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
1.根据相关数字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2.利用地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4.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影响因素;
5.结合资料或图表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阅读资料和图表,分析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教师讲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学生活动:计算自然增长率

读图思考:人口增长模式及主要特点、地区分布

读图讲解(有条件的学校探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阅读资料或图表,结合实际讨论:我国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学时建议:2学时
教学资源建议
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中国国家地理》等相关杂志
3.《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相关网站: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人口自然增长
★(2)读图探究法及社会调查法:指导学生读图或在社区家庭做调查,探究人口的自然增长的现状及规律。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阅读图像资料及案例,讲授或指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并分析和探究其影响因素。
(2)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不同特点,得出人口增长的不同模式。
课堂评价建议
1、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2、根据“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图”,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
3、用“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图,说明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4、回答我国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延伸阅读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学时建议:2学时
教学资源建议
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相关网站:
5.生活经验: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人口的迁移
(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
(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评价建议:
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本章规划
社会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而两个方面能否健康、合理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口自身的生产能否与环境承载力、资源利用状况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因为一定地域上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同地域之间人口的迁移,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成了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中的首要问题。特别是随着地球上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环境承载力不断加大,人口与资源供给、人口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在我国,它不仅是地理学传统的一大主题,在举国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它更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地理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它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章“人口的变化”,则是《地理2(必修)》的基础,分为三节课文和一次问题研究探究活动,分别探讨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合理容量以及如何看待我国越来越突出的农民工问题。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教材首先以有关“世界60亿人口日”的图文资料很自然地切人“人口的自然增长”(学生很容易抓住头绪,教师在教学组织时也容易上手)后,指出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要素,从时间纵向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特点和人口总是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从空间角度比较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由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引出人口增长的三种不同模式。接着,教材仍从时空两个不同角度阐释了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及转变的原因和过程,再通过案例l“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分析,进而明确: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口增长的决定因素。
教材对“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首先由导致某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两方面因素人手,引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在对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之后,又分别阐释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以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然后结合历史进程与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和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分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从中明确: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作用,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随时间延续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特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展开了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和讨论。不论是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还是人口合理容量,对它们的估计都要考虑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区(国家甚或全球)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同情况。因此,它们都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对它们进行的估计,因为假定条件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甚至出入很大。不过,虽然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只是相对的,但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前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已十分紧迫。而要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需要各国(各地区)政府协调一致,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章最后的“问题研究”,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壮大的农民工为题材,利用学生收集和教材在“知识拓展”部分提供的资料,通过师生对材料的分析、综合.了解当前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认识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解决农民工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综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意义,共同探讨解决当前农民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和途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意识。
对本章内容的教学,可围绕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来组织。在本章内容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教材插图、附表,或以图表创设的情景直接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或在精析图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或师生全体参与。或分小组协作;或分析文字、图表后进一步引申、阐发,或对列举的大量素材进行综合、归纳。有些直接在课堂上解决,有些也可留待课后实施。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对人口问题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可以较深入、正确地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由人口发展引起的问题,能进一步理解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及相应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最终形成可持续的人口发展观念。
课时安排
共6课时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2课时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课时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1课时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从容说课
人口的出生、死亡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
看,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增长的。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人口增长也有差异。因此,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之下,会存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人口政策。
本节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
教学中首先以有关“世界60亿人口日”的图文资料和补充的“中国13亿人口日”的相关素材,通过设问激发起学生对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探究心理,很自然地切入“人口的自然增长”后,指出人口的自然增长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大要素,先就图1.2和1.3这两幅曲线统计图进行对比分析,从时间纵向演变的角度概括出世界人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特点和人口总是在不断增长的总趋势,并在学生自学P3第一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归纳概括出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再从空间角度比较向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由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引出人口增长的三种不同模式。接着,仍然从时空两个不同角度阐释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及转变的原因和过程,再通过案例l“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分析,最终明确: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面对人口增长的不同情况,同一国家(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地区)也就可能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鉴于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将仍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教具准备
运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将一些相关图片资料、表格内容等制作出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并多准备一些新闻、报刊资料,及时将一些新的人口信息传输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l课时
[新课导入]
师:社会在不断发展。文明在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人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引起了这种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去正确应对?……这就是我们下面即将开始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推进(新知识传授)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启发引导)
师:图中两个小孩出生伊始,为什么社会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秘书长和张维庆主任都要亲临现场?
