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高中诗教案

发表时间:2020-01-08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

板书:草

⑴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个人读;

②同桌读;

③指名读;

④检查读。

⑶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扩展阅读

王维诗《画》优秀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诗《画》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初探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初探”,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初探

许多老师对古诗教学感到棘手。如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给学生,填鸭式地教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不讲或少讲,又怕煮夹生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填鸭,又能把饭煮熟呢下面这位教师的古诗教法给了我们很好启发。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

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句意

板书课题。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的左侧板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正音:疏读Shu不读Su。

2.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分四人组),理解诗的字、词、句意。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对字、词、句理解的情况。

(2)分句解释诗意(同学们相互补充)。

(3)教师小结后解题,介绍作用。

三、诗文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学生画简笔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幻灯片画,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画)。

2.师生评画。

(l)评黑板上的画。同学们认为画得很美,但画中枝繁叶茂的树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未成阴的诗义。

(2)评幻灯片上的画。同学们感觉通过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飞的蝴蝶、儿童的形态,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3)修改自己的画。

四、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1.师:古人咏诗有什么习惯动作

生:摇头晃脑。

师: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呢

生: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幻灯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哪位学生表演一下(一名学生上台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其他同学也随之自由背诵,气氛活跃。)

2.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浓浓的春意的呢

小结:你的这种情感就是当时作者的情感。

五、练习

1在自己的作品右侧附上这首诗(要求默写)。

2.在自己的作品下方用一段话解释诗的意思。

3.将你的作品加工,添上颜色送给家长或朋友。

[评:这位老师的古诗教学方法新颖,根据学生对诗的理解来作画,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架设了从直观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教学效果好。]

《草》教学设计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

b

、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c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1)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

(2)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e

、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

f

、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读后很好,那全诗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吗?请试试看)

2、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

(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

3、背诵全诗

(拉火车背、小组背(

站起来)

、指名背)

4、做练习题2.

评讲

(诗我们都会背了,那诗中的词意我们理解了没有呢?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一起做练习2.

5、两、三位同学背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播录音)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2003年5月12日]

《草》教学设计7


《草》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检查预习情况:

①给加点的词注音:

焦灼(zhuó)湿漉漉(lùlù)飒飒(sàsà)

蔫巴(niān)踉踉跄跄(liàngqiàng)绽(zhàn)开愠怒(yùn)

②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二、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探究问题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四、思考: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五、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六、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七、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八、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七根火柴》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12个生字,认识木、艹、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江南的美丽与富饶,从而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

难点:对鱼米乡、画中游的理解。

四、课前准备:贴画。

五、学习预设:

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学习伙伴,(出示竹排图),你认识它吗?

(师板书:排)齐读。你觉得这个排字和老师手上的竹排图有什么关系?

是的,把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起,然后用绳子绑起来,就成了竹排。

(将手中竹排图与排字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图与字的共同之处,掌握排的字形与字义。这种形象识字方法,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更好掌握生字。)

你坐过竹排吗?你对竹排有哪些了解?(师介绍竹排:竹排是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带,农民伯伯常用竹排来运输粮食、货物,现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娱乐。如果有机会到武夷山或者雁荡山去玩,你就可以坐上竹排去观赏一下两岸美丽的景色。)

(竹排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不清楚竹排是怎么样的。师的介绍让学生对竹排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今天,小竹排就从河里流啊流,流到了我们这儿,它在河里流的时候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就提笔写了一首诗歌,想知道它写了一首什么诗歌吗?

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学习中、游。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呢?请小朋友翻开语文书,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要求把课文读通、读熟练,等听到老师说停的时候,你就停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小黑板出示课文)。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课文插图正是最佳的教学资源,为此,第一次自由读时,安排学生看课本读,意在引导学生利用插图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之后的看小黑板指名读,却是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教学而设计的。)

三、图中感悟,随文识字。

小朋友,你觉得这首诗歌怎么样?小竹排觉得这首诗上描写的景物真美,他说,要是能把它画成一幅画那多好啊,可惜它没有学过画画。他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画画高手,想请我们帮它画一画,你愿意帮它吗?

