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我读对联识汉字

高中对联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26

我读对联识汉字。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我读对联识汉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认识美、 民、 岁、 欢、 笑、 新、 年、 百、 万 9 个生字, 会写万、百、 民、 竹 4 个字。

2、 正确、 流利地朗读对联, 了解对联意思。

3、 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识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 让学生受到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认识美、 民、 岁、 欢、 笑、 新、 年、 百、 万 9 个生字, 会写万、百、 民、 竹 4 个字。

教学难点:

1、 正确、 流利地朗读对联, 了解对联意思。

2、 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识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 让学生受到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引入新课

1、 课文共有几幅图? 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2、 借助图画和老师的介绍, 让学生粗略的了解对联。

二、 出示课题, 学生朗读课题

三、 自学生字

1、 出示第一副对联, 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读准字音。

2、 说说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3、 依次出示第二、 三副对联, 标出要求认识的字, 学生自主识字。

四、 朗读感悟

1、 指导朗读对联。

2、 引导学生了解每副对联的意思。

3、 熟读对联, 鼓励学生背诵。

五、 你家贴过对联吗

让学生说说看对联认识的字。

六、 指导书写

扩展阅读

重识“春笋”——我读《春笋》


竹笋对于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很多孩子都喜欢吃笋,尤其喜欢吃笋的嫩头。每到春天,很多孩子都能从自家的竹园里看到春笋。可大多数孩子对笋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笋能吃。

《春笋》一文,让孩子们对笋有了全新的认识。课文很短,但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到活泼、向上的生命气息,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在轰隆隆的雷声中,小春笋醒来了,用它们那尖尖的小脑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争先恐后地冒出来。细细品读着课文第一自然段,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嫩生生的娃娃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厚厚的泥土,坚硬的石块都阻挡不了它跃出地面的强烈愿望。春笋,让我们读懂了强大的生命的力量。

然而,在春风抚拂,阳光照耀,春雨飘洒的大好春光中,春笋丝毫没有停歇,它们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春笋,又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锐意进取,不断向上。

至此,我以为,教材把《春笋》安排在第一课,是有一定道理的。课文把春笋比作嫩生生的娃娃,不由得让我想到了班上的那些娃娃,而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不也正预示了孩子们在春光中不怕困难,勤奋学习,不断向上,茁壮成长的大好势头吗?我以为,这才是《春笋》一文给我们的最大的,也是最有益的启示。

观察人体识汉字


教学目标:

1、 观察人体各个器官, 认识 6 个生字, 会写 4 个生字, 享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2、 会利用拼音读儿歌, 知道人体器官的重要性。

3、 看图说话, 产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 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器官的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器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教师举起一只手,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

2、教师分别指自己的脚、耳、眼、嘴,让学生辨认。

3、引出课题。

这些都是我们身上的一些器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观察人体识汉字》

板书课题。

(二)学习六个形象字

古代人很聪明,他们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用这些图来表示汉字,这些就是形象字。

1、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看图反馈:人)

教师板书人,学习人

①出示人的演变。

②学生齐读,指名读。

③用人组词并说一句话。

2、学习手。

①观察图中手字的变化,板书手。

②齐读,指名读。

③用手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同理学习足耳目口。

(三)学习儿歌

1、自由读儿歌,画出生字。

2、想想儿歌告诉了我们什么(人体器官的重要性)

3、我们应该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各个器官,因为我们的学习、劳动和生活都离不了他们。

4、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儿歌。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新字,更重要的是认识了我们人体的五个器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还记得吗?

一起来读一读。

说一说人的五件宝及他们的重要性。

2、复习生字。

①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6 个生字,还记得吗?来读一读吧(出示生字卡片)

②这些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还要会写其中的4 个。

③观察与人字相近的八字,谁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指导书写

1、先来认识三个基本笔画。

横折、撇、和捺。

2、指导书写撇撇要撇出尖,指导书写捺,捺要捺出脚。

3、练写人和八,这两个字都是由撇和捺组成,但是位置却不同。人字注意长捺的起笔在撇的中间,收笔与撇在同一条线上。

4、写八时,注意捺要比撇高一些,中间不要连上。

5、写基本笔画横折,口字的第二笔是横折。

6、指导书写目字,是上下一样宽,老师范写,学生跟写。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汉字的三种基本笔画,还学会写生字人口八目,大家想要把字写好就要勤奋练写。

