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导学案(川教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导学案(川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导学案(川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列举晚明科技成就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背景
(1)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陈腐不化的遭到怀疑批评;
(2)的反抗斗争、的发展和的传入,为文化变革注入了活力;
(3)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的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带有早期性质的进步思潮。
2、代表人物:、和。
3、主张:
(1)进步思想家们倡导,主张建立自上而下的,以限制,确保各级政权机构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
(2)他们还主张提出振兴工商业,提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的思想。
4、影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冲破束缚,起到了作用。
二、明清小说
1、背景:
2、兴起:明中后期以来,描摹世态人情的勃兴。这些作品以为主人公。
3、明清小说
作品名称作者简介
三、昆曲和京剧
1、昆曲
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繁荣,各种休闲娱乐、服务型行业兴盛,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期,起源于,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风靡大江南北,昆曲文词典雅华美,唱腔,被誉为。
2、京剧
清年间,四方艺人进京献艺,争奇斗艳。徽班以为主,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在北京逐渐形成了新的剧种------。它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扬象征、的传统,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2、清朝时期,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3、小林看到一本人物传记中写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他提升了词的品格,作品豪迈奔放,气象恢弘……”据此判断,文中的“他”是()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陆游
4.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史实()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
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最恰当的评价应是()
A.都是片面的B.都是进步思想C.阻碍历史发展D.有利于封建统治


1、“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读到()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2、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4、明清时期出现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家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影响
5.明末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是()
①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②主张“工商皆本”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④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明清之际,黄宗羲曾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后人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领域中产生的新因素;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
请按照你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明理由。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下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导学案(川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导学案(川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你知道它是在哪个朝代由谁开创的吗?这种制度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

一、明清的皇权膨胀(君主独裁)
1、明朝专制统治的表现:
(1)朱元璋夺取政权之后,对功臣严加防范,大开杀戒,制造“”。
(2)朱元璋废除实行了1500年的制度,使六部直接受指挥;另设侍从左右。
(3)朱元璋为加强对百官和京城百姓控制,特别设立,授予、、和的特权;明成祖时,又设立,任用宦官掌权。和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2、清朝的专制统治
时期,中央设立,确保皇帝意志畅通无阻。
3、明清皇权高度膨胀的危害:
二、明清的文化专制
1、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只能以宋儒朱熹集注为依据,答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主要部分要、,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作“”。这种做法脱离,阻碍了。
2、文字狱
明清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其目的无非是,严重阻碍了。

1、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东厂是明朝时设立的特务机构。东厂的设立者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D、康熙
3、如果把“废丞相”、“军机处”、“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所属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4、下图所示,这应该是下列哪个朝代大臣办公的地方()
A、唐朝B、明朝C、清朝D、汉朝

1、君臣礼仪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表现,《礼记曲礼下》记述君主以跪拜礼对初任大夫的臣下表示敬意与拜托,汉代皇帝大臣是坐而论道,宋代时大臣是站而议政,到了清朝时期,大臣跪受笔录,这样的变化反应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
2、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很多官员自保平安的经验是:不与别人有文字往来,凡没用的文稿一定要烧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度的影响B、八旗制度的影响
C、文字狱的影响D、八股取士的影响
3、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B、废丞相,分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D、设厂卫特务机构
4、明朝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最重要的表现是()
A、废行省,设三司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D、实行八股取士
5、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皇权日益加强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
6、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3)材料中“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该朝代官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
西汉:宰相是“坐而论道”,相权很大。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群相制,避免宰相的专权;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制度,设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立廷仗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思想上:朱元璋开始兴文字狱。
清朝:雍正设六部,增设军机处。实行“密折”制度。
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材料二: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决,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1、根据材料一,试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说明清两代是君主专制独断的时代?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下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导学案(川教版)


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隋、唐、宋、元的建立和覆亡

一、明朝的建立与强盛
1、明朝的建立(1)时间:年。(2)人物:,即为明太祖,年号
(3)定都:。
2、明朝的起止时间:
3、明朝的强盛:明太祖及明成祖执政期间,通过废除、创、设立、迁都等措施,奠定了君主集权体制的基本格局。明成祖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二、李自成起义
1、背景:
2、经过:1627年,等地饥民相继揭竿而起,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提出了、等口号。
3、结果:1644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城,皇帝登煤山自缢,明朝宣告覆亡。
三、满族的崛起与清朝代明
1、满族的崛起:世纪初,统一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逐渐崛起,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
2、清朝的建立: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3、清朝代明:年,明朝宁远总兵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9月,清朝将首都由迁都到,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


