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常见的天气系统

天气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常见的天气系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 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四.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
介绍最近几日里齐市的天气变化,阐述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设计表格,学生填写)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1.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五种基本的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场)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
(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格2)

(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
(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
介绍锋面气旋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3. 锋面气旋

(总结新课巩固练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利用身边的媒体,收集未来几天齐齐哈尔的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课堂结束语)

 几日来的鹤城阴云密布,阳光难得一见,我们期待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美好。wWw.jab88.CoM

板书设计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类型与天气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基本的气压类型
2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征

相关阅读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

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3.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4.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对锋面气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常见天气系统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教案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2、分组讨论作图法3、问题探究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放最近三日学生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选择我国受冷锋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引出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板书:一、锋面与天气
画图并介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①雨区的位置?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让学生对比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和密度。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的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
总结学生分析的结论,形成锋面示意图:

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讨论:①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②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③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④在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
教师讲述:生活当中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补充锋面示意图,形成对比的两幅冷、暖锋示意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都在锋面之上做上升运动,当暖气团的水汽充足时,锋面下面常有阴雨天气。②锋前、锋后的概念及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差异(暖锋锋前降水,冷锋锋后降水)。③冷暖锋的符号。
过渡: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多媒体展示冷锋、暖锋动态移动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完成下表:
类型形成天气变化谚语实例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
暖锋
锋面除了冷锋、暖锋外,还有一类称为准静止锋。简介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
通过活动引出冷锋过境带来的特殊天气—寒潮,
学生阅读案例—寒潮及其危害。
作业:请同学回去搜集有关寒潮的资料(包括寒潮发生的时间、影响的区域、具体的危害举例、减灾措施)。
引入承转:回放最近某一日的天气预报(选择当地受高压或高压脊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下面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形式的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图形分步展示高气压,学生读图分析:①气压类型,②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③水平气流的运动状况,④垂直气流运动状况,⑤天气特点。目的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
转承:如果是低气压呢?运用以上方法完成低压(气旋),并与高压(反气旋)进行比较。
将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如下表。(强调高压、低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反气旋指的是分布气流状况。)
气流状况气压状况气流运动方向天气
状况天气实例
水平方向垂直方向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小结承转:以上我们学习了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而现实中的气压系统并非是标准的圆形,而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下面我们来学习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认识主要的气压场的名称——高压、高压脊、低压、低压槽。同学们读下图,完成练习:

①确定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
②确定甲、乙、丙、丁四点的空气性质(冷气团或暖气团)
③判断甲、乙与丙、丁两处锋面的类型
教师小结:此类天气系统是锋面与气旋的叠加,我们称为锋面气旋。
若低压位于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就会形成台风。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案例——台风及其危害
作业:回去收集有关台风的资料(包括台风的危害、我国台风活动的时间、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有什么防灾减灾措施)。
课堂总结:

教学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天气变化剧烈是因其位于(B)
A.暖气团控制下
B.冷暖气团交界地带
C.冷气团控制下
D.无气团控制的地区
2.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B.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C.冷锋过境时,肯定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D.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D)
A.过境后天气转晴,温度升高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在锋面之下
4.下列天气现象中与冷锋影响无关的是(B)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B.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C.我国秋冬季节爆发的寒潮
D.近年来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二、判断正误:
1.衡阳市夏季午后的雷阵雨是由暖锋过境引起的。
2.冷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3.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4.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是由暖锋引起的。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学科
地理
学段:高中
授课年级
高一(七)
相关领域
自然科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具体讲授中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即“三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即“三不讲”。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①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②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简要分析”、“简述”,目的名词为“特点”、“原因及危害”,主题名词为“锋面等天气系统”,限定语为“运用简易天气图”、“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从教材结构上讲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在生活中的体现。教材首先介绍了有关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等;然后根据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介绍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在此基础上说明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后介绍锋面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下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如果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学生认知基础
①通过前两节大气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大气运动可能引起的天气现象,这为知识的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②高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的天性。