生:因为他们降临人世,意味着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别增长到了创记录的60亿和13亿。
师:是的,世界和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而且这两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大。
(板书)人口的自然增长
(设问承转)
师:一个地区的人口是会自然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由哪些因素决定呢?世界人口从古代到现在又是如何增长的呢?
(知识拓展)(补充材料展示)
自然增长
美国人口咨询局《人口手册》第四版
自然增长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
NI=B—D
NI代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数,B和D分别代表这个时期的出生数和死亡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怎样计算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首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具体说,可以由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所得的结果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
另外,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可以用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启发引导)
师: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所以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读图分析)(方法引导)
读下面两图,了解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判读步骤、方法。
[教师精讲]
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判读步骤、方法:
1.读清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2.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3.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读图思考)(师生问答)
教师层层设问,学生据图回答。
师: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
生: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师: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
师: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
师点拨: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到改善,人们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因为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人,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
生:人口数量的较侠增长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师: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生: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增大也会导致人口增加。
师:就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看,哪一个时期人口增长特别快?为什么?
生自学P3第一段后:20世纪以来。因为过去的100多年,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活动)
师: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生:列式计算。
师点拨:200000×2%一4000人,200000×(1+2%)=243799,243799×1.7%=4145。
[合作探究]
师: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生思考,师点拨,同归纳: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总结承转)
综上: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某一特定地区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其人口基数有关。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特点是否相同,不同国家(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又与什么有关呢?
(读图分析)(方法引导)
(投影图片)
教师指点:地理柱状统计图的阅读
1.认清图例,辨别柱子的色泽、长短所表示的含义;
2.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
(读图思考)(师生问答)
师: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生:(计算、排序)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
师: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生:(计算、排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
师: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的倍数由大到小如何排序?
生:(计算、排序)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师:人口增长倍数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还是自然增长率?
生:(齐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结论。
(投影图表)
地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2.20.81.4
发达国家1.11.00.1
发展中国家2.60.91.7
非洲3.81.42.4
北美1.40.80.6
拉丁美洲2.40.61.8
亚洲2.20.81.4
欧洲1.01.1-0.1
大洋洲1.80.71.1
师:从1950~2000年人口增长的数量看,亚非拉地区与欧洲北美大洋洲相比,哪里增加量更大些?
生:(计算)亚非拉地区。
师:依经济发展水平,亚非拉地区多数国家和欧洲北美大洋洲主要国家相比情况如何?
生:差距很大,亚非拉地区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欧洲北美大洋洲主要国家经济都较发达。
师:可见,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生:发展中国家。
师:那么,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生:增长较为缓慢。
师:对。下面就具体来看看这两类不同国家当前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对策。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
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人口数量及其自然增长率
国家2002年人口数(亿)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19951995~20002000~2005(预估)
中国12.951.100.910.75
印度10.411.861.641.41
美国2.881.000.830.71
印度尼西亚2.171.541.431.22
巴西1.741.491.311.20
巴基斯坦1.482.682.772.50
俄罗斯1.47-0.03-0.16-0.19
孟加拉国1.433.102.002.10
日本1.270.160.170.10
尼日利亚1.152.572.392.24
学生自学教材P4~P5课文和“阅读”部分的文字与表1.1,教师就表1.1设计若干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并将学生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组进行讨论、思考,由两组分别派代表完成下表: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由于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的措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教师引导)
师:设l司:
1.表中的10个国家的人口总计为多少?占当年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2002年世界人口总计62.15亿)约为多少?
2.这lO个国家分别属于哪个大洲?哪个大洲的亿人大国最多?这个大洲的这些亿人大国人口总计多少?占当年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约为多少?
3.这10个国家中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哪类国家更多些?
