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挺身式跳远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3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
教学目标:
1.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进一步掌握整十数乘多位数及多位数末尾有0的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逐步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4+35×8+49×6+16×7+3
5×6+29×7+58×3+23×9+4
2.计算。
23×4 57×6 82×6 73×5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把准备题中的23×4改成823×4、239×4,让学生尝试着用看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3.练习。
4.再次尝试练习。
2950×367×50
三、巩固练习。
1.书本中练习。
2.计算。
3.应用题练习。
四、作业
作业本p14
精选阅读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
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难点
能正确、疾速计算.
教具学具
磁铁小黑板、方块图、圆形图、小方块、小黑板、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填空:
3.口算:
4+2=7-3=7-5=7-4=
2+5=6-4=1+6=6-5=
3+3=7-6=3+4=7-1=
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
先说第一组:(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
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
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
师说: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说: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7+1=8)
师说: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块?
师问: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
师问: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
师说: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7等于多少?
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
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小方块.
师说: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6+2=82+6=8
师问: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吗?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2)看图列减法算式:
师说:刚才我们摆的是求和的题,如果现在从这8块中拿走2块,怎样摆?(指名一人上前摆一摆,其他人摆自己的小方块.)
如果从这8块中拿走6块,怎样摆?(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说:你们都会摆了,能不能根据刚才摆的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8-2=68-6=2
(3)说计算方法:
师说:我们不看图,怎样想6+2,2+6,8-2,8-6等于几?
全体读黑板上的式题.
师说:我们学习了8道题.大家都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下面的几道题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全体订正,板书:5+3=83+5=8
(2)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有8个圆形图,去掉3个黑色的,
还剩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3个是黑色的,有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5个是白色的,有几个黑色的?)师说:同学们能动脑筋,想出好几种说法,你们真聪明!
师问:你们能根据刚才说的意思,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集体证正,板书:8-3=58-5=3
(3)说计算方法.
4.教学例4
师说:现在我们不看图,老师出题,看看谁会算?(板书:4+4=□8-4=□)
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
要求学生会说:想8的组成:4和4组成8,4加4等于8.8可以分成4和4,8减4等于4.
看书第42页,数一数,我们这节课一共学了几道加法题,几道减法题.
请同学们在每道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和8减几的题,一共14道题.同学们在做题时,要先看清加、减符号,再想想8的组成和分解,这样就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列式计算:
2.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目相加得8,用线连起来.
3.连线.
4.口算练习.
3+5=2+6=8-1=8-2=
4+4=1+7=7+1=8-7=
8-5=8-4=2+6=8-3=
5.思考题.
()+2=86+()=85+()=8()+1=8
()+4=83+()=8□+□=88-□=□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的设计和7的加减法基本相似,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得数是8的加、减法,由于数大了,可能一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错题.因而,在设计教案时,把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运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8的加、减法.
二、学生对一幅图列两个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而,在四个例题的安排上,除例1由老师讲解外,其他三个例题,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进行多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看图列式计算,为以后学习看图列四道算式做准备;第二层是分别巩固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第三层是加减混合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第四层是思考题,有必定的坡度,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读窦桂梅《眼睛看着眼睛》有感--羊羊
读窦桂梅《眼睛看着眼睛》有感--羊羊
老师的眼睛也是教育的窗户
---读窦桂梅《眼睛看着眼睛》有感
这两天有幸读了窦老师写的《眼睛看着眼睛》一文,窦老师对待教育的那种执著、细心、用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也使我懂得老师的眼睛也是教育的窗户!
