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27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
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巩固统治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入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主朝
二:开通大运河
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许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苗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概况:大运河以格阳为中心,北托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7.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揍权由上层权贵至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大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进
9.过程
(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入才的制度
(2)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
权力,扩大了官更选拨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的发展
11.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更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2.原因,:隋炀帝的残录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游化
13.灭亡,616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板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14.比较素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规了全国的统一
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六部制、科举制
都修建了重大工程,秦朝修建了长城,灵渠;隋朝开凿大运河
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两个朝代是由于皇帝残暴无道,引起人们反抗,最后被推翻。

相关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复习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复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复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的灭亡:隋炀帝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措施:隋文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意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3.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4.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

9、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创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作用:1)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2)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

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在隋朝存在的37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教材分析

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考试方式把普通地主吸收到政权中来;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隋风云》主题曲,营造学习氛围。

(PPT呈现)百家讲坛的蒙曼说:“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隋朝37年,二世而亡。隋文帝和隋炀帝,到底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星王朝——隋朝。

(二)新课教授

1.平陈立业——隋的统一

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出示任务:

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

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柱状图”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小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

2.励精图治——开创科举制

出示任务:

PPT呈现“举子看榜图”,让学生阅读教材“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一目,说出隋朝在选官上有何创新?原因如何?

反馈指导: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

隋朝统一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不问才华,弊端明显。所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开始进行分科考试,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凭考试成绩录取选拔,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的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

PPT呈现史料,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

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

师生共同总结:

科举制度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小结:经过隋文帝的“治理”,隋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隋炀帝继位后,急于建功立业,利用手中的钱、粮、权开始大兴工役。

3.炀王急业——开通大运河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PPT呈现以下材料)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

反馈指导: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的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

出示任务: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填空、画示意图,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

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学生小组内,小组间交流,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古人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

不过,隋朝为开大运河动用了几百多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需上报。古人语:“千里长河一日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

(提示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必须“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教师设疑:既然大运河是“罪在当时”,请同学们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支招,如何做才能既开了大运河,又不至于“罪在当时”?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答案不要拒于统一,任凭学生自由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对学生进行肯定。)

小结: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从而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民变四起,致使隋朝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陨灭。

4.隋“赠”遗产——隋朝的灭亡

出示任务:

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

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滥用民力。他每年都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兵役劳役繁重,破坏了生产。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身死国灭。

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

出示任务:

PPT呈现:

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

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正确看待隋炀帝?

反馈指导:隋炀帝虽说是公认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诗赋,治军旅,绝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开运河,修驰道,建东都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运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还创立进士科,使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

小结:隋朝,因隋文帝而勃兴,因隋炀帝而速亡,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回答: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PPT呈现: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反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PPT呈现)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六、板书设计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