4.这10个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都表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生:阅读教材和表格,分析、计算和讨论后作答,完成填表练习。
师:归纳:总的来说,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都已趋于缓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那些发展中的亿人大国人口增速的明显减缓,使世界人口的增长也相应趋缓(如下图所示)。
不过,相对而言,拥有世界人口一多半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显得快得多,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增长更为缓慢,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出现负增长。
师补充:发达国家之所以人口增长缓慢,是基于其社会经济的变化。发达的经济,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使人们早已经没有了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顾虑,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生育率下降。而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子女的成长及顺利融人社会,在子女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所需付出的前期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越来越大,使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前任美国人口统计局局长玛莎瑞琪指出,由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是构架在受过更高教育的劳动力之上,这些年轻人则会仔细考虑他们是否需要一个大家庭。在组成家庭之前,他们不得不把花在抚养和教育子女上的直接、间接投资都考虑进来。
师: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已经很多,人口增长过快,这会导致些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思考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激增,这都会给资源、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激化人地矛盾。
师:哦,很明显,人口太多,人口增长太快,后果是很严重的。那么,人口很少,人口增长很慢的地方,应该非常理想,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了吧?
生:(齐声)N0。也有问题。
师:那会有什么问题?
生:会出现: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个人及杜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从而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使人们生活质量下降。
(小结)(过渡)
师:看来,人口增长太快了不好,太慢了也不是什么好事。那么,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才是比较理想的呢?
生:保持一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既不太快也不太慢。
师:为此,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针对不同的人口现状,各国都采取了怎样的人口政策?
(资料分析)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日本计划明年耗资21亿美元鼓励国民多生多育
据法新社报道,日本一官员18日指出,日本卫生部计划在明年耗资2500亿日元(约2l亿美元),以促进日本的人口生育。
卫生部计划给那些进行生育的夫妇每年10万日元的生育补贴,并把向儿童发放津贴的年龄限制从原来的6岁提高到9岁,日本政府在以前只给6岁以下的儿童发放津贴,在该政策下,日本政府将向9岁以下的所有儿童发放津贴。
卫生部人口生育政策小组一名官员说:“我们不能像战前那样随便采纳一些政策,当时,日本政府曾下令人民扩大人口生育。但是由于进行人口生育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许多夫妇无法独自承担。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援助,那么就可以让更多的夫妇进行生育。”
该官员还指出,生一个小孩的费用从30万到40万日元不等。提供津贴以促进人口生育的计划将使大约28万生育的女性受益。
该政策规定,第一个和第二个小孩可以在每个月得到政府5000日元的补助,而第三个小孩则可以每月得到1万日元的补助。从今年起至2004年3月。这一措施将花费政府1900亿日元。
对儿童发放津贴的年龄限制改变将从明年4月开始实行。
(摘自2003年7月18日中新网《国际新闻》)
材料二:现金津贴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
意大利人民生育的婴儿从第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不仅意大利,欧洲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人口负增长的压力。欧洲人口20世纪5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左右,随后便开始下降,到80年代已经跌至O.3%.经过短暂回升后又继续呈下降趋势,终于在1996年呈现负增长。
材料三: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年出生率为10.5‰,始终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这些婴儿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目前,不仅德国西部的出生率继续下降,就是德国东部的出生率也开始下降。
由于出生率低,德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已成为联邦政府担忧的问题。此外,另一个人口问题,即外籍雇员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大量外籍雇员来到德国,他们的到来解决了德国本国劳动力不足的难题,但由于他们的高出生率。使德国人口增长很快,这也成为德国政府不容忽视的问题。
(师生互动)
师:从上述材料中,大家可以发现,那些人口增长很慢的国家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生: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师:对,是这些措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人口很多、人口增长很快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对策?大家先看以下的材料,再考虑刚才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四:印度提倡“只生一个好”——鼓励三人小家庭生男生女都一样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这一天,印度副总理希克瓦特在首都新德里一个有众多电影明星和著名板球运动员出席造势的晚会上宣布,为了避免日益增多的人口吞噬掉经济发展成果,印度中央政府从即日起在全国推行为期一年的“小家庭计划”。他向到会的嘉宾解释说,“小家庭计划”旨在鼓励每对印度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不论男孩女孩,组成一个利国利民、幸福和美的三人小家庭”。
根据2001年5月1目的人口普查数据,当时的印度总人口为10.27亿,而两年后的今天,印度媒体披露的最新数据已经达到10.6亿。以目前的人口增加速度计算,到2020年前后,印度就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比联合国原来估计的时间至少提前5到10年。
实际上,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印度就提出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囿于体制的制约和
传统观念,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计划生育事实上成了一句空话。此后,印度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都会让政府大吃一惊。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下决心加大实行计划生育的力度,出台了“提高法定结婚年龄、准许自由堕胎、鼓励多子女夫妇绝育、给予只要2个孩子的家庭以医疗、住房、教育津贴”等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印度历史上盛行早婚,加上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劳动需要男劳动力,因而农民中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等观念,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难以落实,农村中一家有七八个孩子的现象并不罕见。早婚、遗弃女婴等事例仍大量发生。
