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交通聚落1学案

小学安全教案交通安全

发表时间:2020-09-21

交通聚落1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交通聚落1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导学)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4.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5.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自主预习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1交通运输
定义: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的过程。
现代方式:铁路、()、()、航空和管道特点: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
形成了高速度、()、()的交通运输综和体系
2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成
规律;在()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比较大的居民点jaB88.Com

河流: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在河流人海处,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古代: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往往在()附近形成;南方以水运交通为主,聚落则()分布,
聚落形态:北方多呈()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地区,聚落布局形态多呈()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1河流与城市
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湖、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2铁路与城市
特点:铁路是高速度和大运量的陆路运输方式
交通枢纽城市: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3影响:—个地区()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
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课堂探究
1以上海为例,分析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凡交通便利的地方都能形成城市吗?

3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
(引导同学看图:长江、珠江、黄河三条河流的入海口的城市分布情况)

4交通运输变化一定促进城市的发展吗?
(展示课件:“株洲市的发展示意图”
①1949年以前,株洲市的规模和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
②现代株洲城市规模和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上述变化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布局。)
5京杭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及衰落的原因?
(展示“扬州的资料”阅读“扬州的变迁”完成活动题
①古代的扬州——繁荣富强
②近现代的扬州——发展缓慢
③如今的扬州——重新焕发青春)

6株洲的兴起,扬州的变迁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课后巩固
石家庄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查找相关资料说明
1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的发展有何影响?
2铁路穿城对石家庄的城市形态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知识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二课时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重点: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科学人地观的形成。
●难点:自然条件对交通网构成、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自然条件是怎样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
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运输方式,从而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
2、我国东西部铁路线的疏密程度有何差异?
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一、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探究活动1〗读图1—1—1“平原和山区的公路走向图”,探讨问题。
1、交通线的建设是根据来确定的?具体的线路走向受什么影响明显?
交通线的建设是根据产品和销售地的分布及其相应的运输联系确定的(社会经济因素)。
具体的线路走向受地形影响明显(自然因素)。
2、平原和山区交通线路的走向有何区别?为什么?
平原地区线路直线延伸,山区地区线路呈“之”字形弯曲。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公路受地形影响小,呈直线延伸可少占耕地,保护农田。山区地区线路呈“之”字形弯曲,基本上沿等高线修建,可降低坡度。
[知识点拨]
地形线路走向线路长度修建要求
平原直线延伸,网状分布短少占好地,联系沿途重要经济点
山区丘陵“之”字形弯曲长尽量沿等高线布局,避开陡坡、断层、地震多发区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探究活动2〗读图1—1—2“中国地形图”和“中国铁路分布图”,探讨问题。
1、我国东西部铁路线的疏密程度有何差异?为什么?
东部稠密,西部稀疏。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单一,便于施工,可节省投资;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运输需求量大。西部以山区、高原为主,多地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脆弱,施工难度大,投资大;人口稀少,经济活动少,对运输需求量小。
2、我国铁路线分布的稀密与地形、地势有什么关系?
平原稠密,高原、山地稀疏。第三阶梯最密,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稀。

[知识点拨]
1、地形对交通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地形线网密度分布格局自然原因社会经济原因
平原、缓丘稠密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运输需求量大
高原、山地稀疏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处地势高峻,工程量大,造价高人口稀少,经济活动少,对运输需求量小
2、影响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布局,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在陡坡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选在背斜部位
气候工程设计应注意沿线地区暴雨的强度和频率及冻土、积雪深度等。如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加快沿线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社会因素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加快少数民族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促进落后地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技术因素应用先进技术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以及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三、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探究活动3〗对比日本地图和俄罗斯地图,探讨问题。
1、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五种?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河运和海运)、管道。
2、青藏高原的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公路。青藏高原没有水运条件,只能发展陆路交通。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表崎岖、地质灾害多发,建铁路极为艰难,修建公路难度更小。公路运输对环境的要求比铁路灵活。
3、日本海运发达的条件是什么?俄罗斯海岸线长,为什么不以海运为主?
日本条件:温带岛国,海岸线长,多优良港湾,通航条件好。工业发达,工业原料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发展海运十分重要。
俄罗斯:纬度高,气候寒冷,海域结冰期长,无法正常通航。国土面积大,海岸线与人口稠密区相距较远。
[知识点拨]
1、靠近河流、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运。陆上则适于发展建铁、公路运输。
2、海港条件:海岸线曲折,港阔水深,泥沙淤积少,地质稳定。