2.学生学习存在问题
①学生对大气运动引起的天气现象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够合理。在教学中分析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的天气状况是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另外在描述天气状况是难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思路。②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

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精讲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为下面学生的自学做很好的铺垫;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状况;另一方面搜集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然后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解决困惑,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师以启发式讲授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为主,学生以合作性学习为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1.说出在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通过对冷锋、暖锋锋面剖面图和示意图的对比分析,能够在剖面图和简易天气图上判读冷锋、暖锋。

3.分析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4.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5.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正确认识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体会地理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运用简易天气图,判断锋面系统,分析其天气特点。

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
新课
反馈
播放2011.10.20天气预报
学习主题一: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天气状况

(教师精讲部分)
学习主题二:在简易天气图和锋面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主题三:冷锋、暖锋天气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2011.10.22——2011.10.24天气预报中简易天气图:学生分析这几天天气变化过程

教师出示结果验证(数据摘自中央气象网)
学习主题四:介绍常见的锋面天气原因及危害、准静止锋
课堂总结、反馈练习
导入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供2011年10月20日的一段天气预报视频,提出问题:

1.我国中东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包括哪些方面?

2.什么影响了该地区的天气变化

1.我国中东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包括气温、风、阴晴、雨雪等方面;我们在描述一地区的天气状况和变化时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

2.天气变化受冷空气影响。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使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包括方面,为后面做铺垫。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兴趣。
过渡
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冷锋决定了我国中东部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
聆听
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主题一:单一气团和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出示有关气团定义和分类的PPT后提出以下问题。

1.在图中判断判断冷、暖气团?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分析冷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天气状况
冷气团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等
暖气团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等

气团是会移动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一个交界面,出示PPT提出问题:

1.判断冷暖气团位置、交界面倾斜方向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暖气团沿锋面做爬升运动,其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锋面两侧有气压梯度,因此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1、读图回答问题

地面
3c
25c
A(5c)
B
C

判断图中B、C哪个是冷气团,哪个暖气团,它们在物理性质(温度、气压、密度等)有什么差异?B、C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2、判断下面三幅图哪个正确表示冷暖气团位置、交界面倾斜方向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A


B



C

有了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后学生能够分析出在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以及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步步相扣,学生自己总结出锋面的形成以及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渡
出示冷锋、暖锋动画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叫做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叫做暖锋。
观看冷锋、暖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理解冷锋、暖锋的划分依据。

学习主题二:在简易天气图和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

在简易天气图和剖面图中区分冷锋、暖锋

1.在锋面剖面图,看冷气团移动方向是前进还是后退来区分冷锋、暖锋。

2.在简易天气图中,看符号来区分冷锋、暖锋,锯齿状的为冷锋、半圆形的为冷锋;锯齿或半圆的指向即为锋面的移动方向。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活动一:

1、读锋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A、B分别是什么锋?A:B:。区分依据是。

(2)两幅图中暖气团都是在锋面做上升运动,其中暖空气主动抬升的是锋,被迫抬升的是锋。

2、读简易天气图,回答下列各题


A
B
C
D

(1)在A、B、C、D中,属于冷锋d的是,属于暖锋的是。

(2)写出区分冷锋、暖锋的依据

的是。
课标的要求是学生会看图,让知识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读图、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过渡
锋面两侧冷暖势力不同锋面就会移动,进而一个地区的天气会发生变化。
聆听
理解锋面移动引起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
学习主题三:冷锋暖锋天气过程

分析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经过的地区天气的影响。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阴天、下雨、大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
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出示北京22日-24日简易天气图,分析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借助从中央气象台网站收集的数据验证学生分析的结论。

2011.10.22
白天
20℃

夜晚
13℃
阵雨
2011.10.23
白天
16℃
阵雨
夜晚
6℃

2011.10.24
白天
15℃

夜晚
3℃

分组讨论完成活动二:

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县城

(1)上图为锋。

(2)在图下方的横线上标出锋面移动的方向。

(3)分析县城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如何(填在表格中)?解释原因?