板书设计:

观察人体识汉字

人的五件宝

手 足 口 耳 目

观察人体识汉字教案


观察人体识汉字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会写“人”“口”“八”“目”4个字。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撇、横折、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身体的构造。了解各种器官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利用课文插图的形象性,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表义作用并识记汉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保护器官的习惯,热爱学习,热爱劳动。

重难点、关键

1.认字、写字。

2.了解各种器官的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器官。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手,你们常用小手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2.小朋友,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欠产身上的什么器官呢?(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对各种器官具体为我们做什么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身上和一些器官,看看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呢?又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认读“人”

1.出示图片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看图反馈:人)

2.教师教学生读。

3.用人进行组词练习。

4.引导学生观察汉字人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人”。

5.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形体表示出“人”,加深对“人”的认知。

三、了解人的五件宝,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文中小女孩的头像,说说每一张脸都有哪些器官组成。

2.学生反馈后,教师板书:耳、目、口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都用耳、目、口干什么?

4.学生反馈后,教师小结它们的作用。

5.教师教学生读这些生字。

6.教师:人有五件宝,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三件,那还有两件是什么呢?

7.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文中手和足的图。

8.教师教学生读这两个生字。

9.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识记生字。

四、巩固生字的认读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要求学生给这些生字标上拼音。

4.指名上台来标,集体纠正。

5.拼读生字的音乐。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二、熟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检查读文的情况。

3.大家一起读课文。

4.指名个别读,检查读文的情况。

5.以具体的器官为例,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器官。(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要适当地引导)

6.小组讨论、交流。

7.集体反馈,教师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集体认读出放大器并组词。

2.复习学过的汉字基本笔画横和竖。

3.出示今天的新笔画,引导学生认识,并指导学生写一写。

4.学生练习写新笔画,教师巡视辅导,普遍性的问题,集体纠正。

5.引导学生观察今天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指名反馈。

7.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板书设计:

1.观察人体识汉字

人的五件宝:手、足、口、耳、目

我读窦桂梅有感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读窦桂梅有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读窦桂梅有感

读窦桂梅有感

昨天看了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几年前的讲话,感慨颇深。从年龄上讲,我们大概同龄人吧,都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同是从事教育,但是从成就上说,她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一颗耀眼的明星。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

窦桂梅虽然取得了成就,仍然执着追求激情与思想,超越自己,反省恒新。这就是她的教育境界吧。

今天读窦桂梅,很受启发。一时找不到自己,自己太渺小了。平时目光太浅,追求不高,人浮于事,随社会的喧嚣而躁动,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阅读大纲、备课、写教案、传授知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一届一届,如此循环往复。在教学工作中偶然出现的成绩,自己又感到满足。教之未思,思之未深,思之轻浮,行之不坚,坚之不恒。有时灵感冲动,但在实行之前,又烟消云散。

近一个月来,自己腾云驾雾一般,找不到北:为一个新的目标(喜忧未卜)空想(现刚有眉目),为应酬教委布置的一大堆工作而空忙碌(尚未结束),为学生在最后一个月的关头冲刺鼓励加油(正在进行),为在十万火急中突来的一节全市公开课临时抱佛脚(结果惨败)······想象中很美,犹如一场美梦,醒来带着十分满足,依然老套地就轻驾熟,反正大家都如此。悲哀!

近期接触孤独的美丽(陈老师),他是一个豪爽的汉子,一位善思考、有理想、有恒力的同行,说话直言不讳。总是手不离书、本子、笔。天天看书,天天做笔记,一有感悟马上写下,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写教学日志。在三槐居井喷式地发表独到的体会。有孤独,但赏其美丽;有寂寞,但观之如花;有失意,但更富理想。张大嘴巴奔跑,还不时呐喊,严责当今教育之病。我想这样一位年轻善思有志之人终有大成。

