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自然的教案幼儿园

发表时间:2020-09-25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二课时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重点: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科学人地观的形成。
●难点:自然条件对交通网构成、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自然条件是怎样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
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运输方式,从而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
2、我国东西部铁路线的疏密程度有何差异?
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一、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探究活动1〗读图1—1—1“平原和山区的公路走向图”,探讨问题。
1、交通线的建设是根据来确定的?具体的线路走向受什么影响明显?
交通线的建设是根据产品和销售地的分布及其相应的运输联系确定的(社会经济因素)。
具体的线路走向受地形影响明显(自然因素)。
2、平原和山区交通线路的走向有何区别?为什么?
平原地区线路直线延伸,山区地区线路呈“之”字形弯曲。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公路受地形影响小,呈直线延伸可少占耕地,保护农田。山区地区线路呈“之”字形弯曲,基本上沿等高线修建,可降低坡度。
[知识点拨]
地形线路走向线路长度修建要求
平原直线延伸,网状分布短少占好地,联系沿途重要经济点
山区丘陵“之”字形弯曲长尽量沿等高线布局,避开陡坡、断层、地震多发区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探究活动2〗读图1—1—2“中国地形图”和“中国铁路分布图”,探讨问题。
1、我国东西部铁路线的疏密程度有何差异?为什么?
东部稠密,西部稀疏。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单一,便于施工,可节省投资;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运输需求量大。西部以山区、高原为主,多地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脆弱,施工难度大,投资大;人口稀少,经济活动少,对运输需求量小。
2、我国铁路线分布的稀密与地形、地势有什么关系?
平原稠密,高原、山地稀疏。第三阶梯最密,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稀。

[知识点拨]
1、地形对交通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地形线网密度分布格局自然原因社会经济原因
平原、缓丘稠密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运输需求量大
高原、山地稀疏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处地势高峻,工程量大,造价高人口稀少,经济活动少,对运输需求量小
2、影响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布局,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在陡坡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选在背斜部位
气候工程设计应注意沿线地区暴雨的强度和频率及冻土、积雪深度等。如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加快沿线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社会因素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加快少数民族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促进落后地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技术因素应用先进技术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以及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三、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探究活动3〗对比日本地图和俄罗斯地图,探讨问题。
1、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五种?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河运和海运)、管道。
2、青藏高原的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公路。青藏高原没有水运条件,只能发展陆路交通。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表崎岖、地质灾害多发,建铁路极为艰难,修建公路难度更小。公路运输对环境的要求比铁路灵活。
3、日本海运发达的条件是什么?俄罗斯海岸线长,为什么不以海运为主?
日本条件:温带岛国,海岸线长,多优良港湾,通航条件好。工业发达,工业原料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发展海运十分重要。
俄罗斯:纬度高,气候寒冷,海域结冰期长,无法正常通航。国土面积大,海岸线与人口稠密区相距较远。
[知识点拨]
1、靠近河流、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运。陆上则适于发展建铁、公路运输。
2、海港条件:海岸线曲折,港阔水深,泥沙淤积少,地质稳定。

1.“南船北马”反映了自然条件影响交通运输的(D)
A.线路走向B.线网密度C.分布格局D.运输方式
2.有利于修筑港口的条件是(B)
A.海岸线平直B.港湾内C.靠近河口D.等深线稀疏
3.下图为进藏铁路的四种方案: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
(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为什么?
(2)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差,为什么?
(3)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
(4)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有何重大意义?
(5)线路①经过的城市A是格尔木,经过的大盆地是柴达木盆地。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A)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多云雾、多滑坡
(6)开发青藏地区应注意哪些问题?
(1)①方案最佳。四种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已经建成,工期较短。
(2)④方案最差。该线路较长,地形高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区和许多大江大河,沿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
(3)公路
(4)有利于西藏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经济意义);西北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铁路运抵西藏后,高原上的居民将结束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历史,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意义);有利于促进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政治意义)。
(5)格尔木柴达木盆地A
(6)保护森林和草原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好防护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等。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1~2题。
1.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C)
A.①B.②C.③D.④
2.若图中四条线路的布局是合理的,等级最高的线路是(B)
A.①B.②C.③D.④
3.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B)
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
4.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是(C)
A.云贵高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
5.下表为山区和平原地区建设同等级铁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表(20世纪90年代),读后分析回答问题。
地形类型土石方
(万立方米)桥梁
(延长米)隧道
(延长米)造价
(万元)
A3~524无1200~1400
B11~12451063400~400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A、B两种地形,A为平原,B为山地。
(2)在A(填字母)地形区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较少,交通线一般呈网状分布;在B(填字母)地形区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较多,交通线多呈“之”形分布。
(3)A地形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分布较广,B地形区的聚落多位于河流两岸。
(4)B(填字母)地形区修路的技术要求高;A(填字母)地形区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二课时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附:[参考答案]
1.D2.B
3.(1)①方案最佳。四种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已经建成,工期较短。
(2)④方案最差。该线路较长,地形高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区和许多大江大河,沿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
(3)公路
(4)有利于西藏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经济意义);西北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铁路运抵西藏后,高原上的居民将结束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历史,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意义);有利于促进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政治意义)。
(5)格尔木柴达木盆地A
(6)要特别注意保护森林和草原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好防护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等。