1、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
3、下列关于清朝取代明朝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是新兴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
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B、废丞相,分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D、设厂卫特务机构
2、明朝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最重要的表现是
A.废行省,设三司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D.实行八股取士
3、关于我国古代史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秦汉时期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②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为其后两代封建王朝沿袭
③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是文化专制主义的工具
④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的强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材料一: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弟,贫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日罄师旅,掳掠民财,奸人妻女,吸髓剥肤。本营十世务农良善。急兴仁义之师,拯民涂炭。----------(清)彭孙贻:《平寇志》
材料二:“贼令严明,将吏无敢侵略。明季以来,师无纪律,所过镇集,纵兵抢掠,号曰‘打粮’,(看来“打粮”应该是官军的拿手好戏呀!)井里为墟。而有司供给军需,督逋赋甚急,敲朴煎熬,民不堪命。至是陷贼,反得安舒,为之歌曰:‘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由是远近欣附,不复目以为贼。”--------张岱:《石匮书后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农民起义为什么能够推翻明王朝。
(2)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参加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令牛金星与李岩饮,杀之(李岩)。由是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真正呈现出了解题的形势。宋献策与刘宗敏后为清兵所诛杀。第二年(1645年)九月,李自成战败,牺牲于湖北九宫山。
——摘自郭沫若《甲胄三百年祭》
根据材料,归纳攻占北京后起义军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导学案(川教版)


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
导学提纲
一、吏治败坏
1.背景:中期,“康乾盛世”达到鼎盛。
2.原因:上层社会盛行;各级官吏官吏普遍敷衍塞责,不求进取,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
3.影响:加重了社会危机,激化了。
二、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
1.原因:清朝中期以后,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速度,人均耕地面积呈趋势。
2.影响: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再加上剧烈的,致使整个社会日益动荡不安,18世纪末,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三、闭关政策
1.原因: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抗清势力,实行严厉的“”政策;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王朝又施用“海禁”。
2.概况: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乾隆年间,只准开放一处,并颁行了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此后,清朝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3.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在清朝抵方面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切断了中外,影响了中国,阻碍了,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巩固训练
1.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D
2.清朝从乾隆中期开始,盛世达到顶点,后期开始衰败,危机逐渐显露出来,其最大的表现是()B
A.奢靡之风盛行B.吏治败坏,无官不贪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官吏敷衍塞责,不求进取
3.在清朝统治后期,导致耕地不足的原因是()A
A.人口膨胀B.出现环境问题
C.爆发战争,田地荒芜D.发生旱涝灾害
4.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A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吏治腐败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右面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D
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
D.故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6.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B
A.扬州B.广州C.南京D.北京
7.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他指出了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C
A.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B.外国商品不如中国
C.维护清朝的统治D.清朝的物产丰富
8.清朝专制统治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后果()D
A.政治腐败,贪腐成风B.军备松弛,军纪败坏
C.政治腐败导致财政危机和经济衰退D.土地兼并促进了开荒的发展
9.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B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10.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闭关锁国
(2)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或答“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危害: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伍。
11.材料解析
材料一: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
材料二:“卡尔马克思在英国报紙上发表的时评中说: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后来的事态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第六讲
材料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〇一四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万亿美元,在世界已居第二。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列举两项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任举两例均可。
(2)马克思认为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腐烂”?
闭关锁国
(3)根据材料,你认为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4)对比材料一、三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言之有理均可)
12.综合探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裂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两种普遍现象,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统一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人物是谁?他统治后期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乾隆。上层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各级官吏无官不贪;官吏敷衍塞责,不求进取.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吏治败坏加重了社会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材料二:南洋海禁之前,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靠对外贸易生活,生活富足,社会安定。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闭关锁国政策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2)为什么清政府要施行闭关锁国政策?说说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①认为不需要与外国贸易,与外国贸易是对外国的恩赐;②有抵御西方侵略的意图;③防止东南沿海民众与西方人勾结,威胁清政府统治;④清政府妄自尊大,故步自封。切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三: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与其相关的名称是什么?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广东十三行。办理一切通商贸易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