提起笔来,我思绪奔涌,但笔力艰涩,不能表达内心。原因我清楚。想的多了,懒于写了,心与手失协了,心灵曾经关闭过,笔头闲置生锈了。

也许明天,不,今天,找到自己,抛却美丽的空想的幻影,踏踏实实,多读一本书,多批判自己,多思考一些应该思考的有价值的东西。

我读《人类的“老师”》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仿生学的文章。学生对它会有很多疑问,如:科学家是如何制造潜水艇?苍蝇、蚊子、蜜蜂的飞行有什么特点?上课时有的问题可以少说或不说,免得上着上着偏离语文的轨道。主要还是要把精力多放在体味语言文字上。下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粗浅认识。纯粹是就课文说课文而已。

一、课题

课题的关键词老师,加上引号,显示它的特别之处。读后才明白,课题的老师指的是生物,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相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生物为人类解开哪些惑呢?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说明所在。

二、结构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按总分总方式可把七个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二自然段写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的故事导入,很多生物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有详有略地说明人们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发,进而发明创造。第七自然段总结并发出感慨。

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它们是并列关系。三大自然段内在结构大同小异,按现象原理创造而写。

第三自然段发生现象: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

生物原理: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是防止颤抖的关键。

启发创造:造出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第四自然段发生现象:圆圆的大头的鲸能轻而易举地超过尖尖头的轮船。

生物原理:鲸的外形是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的阻力是最小的。

启发创造:模仿鲸的形体,改进设计,提高航行速度。

第五自然段发生现象: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生物原理:因为鸡蛋能够反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启发创造: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三、插图

课文共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着蝙蝠、小鸟、蜻蜓、袋鼠、鲸,第二幅画着人民大会堂。两幅插图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但课文中却没有提到关于蝙蝠给人类启示的内容,编者在这儿画上两只蝙蝠的用意何在?我想应该与课后的第五题相联系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想到人教版有篇课文《蝙蝠与雷达》可作为补充教材让学生阅读。

四、课后问题

课后第四题: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对较好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概括,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以降低难度。如:人们从_________中得到启示,造出了(改进了、设计了)______________.

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1)读拼音写汉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1)读拼音写汉字

qiānwàngānjìngqíxīnyìqǐyìbǎibáitiān

(千万)(干净)(齐心)(一起)(一百)(白天)

dōngtiāndōngfāngdīngdōngshuōhuàhuàyǔ

(冬天)(东方)(丁冬)(说话)(话语)

shēnghuópéngyǒumíngtiānhǎoyǒuméiyǒu

(生活)(朋友)(明天)(好友)(没有)

chūntiāngāoshānpiàoliangnǐmennínhǎo

(春天)(高山)(漂亮)(你们)(您好)

tāmenménkǒuhóngsèchángjiānghuāduǒ

(他们)(门口)(红色)(长江)(花朵)

zhōnghuáxiǎocǎozǎoshàngyéyefùqīn

(种花)(小草)(早上)(爷爷)(父亲)

Jiérìyísuìduōshǎoqīnshǒuxīnkǔhǎode

(节日)(一岁)(多少)(亲手)(辛苦)(好的)

xíngdòngtúxínggǔrénshítóushēngyīn

(行动)(图形)(古人)(石头)(声音)

xuéshēngxǔduōmíngzìdàochùwàibiān

(学生)(许多)(名字)(到处)(外边)

zhīdàochángduǎnjímángwàngjìxǐshǒu

(知道)(长短)(急忙)(忘记)(洗手)

rènzhēnzhíxiànsǎodìqīngsǎofùmǔmǔnǚ

(认真)(直线)(扫地)(清扫)(父母)(母女)

bàbawánquánqíquánwánchéngquánjiā

(爸爸)(完全)(齐全)(完成)(全家)

huíjiākànjiànkànzhewánzheshuōhuàxiàohuà

(回家)(看见)(看着)(玩着)(说话)(笑话)

jiànmiàngāoxìngdiǎntóuhuìhébúhuìmāma

(见面)(高兴)(点头)(会合)(不会)(妈妈)

mǎyǐniúnǎizhōngwǔhuángniúhélìfàngxué

(蚂蚁)(牛奶)(中午)(黄牛)(合力)(放学)

shōuxīnmùtóngnǚertàihǎodàjiātiānqì

(收心)(牧童)(女儿)(太好)(大家)(天气)