在帮忙之前,你可要听清它的要求:根据这首诗歌的内容,画一幅画。

下面请小朋友再读诗歌,想一想,我们该画些什么呢?(小朋友自由准备,也可同桌商量。)

(后面各分句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而随机学习,并不一定按照备课的过程依次学习。)

1学习小竹排,顺水流。

现在,我们要开始画画了,想,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呢?(竹排)

竹排在哪儿呢?(在小河里)那我们应该先画上什么?(小河)师板画。

现在我们该画竹排了,竹排是怎么流的呢?(顺水流,若说不出,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水流的方向,师解释顺水流的意思。)学习流,看流,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流的右下部就像小河流水,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

我这儿有个小竹排,你能帮我贴上去吗?

(请生贴图,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顺水流的理解是否到位。《新课程》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贴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钻研的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来,我们看着图,把这句话说一说。

2学习鸟儿唱,鱼儿游。

小竹排画好了,接着我们该画什么呢?(小鸟)是怎样的小鸟呢?(唱着歌的小鸟)教学唱,齐读,看唱,你发现了什么?口字旁的字还有哪些?

小鸟为什么唱歌呢?(因为它很开心。)为什么这么开心呢?(因为这儿的景色很美)

这么美的景色,吸引了小鸟,还把什么小动物也吸引来了?(小鱼)

小鱼多吗?(多)鱼很多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鱼乡。(师板书:鱼乡)那么多的鱼,一下子是画不出来的,我们用一、两条来表示可以吗?

小鱼在河里干什么?(跳、游)它们为什么跳呢?(它们很高兴)

你能把它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3学习两岸树木密。

画好了鱼儿、鸟儿,接着我们该画什么了?(树)板书:树。你发现了什么?

树在哪儿?(两岸)两岸是哪儿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生指)

是的,河的两边就叫两岸。齐读两岸。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画一棵树。)你觉得我这样画行吗?为什么?

(如何理解树木密呢?单纯的告诉学生树木密的意思,也许可节约许多时间,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过程,被动的接受往往没有主动地探索来的印象深刻。师只画一棵树,是让学生感受到,树木太稀了,与文中树木密存在很大的差异,应多画一些树,才能体现树木密。这种以故意出错引导学生纠错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这儿的树多密呀,你能读出它的密吗?自由读。

4学习禾苗绿油油。

岸边除了树木,还有什么呢?(禾苗)禾苗是怎样的?(绿油油)贴图。多么多的禾苗呀,看到这么绿的禾苗,相信农民伯伯一定高兴极了。

齐读禾苗绿油油。

5看图,再现课文前面所学诗句。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竹排看到的美丽景色被我们画出来了。现在,让我们看着图,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6学习江南鱼米乡。

看着这么绿油油的禾苗,老师想到了很多。你有没有想到什么呢?(生若答不出来,师引出。)你想知道我想些什么吗?我在想啊,这么绿油油的禾苗,长大后该会有多么多的稻谷呀,那加工后碾出来的米肯定也会很多很多。像这种鱼很多的地方,我们叫它米乡。(板书:米乡)

而像这种鱼又多,米又多的地方就叫鱼米乡。(师板书:鱼米乡)

(鱼米乡的教学,结合鱼乡、米乡进行理解,让学生对鱼米乡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江南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爱江南、爱家乡的情感。)

鱼米乡在哪里?(江南)读江南。指名读,读准后鼻音。

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浙江、我们衢州也是江南鱼米乡,让我们把写我们自己的地方读一读。

7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

江南这地方真是太美了,我都很想来说一说,可以给个机会我说一说吗?

师读课文,故意读错小小竹排水中游。(生指出画中)

将画中加横。那我可就不明白了,小竹排明明是在水中游,为什么说它是画中游呢?

