鸦片战争——《天津条约》D、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

17、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B、中共二大召开

C、中共三大召开D、国民党一大召开

18、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是在

A、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B、《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八一宣言》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