锋面类型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等)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A
B
C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为锋。

(2)在图下方的横线上标出锋面移动的方向。

(3)A、B、C分别对应的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哪一个,填在下面表格的括号中。

(4)分析A、B、C三地的天气状况如何(填在表格中)?解释原因?

锋面类型
天气特征(阴晴、雨雪、风、气温等)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分组讨论完成活动三:

运用北京22日-24日简易天气图,分析北京近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北京
北京

10月22日
10月22日
北京
北京
10月23日
10月24日

学生已经学习了在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此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分析锋面移动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习主题四:介绍与冷暖锋有关的天气
出示寒潮危害图片,提出问题:

1.寒潮的成因?什么样的天气称为寒潮?

冬季的寒潮、春季沙尘天气、夏季暴雨都与冷锋有关。

如果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天气状况将会如何?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会在一个地区来回摆动,称为准静止锋。
观看图片

阅读教材P45寒潮资料,回答列问题

变抽象为具体介绍寒潮实例。


课堂总结

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按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分为冷锋、暖锋,锋面的移动会使一个地区天气发生变化。
把握总体思路
让学生了解重点内容
课后练习
1.读图10“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M
N

(1)甲地的风向为。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判断依据是。

(3)图中A天气系统为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

(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选择填空)。

A.台风B.寒潮C.泥石流D.沙尘暴

(5)M、N两地容易出现降雨的为。
板书设计
2.3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

冷气团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暖气团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势力
冷锋
暖锋
过境前:晴朗晴朗

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时:阴雨阴雨

(大风降温、雨雪)(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晴朗晴朗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锋面系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进行教师“教”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课堂学生的表现和展示及课堂反馈练习题目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题目设计见学案。
评价量规

1.教师评价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符合程度
完全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2)可操作的程度
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
(4)学习资源的处理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学生活动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课堂气氛
1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
(11)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
教学效果
(12)目标达成度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14)师生的精神状态
学科特色
(1)读书、用图、绘图的技能训练
(2)正确使用手绘板图、示意图(或计算机制作教学软件)合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
(3)能够独立、安全地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
其他
评价等级
A
B
C
D
评语

结果统计:

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等级均为A级,在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符合课标、可操作性强;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问题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兴趣,授课中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密切联系实际,本节课体现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式学习过程;板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效果良好,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评价:学生调查表与学生测试反馈表

调查项目
学生感受
你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吗?


你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上,你是否和其他同学认真讨论,交流过意见?


课上,老师是否组织了一些让你感兴趣的活动?


下课后,你是否还有兴趣思考这节课中学到的内容?


你是否能独立完成老师这节课布置的作业?


结果统计:

经过课上练习,85%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很好的理解了冷锋、暖锋的天气特点。同时经过课下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课下还问一些与天气有关的实际问题,比如08年南方雪灾等,本节课密切联系实际,很好的激发的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课堂反思:

通过教师本人课堂教学、听课教师评课、学生评价等,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①在精讲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时可以再放慢一点,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避免后面的“夹生饭”问题的出现。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处理与纠正同时给学生限定活动时间。③教师及时调整情绪,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其理念,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能力,重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问题设计、分析方法设计、反馈拓展提升等关键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简要明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板书设计结构清楚,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分析思路和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善于铺垫,能较准确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

创新之处:

创新处之一: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破除了对该节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主要起指导的作用,学生不容易学懂的知识教师做到精讲。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了解、锋面概念并分析了单一气团和锋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接着把如何在剖面图和简易天气图中区分冷锋、暖锋以及分析冷锋、暖锋的天气过程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创新处之二:导入新颖。以2011年10月20日的冷锋天气预报做为导入,学生能立刻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同时极好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动力。

创新处之三:高中新课程理念有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让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是地理学科的职责。本节课充分利用天气预报中2011.10.22——2011.10.24中的简易天气图,让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几天的天气状况,接着教师用数据(摘自中央气象网)验证,既使课堂教学环节前后呼应,又使学生深刻感觉到地理学的有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扩展


2.5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扩展

梅雨与雨带

1.梅雨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2.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