窦老师说:“我喜欢学生,每次在校园里或街道上都能主动和孩子们打招呼,平时特别注意看着对方说话。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如果学生发言很长或者语言表达不流畅时,我就不自觉地把脸仰起来,眼睛看着上面。我知道自己实际是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怎样引导他或她登上更高的台阶。然而,这个习惯动作给人的感觉,却是与学生的眼神--其实是与学生的心灵产生隔膜。学生一定会认为老师是不愿意听啊,或者认为老师不耐烦了,把脸都仰起来了…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思维就会被打断。”
这使我想起自己上师范三年级时的一位历史老师,他身材魁梧高大。但这位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却非常的与众不同,他的目光是那样吝啬,舍不得把自己的一点余光洒向他的学生们。从开始上课一直到下课,他的眼睛一直望着天花板。慢慢的,学生们对新老师的新鲜感逐渐变成了课堂上的窃窃私语,历史课也变成了同学们的自由课。即使如此,他也照样眼望天花板津津有味的讲他的历史故事,从不俯视一下他亲爱的学生们。后来对这位特殊的老师,学生们开始关心起他的历史来,有学生传言到,这位老师不愿正视一切人,包括他的学生们,这只是一些传言,真相是否如此,虽然不得而知,不过那一年的历史课我学得很差却是事实。直到最后毕业晚会上,我才清楚地看到了他,原来他不仅身材高大,而且一幅国字形的脸上还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原来是一位挺帅气的男老师啊!老师啊,如果当初你能把自己炯炯有神的眼睛与同学们的眼睛碰撞,课堂效果就会皆然不同了,你可能就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你所讲的历史课可能至今还令同学们津津乐道,历历在目。可能当初你也非常关注我们,但你却忘记了用自己的眼神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毫无掩饰地展现给你的学生们,以至与学生们的心灵产生了隔膜。
可能是前车之鉴吧,在课堂上我经常会提醒我的学生们说:“请往我这里看”以启迪学生们用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神和我交流。因此,我能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如果上课时他们时不时无目的的看向教室一处,目光呆滞,那就表明他们心猿意马,如果左顾右盼,窃窃私语,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如果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则表明他们茅塞顿开,听明白了。其实,眼神传达的启示,正可以弥补语言的不足。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的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正在关注他,他是重要的,从而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对视,提醒他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老师的眼睛也是教育的窗户!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能够根据一幅图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使学生建立“凑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师生打手势表示10的组成
二、学习新知
1、老师带来了葡萄,请你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2、你能看图说出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3+7=1010-3=7
7+3=1010-7=3
指生说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下面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看课件,说说你的想法
8+2=10-8=6+4=10-=
2+8=10-=4+=10-=
三、课间游戏
玩扑克说10的组成
四、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
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2、口算比赛
4+6=10-9=7+3=10-4=
10-3=9+1=10-2=10-7=
5+5=10-6=10-5=2+8=
3、猜一猜
大家猜一猜袋里可能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10朵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69页2题
板书设计: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7=1010-3=7
7+3=1010-7=10
10-=
+=10
教学反思:十的顺口溜,学生背着感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3.算一算:3题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人8块糖
飞机图2块糖
10-2=88+2=10
教学反思: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联系.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3.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9的组成.
学生独立完成:(49页上)指名说答案.
师:今天我们要应用这些旧知识继续学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羽毛球图
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左边有8个羽毛球,右边有1个羽毛球,一共有几个羽毛球?)
学生根据题意在桌子上用卡片摆出算式.
老师板书:8+1=9
1+8=9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为什么用加法?对这幅图你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一共有9个羽毛球,去掉右边的1个,还剩几个?)
(或去掉左边的8个,还剩几个?)
学生摆出算式,老师板书:9-1=8
9-8=1
问:求左边的或右边的为什么要用减法?
(2)比较
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只好是两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9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1,一部分是8,从9里面去掉1剩8,去掉8剩1.)
2.教学摆一摆
(1)师:刚才的图是把9分成了8和1两部分,那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指名到前面来摆:●●●●●●●●
师:请你根据这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7+2=99-2=7
2+7=99-7=2
问:这四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再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图列出算式.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9-3=6
3+6=99-6=3
师:这四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自己说一说.
