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促织》知识点归纳

幼儿园知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07

《促织》知识点归纳。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促织》知识点归纳”,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促织》知识点归纳

名词做动词
试使斗而才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
杖至百杖,杖责
笼归笼,用笼子装
上于盆而养之上,放
儿涕而去涕,流泪
自名蟹壳青名,命名
细疏其能疏,陈述
裘马扬扬裘马:穿着皮衣,骑着马
仙及鸡犬仙,成仙
名词作状语
岁征民间岁,每年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用笼子
早出暮归早暮:在早上,在晚上
取儿藁葬藁(gǎo),用草席
日与子弟角日,每天
民日贴妇卖儿日,每天
形容词做动词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媚,逢迎取悦
近抚之近,走近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贫,受穷
以促织富富,变富
使动用法
昂其直昂,使……抬高
辄倾数家之产倾,使……倾尽
而高其直高,使……抬高
意动用法
成然之然认为……是对的
劣之劣,认为……低劣
益奇之奇,以……为奇
通假字
昂其直直同“值”价值
高其直直同“值”价格
而翁归而同“尔”你的
手裁举裁同“才”
虫跃去尺有咫有同“又”
翼日进宰翼同“翌”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不只何词(不知道说什么。词,动词;何,疑问代词)
2.定语后置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省略句(之于)
岁征(之于)民间
因责(之)常供
转侧(于)床头
成妻具资诣问(之)
成妻纳钱(于)案上
试使(之)斗而才
令以责(之)里正
归以(之)示成
入(于)石穴中
喜置(之于)榻上
以(之)塞官责
不敢与(之)较
又嘱学使俾(之)入邑庠
天将以(之)酬长厚者
4.判断句
此物固非西产
邑有成名者
5.介词结构后置
问者爇[ruò]香于鼎
掭以尖草
既而得其尸于井
覆之以掌
6.固定句式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莫非……吧
岂其意至此哉岂……哉难道……吧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促织》知识点


高一语文《促织》知识点

【原文欣赏】《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唿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唿,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翻译: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两次。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难道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唿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象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并放着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高二语文下册《促织》知识点讲解


高二语文下册《促织》知识点讲解

【原文欣赏】《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唿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唿,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翻译: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两次。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唿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里去了。再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他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

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简介:

《促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背景: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

字词:

1.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435)。

2.尚:崇尚,爱好。

3.西:这里指陕西。

4.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5.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

6.责:责令。

7.里正:里长。

8.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9.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直,通“值”。

10.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居,积、储存。

11.里胥:管理乡里事物的公差。

12.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科,聚敛。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13.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考。操……业,从事……行业。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14.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

15.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

16.累尽:牵累而耗尽。累,牵连,妨碍。

17.裨益:补益。

18.款:款式,规格。

19.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催促缴纳。追比,旧时地方官吏严逼人民,限期交税、交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

20.流离:淋漓。

21.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22.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23.爇香:点燃香。

24.翕辟:翕,合。辟,开。

25.竦立:恭敬地站着。

26.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27.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28.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29.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30.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

练习题:

1.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猾黠(xiá)竦立(sǒng)不啻(chì)觇视(zhǎn)

B.惭怍(zuò)跬步(kuǐ)迂讷(nè)稿葬(gǎo)

C.审谛(dì)啜(chuò)蹄躈(jiào)裨益(bì)

D.科敛(liǎn)翕辟(xī)邑庠(yàng)荫庇(yīn)

参考答案:B(A项“觇”读chān;C项“躈”读qiào;D项“荫”读yìn,“庠”读xiáng)

2.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操童子业(从事……行业)抢唿欲绝(碰撞)俾入邑庠(使)细疏其能(梳理)

B.久不售(卖)虫集冠上(聚集)业根(罪恶)又劣弱不中于款(款式、规格)

C.蹑迹披求(拨开)掭以尖草(撩拨)冥搜未已(深)直龁敌领(咬)

D.抚军亦厚赉成(赏赐)无毫发爽(差错)掇置笼中(拾取)径造庐访成(建造)

参考答案:C(A.疏,臣子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在这句中作动词用,释为“分条陈述”,B.售,考取的意思,集,止的意思,D中“造”,解释为“到”)

《促织》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促织》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促织》学案
一、学习要点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其题材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异”字,具体说,“异”又大体可分三种类型:一是花妖、狐魅、仙鬼、精怪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故事;一是“畸人异行”,即具有奇异性格行为和经历的人和事;一是现实中奇巧、罕见的自然现象或事件。