1.C2.B3.B4.C
5.(1)AB
(2)AB之
(3)北河流两岸
(4)BA
图解:交通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运输方式
1.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运输方式,从而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
2.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扩展阅读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了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是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有一定的关联性,讲授时必须分析透彻。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片、小问题、活动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要形成以课内外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3、通过分析地形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的案例剖析,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铁路选线方案”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3、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
2、通过对历史上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重点:1、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
难点:影响交通的因素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初中学习过地形的种类,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提前布置给学生“顺德交通与地形”这一课题,广泛搜集材料,实地考察,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探究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教材P88页,地图册P31页)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这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投影显示),大家很熟悉吧?那我们先一起读一遍。(朗读提兴)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大家知道人是自然环境的特殊产物,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必要物质基础,因此自然环境中的各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都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李白的这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道出了地形这一地理要素对交通的影响。那我们今天就以地形要素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例来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媒体展示章节标题)
(多媒体展示一幅地形图)
提问:首先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在这幅地形图中有3种地形区,分别为平原,河流阶地和高原。在这三个不同的地形区给大家标出了三个不同的地点。现在要大家在这幅地形图中建一所房子,那么你会建在哪里呢?(可分组进行讨论决定,限定时间3-5分钟)
(学生发言)三位选择不同的代表发言
1、选择平原地区:分析平原地形的优势。
2、选择河流阶地:分析河流阶地对人类活动的好处。
3、选择高原:分析原因。
师:(适时对学生的创新表现进行表扬与鼓励)其实呢,A、B、C三地都可以建房子,那你们选择这里,别人也会选择这里,越来越多的房子在这里聚集,逐渐就会形成村落,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慢慢地又配备了各种生活生产设施,因此,村落发展成为城市。那这两种人类聚居的场所,我们统称为聚落。(多媒体展示聚落定义)它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运动场属于聚落不?公园属于聚落不?(加深学生理解)其实不仅大家在选择居住场所的时候考虑到了地形的因素,我国6800年前的先辈们也考虑到了地形因素。请大家阅读课文“半坡村落”这部分内容。
(多媒体展示问题)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样的环境给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学生齐答)
由此可见,从古代到现代,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这一要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多媒体展示标题)
(展示教材P89页图4-3、图4-4)
学生读图分析思考问题:第1题:哪一幅表示的是山区聚落?。
第2题: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差异?
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差异
地形人口分布聚落规模
平原平坦广阔多集中大
山区复杂少分散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从地形的角度来分析。
学生发言:(……)从身边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掌握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
新课学习教师归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利于人口大规模聚居;
山区地势起伏大,不利于人口大规模聚居。
从这两幅图的比较来看大家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那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展在平原之上呢?(肯定不是)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高原上的水乡古城——丽江(多媒体展示图片)丽江坐落在云贵高原上,海拔2400米,她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诃、中河、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流流贯大街小巷,使丽江形成独具风情的小桥、流水、人家,高原水乡。现在就请大家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在高原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古城呢?(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一个代表发言分析)
教师归纳:丽江位于亚热带,海拔高,西北面有山阻挡了冬季北边来的寒冷气流,是地形造就了她宜人的气候,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人类在这里聚居。
这是高原上的聚落,下面我们再看看盆地中的聚落。大家先读课本图4—7看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分布和它的地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分析:
教师归纳:因为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而山上的雪水融化在盆地边缘形成绿洲,人类逐水草而居,绿洲提供了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从而形成串珠状分布在盆地边缘。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地形除了直接影响聚落的分布外,还通过气候,通过水源影响聚落的分布。可见影响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上课前我们提到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道出了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地形是如何影响交通线路的。(多媒体展示标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展示中国地形图)
指导学生读三级阶梯,不同地形。(展示中国公路分布图)
指导学生读公路分布的密度:东部密西部疏。
学生分析与地形的关系:。。。。。。
教师归纳:第三级阶梯地势平坦,修筑道路受地形限制少,所以密度大。
下面我们再以四川省为例看看中等尺度范围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有何不同?
(展示四川省地形图)判断四川省有哪两个地形区?(川西山地高原、川东盆地)
放大各地形区看交通线路的布局:盆地中部平原受地形影响少,以连通各聚落为目的,交通线路呈网状;川西山地高原受地形的限制,修筑交通线路时,为了避开高大的山脉,多沿河谷、山谷延伸,呈“之”字型。正是由于这些网状、“之”字型交通线路的修建,现在蜀道已不再难。同样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可以在崇山峻岭和大江大河之间修筑现代化的交通线路,比如我国前不久竣工的青藏铁路,就通过修建陆上桥技术,跨过500多公里。
1、(展示地图册P31页:中国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学生讨论:从图中,你发现我国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提示:展示中国三级阶梯图)
得出结论:我国大多数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第三阶梯上,主要是因为我国东部第三阶梯地势较低,以平原地区为主。
2、(展示地图册P31页:日本中部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学生加深理解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由以上的学习,学生知道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但在我国的第一、第二阶梯上也分布有一些城市,那么在我国内陆地区的这些城市聚落是如何分布的呢?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图)
学生思考讨论:城市聚落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得出结论: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4、小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河流等,那么发展聚落最适合选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看法是否很好呢
(展示地图册P31页:美国本土主要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教材P90页: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学生思考:城市聚落的分布还有何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得出结论: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一些大城市多分布在河流附近。这样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平原地区,地势比较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发展较好。
(表扬学生很了不起,一样也能为我国的建筑选址出谋划策)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观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里的冻土区,另外还有我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也克服了很多技术上的障碍。(展示图片)可以说因为科技的进步以前的天堑变成了现在的通途。可见科学技术也影响了交通。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大家究竟会不会用呢?现在我们以顺德为例,请大家说说顺德的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展示顺德地图)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结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反馈练习交通选线(见课件)

