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6章(学案) 细胞的生命历程 变式训练

高中挺身式跳远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19

第6章(学案) 细胞的生命历程 变式训练。

1.下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2.已知水稻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在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及脱氧核苷酸链数依次是()。

A.24,24,24,24B.24,24,48,48C.24,48,48,96D.48,48,96,96

3.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表面结构改变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D.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

4.下列各项中,不属癌细胞特征的组合是()。

①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体积变小 ③畸形改变 ④酶活性降低

⑤色素沉着⑥易分散转移⑦呼吸速度减慢 ⑧膜透性改变

A.①③⑥B.①②⑤⑦C.②④⑤⑦⑧D.②④⑥⑧

5.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可能增加数量最多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B.内质网C.核糖体D.高尔基体

6.下图中,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 段,分别指出乙图中~5的名称:

[1],[2],[3],[4],[5];

(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消失于图;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

(4)乙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引起不同的原因是,此时有染色体条,DNA分子个,染色单体条;

(5)数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是甲图中的段,乙图中的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乙图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图、图与图,具体表现为、和。

7.“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分裂周期的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的合成。

(2)据图回答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3)为什么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

(4)化疗过程中的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癌细胞都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为什么临床上并不这样做?

(5)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B.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不受密度制约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C.据图可知最初给药后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而每次给药后癌细胞回升少于正常细胞

D.据图可知为了使癌细胞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加大给药剂量或缩短给药周期而不会引起较强副作用

8.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0.5h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h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活动范文吧 wwW.f236.CoM)

(2)处理后24h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h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延伸阅读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探究活动的VCD或者实验材料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问题探讨问题探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不同生物体体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造成的,还是细胞体积造成的呢?引导:如果大象的体积是老鼠的1万倍,大象的细胞也是老鼠的一万或者几千倍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外: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变化)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观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的差异。
(二)探究活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先从两方面引导,如果细胞体积过大,细胞内的物质运输速度会减慢;细胞体积过大,细胞核的调控能力会减弱
进行探究活动。设定情景,设细胞为正方体,边长本别是3微米、2微米、1微米,引导学生计算3种情况中,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进一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含有酚酞的琼脂块之间的有什么关系,作用是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细胞为什么不会无限变小的原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师生进行谈论

学生进行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

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细胞增殖:间期细胞周期概念: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周期性,什么是周期性?提出问题,细胞分裂后会造成细胞内物质,特别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减少吗?说明细胞周期分为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过渡到分裂间期。
间期和分裂期经历时间的比较,得出结论: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概念;细胞间期细胞的生命活动:强调DNA的合成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回顾染色质的组成(DNA和蛋白质),用板画形式描述染色质丝的复制。
引导学生思考:分裂间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复制)、分裂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平均等分)

思考问题,作出反应。

观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比例图,得出结论。

教学项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细胞增值:分裂期播放动画,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有感性的认识。
前期:展示图片,比较间期和前期的变化:染色质螺旋,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归纳为“两出现两消失”展示图片,明确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染色质、DNA、着丝点等名词的概念和之间的关系。
中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中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的运动
后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后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末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说出末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归纳为两消失三出现。
再次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进行巩固。
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有丝分裂图片,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质分裂的方式。完成引导性的填空题。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后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并对末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观察图片,进行讨论和阅读。回答问题。
以表格形式,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等进行对比。并对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作出变化曲线。
有丝分裂的意义。(把概念拆开,细化,联系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表格。
(五)无丝分裂无丝分裂的实例、过程。强调没有出现染色体(不等于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
(六)相关练习(略)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
: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细胞分化的概念通过复习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提出问题: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应该在形态结构上相同的,但事实上呢?例如组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都一样吗?展示人体不同形态的细胞。
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可以用板画的形式解释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强调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分化的基础。思考老师的问题,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结构细胞的例子。
(二)细胞分化的意义与机理利用反向思维法,提出问题:如果组成多细胞生物的那些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是一样的,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引出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提出问题,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那么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如果是一样的话,为什么这些细胞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解释细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的原因。思考、讨论问题,作出回答:生物体各部分不出现功能的分化,生命活动的效率低

思考问题,作出回应
(三)细胞的全能性提出问题,既然分化后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和受精卵是一样的,受精卵能分裂发育为一个个体,那分化后的细胞可以吗?讲述斯图尔德所做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引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目前只能体现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动物的干细胞概况。适当补充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前沿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根据课外知识,对问题作出回应。
(四)课后练习略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水平)
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难点: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自由基学说相关的纪录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设置情景:学生想象自己衰老之后,和现在身体的特征进行对比,说出区别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会表现为个体的衰老吗?婴儿的体内有衰老的细胞吗?个体衰老是由于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解释婴儿、老人体内都有衰老细胞,为什么老人会表现出衰老呢?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回答。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的特征,注意几个特征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例如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影响物质运输都是造成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细胞衰老的原因:利用纪录片辅助讲解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引导学生对延缓衰老的争议进行讨论。

讨论,表达
(三)细胞的凋亡以神经细胞为例,讨论细胞死亡对于个体的影响。提出问题:细胞死亡总是带给生物不良的影响吗?以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手的发育等例子,讲述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的重要性。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并举出所包括的例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四)技能训练略
(五)练习

第4节细胞的癌变
一、教学目标: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略

第3章(学案) 细胞的基本结构 变式训练


1.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所不选择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以将新鲜的蒜头腌制成糖醋蒜,这是因为()。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里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醋酸和蔗糖发生反应后能进入活细胞

D.醋酸能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下列结构中,含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较多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B.汗腺细胞C.肌细胞D.胰腺的内分泌细胞

3.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供胰脏来合成一种酶,这种酶最终被分泌到胰脏细胞外面,放射性物质移动的最可能途径是()。