qìchēzǎoshàngcǎodìbúqùbáiyúnmíngliàng

(汽车)(早上)(草地)(不去)(白云)(明亮)

gāodàhépíngzhòngtiánhuàyǔlǐzijìjié

(高大)(和平)(种田)(话语)(李子)(季节)

qīngxiùxiāngqìtīnggēsuǒyǐchànggēliánmáng

(清秀)(香气)(听歌)(所以)(唱歌)(连忙)

yuǎnfāngyídìngfāngxiàngwèntíyǐhòushítou

(远方)(一定)(方向)(问题)(以后)(石头)

gèngjiāfāngbiànzhǔyìwángzizǒngshìxiānhòu

(更加)(方便)(主意)(王子)(总是)(先后)

shīqùgǎnlùyìqǐgānjìngānjìngtóngxué

(失去)(赶路)(一起)(干净)(安静)(同学)

gōngréngōngpíngzhuānxīnzhuāntóugāngcái

(工人)(公平)(专心)(砖头)(刚才)

niánjíjíhǎoduìyǒutàiyángmǎyǐhǎoma

(年级)(极好)(队友)(太阳)(蚂蚁)(好吗)

fángqiánjīnqiántiānkōngchuāngliánfángzi

(房前)(金钱)(天空)(窗帘)(房子)

fángwūjiéwǎnggǔshītèbiéshùlínmùcái

(房屋)(结网)(古诗)(特别)(树林)(木材)

bìméntuányuánkòngxiánzìlìlìqìbúshìshìqíng

(闭门)(团员)(空闲)(自立)(力气)(不是)(事情)

yúnduǒměihǎowǒmenyèzifēijītāmen

(云朵)(美好)(我们)(叶子)(飞机)(它们)

sòngbiéguòláishíjiānduìbǐràngkāirènshi

(送别)(过来)(时间)(对比)(让开)(认识)

láibawěibabǎshǒuchóngziláiwǎngzhùchù

(来吧)(尾巴)(把手)(虫子)(来往)(住处)

dédàohěnduōxiǎohéwèihéjiěmèijièshū

(得到)(很多)(小河)(为何)(姐妹)(借书)

nǐnenítǔshuíyayáchǐnaernàbiānhàipà

(你呢)(泥土)(谁呀)(牙齿)(哪儿)(那边)(害怕)

hòugēnshùgēnliángkuàiběijīnglìliàngtóngnián

(后跟)(树根)(凉快)(北京)(力量)(童年)

zuìhǎoguǒyuányuánqiúyīnwèibànfǎxiàoliǎn

(最好)(果园)(圆球)(因为)(办法)(笑脸)

yángguāngkěshìshítouzhǎorénwǒdexǔduō

(阳光)(可是)(石头)(找人)(我的)(许多)

biérénlìngwàidàoláidàoshuǐdōushìxiàrén(别人)(另外)(到来)(倒水)(都是)(吓人)

jiàoshēngzàijiànxiànzàidàxiànghǎoxiàng

(叫声)(再见)(现在)(大象)(好像)

zuògōngzuòyèdiǎntóudiǎnmíngzhàomíng

(做工)(作业)(点头)(点名)(照明)

fēngshāchāoxiědàhǎimùqiáozhúzishùlín

(沙发)(抄写)(大海)(木桥)(竹子)(树林)

jūnduìhémiáocǎopíngjǐngkǒushēnggāo

(军队)(禾苗)(草坪)(井口)(升高)

wángzizhǔréntīngcónghǎibiānyùndòng

(王子)(主人)(听从)(海边)(运动)

zhèshíjìnqùdàolùbèikékànjiànpíngyuán

(这时)(进去)(道路)(贝壳)(看见)(平原)

yuànyìnánshēnglìngwàiyǒuàixiǎoxiāpǎobù

(愿意)(男生)(另外)(友爱)(小虾)(跑步)

bàozhechuīfēnghuānlètǔdìshuǐchǐkuàilè

(抱着)(吹风)(欢乐)(土地)(水池)(快乐)

lǎorénlǎoshīduǎnxiǎozhīdàoduìlìcūnzi

(老人)(老师)(短小)(知道)(对立)(村子)