严峻的现实使印度政府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前段时间,印度总统卡拉姆和总理瓦杰帕伊曾多次信誓旦旦地表示,再过20年,印度将成为科技发达、经济飞升的世界强国。但有人警告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将不断膨胀的人口因素考虑在内。否则当2020年到来时,印度可能只有从人口意义上。才有资格称为“世界级大国”。为此,一些学者提出:印度应当加大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力度。“小家庭计划”就是这种观点的产物。
(摘自2003年7月14日《环球时搬》)
材料五:国外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立法
印度尼西亚《人口发展与幸福家庭法》(1992年颁布)
第五章计划生育.对生育政策和节育服务进行了规定。规定“夫妇可以自由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间隔”,但“(该)决定要符合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良心和责任感并符合政策”。
第七章人口总量和质量,授权政府制定具体的生育政策。并规定政府在制定具体生育政
策时,“要充分考虑人口数量、环境的承受力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等因素的约束作用及其相互平衡关系”。
第九章管理和调节,规定奖励办法包括给予或取消机会、优待、便利、服务、补贴、礼品、奖励或义务,具体奖励制度由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决定。
伊朗人口与计划生育法(1993年颁布)
伊朗《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共有4条。第1条规定本法颁布实施满_年后出生的第四个及其以后的儿童不再享受法律规定的有关儿童数量方面的一切优惠条件。第2条规定了教育部、文化和高等教育部、医疗保健部和伊斯兰文化指导部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第3条规定了广播部门负责制作和播放直接或非直接广播节目。以提高公民认识。第4条规定了实施本法的支出(1、2、3条)的补偿。
(师生互动)
师:材料看完了,有答案了吗?
生:有了。
师:说说它们的对策。
生: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
(小结)(承转)
师:对,很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措施看起来截然不同,但多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
生: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
师:为了这个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我们中国是怎么做的?
生:实施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师:效果怎么样呢?大家看了下面的材料,就会有印象了!
(多媒体展示材料)
中国,推迟了“世界60亿人口日”
今天的地球已经承栽了60多亿人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近30年来,中国大约减少了3.38亿多人口的出生,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作为“世界60亿人口日”的今天将提前4年到来。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中国的人口问题为全世界所瞩目。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控制取得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虽然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生育高峰期,20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每年超过l亿,但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计划生育的领导,实行和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抑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共少出生了3.38亿人,将中国ll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3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2年。按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属于低出生率国家。
专家学者认为,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令世界瞩目.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师生互动)
师:材料看了,大家有何感触?
生:中国的计划生育,成绩巨大。
师:是的。成绩巨大。但那已成为过去,关键是今后。今后怎么办?
生: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中国人口多,太多了。哪儿都挤,各项人均指标都上得很慢。
师:对喽。别光看过去成绩是不错,但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了,虽然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相当低,实际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大。就在国务院新闻办2005年6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潘贵玉表示,中国现在每年的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净增人口还有800万~1000万,这就是说,中国两年净增人口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因此.计划生育的国策短期内不会改变。计划生育,任重道远!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知道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共同决定;世界的人口数量,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但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点i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各地区相应会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当然,一节课的时间,要掌握整个人类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诸方面情况显然是有点仓促。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探讨。我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课题,感兴趣的同学不妨来试着做做。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课题;比较同是发达国家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俄罗斯、德国、日本的人口政策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同属发达国家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俄罗斯、德国、日本,人口数量的增长状况是不是完全相同?各自表现出怎样的特点?相应的人口政策中,哪些措施是相同的,哪些有明显的差异?为什么?……
活动与探究的办法、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小论文,班级展评。
课后练习
1.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
A.50亿人口日
B.60亿人口日
C.70亿人口日
D.80亿人口日
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B.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
C.19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D.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
3.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O~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4.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O~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5.下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6.上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2.A3.B4.B5.A6.A

第2课时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考虑一下: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师:首先,总的来看,世界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延续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生:不断增长。
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吗?