高一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复习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复习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的影响。3.掌握交通选线的一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及其主要类型
(1)定义:聚落是指人类从事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③____________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④______和⑤________两大类型。
2.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⑥________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⑦________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山区聚落的差异
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⑧________,多呈团聚型、⑨________________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⑩____。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____,空间分布相对______,聚居的人口也比较____。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________、气候、________等;
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资源、____________、工农业生产水平、____________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部________、东部________的特点。
(2)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________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公路多呈“____”字形分布,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
(3)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
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____________,避开不利地段,尽量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____________的破坏。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1.这段野外考察游记,作者文中描述的“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什么形态?
2.从性质和规模看,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描述的是哪种聚落?这种聚落在规模、分布聚居和人口上具有哪些特点?
 
 
 
3.为何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

第四章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四章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课题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自然要素对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更为深刻。教材中通过缝隙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等来说明地形对聚落的作用。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交通线路密度,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成,交通线路的走向等来阐述教材。教材通过多个实例,给人以直观的感受,起到了更加显著的效果。所以课堂上更多的注意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积极的讨论分析,以得出结论。

三.教材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比较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布局和形态特征有何不同?

3.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高一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地理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练案

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一课时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1.了解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要素,通过对地表形态的分析能够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条件
影响条件地形气候水矿产

城市分布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沿河平原地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1.河流水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两条河流的交汇处
3.水陆交通的转运点(过河点位置)
4.河口位置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2.某地拟建一座新城,若仅从地形考虑,在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等地形类型中,你认为新城应建在哪里?为什么?
应建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平原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为城市提供农产品保障。

3.从自然条件考虑,简要列出吉安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吉安市地处吉泰盆地(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发展。临赣江,水源充足,水运条件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一、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活动1〗读图4-1-2,4-1-3及下图,探讨问题。

1.我们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第几阶梯上,为什么?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因为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为主,地地势平坦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和基础设施投资。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为城市提供农产品保障。

2.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分析,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为什么未建于亚马孙平原,而建在巴西高原上。
因为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气候过于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而巴西高原则较凉爽。

3.兰州市分布于河谷,有哪些有利条件?其城市形态为什么呈狭长型?
兰州所处地区为山区,河谷地形较平坦,且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也更便利。因两边受山地限制,所以城市形态呈狭长型。

[知识点拨]
地形城市分布特点影响分布的原因典例
平原频海、频湖、沿河的平原地区城市密集地形平坦利于交通联系;利于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投资;利于农耕,农产品丰富,为城市提供农产品保障。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成都位于成都平原
山区沿河谷分布河谷地形较平坦,利于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且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也更便利。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兰州位于黄河谷地。
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地势低处湿热,不适于居住,高原上凉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

二、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活动2〗气候对城市有什么影响呢?读图,探讨问题。
1.观察4-17图,可知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美国的东北部,北纬60度以南的欧洲。
2.世界特大城市为什么主要分布在这三大区域,从气候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这三大区大多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和适宜的温度宜于人类生活。