(3)师:9还可以怎么分?动手摆一摆,然后列式.
板书:5+4=99-4=5
4+5=99=6=4
师:请你自己说一说这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总结算法
师:这些都是几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问:不摆学具、不看图,怎样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总结出多种算法.
问:9的加减法除了这些题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0+9=99-0=9
9+0=99-9=0
问:这几道题怎么想得数?(想:算式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大家当裁判.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9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8+1=7+2=6+3=5+4=
1+8=2+7=3+6=4+5=
9-1=9-2=9-3=9-4=
9-8=9-7=9-6=9-5=
3.游戏:送信
前面有几个写着数字的信箱,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封信(下面写着算式),学生把自己手里的信装到相应的信箱里,就说明把信送到了.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猫捉老鼠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计算.
游戏准备
写有加减法算式的老鼠图片及写有相应答案的卡片,小猫面具.
游戏过程
1.四人一组,围在一起,桌上摆满老鼠图片,学生都头带小猫面具,胸前佩带写有得数的卡片,各自找与自己得数相同的算式(老鼠图片).
2.在规定时间内,比谁捉到的老鼠多.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3幅图(图片)
2、生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独立列式计算。
4、同桌讨论:找出3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5、生汇报。
二、练习
1、独立看图列式,说说你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计算比赛。
6+12+43+43+3
7-66-27-46-3
7-16-47-3
3、游戏:摘苹果
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请你认真地算一算
4、做5题
(1)请你观察图,小猴子涂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涂上颜色,列式计算
(2)请你自己涂色列式计算
5、思考题:
把1、2、3、4、5、6分别填入内,使算式成立。
+=7+=7+=7
三、作业:
做数学课堂练习册
四、课堂小结: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学生不理解题意,就不会填空。
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苏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基本训练、复习准备
1.口算直接说得数:
7+1、1+7、8-1、8-7、
6+2、8-6、2+6、8-2、
5+2、2+5、7-2、7-5
4+4、8-4、3+5、8-5
2.口答9的组成
3.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观察、教学8+1、1+8和9-1、9-8
(1)出示挂图
①看到这幅图,你首先想到它表示什么意思?(左边8朵花,右边1朵花,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9
②看到这个算式,还能再列出一个算式吗?(1+8=9)
(2)在8朵花和1朵花之间放根小棒或显示虚线
①现在这幅图又表示什么意思?(从9朵花里去掉1朵花还剩几朵花?)该怎样列式?(板书:9-1=8)
②这幅图还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板书:9-8=1)
(3)拿掉刚才放的小棒或去掉虚线,使图恢复原状.
①通过观察这幅图,我们列出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也就是通过一幅图列出了四个算式.现在看着这四个算式说一说,这幅图都表示了哪些意思?
②齐读这4个算式.
③引导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
竖着看,8+1=9,1+8=9调换相加两个数位置的得数不变.9-1=8,9-8=1是从9里去掉1个还剩8个,从9里去掉8个还剩1个.
横着看,两个数相加得9,从9里去掉其中相加的一个数,得另一个数.
2.按老师的要求摆小棒、列算式。
①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式?并说怎样想的。
②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齐答:9根。)用手盖住右边的2根,求还剩几根?应怎样列式?板书:9-2=7,算式表示什么意思?9、2、7各表示什么?
同样,用手盖住左边7根小棒,让学生说算式、意义。
3.同位两人一边摆图,一边说算式。要求左边摆6个红圆片,右边摆3个黄圆片。(同位一人摆图,一人说算式,四个算式都列出后,两人交换。)提问:摆一幅图可以列几道算式?哪四道?板书:6+3=9、3+6=9、9-6=3、9-3=6指名说每道算式的意思?怎样记住这几道算式?