生:不是。
师:那就人类历史而言,什么时候出现过明显的改变?
生:分别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期间。
师:什么时候世界人口的增速最快?
生:20世纪以来。
师:这样看来,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是有不同特点的。那么,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相同吗?
生:不同。
师:人口形势不同,相应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政策呢?
生:也不同。
师:像日本、俄罗斯采取什么政策,我国采取什么政策?世界上采取和我国相同政策的有哪些国家,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生:日本、俄罗斯鼓励生育,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现在像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基本采取了和我国相同的政策。
(小结承转)
师:很好。大家都掌握了。那请大家想一下,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论什么地方,关于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常用什么数值指标来衡量?
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师:它与哪些数值指标有关,并与它们存在什么样的数学关系?
生: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这三项指标就构成了人口增长模式。
(新知识传授)
(板书)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图表分析)(师生互动)
(展示教材图1.6和表1.2所制的多媒体插件)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师:图1.6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生:纵坐标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横坐标表示三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师: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大家再注意一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距离坐标
原点的远近,想一想,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生:是不是时间?
师:对,很好!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人口增长模式是要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来反映的,但好像这幅图中三种模式倒是全都标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标示出来了,可自然增长率好像没显现出来,那我们怎么从图中读取呢?
生:(思考后)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在这幅图中,我们只要在某一时间点处作一垂线,交图中红、蓝两条线于两点,垂线在两点间的截距所对应的应该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师:很好!是它。
(演示)
教师在电脑上演示图1.6中自然增长率的读取。
(承转)
师:图的坐标和各项参数我们都知道怎么看了,下面咱们就根据这幅图和P7案例1中表1.2提供的有关数据,看一看,想一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阶段?各自显现出怎样的特点?
生:观察图表,判读数值指标的高低,思考各种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历史阶段。
师出示下表中的框架。提示学生如何对比分析三种模式的特点。
(师生互动)师生讨论比较,共同完成下表。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所处历史阶段
原始型高高低原始社会时期
传统型高低高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现代型低低低现代社会时期
(启发引导)
师:大家再想一想,从三种模式出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该可以联想出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状况,这样的话,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成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生:自主学习:阅读P6图文和案例1
思考后作答:
[教师精讲]
原始型:以渔猎、采集为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种群为维持延续而出现的补偿性生育多,出生率高;但食物供给还很不充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死亡率也很高,因此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先后发生、发展.人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速明显加大,人们的生存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古代和近代医学发展,人们抵御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死亡率率先开始大幅减小,而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使出生率仍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自然增长率明显增大。
现代型:社会化大生产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开始减少,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增长快,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们面临的社会择业竞争激烈,教育、培训开支增大,这些都使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自然增长率又变得很低。
(小结承转)
师:从以上情况可以发现,各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不一样的。先后出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可见,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师:那就目前来看,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
生:当然不同。,
师:那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现在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
生:阅读P6有关段落,思考后完成下表内容。
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备注
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亚非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整个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现在已经进入现代型,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生: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师:中国现在属于哪一类国家?
生:发展中国家。
师: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一种?
生:现代型。
师:怎么会呢?