lěngdànkǒulìngrèqìyǒuqíngqíngtiānlāchē

(冷淡)(口令)(热气)(友情)(晴天)(拉车)

bǎmenhǎobasònggěijiéguǒshēnghuóshuǐhuā

(把门)(好吧)(送给)(结果)(生活)(水花)

zhònghuāchīcǎoxiànshíxīnkǔxuéwènfēicháng

(种花)(吃草)(现实)(辛苦)(学问)(非常)

chángchángwènhǎoshíjiānhuǒmiáohuǒbàn

(常常)(问好)(时间)(火苗)(伙伴)

yíbàngòngtóngqìyóufēnkāizhǔyàowánshuǎ

(一半)(共同)(汽油)(分开)(主要)(玩耍)

méiyǒugèwèiháiziyīnggāirénxuǎnběifāng

(没有)(各位)(孩子)(应该)(人选)(北方)

nánfāngjiāngshuǐhúshuǐqiūyǔmiǎozhēnliǔtiáo

(南方)(江水)(湖水)(秋雨)(秒针)(柳条)

xuěbáibāngmángqǐngqiújiùshìdìqiúwánxiào

(雪白)(帮忙)(请求)(就是)(地球)(玩笑)

tiàodòngtáozitáopǎoshùlíngānghǎolánhuā

(跳动)(桃子)(逃跑)(树林)(刚好)(兰花)

gèwèimíngzìzuòxiàzuòwèidàiduìjímáng

(各位)(名字)(坐下)(座位)(带队)(急忙)

fāmíngchéngwéiwǎnshàngzàijiāshénmebiànhuà

(发明)(成为)(晚上)(在家)(什么)(变化)

wánquánwánchéngchéngjiùhuíjiāhuàjiā

(完全)(完成)(成就)(回家)(画家)

lǎoshīlǎoshishìqinggùshigshīgùxiāng

(老师)(老实)(事情)(故事)(古诗)(故乡)

glǎoxiǎngxiàngxiǎngfǎdàxiàngzhàoxiàng

(古老)(想象)(想法)(大象)(照相)

hǎoxiànghuàxiàng

(好像)(画像)

我读《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课文起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只一句话,干净利落。接着从三个方面写了北大荒的景色:先写天空,写天空的云;次写小河,写小河的清澈;再写原野,写原野的热闹。然后用一句俗语“大豆摇铃千里金”轻描淡写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呼应开头,赞美北大荒的秋天。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陶醉的景色,展现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副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读之令人神往。

神往之一:北大荒的绚丽色彩

在文中作者了运用大量色彩的词,仿佛一位画家,用五彩的颜色在描画北大荒的秋景图。瞧!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这是北大荒秋景图干净明亮的背景。在这明净的背景上,抹上“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的流云,给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无限绚烂。天空下是“蓝绸子”一样的小河,这“蓝绸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它的颜色,还仿佛是可以让我们触摸到的,闭上眼感觉一下,柔柔的、凉凉的、滑滑的,无比舒服。河边的原野上有“黑红黑红”的高粱,“红得像一团团火”的榛树叶子,这里的“红”与上文的“血红”,同样是写红,但其中的深浅浓淡却有极细微的差别,这样的差别就显出了这位“画家”用色的精到绝妙了。这样的一簇簇黑红,一丛丛火红,一道道血红点缀在北大荒“金黄”的九月里,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令人沉醉于北大荒迷人绚丽的世界里。

神往之二:北大荒的宁静与欢快

北大荒很宁静,广袤的大地,一条“透明的蓝绸子”一样的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静得那样安详,静得那样神秘,连小鱼的游动都只能漾起“一道道波纹”,而没能激起一朵朵水花,也许这波纹,很快也就归于平静了。这样的静,让人的心霎时也沉静起来。

北大荒又是欢快的。听,原野上大豆“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地里挺拔的高粱正在“乐呵呵地演唱”。它们在笑什么唱什么呢?是因今秋自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欣慰地笑?是为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民的勤劳而自豪地唱?看,榛子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这“火”跳跃在山坡上,跳跃在大路口,跳跃在村子口,也跳跃在北大荒的人们的心上。这哗啦啦的笑,这乐呵呵的脸庞,这跳跃的“火”,就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在北大荒的原野上热闹着、欢腾着……