《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之情的爱情小说,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另一类重要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即暴露批判官府官吏和恶霸的罪恶,歌颂人民的反抗。

第三类是科举批判小说,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著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此外,还有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张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谈狐说鬼,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对清代文言小说产生过深刻影响。

3、《聊斋志异》在故事末尾,每每以“异史氏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是受了《史记》纪传末尾有“太史公曰”的影响。蒲松龄的议论往往三言两语,颇中肯綮,但也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阅读时要注意分析。

4、《聊斋志异》的批判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深刻的。其一,他批判了造成民不堪命的社会根源,即黑暗的封建官僚体制。“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最高的统治者骄奢淫逸,而下层官吏趁机搜刮民财,欺压百姓,连不务正业的“游侠儿”也来推波助澜。由上而下的众多的贪官污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人民自然是不堪其苦。其二,他批判了封建取士的虚伪。主人公成名的命名即有深意。书生在封建社会本应“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成名“操童子业,久不售”,不仅默默无闻,而且穷愁潦倒,惨遭责打,忧闷欲死。因进贡一只奇异的促织而一举成名,世代富贵。作者对科举取士欺骗性的揭露和讽刺是非常深刻尖锐的。其三,作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成名因为“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善良、质朴是不为称道的一种品质,而自私、奸诈、凶恶成了人们竞相学习的“生存品质”。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作为弱者的人民,有什么生存的权利?人作为人,有什么价值可言?

5、重点实词
尚(崇尚、爱好)促织之戏 
居(囤积、储存)为奇货
假(利用、借助)此科敛(摊派、聚敛)丁口
靡(没有)计不施 
迄(终究)无济 
无毫发爽(差错)
展玩(体会,思索) 
蹑(追随)迹披(分开)求
意(觉得,意想)似良 
径(径直)造(到)庐访成
翘然矜(夸耀)鸣 
虫尽靡(败退) 
俾(使)入邑庠 
厚赉(赏赐)

二、能力检测
1、找出下列句中表时间的词,并解释其含义:
(1)俄见小虫跃起
(2)斯须就毙
(3)少间,帘内掷出一纸
(4)旋见鸡伸颈摆扑
(5)未几,成归
(6)无何,宰以卓异闻
(7)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8)既而得其尸于井

2、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词
(1)顾
①成顾蟋蟀笼虚
②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③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2)责
①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②留待期限,以塞官责
③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④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3)靡
①靡计不施,迄无计
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4)发
①窥父不在,窃发盆
②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
③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3、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昂其直,居为奇货
B、闻妻言,如被冰雪
C、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D、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4、与例句红色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成以其小,劣之
A、昂其值B、仙及鸡犬
C、成然之D、辄倾数家之产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5、与“信夫”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B、低眉信手续续弹
C、欲信大义于天下D、烟涛微茫信难求

6、与“民日贴妇卖儿”的“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大喜,笼归B、得佳者笼养之
C、岁征民间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7、下列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加以官贪吏虐
 天将以酬长厚者
B、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拾视之,非字而画
C、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天将以酬长厚者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8、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即不同于正统历史,此处仿照《史记》笔法,也反映了作者的叛逆性格。
B、“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含有对封建官僚的讥讽;至于“天将以酬长厚者”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在宣扬因果报应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C、此段中,作者提出天子的每一举措都不可轻视的看法,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D、这段评论,能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找出百姓的灾祸的根源,说明贪虐的官吏是造成百姓“贴妇卖儿”的悲剧的根本原因。

附参考答案:
1、
(1)俄:不久,一会儿(2)斯须:一会儿。 (3)少间:—会儿。
(4)旋:随即,跟着就。 (5)未几:没多久。 (6)无何:没多久。
(7)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8)既而:不久,随后。
2、
(1)回头看;看,环视;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
(2)索取;责任,差使;责令;责罚
(3)无,没有;败退
(4)打开;挖开;丝毫 
3、B 4、C 5、D 6、A 7、D 8、A
捡回失去的记忆
高二(10) 尚磊
华灯初上的夏夜,空气中弥散着特别的气息;两双大手牵着一双小手,踱步在寂静的小路上。小手时而被抬得高高的,时而被摆得低低的,笑声总伴随着惊叫回荡在夜空下。这就是我儿时幸福的记忆,和父母在一起,仿佛就是我儿时最大的愿望。

初春时节,我渴望着轻快做完作业,好同父亲去天安门放风筝;盛夏袭来,我整天盼着快到周末,母亲能带我在湖里嬉戏。儿时的我,不明白其中道理,只知道那是一种快乐,是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没有任何掩饰和内涵的直觉。拥有它,所以我会很快乐。