生:因为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小结归纳)
师:那就是说,即便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也会不一样。
综合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在空间上有差异。
最后请大家再来读一读“案例1”,我们好好归纳一下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生:阅读P6~P7课文,列出芬兰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模式、形成原因,完成“活动”1和“活动”2。
[教师精讲]
师: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历程:
前工业化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需求量大,因此人口出生率很高;生存环境恶劣,死亡率也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是原始型。
工业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化开始,社会化大生产的逐步发展,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死亡率大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高。为传统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福利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大幅下降。转变为现代型。
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和自然环境都会影响一个地方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
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极低死亡率,很低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3.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4.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是1.22%,死亡率是O.62%,自然增长率是0.6%,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
答案:1.B2.C3.A4.C5.B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认识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3、举例分析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
4、联系北京市、中国及全球人口的实际情况,认识控制人口在合理容量内的迫切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难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明确探讨

明确探讨

学时建议:1学时
教学资源建议
1.本节教材中的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相关网站:
教法与学法策略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讲授法:阅读教材与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讲授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含义、讨论明确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2)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收集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而讨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明确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及其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讲授法:结合教材及实例,讲授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2)探究法:结合教材与收集的资料,分组探究,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就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及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等问题发展进行展开和探讨。
重要的是讲清环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课堂评价建议
1、举例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2、举例说明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办一个辩论会,辩论会主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D、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要注意这点。
二、教材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
三、学情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虽然在初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因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且还不能形成知识结构,需合作学习,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3、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与绘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进一步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六、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与备注导入播放视频:世界人口的增长
给出问题:材料中说明了世界人口的什么特点?带者问题看视频
初步概括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视频内容丰富易激发学生兴趣,带者问题观看其目的性强,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点引导读图:
课文图1.210万年来人口增长结合地图册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
1、两张图有何异同?
2、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哪个阶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3、图1.3表示出第几次科技革命人口最迅猛增长?
4、对比农业革命前与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加快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独立读图思考,并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以四大组为单位竞争回答或补充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掌握读图方法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学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
2、人口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点

过渡:近100年来世界各地人口都在迅猛增长吗?
引导读图:图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
1、图中哪3个大洲人口数量增长较多?
2、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大洲就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3、为什么近50年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以欧洲为例)
4、为什么近50年来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飞快?(以亚洲为例)
过渡: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不同,人口政策也有所差别,引导读图1.5及阅读部分并思考:
5、表中有几个发展中国家?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然增长率。
6、假若把我国的人口政策与日本对调,将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读图思考并计算说明
合作探究:分2大组各讨论一种地区,组内以4人为单位。
讨论分析,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归纳两大洲人口增长的共同影响因素
阅读并分析图表
合作探究,表达交流培养读图分析与挖掘信息的能力,明确人口基数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分摊任务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并突显两大洲的可比性。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学会分析与归纳人口增长区域差异的原因,并能理解区域文化对人口的影

假设具极端性,易激发学生兴趣,能深刻理解不同地区人口问题,辨证地看待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
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3、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特点
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简介人口增长模式
引导读图1.6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间有什么关系?
2、图中有哪几种人口增长模式?各有何特征?
对应图中横坐标给出表格
3、人口增长模式是如何实现转变的?为什么?
引导分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给出要求:
A.把表1.2芬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转变绘制成曲线图
B.完成活动第1题
指导评价展示曲线图
过渡:从古到今生产力水平不同,不同地区之间同样存在差异,请分析判断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给出资料: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低
自主学习:读图并完成上表。
分析利用案例1,并绘制曲线图
合作探究:结合学生自己绘制的图与表格分析模式的转变与各个指标的变化关系。分析并归纳模式转变的原因及找出主要原因,完成活动第一题。
地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1.11.00.1发展中国家2.50.91.6全世界2.20.91.3中国1.50.90.6
利用图1.6对应判断以上四种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填表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图与表转换,锻炼动手绘图能力
进一步理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生产力水平是主要因素
明确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乡土地理探究
过渡:我国在2000后以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而我国领土广阔,区域内部还是有差别的,可知泉州地区是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课前布置的人口调查:
引导分析:1、调查的结果说明了泉州的人口的自然变化有什么规律?
给出资料:1965-2006年泉州地区人口自然的变化情况并转化为曲线图。
引导分析:2、1965年与2006年泉州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各项指标有何特点?分别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
3、两种模式如何转变?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与芬兰是否相同?
延伸:泉州的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了,计划生育政策也习以为常了,有人说计划生育可以松一口气了,你认为呢?
除此以外泉州已经没有其他人口问题了吗?
课外调查
调查内容为:1、你的爷爷或奶奶的亲兄弟姐妹有几个?
2、你的父亲或母亲的亲兄弟姐妹有几个?
3、你的亲兄弟姐妹有几个?
4、最近几年结婚的某一亲戚一般生几个孩子?
读图表分析
合作探究讨论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写成小论文。
结合乡土地理进一步巩固与延伸,
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中处处皆地理,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
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强调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重视我国我区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人口要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意识,增强法制意识。
课堂小结
课堂课后练习。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