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文帝的改革内容及作用,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路线和作用,科举制的诞生和影响,以及隋朝灭亡的原因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中,从多元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从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中进一步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通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本质的深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开凿与隋朝短命而亡是否有联系等问题,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古诗词的分析,探究后人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大运河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认识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隋朝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繁荣的原因;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科举制度的影响。

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之际,大运河江苏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等八个城市携手联动,举办首届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新年行走活动。江苏社会各界代表、国际友人、运河沿岸民众,逾万人在运河之畔同时出发,以健步行走的形式,一起“走大运”,共同祈福2018新年。大运河是何时开通的?这条运河的开通对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一、隋的统一
隋朝是如何建立的?它建立之前的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请看下图,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来说明图中政权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国家的大分裂时期,北朝由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后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又建隋代周。南朝由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组成,它们之间是前后相继的关系。
出示杨坚图片: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和下面的图片,总结杨坚建立隋朝和隋朝建立后全国的情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自立,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定都长安。隋建立后,当时在南方还有一个割据政权——陈朝。由此可知,隋朝建立后,主要任务是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实现南北统一。
出示陈后主携二妃躲入枯井的图片,介绍隋灭陈,统一全国的情况。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隋朝以前的南北分裂局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要求南北方结束对峙局面,实现统一。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比陈朝明显占优势。客观上: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主观上: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朝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于隋朝统一全国,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功绩可与秦始皇媲美。由此可见,隋的统一结束了魏晋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秦汉以来历史上的又一个大一统局面。
教师出示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
时间隋初隋盛时
人口3000多万4600多万
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二 隋文帝统治时期和隋炀帝统治初年,国家财政出现了空前富裕的情况。隋政府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官仓,储备粟帛。开皇年间,在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大业初年,在洛阳附近建含嘉仓、子罗仓、洛口仓、回洛仓等。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教师设问:从两则材料看,隋朝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垦田面积扩大、粮仓丰实三个方面。那么,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人民的辛勤劳作外,一般来说有两点主要原因:一是政策;二是科技。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教师过渡:隋朝经济发展、国家繁盛的表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粮仓丰实外,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也是很重要的表现。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大运河的开通。
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很快,北方需要的一部分粮食主要仰赖江南。随着商业的发展,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问题:开凿大运河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隋朝前期经济的繁荣,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经济基础;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有前代开凿的古运河作基础。
播放大运河的纪录片,然后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教材和纪录片完成。
大运河概况
一帝开凿大运河的皇帝:
两域连通的两大文明区域:
三点中心点、南北两至点:
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
五河由北向南依次为:
六省大运河流经的省份:
由一名同学讲述大运河概况,教师可检查同学们的表格完成情况。
学生讲述: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这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通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使两大文明逐渐融为一体。大运河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
同学讲述完毕后,教师指导学生画一张大运河的简图。要求:能正确体现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教师可挑选其中几张进行展示。
对大运河作用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讨论问题。
出示《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游江都》图片:
 
