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文言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7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2)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4)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词语解释:P106注释4、5、9;P107注释1-6、9、12、13、15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160二至四

◇句子翻译:P107课后练习二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扩展阅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第4课孙权劝学

一、全文讲解篇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8、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9、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10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复习篇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五)解释成语1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问答题

1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

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

14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
1.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3.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三、一词多义
1.坐①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②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③何坐?曰:坐盗。(犯罪)
2.都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
②都不哭(全、都)

3.乐①心乐之(以…为乐)
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4.清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5.曰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说)
②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叫做)
6.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跟随)
7.闻①闻水声《小石潭记》(听说)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听到的)
8.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正确的方法)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说)
③伐竹取道《小石潭记》(道路)
9.见①明灭可见《小石潭记》(看见)
②才美不外见《马说》(通“现”,显现)
10.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上下、左右,表估计)
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处所)
1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大约)
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可以)
12.居①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停留)
②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处在)
四、古今异义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左右对曰(左右,古义:侍臣、近臣今义:表方位或方向)
3.因恸绝良久 (因,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
4.语时了不悲(了,古义:完全 今义:语气助词)
5.泥于掌故(泥,古义:拘泥今义:泥土)
6.泥于掌故(掌故,古义:指古代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7.盖地有高低(盖,古义:连词,表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8.非咨询不穷其致(穷,古义:追究今义:①生活困难②穷尽)
9.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举,古义:完成、成功今义:举起、举动等)
10.是以比得躬历山川(躬,古义:亲自今义:弯腰)
1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
13.月色入户(户,古义:门、窗今义:人家、住户)
五、词类活用
1.子敬素好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2.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凄神寒骨(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清)
(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冷)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5.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7.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8.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1.文言字词及句式

(1)成语

①吴下阿蒙:吴下,长江下游江东江南地带;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多用否定义,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待:刮目:擦亮眼睛。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

(2)通假字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②卿今当涂掌事。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3)词类活用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

(4)一词多义

①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②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涂掌事。(如今)

③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5)古今异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古义:推辞。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博学的读书人。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④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涉猎: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接触,涉及

⑤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6)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②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卿言多务,孰若孤?

4.文学常识及中心归纳

(1)文学常识:

①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注油《资治通鉴》一书。

②《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战国(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十国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1],也是编年史中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作,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中心归纳: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认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