4.教师出示三角图,“△△△△△▲▲▲▲”看谁能直接说出四道算式。板书:5+4=9、4+5=9、9-5=4、9-4=5,并提问每道算式的意义。
小结:今天我们利用9的组成,学习了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
打开书,把第56页想想做做1,2,3,4的做好。
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房子图
1、有8只兔子,有2个房子,你认为它们应该怎么住?
2、生动手摆摆、相互说说是怎样分的?
师板书:
1234567
8
7654321
出示课件:水杯图
把9个水杯放在两排怎样放?指生说。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小朋友种树图
(1)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想不想自己列式?生讨论列式
(3)3+5各指的是什么?同桌说说
(4)想想还可以怎样列试?请你做做小老师,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2、观察三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1)观察讨论
(2)指生汇报
3、算一算
8+1=()8-4=()6+3=()9-2=()
三、课间游戏:数字扑克牌
二人一组,边出牌边说算式
四、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
(1)观察鸭子图、苹果图
(2)自己说图意,独立列式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73+67+19+89-29-3
8-73+59-79-64+49-4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希望孩子们能勤练习,达到熟练。
六、作业: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忆今天所学的知识。
板书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反思:课上内容多,学生不易掌握。
第十课时
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8、9的加减法。2.会看大括号的题
教学重点:观察图意,正确理解和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大括号,自己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1
1、你看到了什么?(有5只小兔,两棵树)
2.老师告诉你,树里边还有小兔,不过它们藏起来了,已知藏起来的小兔和落出来的小兔共有9只。生:划大括号及问号。在树丛里的小兔有几只呢?老师刚才划的叫大括号,它表示一定的数量?只树里藏的兔子数量树里藏的和露出来的一共是多少?(生:已知共有9只小兔,露出来5只小兔问藏起来几只小兔?这题属于知道整体求部分。?代表要求什么)
3、再看图,你还有其它想法吗?生:列式:9-5=4
9-3=6(跑的和不跑的)
9-4=5(树里和树外的)
二、观察图2:1.观察2.说图意(生:已知书包外边有2本书,书包里边有7本书,问一共有几本书?这属于知道部分求整体2+7=9
三、计算比赛2小题
四、观察毛巾图:
1.你看到了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生:第一排有6条毛巾,第二排有3条毛巾。师:求一共有几条毛巾?(6+3=9)师: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条毛巾?(6-3=3)
2.请把第2排第2条毛巾涂上颜色?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2排比第1排少几条毛巾?6-3=3
五、按规律填数:1.观察2.填数(生:观察讨论填数234□□
1086□□
□□5□□
六、在得数是34789算式的下面画线
七、作业:8、9的加减法卡片
板书:9-5=42+7=9
9-4=57+2=9
教学反思:手势练习很重要。
得数是十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得数是十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得数是十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的:
1、学习并归纳有关10的所有加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小猫(图片)小猫最喜欢吹泡泡了。大家看:
○○○○○○○○○○
○○○○○○○○○○
○○○○○○○○○○
○○○○○○○○○○
○○○○○○○○○○
小猫第一次吹了9个泡泡,第二次吹了8个泡泡……
2、每行再画几个就是10个泡泡了?请同学们说说
二、新知:
1、10的组成
(1)出示下图
(2)老师这有10个苹果,请同学们把他们分成两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板书算式
(3)填表
12345
10
98765
三、想想做做,巩固练习。
第1题:做游戏,找朋友。老师拿出一张卡片,学生就要找出能与该数字凑成10的数字卡片并说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举卡片的情况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作出辅导。
第2题:同桌同学合作完成。一个人报算式一个人说答案。再调换角色做一遍。
第3题: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做书上练习
多些少些(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操场上
教学要求:
1、通过比较男、女生人数,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从一数到十
2、数小圆片
二、新知
1、出示情境图
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有跳皮筋的,有排球,还有的头沙包,更多的是踢毽子,大家看,还有谁?请大家数数老师有几人?学生有几人?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
2、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
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苏教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苏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开火车)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
谁愿意和老师玩个拍手游戏?师生合作演示:我拍1,我拍9(10可以分成9和1……)
二、新授
1.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中国足球队老是踢不好,成了全国人民的一块心病。有志气的中国儿童,决心从小苦练,提高踢球水平,等长大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争气。看,他们正在进行踢足球比赛呢。(出示挂面)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还要利用这幅图学好数学知识。
2.教学例题
(1)仔细观察图,图上有几队小朋友踢足球?球场上绿队有几人?黄队有几人?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6+4=4+6=)
(2)你还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0-6=
10-4=)
(3)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9页,试着填一填。
(4)任意选一题,说自己的算法。
3.教学“试一试”。
(1)谈话: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四人一组拿出10个花片,轻轻地抛一抛,看看落在桌上后,正面朝上的有几个,
背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操作后,写算式。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出抛花片的结果和自己写出的算式。
提问:有只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的小组吗?