读小小竹排画中游。

8读整首诗。

江南这地方太美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它的美吧!齐说。

想不想单独来试试。(想)

那我们就来个擂台赛,读得好的,就请他站着,看看我们班谁朗读水平最高。

9背诗。

这首诗歌,你会背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四、出示生字,巩固练习。

小朋友真能干,课文都会背了。如果我把生字宝宝从课文里拿出来,你会读吗?

出示生字,读生字。

师范写生字。

生写字练习。

五、小结。

江南这个地方很美,很多诗人来到这里都会忍不住作诗,课后请小朋友再去找一找有关江南的诗,找到了拿到班里来与大家一起共赏,好吗?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指导看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快给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老师也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看看,你们愿意吗?
3.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不想对同学说点什么吗?看看谁观察得认真仔细而且说话完整,试一试吧!
4.同学们看得很细,说得也很好,我也想把自己观察到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小小竹排顺水飘流,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呀!15.同学们听得都陶醉了,有首诗歌仅仅用了琅琅上口的几句话就把江南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你们想读读吗?赶快打开书读读第3课。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你能试着读好吗?先把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下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动脑筋想一想,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大屏幕出示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介绍3个偏旁“山、木、”。教师适时出现带有“山”“木”的字,启示学生关注其偏旁与本字的区别。
4.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字呢?
5.游戏:拼飞机
同学们愿意做游戏吗?小组每位同学都读对词才能拼好飞机,飞机轮廓内有“江南、江水、禾苗。树苗、树本、树叶、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等词。
(屏幕出示没有注音的儿歌)
6.在诗歌中再认生字。
这些淘气的生字又跳回了诗歌中,在没有拼音提示的情况下你能把诗歌读准吗?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认识句号。
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句话?
2.读中感悟。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优秀
(1)自由练读。
这首诗每句都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柳对确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
(2)选句朗读。
你最喜欢哪一句,然后把你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你怎么读,才能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句呢?(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
你认为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简单地评价评价。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进行指导点拨。
例:第一句“游”和“流”押韵,读出韵脚。
你怎么读才能读出鸟和鱼自由自在可爱的样子呢?
板贴:竹排、鸟、鱼
第二句“密”是什么意思?“绿油油”是什么样?要把绿绿的感觉读出来。“油”要读成“you”。
你还会说类似“绿油油”这样的词吗?
板贴:树木、禾苗
第三句:借助保件演示渔民捕鱼、收割等场面,理解“江南鱼米乡”。
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3)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除了熟悉之外,你还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不妨介绍给大家。
四、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1.质疑问难
你有哪些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想办法帮你解决。
教师从江南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等特点给予提示讲解,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适时语言鼓励学生是爱提问题的好孩子等。
2.扎实积累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优秀
介绍描写江南风光的诗词。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让人神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笔赞美江南。你会背哪些描写江南的诗词?
描写江南的诗词很多,不妨在课下搜集。3.课外作业江南确实很美,我们的家乡也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有兴趣的同学搜集东北的图片或资料,记在(知识小宝库》里。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本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教学目标

1.记住7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和1个偏旁,并能正确书写。认识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祖国江南风光的美,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重点

1.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画”字,大家还认识吗?齐背这首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

1、简笔画“竹排”并介绍。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个别生读,指导“绿油油”读轻声。

4、全班齐读。

三、认识生字

1、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能读准吗?个别生读,全班读。

2、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抢读。

四、精读课文

1、小男孩撑着竹竿,小竹排顺着水流缓缓前进,沿途他都看到了什么景色?再读课文,标出你喜欢的词句,多读两遍!

2、生读句子,师简笔画“鸟”“树”“鱼”“禾苗”。

A、如果你们就是唱歌的小鸟,你们会唱什么歌?

B、诵读《江南》,如果你们是河里的小鱼,会做什么游戏?出示“鱼乡”图。

C、禾苗长大变成什么?还有哪些植物可以形容成“绿油油”?出示“米乡”图。

3、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会怎样赞叹?

4、谁会解答小小竹排“画中游”不是“水中游”?