教师设问:这些行为对隋朝产生了哪些影响?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一方面,开凿大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到江南巡游,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巡游队伍所到之处,百姓倾家荡产,怨声载道。隋炀帝的暴政终于引发了人民的反抗,隋朝二世而亡。
解决第二问时,教师指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一是提出看法,同时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看主流。大运河开通以后,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中国主要的天然水道基本上都是东西流向,大运河使南北数千里的广大疆域有了一条方便的水道,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它和长城一样,享誉世界,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应当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它更多的是造福当时人民,甚至直到今天,大运河仍在发挥作用。它在当时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并带动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固。它既有利于南北军需、民用物资的运输,又有利于排灌,体现了环保意识。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士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官,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出示九品中正制的幻灯片(右图):
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九品中正制到了隋代,除了读书人对其不满之外,还有哪些弊端最终导致了隋文帝下诏将其废除?大家可以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成为豪门大族控制政权的工具,选拔不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新建立的隋政府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巩固政权,而九品中正制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教师讲解:隋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望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明显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并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既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也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出示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幻灯片:
找同学说出隋朝两位帝王在科举制诞生过程中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多媒体播放《千年科举探幽》片段: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几个问题:科举制的开创和实施会给下列社会阶层带来什么影响?具体问题如下:
(1)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
(2)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4)朝廷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1)科举制的开创和实施使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不经选拔就可以做官的捷径,高门权贵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2)科举制使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特殊地位。
(3)科举制的实施使出身低微的读书人获得了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政府做官的资格,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4)科举制的实施削弱了贵族专权,改变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基础,缓解了社会矛盾。
教师讲解: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教师讲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事情的发生总有其相似之处。自秦朝历二世而亡后,又有一个短命王朝历二世而终,那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请同学们回忆隋文帝杨坚在建国初期采取了哪些措施使隋朝经济迅速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那隋炀帝即位后采取的措施哪些有利于巩固统治?哪些不利于巩固统治,反而导致隋朝灭亡?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概括总结:
(1)有利:隋炀帝创立科举制,使读书、考试、做官结合在了一起,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其次开通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促进了经济发展。
(2)不利: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等一系列工程,致使徭役繁重,人民苦不堪言;为加强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三次征辽东,影响人民生产劳动。
进而再出示书中史料: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引导学生评价隋炀帝,使之能够全面分析评论历史人物。
最后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相应补充: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隋炀帝的暴政。
(1)国家统一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多次巡游,让百姓们十分不满。
(2)隋炀帝横征暴敛,极度奢侈,朝廷腐败。
(3)隋炀帝限制、削弱官员大权,加强中央集权,让朝廷官员不满。
(4)各地人民起义的打击。
(5)原来南朝统治地区大规模武装反抗隋朝的统治。
(6)隋炀帝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精选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在隋朝存在的37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教材分析

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考试方式把普通地主吸收到政权中来;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隋风云》主题曲,营造学习氛围。

(PPT呈现)百家讲坛的蒙曼说:“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隋朝37年,二世而亡。隋文帝和隋炀帝,到底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星王朝——隋朝。

(二)新课教授

1.平陈立业——隋的统一

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出示任务:

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

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柱状图”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小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

2.励精图治——开创科举制

出示任务:

PPT呈现“举子看榜图”,让学生阅读教材“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一目,说出隋朝在选官上有何创新?原因如何?

反馈指导: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

隋朝统一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不问才华,弊端明显。所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开始进行分科考试,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凭考试成绩录取选拔,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的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

PPT呈现史料,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

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

师生共同总结:

科举制度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小结:经过隋文帝的“治理”,隋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隋炀帝继位后,急于建功立业,利用手中的钱、粮、权开始大兴工役。

3.炀王急业——开通大运河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PPT呈现以下材料)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

反馈指导: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的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

出示任务: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填空、画示意图,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

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学生小组内,小组间交流,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古人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

不过,隋朝为开大运河动用了几百多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需上报。古人语:“千里长河一日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

(提示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必须“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教师设疑:既然大运河是“罪在当时”,请同学们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支招,如何做才能既开了大运河,又不至于“罪在当时”?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答案不要拒于统一,任凭学生自由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对学生进行肯定。)

小结: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从而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民变四起,致使隋朝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陨灭。

4.隋“赠”遗产——隋朝的灭亡

出示任务:

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

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滥用民力。他每年都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兵役劳役繁重,破坏了生产。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身死国灭。

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

出示任务:

PPT呈现:

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

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正确看待隋炀帝?

反馈指导:隋炀帝虽说是公认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诗赋,治军旅,绝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开运河,修驰道,建东都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运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还创立进士科,使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

小结:隋朝,因隋文帝而勃兴,因隋炀帝而速亡,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回答: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PPT呈现: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反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PPT呈现)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六、板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复习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复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复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的灭亡:隋炀帝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措施:隋文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意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3.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4.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

9、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创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作用:1)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2)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

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一、自主学习
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
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A.儒家经书B.学识
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
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隋朝隋文帝2.5893.户籍币制中央集权4.南北交通6055.洛阳6.考试进士7.618
二、1.(1)南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
速增强。(3)陈后主荒淫无道。(4)人民渴望统一。
2.不对。大运河的开通虽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它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C2.C3.B4.C5.B6.B
7.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8.(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