4.总结:每组四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齐读这些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读题目要求。
(2)做游戏:“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说两道加法算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兔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小兔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数,请算出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兔没能难倒我们,白菜先生又带来了题目:先仔细观察这个式子,(□+□=1010—□=□)想一想括号里应该填几,我们比一比,谁说的多,说的多的小朋友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数学小博士,好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猴说了一句什么话?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算式。
6.做“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有疑问吗?
乘、除法竖式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除法竖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乘、除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算结果积、商的对位及除法每步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例7挂图、学生用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表内乘、除法口算:
7×38×520÷4
72÷98×736÷6
32÷463÷79×6
4×342÷65×6
2.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过程和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竖式计算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竖式
2.教学例6.【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6横式:5×9=
(2)教师启发: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数与乘数上下对齐数位写,乘号也与加、减法书写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画一横线,横线下写积,一定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向横式报告计算结果.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互相讨论.
(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然后订正.请学生口述书写及计算过程.
①先写被乘数5;
②再写乘数9,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③在乘数左边空一个字的位置写乘号“×”;
④在乘号和乘数下画一横线,两边稍长一点,要用直尺画;
⑤5乘以9的积是45,写在横线下面,注意把积的十位上的“4”写在十位的位置上,积的个位“5”要与9对齐;
⑥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积45.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竖式计算的六个步骤,重点强调积的数位的写法,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其关键是积的个位与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6)学生修正做错的题.
(7)反馈练习(101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写积时注意什么?
3.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7挂图
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题意:把8个苹果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②明确属于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用除法计算.列式8÷2=
(2)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哪不一样呢?
①先写“”,表示是除法计算,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的左边,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照写.
②8除以2商是4,把4对着被除数8写在的上面.同时注明4是商.教师讲明,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个,就把2×4的积写在被除数8的下面,表示从原来的8里分掉8个,8-8=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竖式中这样写: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用被除数8减去2×4的积8,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逐步写.
板书:
③引导学生总结写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4.教学例8.【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8:,这个算式表示直接让我们求商.
(2)被除数是63,除数9,商应是几?(7),商应写在什么置?因为(7)是7个1,所以要把7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3)下一步该怎样计算?把9和7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样算?用减法,63-63=0,画横线,在横线下把“0”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得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反馈练习.(101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指导做对重点步骤要强调.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订正.教师要加强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必须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发展.
1.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步骤及写法.强调积、商的对位.
6×5=8÷4=27÷9=
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方法、书写格式、特别防止积、商数位对错现象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看板书,总结今天学的新知识,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63÷96×78×9
2.食堂运来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几袋?(写出横式和竖式)
六、板书设计.
乘、除法竖式
乘除法竖式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乘除法竖式”,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乘、除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算结果积、商的对位及除法每步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例7挂图、学生用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表内乘、除法口算:
7×38×520÷4
72÷98×736÷6
32÷463÷79×6
4×342÷65×6
2.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过程和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竖式计算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竖式
2.教学例6.【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6横式:5×9=
(2)教师启发: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数与乘数上下对齐数位写,乘号也与加、减法书写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画一横线,横线下写积,一定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向横式报告计算结果.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互相讨论.