5、配乐朗读。

6、指导背诵

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图片、简笔画,突破难点。

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感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材更显其生动有活力。教师随学生读文简笔画,最后整体感受,再现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针对“江南鱼米乡”,我让学生欣赏了洞庭湖捕鱼图;秋天粮食丰收图;让学生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通过层层深入,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这时,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α、想像感悟,读出欢快的情绪,读出江南的美景。

儿歌的第一句写的是: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我们现在都站在竹排上,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有学生说:我听到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欢迎我。有学生说:我看到了河水清清的,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我进一步提问:“小鸟都唱了些什么?”“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通过感悟领会出小鸟和小鱼的可爱,从而激发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b、配乐朗诵,将学生对江南“风景如画,美丽富饶”的领悟推向高潮。

c、通过一首白居易的诗《忆江南》,适当地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了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拿起笔赞美过江南。

d、熟读成诵。在多种形式的理解分析之下,在反复地朗读之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把江南的美景记在心中,达到背诵的程度。

《草》教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一、课前预习

1: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2: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作者简介:

4、检查字词正音:

蔫()巴酸涩()抽噎()背()阴

绽()开火燎()愠()怒霎时()

焦灼()飒飒()踉()踉跄()跄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四、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五、仿写训练: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教(学)后感: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实录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实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折、横折钩和三个偏旁:山字头、木字旁、草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记本课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并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江南风光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江南好”这首古诗入手,全班齐诵。

2、出示江南风光图,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欣赏江南的民族乐曲。

3、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4、板书课题,看课题提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找出生字,小组内展示。

3、全班总结、交流。

4、识记生字,学习三个偏旁:山字头、木字旁、草字头

(1)认读生字,说说自己如何认记生字的?

(2)小组内交流。(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和部件来分析)

(3)检查生字读音,开火车读,齐读,个别读。

三、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我们知道江南很美,那是在哪呢?

(1)利用课件,理解“竹排”的意思,展示“顺水流”的过程。

(2)看图理解“树木密”、“禾苗绿油油”的意思。

2、重点理解第三句“江南鱼米乡”。

请学生观看有关江南的资料片,理解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而水稻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江南又可叫作“鱼米之乡”。

3、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12个生字的识记,学会书写“日”、“月”、“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苹果、梨等实物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我会读”中的词卡,抽读。

2、做词语接龙的游戏。

3、检查背诵课文。

二、实践活动

1、用ABB的格式说词语,积累词汇。

(1)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仿照“绿油油的禾苗”说出“圆溜溜的苹果”、“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等。p>(2)联系自己的旅游见闻,展示自己在旅游时所拍的照片,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美丽风光。