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外

C.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D.内质网→核糖体→囊泡→细胞外

4.科学家将黑鼠卵丘细胞(卵巢内卵细胞周围的体细胞)的核物质注入去核的棕鼠卵细胞内,激活以后,移入白鼠的子宫,白鼠最终产下一只克隆鼠,这只克隆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A.黑色雌鼠B.白色雌鼠C.棕色雄鼠D.灰色雌鼠

5.下图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2)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还有;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都需要能量,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

6.下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示意图。

(1)上述实验的大体过程是:①将甲种伞藻的部分嫁接到乙种伞藻的上;

②将乙种伞藻的部分嫁接到甲种伞藻的上。

(2)该实验的结果是:

①;

②。

(3)实验结果说明:。

第2章(学案) 组成细胞的分子 变式训练


1.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A.Fe、Mn、Zn、MgB.Mn、Cu、Zn、Ca

C.Zn、Mn、Cu、B、D.Mg、Mn、Cu、Mo

2.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A.蛋白质B.DNA C.RNAD.核苷酸

3.合成下列物质一定需要供给氮源的是()。

A.糖原B.脂肪C.淀粉D.核酸

4.现有含水量①10%②12%③14%④16%的小麦分别储存于条件相同的四个粮仓中,在储存过程中,有机物损耗最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有机化合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易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NH2、—COOH、—OH),具有大量亲水基团的一些蛋白质、淀粉等分子易溶于水;难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疏水基团。如脂质分子中的碳氢链。脂质分子往往有很长的碳氢链,难溶于水而聚集在一起,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等量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物质分散在甲、乙两个含有等量水的容器中,如图所示。容器中自由水量甲比乙。

(2)相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含油脂多)和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当它们含水量相同时,自由水含量较多的是种子。

(3)以占种子干重的百分比计算,种子萌发时干燥大豆种子的吸水量比干燥花生种子吸水量。

(4)种子入库前必须对其干燥处理,降低种子的含水量,这是因为:

①;

②。

(5)各地规定的入库粮食的含水量标准不尽相同,其原因是。

6.下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A是指;E在动物中是指,在植物中主要指。

(2)F是指;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和。

(3)C是指,通式是,C形成G过程的反应叫。

(4)D是指,D形成H,H是。

第6章(学案) 细胞的生命历程 阅读创新


请阅读下面的有关科技报道,并回答题后问题。

 科学家培养出“器官种子”

皮肤烧伤了,在烧伤部位注射一些皮肤干细胞,烧伤的皮肤即进行自我修复,不留任何疤痕。……将人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成各种组织干细胞,临床上用来治病,这已不算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2001年7月,某科研小组利用试管婴儿父母捐赠的受精卵,开始了人的胚胎干细胞建系。他们把受精卵放在培养液中,七天后,部分受精卵发育成囊胚。去除囊胚透明带,用一个很细的器械插进囊胚,共得到5个内细胞团,分散接种在小鼠胚胎做成的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培养层的表面看起来像麻袋一样凹凸不平。在培养层上养5天后,有3个内细胞团存活,它们开始克隆性生长,克隆细胞团像蘑菇一样,呈椭圆形。研究人员不断地取出克隆细胞,再放在新饲养层上,一代一代地接着往下培养。他们将3个细胞系分别命名为CHE1、CHE2、CHE3,截至目前CHE3已传了近40代,CHE1传了36代,CHE2传了32代,细胞克隆性增长很活跃,并连续传代7个月。

怎么确定这三组克隆细胞系就是具有分化成任何类型组织的胚胎干细胞呢?研究者对这些胚胎克隆细胞进行了功能鉴定。他们用注射器分别将三组克隆细胞注射进有免疫缺陷的小老鼠的皮下,10天后,老鼠注射部位的皮肤开始隆起,长出黄豆大小的包块,包块软软的,越长越大。又过了32天,切开包块发现,里面是一个个畸胎瘤,约有一般的土豆大,里面全是人的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它们毫无规则地生长在一起……

胚胎干细胞建系成功,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构建人的皮肤、角膜、肝脏;在生物制药方面,可以把特异的基因转到胚胎干细胞,跟正常的胚胎融合,嵌到正常胚胎个体中,如生产出含有特殊基因的牛奶治病。

(1)3个细胞系CHE1、CHE2、CHE3的遗传特性 (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

*(2)材料中提到在对胚胎克隆细胞进行功能鉴定时,利用有免疫缺陷的小老鼠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如何才能获得这种老鼠?

(3)材料中所指的“器官种子”是指。

*(4)利用人胚胎干细胞构建人的皮肤等组织、器官的技术属于 工程。

*(5)在人体等高等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不能作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是哪个时期的细胞?( )

A.卵裂期B.囊胚期C.原肠胚早期D.原肠胚后期

(6)利用胚胎干细胞诱导产生的胰岛组织细胞与原胚胎干细胞相比,细胞核中的DNA和RNA种类() 

A.两者均相同B.DNA相同,RNA不同C.DNA不同,RNA相同 D.两者均不同

(7)根据分裂潜能,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多能干细胞(可发育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和专能干细胞(发育成专门的组织和器官)。则这些细胞在个体发育中的分化顺序是( )。

A.全能→专能→多能B.全能→多能→专能

C.多能→全能→专能D.专能→全能→多能

(8)科学家在早期胚胎中发现了干细胞,它能在体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些干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 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除胚胎外,在脐血、骨髓、脑组织中也发现了干细胞,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希望用于患者的组织修复或器官移植。但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如果患者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类物质与移植器官的不相同,则会引起排斥反应。所以最好选用(患者本人、父母、子女、配偶)的干细胞培育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