(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然后订正.请学生口述书写及计算过程.
①先写被乘数5;
②再写乘数9,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③在乘数左边空一个字的位置写乘号“×”;
④在乘号和乘数下画一横线,两边稍长一点,要用直尺画;
⑤5乘以9的积是45,写在横线下面,注意把积的十位上的“4”写在十位的位置上,积的个位“5”要与9对齐;
⑥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积45.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竖式计算的六个步骤,重点强调积的数位的写法,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其关键是积的个位与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6)学生修正做错的题.
(7)反馈练习(101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写积时注意什么?
3.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7挂图
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题意:把8个苹果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②明确属于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用除法计算.列式8÷2=
(2)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哪不一样呢?
①先写“”,表示是除法计算,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的左边,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照写.
②8除以2商是4,把4对着被除数8写在的上面.同时注明4是商.教师讲明,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个,就把2×4的积写在被除数8的下面,表示从原来的8里分掉8个,8-8=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竖式中这样写: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用被除数8减去2×4的积8,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逐步写.
板书:
③引导学生总结写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4.教学例8.【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8:,这个算式表示直接让我们求商.
(2)被除数是63,除数9,商应是几?(7),商应写在什么置?因为(7)是7个1,所以要把7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3)下一步该怎样计算?把9和7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样算?用减法,63-63=0,画横线,在横线下把“0”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得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反馈练习.(101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指导做对重点步骤要强调.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订正.教师要加强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必须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发展.
1.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步骤及写法.强调积、商的对位.
6×5=8÷4=27÷9=
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方法、书写格式、特别防止积、商数位对错现象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看板书,总结今天学的新知识,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63÷96×78×9
2.食堂运来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几袋?(写出横式和竖式)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复习: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想、思、意、忘
人:会、合、舍、伞
禾:和、香、秀、种
辶:远、近、进、过
彳:行、往、很
木:树、林、村、森
父:斧、爷、爸
亻:他、们、伯、住
女:妈、奶、好、姐
氵:洗、河、江、洋
口:听、唱、叫、吗
宀:家、字、实、完
讠:说、话、诗、请、认
月:朋、腰、背、肚
足:跑、路、跳、趴、跟
目:睛、眠、眼、睁
扌:抄、打、扫、拦
日:晴、明、晓、时忄:情、忙、怕、恨
雨:雪、雷、雾
饣:饥、饿、饭
阝:阳、队、阵、阴、院
走:赶、起、赵
钅:钉、钱、银、针、钻、铃、铅
车:转、轩、轨、轮、较
衤:补、衬、衫
亠:高、就、京
八:公、分、六
冖:写、军、农
灬:热、熟、点、照
囗:圆、园、国、图、因、团
土:地、坐、在、场、坏、块、坪
孑:孩、孔、字、季、学
广:庆、座、应、底、庄、床、库
戈:我、成、戏
户:房、扁、
欠:吹、次、
王:玩、珍、班、珠
疒:病、疼、痛
目:盯、看、瞄、睛、眼
礻:礼、视、福
竹:笔、答、笑、篮
米:粒、粉、粗
纟:红、绿、给、级、练、细、组
羊:美、羔、着
艹:花、草、苗、蓝
虍:虎、虚
虫:蚂、蚁、虾、
刂:到、别、刻、刚
力:劝、办、功、加、动
勹:句、勺、包
厂:历、压、厅、原
夂:处、备、复、夏
夕:外、多
攵:放、收、故
寸:对、寺、寻、导
火:灯、灿、烂
父:爸、爷、斧
犭:猫、狗、猪、狼
纟:红、绿、级
冫:冰、凉、净、冷
艹:草、花、芳、苦
门:闲、间、闭、问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三、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四、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