可时间的冲刷可以冲淡和改变一切,慢慢地,我的思想有了几丝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了更多的东西,似乎在高兴时,我可以将笑容分给同学,苦闷时,能把内心敞给朋友;周末可以一整天在球场和球友畅快玩耍,傍晚还能独自一人享受网络的乐趣。越来越多的物质和享受一下子满目皆是,渐渐地,我似乎感到在表面的满足背后,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失去。我甚至产生过独立的想法。

随着学业的加重,我的生活显得更加单调,每日的两点一线,冲淡了家的概念。我似乎将家当作了暂宿的旅店——一个仅仅周末休息和睡觉的地方。中考前的一个深夜,当我从卫生间回到房间时,无意中望到了父母——两双眼睛毫无生气,麻木地鱼目似的睁着。接着,我们目光交汇,一瞬间,一种陌生的痛感刺痛着我,我竟已忘记了父母的眼神——好似只是似曾相识的过客的一次对视——可它却深深地在我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开始陷入无尽的思索。想想这些走过的岁月,自己其实已经失去了太多。自认为已经可以独立的我,简直迂到了极点!我仿佛记起了儿时的那个愿望,其实那才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最理想的境界;经过这许多年尝试着长大成人。其实自己一生的归宿还是这充满浓郁的亲情的家!现在是时候了,该拾回我失去多年的东西了。

又是一个晴朗无风的夏夜,还是那条儿时寂静的小路。一双长大的手牵着两双布满沧桑的手,踱步在安静的夜空下。此时的我,仿佛心中充满着幸福,再次与父母目光交汇,我分明看到了那里面也注入了某种闪亮的东西,也许是泪水,或许更是一种幸福——一种曾经失去多年的家的幸福。

[评语]
这样的幸福,我们拥有过;这样的失去,我们很多人似乎也经历过;失去的东西重新找回,再次拥有,又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文章的题材也许并不新鲜,但因为有情,所以依旧能打动人心。

文章也很注意在细微处的刻画。比如,文章的开始写儿时的散步,结尾照应开头,还是落回到散步上,都写到了牵在一起的三双手,只不过从前是“两双大手牵着一双小手”,而现在是“一双长大的手牵着两双布满沧桑的手”……

课题:促织


课题:促织

【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理解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构思。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沉浸: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松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特色等资料。课堂交流,教师总结重点:蒲松龄字号、作品类型、艺术特色。

2、学生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通解全文。按照教师课前提示的实词虚词列表进行归纳整理。课堂上分小组汇报成果,教师梳理总结,要求学生课后上交此项作业。

3、学生通读全文,彻底解决疑难词句。

具体进程是:

①交代应解析怎样的词句、语段;②简略提示解析方法;③逐一解析一批词句、语段;④词句、语段解析小结。

关于应解析词句、语段的交代:

应选择比较典型的。所谓比较典型,是指:a有疑难,但课本未加注;b课本虽有注,但有别解;c反映一种词法、句法、修辞法,便于举一反三。具体选析哪些,由同学提出,教师确定。

关于解析方法的提示:

a有辞书作依据;b联系语境揣摩;c联系旧知识比较、拓展;d联系课文中其他词语顺带解释。具体做法是学生先答问(较长语段试译),然后教师点拨。

二、作业:

1、思考课后题。

2、完成练习册。

三、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情节,教师帮助梳理体验: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
2、指名一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

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学生再次默读阅读课文,编写情节提纲:

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

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

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

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

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

4、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5、请生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二、作业:

1、试拟本文情节提纲。

2、简要分析成名形象。

三、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一、鉴赏感悟:

1、生散读本文结尾,思考: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

2、如果是悲剧,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还是个人悲剧?课文哪里点明必然是社会悲剧?

3、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借古讽今)

4、“异史氏”的评论如何理解?

二、比较反思:

“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四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沈德符《万历野获篇》)

“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妇,伤其妻,亦自经焉。”(《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

提问:这两则史料在《促织》里是否都用上了?第二则史料和成名一家的遭遇很相似,并已具备一个完整故事的轮廓,为什么不按照这个故事的轮廓来展开情节,而要另外虚构一些离奇、虚幻的情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三、作业:

1、完成下发的打印练习。

2、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四、教后记:

本篇教学主要重点是:1、文言语法现象的整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因在初中涉及较少,高中必须引入系统学习,从本单元及第五单元开始逐渐扎实基础。2、关于作者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主旨的揭示,以“喜剧”是否为“喜剧”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挖掘作者深意,以及对于蒲松龄的评论所蕴含思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