1.“南船北马”反映了自然条件影响交通运输的(D)
A.线路走向B.线网密度C.分布格局D.运输方式
2.有利于修筑港口的条件是(B)
A.海岸线平直B.港湾内C.靠近河口D.等深线稀疏
3.下图为进藏铁路的四种方案: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
(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为什么?
(2)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差,为什么?
(3)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
(4)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有何重大意义?
(5)线路①经过的城市A是格尔木,经过的大盆地是柴达木盆地。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A)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多云雾、多滑坡
(6)开发青藏地区应注意哪些问题?
(1)①方案最佳。四种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已经建成,工期较短。
(2)④方案最差。该线路较长,地形高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区和许多大江大河,沿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
(3)公路
(4)有利于西藏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经济意义);西北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铁路运抵西藏后,高原上的居民将结束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历史,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意义);有利于促进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政治意义)。
(5)格尔木柴达木盆地A
(6)保护森林和草原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好防护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等。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1~2题。
1.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C)
A.①B.②C.③D.④
2.若图中四条线路的布局是合理的,等级最高的线路是(B)
A.①B.②C.③D.④
3.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B)
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
4.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是(C)
A.云贵高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
5.下表为山区和平原地区建设同等级铁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表(20世纪90年代),读后分析回答问题。
地形类型土石方
(万立方米)桥梁
(延长米)隧道
(延长米)造价
(万元)
A3~524无1200~1400
B11~12451063400~400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A、B两种地形,A为平原,B为山地。
(2)在A(填字母)地形区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较少,交通线一般呈网状分布;在B(填字母)地形区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较多,交通线多呈“之”形分布。
(3)A地形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分布较广,B地形区的聚落多位于河流两岸。
(4)B(填字母)地形区修路的技术要求高;A(填字母)地形区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二课时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附:[参考答案]
1.D2.B
3.(1)①方案最佳。四种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已经建成,工期较短。
(2)④方案最差。该线路较长,地形高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区和许多大江大河,沿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
(3)公路
(4)有利于西藏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经济意义);西北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铁路运抵西藏后,高原上的居民将结束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历史,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意义);有利于促进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政治意义)。
(5)格尔木柴达木盆地A
(6)要特别注意保护森林和草原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好防护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等。

1.C2.B3.B4.C
5.(1)AB
(2)AB之
(3)北河流两岸
(4)BA
图解:交通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运输方式
1.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运输方式,从而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
2.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高一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复习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复习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的影响。3.掌握交通选线的一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及其主要类型
(1)定义:聚落是指人类从事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③____________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④______和⑤________两大类型。
2.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⑥________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⑦________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山区聚落的差异
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⑧________,多呈团聚型、⑨________________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⑩____。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____,空间分布相对______,聚居的人口也比较____。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________、气候、________等;
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资源、____________、工农业生产水平、____________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部________、东部________的特点。
(2)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一般呈________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公路多呈“____”字形分布,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
(3)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
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____________,避开不利地段,尽量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____________的破坏。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1.这段野外考察游记,作者文中描述的“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什么形态?
2.从性质和规模看,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描述的是哪种聚落?这种聚落在规模、分布聚居和人口上具有哪些特点?
 
 
 
3.为何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

3.21聚落与地理环境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聚落与地理环境

一、重点热点知识整合

聚落是人类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起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城市是在乡村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形成的,是人口分布的一种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城市是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区,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

二、热点考点知识预测

1、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等)。分析评价一个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全面进行综合评价,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区位因素会不断发生变化。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而且在发达国家内部和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33 交通运输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交通运输

巩固夯实基础

一、交通运输中的线

1.类型:铁路、公路、航道等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

2.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3.铁路建设

(1)作用: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农、城乡的联系;进行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统一和安全。

(2)京九铁路

区位因素评价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紧张情况,缩短运距,节省运费和时间,活跃整个路网;

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穿越9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最长的铁路;

③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最大意义:激活全国的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