三、指导写字

1、学习新笔画:横折、横折钩。

2、指导书写“口”、“日”、“中”三个字。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案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台州椒江区海门中心校徐阿苏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篇儿歌形式的词文,图文并茂。图上画的是江南美丽、富饶的风光,一只竹排在清清的河水中行驶,小男孩撑着竹排顺流而下。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河的两岸有绿油油的稻田和浓密的树木。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得密切。全文共有3句话。第一句话主要写小竹排顺水往前行,鱼儿在清清的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枝头唱歌的情景;第二句话说的是河两岸树木茂密,禾苗茁壮;第三句话中的“江南”盛产鱼虾、稻米等,物产非常丰富。坐在小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江南美丽的风景,真好像是在画中游览一样。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江南人们的高兴心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儿诵读。
2、本课要学会3个生字,要求会认12个字,注意读准:“顺、流、唱、密、南”的音。学习3个新偏旁“”“”“”认识2种新笔画“”“”
3、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主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将字写好,写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木”“”“”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1、认记生字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充分感受江南的美丽,受到美的教育。
五、课前准备:flash动画课件,学生两人一份放有生字卡片的信封。
六、设计理念及总体思路:
运用课件构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所包含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1、悟江南――让学生说说除了书上写的,图中画的,江南还有什么,分别是怎么样的;2、画江南――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添上美丽的一笔;3、诵江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播放儿歌,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播放儿歌,(歌词为本节课课文内容)说说你听到哪些景物和动物?根据学生回答将相应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儿歌和语言创设情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为后面通过语言感受江南的美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小朋友听得可真仔细,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相:学生观看〈江南风光〉静态课件,教师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运用课件丰富学生对江南风光的感性认识。
看了课件,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
小朋友说得可真棒!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特地写了一首儿歌,请你用上自已的聪明才智读读这首儿歌吧!
三、学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1、分组依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不会的向别人请教。
学习生字词时,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说一说: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它还有哪些小朋友?
3、考一考:(学生拿着字卡,你考我,我考你,)生生互检。
4、玩一玩:读完生字词后,充分利课文中的那幅图,让孩子们玩词贴画的游戏,把黑板左边的词语贴到画上合适的位置。如:“禾苗”帖在图中画禾苗的地方。多种形式认读词语,熟记词语。
设计意图:在贴画的过程中,既巩固“两岸、顺水流……”等词语的识记,又通过图形象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比如理解“顺水流”,学生摆的时候,老师让他把这个意思演示出来。很直观,很形象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5、指三名学生分句读课文,随机正音。(注意“儿”字在生字教学时念“”,在文中念轻声;“油”字的变调。
6、用各种形式练读课文。(如师生对读,生生对读,评比朗读之星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得愿望,使得朗读效果具有层次性,递进性,为低年级学生语言的积累奠定基础。
四、播放儿歌,哼唱儿歌(歌词为本课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深化:
1、开火车检查词语:
(再次出示课件)
2、巩固词语的字音字义:小朋友让我们把刚才读得这些词语送到江南的老家吧。
请三人上来送词语,其他同学同桌合作将信封里的词语送到书中的江南的老家。(江南民乐)
根据学生所选词语相机点课件中相应的景物按钮,出示本课词语。
…………
有困难吗?[江南:生可能不知道贴哪里?]你们有好主意吗?(生试说)老师有个好主意,想听一听吗?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取名《江南》。因此,贴在正中间,好吗?
3、江南这么美,让我们再次美美地来欣赏它吧!看画面,读新词,感受美。
4、你能说说江南都有些什么?(先组内交流,再指名说,要有表情地说。)
二、创设情境,感悟江南美景
1、这么美的江南,你们想进去看看吗?说说我们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到达江南?
设计意图:将学生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加以整合,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2、出示课件(小竹排顺水流)
设计意图:我们这里的学生对“竹排”较陌生,通过课件使学生对“竹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我们今天就乘上小竹排到如画的江南去游一游。(齐读课题,读好课题)
谁能用书声把江南的美传递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其他小朋友闭上眼睛听,等一会儿告诉老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配乐读)
3、汇报感受。
说得真不错,你们的话,让老师觉得江南真美!你们觉得美吗?请小朋友美美地读一读课文。1、自由朗读2、精读课文,体会动态美1、播放动画,欣赏美景,学生边读边欣赏(图文并茂,发展学生的多种感知能力)2、要求学生给动画课件配音在优美的音乐中体验课文的意境美,培养语感。
4、在你的心目中,江南除了这些(指书上的景物)还会有些什么呢?
如:杨柳、小桥、小船、亭台、桃树、水牛、枇杷……
你能从色、味、形、声等几方面把景物说具体吗?(出示实物图片)
引导举例:如:桔子
怎么样的桔子?
能加上它的味道吗?酸溜溜的……
引导学生说:酸溜溜的桔子;黄澄澄的桔子。)
小朋友,你能把江南装扮得更美丽吗?那就请你再为你的《江南》添上美丽的一笔!(再画江南)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江南》)
你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心中的江南吗?让我们也学着书上的样子来编一编儿歌,好吗?
(出示儿歌)改编方法:我们可以把书上的“鸟儿唱,鱼儿游……绿油油”这些内容换成刚才说的东西,如果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先示范。同桌一起试编,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经过前面环节的教学,学生心中充溢着美的情愫,到了不不快的地步,这时设计“编儿歌”童真童趣就会溢于言外。
5、诵江南:
检查改编情况。
小朋友让我们来为自己的儿歌唱一唱、跳一跳,好吗?自由准备后请学生表演。
今天回家请你的爸爸妈妈把我们自己编的《小小竹排画中游》写下来,就叫《小小竹排画中游(二)》,好吗?(师改课题)
三、写字: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江南的小朋友吧!你能告诉老师她在干什么吗?看看小姑娘的写字姿势好不好?(生念写字歌)
1、先请小朋友告诉她在田字格里写字要注意什么?
(1)字写在中间。
(2)写的时候看看横(竖)中线上有哪些笔画?
2、出示要写的三个字:这就是她写的三个字,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新笔画:横折——是一笔写成的。(书空)
横折有两种写法(出示范字):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
同?
结论:一种折下来是斜的,师范写,生书空。另一种折下来是直的,师范写,生书空。
(2)引导: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三个“口”。
中间加一横变成“日”;中间加一竖变成“中”;还可以变成哪些字?
生:白、目、申……
师:对,这些字都是由“口”变化而来的。
3、小朋友,你知道“口、日、中”这三个字是怎么写的吗?出示三个字的书写笔顺,你能看得懂吗?请你说一说。
4、让我们和小姑娘比一比,看谁的字写得好。请小朋友一边心里说笔顺,一边在书上写。(音乐)
资料袋
忆江南忆江南
唐白居易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风景旧曾谙。山寺月中寻桂子,群亭枕上看潮头,
日出江花红胜火,何日更重游?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帮助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当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了诗歌,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江南很美,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师: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人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音乐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说说你自己查到的资料。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四、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白茫茫的雾黑糊糊的小屋亮晶晶的星星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照样子说几个字。