3.读我国某城市平面示意图,从城市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工业布局是否合理合理。工业区布局在居住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地方是③。
[知识点拨]
1.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于此
寒冷、干旱、过于湿热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主导风向分布区(如西风、信风分布区)季风区最小风频区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主导风向下风向。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垂直郊外。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三、水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活动3〗
1.读图4-1-8,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的区位特点对其形成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交通便利,既可与全河流相通,也可与海洋相连。水资源丰富。

2,读下图,从水的角度探讨分析,甲乙两城市形成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位于河流交汇处,a、b、c、d最具发展潜力的是d,a处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其可能的区位因素是水陆交通的转运点或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知识点拨]
1.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满足城市第一流和生产用水的需要。因此许多城市因水而建,干旱缺水在区尤为突出,如开罗,巴格达。
2.河流可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沿海城市的区位类型河口处两条或多条河流的交汇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区位优势既可与全河流相通,也可与海洋相连,利于人流、贷物的集散大量人流流物在此中转,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转运。贷物转运、集散地
典例上海、广州、新奥尔良重庆、宜宾、武汉南京赣州
3.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往往呈带状或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

四,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活动4〗读图4-1-9。不少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大同就是一座建立在丰富的煤资源之上的城市,你知道还有哪些城市是以矿产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人说,此类城市最终必将衰退,你认同吗?
以矿产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还有大庆、包头、抚顺、休斯敦、约翰内斯堡、阿伯丁等。
不认同。以矿产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当资源日渐减少之后必定遇到上发展难题,但只要做好产业转型工作,城市就能持续发展。

[知识点拨]
矿产类型煤炭铁矿石油镍铜井盐
矿业城市阳泉、平顶山、淮南、六盘水、霍林河、鞍山、白云鄂博、攀枝花、马鞍山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
金昌
东川、白银
自贡

1.聚落是人类的活动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广义的聚落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狭义的聚落则仅指乡村。
2.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我国地势的(C)
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第一、二两级阶梯
3.由下列因素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匹配正确的是(A)
A.河口位置—上海B.河流交汇处—赣州C.水陆交通转运点—石家庄D.水运起点—南昌
4.下列各组城市,因受矿产资源影响发展起来的是(B)
A.郑州、石家庄、株洲B.大庆、玉门、东营C.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C.麦地那、麦加、耶路撒冷
5.在我国的新疆,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C)
A.地形条件B.气候条件C.水源条件D.海拔条件
6.下列关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平原B.我国城市都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C.在热带地区气候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D.大河入海口地区都有大城
7.下图为江汉平原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试从城市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
江汉平原为季风区,冬季吹西北方,夏季吹东南风。钢铁厂位于居住区夏季风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大。化工厂居住区夏季风的上风向,对居住区产生大气污染,并位于居住区河流上游河段,污染水源。


1.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业生产,不适合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在沿河流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形比较低平的平原上
D.世界上的大城市全部分布在各个大洲的平原地区
2.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C)
 A.气候温和湿润B.河网密布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3.下列河流之所以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影响,是因为其具有(A)
A.供水和运输功能B.人口聚居的地带C.提供灌溉水源的能力D.风景优美的特点
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B)
A.沿海地带B.河流的中下游平原C.内陆地带D.热带地区
5.图"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上看出,世界上的城市大部分分布于__北__(南、北)半球。
(2)从自然地理条件看,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的_近海_和__平原_地带。
(3)在欧洲,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在_西欧_,亚洲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在__东亚_。
6.读某城市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是_长江_____(河流)B是_重庆__(城市)(2)图中B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沿河设城_,在长江沿岸与B城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__宜宾__和_武汉_等城市。

附:[参考答案]: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一课时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1.居信、生活、休息,劳动生活,城市、乡村,乡村。2.C3.A4.B5.C6.C7.
不合理。江汉平原为季风区,冬季吹西北方,夏季吹东南风。钢铁厂位于居住区夏季风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大。化工厂居住区夏季风的上风向,对居住区产生大气污染,并位于居住区河流上游河段,污染水源。
1.B2.C3.A4.B5.(1)北,(2)近海、平原(3)西欧、东亚6.(1)长江、重庆,(2)沿河设城宜宾武汉
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条件
影响条件地形气候水矿产

城市分布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沿河平原地带气温适中的低纬度地带1.河流水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两条河流的交汇处
3.水陆交通的转运点(过河点位置)
4.河口位置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2.应建在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平原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为城市提供农产品保障。
3.吉安市地处吉泰盆地(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发展。临赣江,水源充足,水运条件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