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幼儿园知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07

《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延伸阅读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师说》知识点复习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说》知识点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师说》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被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具体篇目有《师说》《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韩愈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誉。

2.说

二、字音

句读 或不焉 经传 老聃蟠 苌弘 近谀 作师说以贻之

三、字词含义

1.孰能无惑(谁,哪一个)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3.彼童子之师(那些)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5.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6.士大夫之族(类、辈)

7.作《师说》以贻之(赠送)8.是故无贵无贱(无论)

9.人非生而知之者(懂得)10.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12.圣人无常师(固定)

13.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1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五、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义:古代从师的风尚 今义:遗留下来的旧路

四、通假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

六、一词多义

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4.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圣人无常师

7.烛之武退秦师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传: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贻:1.作《师说》以贻之

2.贻笑大方

道:1.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3.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惑: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惑而不从师

1.而
(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2.之
(1)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其
(1)代词,他。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代词,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代词,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5)副词,表反问语气。其可怪也欤
4.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4)介词,从。皆出于此乎
(5)介词,被。不拘于时
5.乎
(1)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生乎吾前,。
(2)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其皆出于此乎。

6.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则群聚而笑之

七、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4)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是故圣(圣人)益圣,愚(愚人)益愚

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有疑惑或遇到疑难问题)

八、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而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不拘于时,学于余

九、成语

十、背诵默写

《师说》知识点总结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说》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说》知识点总结

一、字
1、传道受业解惑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小学而大遗
3、今之众人
4、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
3、吾从而师之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其出人也远矣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乎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学于余
4、于其身也
5、不拘于时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择师而教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句读之不知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三)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而耻学于师
3、小学而大遗
4、位卑则足羞
5、吾从而师之
6、吾师道也

五、句
(一)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不拘于时,学于余。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师不必贤于弟子
2.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二)语句翻译: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