游江(河)(清)

唱响()()

树()()()

七、板书设计

3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案教学设计



3、小小竹排画中游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4、学习读书的方法:能看着字,认识的字不看拼音直接读,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来解决。
5、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读准、读通、读好,一步一步,有层次,有指导是最重要的。
6、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改进自己。
7、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二、教学重难点:认记生字和朗读课文。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题: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山水花鸟画,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到风光如画的江南去游一游。
●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
认识的字直接读,不认识的字可看拼音,读准课题。
2、逐句读,读准前后鼻音。
4、连起来自由读。
5、同桌读。
个别读。
范读。
自由读。
个别读。
第二课时
●复习
教给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如
是:日下面是一个人。
叶:加一加,口加十。
肚:月加土
秋:禾加火。
对:又加寸
冬:下面的两点就像两片雪花。等
总结:这些字宝宝很有意思,有些可以编一句儿歌帮助我们记住,有些可以用加一加办法,还有好多的办法等小朋友自己去发明。这节课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办法最多,记得最快。
●读好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不知道今天有没有忘掉,先自由读几次,看谁读得好。
个别读,请不同层次的学生:金丽莎、跃纯、展立
自由读,想一想,我有什么地方不懂?
理解“顺水流”:指名读,看图理解。(学“流”:说说偏旁,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理解“江南鱼米乡”:指名读,理解“江南”,(记字形,想想用什么办法记)看看作者哪个地方提到鱼,哪个地方告诉我们江南稻米多。
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结合认字:排、中、游)
出示图,说说你觉得江南鱼米乡美在哪里?(结合认字:绿、两、岸、树、苗)
●背诵课文
1、个别读,做动作。
2、自由读,记。
3、同桌读,做动作。
4、个别、集体。
●参考认字方法:
排:排的偏旁是什么?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游:指名读,为什么它的偏旁是“氵”(想象字形:一个小孩子叫方方,戴着泳帽在水里游泳。
唱:编个顺口溜把它记住:今日唱,明日唱,天天开口唱。
两:用想象法记住它:两个人躲在屋檐下,横就像屋檐。下面就像屋子。
岸:指名读准前鼻音,学习偏旁“山”,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绿:说说它的偏旁,谁能记住它。
南:认识“十字头”。
●指导书写
口:注意新笔画横折是一画,不要把“口”写成方块。
日:认识新笔画横折钩,日的两竖须写直。
中:最后一画悬针竖须写在竖中线上。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8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和同伴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2、游戏激趣,巩固识字。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形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在玩中认字,巩固识字效果。

3、注重评价,激励主体。评价是教学有机组成部分,在课上以即时性的口语评价鼓励和赞赏每一个人,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4、开放语文学习空间。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师活动〗

一、谈话激趣,指导看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快给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老师也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看看,你们愿意吗?课件演示江南水乡图。

3、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不想对同学说点什么吗?看看谁观察得认真仔细而且说话完整,试一试吧!

4、同学们看得很细,说得也很好,我也想把自己观察到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小小竹排顺水飘流,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呀!

5、同学们听得都陶醉了,有首诗歌仅仅用了琅琅上口的几句话就把江南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你们想读读吗?赶快打开书读读第3课。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你能试着读好吗?先把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下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动脑筋想一想,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大屏幕出示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介绍3个偏旁山、木、。教师适时出现带有山木

的字,启示学生关注其偏旁与本字的区别。

4、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字呢?

5、游戏:拼飞机

同学们愿意做游戏吗?小组每位同学都读对词才能拼好飞机,飞机轮廓内有江南、江水、禾苗。树苗、树本、树叶、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等词。(屏幕出示没有注音的儿歌)

6、在诗歌中再认生字。

这些淘气的生字又跳回了诗歌中,在没有拼音提示的情况下你能把诗歌读准吗?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认识句号。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句话?

2、读中感悟:

⑴自由练读:

这首诗每句都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柳对确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

⑵选句朗读:

你最喜欢哪一句,然后把你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你怎么读,才能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句呢?(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

你认为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简单地评价评价。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进行指导点拨。

例:第一句游

和流

押韵,读出韵脚。你怎么读才能读出鸟和鱼自由自在可爱的样子呢?板贴:竹排、鸟、鱼

第二句密

是什么意思?绿油油

是什么样?要把绿绿的感觉读出来。油要读成you。你还会说类似绿油油这样的词吗?板贴:树木、禾苗

第三句:借助保件演示渔民捕鱼、收割等场面,理解江南鱼米乡。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⑶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除了熟悉之外,你还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不妨介绍给大家。

四、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1、质疑问难:

你有哪些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想办法帮你解决。

教师从江南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等特点给予提示讲解,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适时语言鼓励学生是爱提问题的好孩子等。

2、扎实积累:

介绍描写江南风光的诗词。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让人神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笔赞美江南。你会背哪些描写江南的诗词?

描写江南的诗词很多,不妨在课下搜集。

3、课外作业江南确实很美,我们的家乡也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有兴趣的同学搜集东北的图片或资料,记在(知识小宝库》里。

〖学生活动〗

1、学生兴致勃勃地回忆并说出旅游的地名或景点名称:

生可能概括这个地方的景色真美太美了

或其他独特感受。

2、生观察至竹好鸟树禾苗等并把看到的景物用带有个性风格的语言加以试述:

生仔细倾听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迫不及待地读书。

3、学生选择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小组长组织学习,每名同学读生字,其它组员仔细听,纠正读音。

学生正确读准字音,认识3个偏旁,并相机点拨岸排

的字义和南的反义词。可能还会说出许多带有三个偏旁的字。

4、生可组词造句,或说出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并回答相关的问题,同学们齐心协力合作愉快。生试读后再指名读。

5、学生可能会各抒己见,但经过点拨后会正确数出有三句话:

学生自由练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内心的情感。

让学生读后点拨,感悟一些重点词,然后再通过指名读、小组读等形式,丰富感受。生把自己当成荡着竹排的孩子,顺水飘游,把自己当成鸟儿和鱼儿,读出欢快的语气。

6、学生说出红彤彤白花花亮晶晶光闪闪等同语,相机积累语言:

生通过录相片了解江南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和老师带动作、有感情、有表情地表演背诵。

学生可能会提出江南怎么会有竹排呢?江南和东北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江南有江北吗?等等。

学生可能会背《忆江南》《采莲曲》等诗词。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诗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