神往之三:北大荒的富饶

北大荒“大豆摇铃千里金”的九月,该是怎样一幅富饶景象呢?“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又将会“用双手捧出”怎样“沉甸甸的宝物”呢?红彤彤的高粱?绿油油的大豆?金灿灿的麦穗?名贵的人参、鹿茸?还是河塘里的小鱼、草甸子里的野鸡?就留待亲爱的读者们去寻宝吧。

这一幅绚丽的画,这一场盛大的晚会,这一片富饶的土地,藏在这一些美丽的词,这一些欢快的句中,该赏的赏,该品的品,该读的读,该议的议,该搜寻的去搜寻,一切皆由教者把握了。

24苏东坡改对联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苏东坡改对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几副对联。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副对联,请学生读一读,问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对联。教师也可简单说说什么是对联。
2.板书课题。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梳理归纳。如:
(1)苏东坡是谁?
(2)为什么要改对联?
(3)苏东坡是怎么改对联的?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个人读文的基础上,小组内同学互相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有读不准或读错的字音要帮助小伙伴读正确。
2.读文后划出生字,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
(三)检查反馈,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进行认读。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可以进行说话训练。如:
(1)聪明——聪
课文中说谁很聪明?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解决了学生质疑的问题。
(2)贴在门上——贴
苏东坡贴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出示两副对联让学生读一读。
(3)“读了”“了不起”这两个词语该怎样读?
出示句子:他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4)出示其他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
(四)读书质疑,感悟内容。
1.学生再次读文,想想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通过读书找到了答案。
2.通过读书找出苏东坡开始写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请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3.说一说,这两副对联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读,议的活动,体会上下联各加上两字后意思的不同。
4.让学生再进行朗读,读出两副对联内容的不同。
5.引导学生解疑,为什么要“改对联”。
(1)请学生读课文,简单说一说改对联的经过。
(2)师生合作,转换角色,表演体会。
①老师可扮演苏东坡,请学生扮演老人。表演前请学生想想,课文中的老人为什么会给苏东坡拿来这本书,他会对苏东坡说什么?
②再进行表演。表演中如果学生扮演的老人说不出来,可以请其他学生扮演老人补充,也可问学生,如:“老人家,您为什么要让我看这本书呀?”“您想告诉我什么道理呀?”目的是在表演中,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变成人物的语言外化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骄傲是不对的。
(3)表演体会后,再读读苏东坡修改的对联。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6.交际延伸。
请学生说说,你喜欢苏东坡吗?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演一演。
3.收集苏东坡的诗词或故事。
第二课时
(一)信息交流。
1.介绍苏东坡的生平,故事。
2.读背苏东坡的诗词。
(二)复习生字。
1.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正确朗读。
3.小组内读生字词语,互相检查。互相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认真观察6个要求会写的字,看一看笔顺跟随表,自己说一说这些字该怎样写,边说边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些字。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3.学生汇报。说说哪些字值得大家注意。
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如“尽”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点要写得大一些。
4.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5.请学生书写。
6.反馈纠正、评议。
7.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8.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四)拓展练习。
观察“高高兴兴”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读《我的老师》有感 学生作文范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我的老师》有感 学生作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龙源口镇海龙学校

今天,我意外地看到了《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我很想出知道别人的老师是怎样的,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把它看了一番。读了《我的老师》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受感触,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面充满了作者对老师浓厚的敬意。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师。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在学校,老师犹如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一棵大树,而我们就是小苗。大树将自己的营养全都给了小苗,让小苗成为苍天大树。老师你犹如火光,将我们个个点亮了,但是自己却熄灭了。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尊敬的职业了,我敬仰世界上每一位老师,因为他们是伟大的。老师,您犹如一座山,这一座山为周围的景物都给予了最好。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实在太多太多了,老师将青春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在老师付出的背后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每到了我们舒舒服服睡大觉的时候,老师此时此刻就正在灯光下改作业。老师这么拼命地给我们上课,得益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老师拼尽了努力去为我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校甚至有些学生不体会老师的用心良苦,老师为了我们真是辛苦了。在这里我对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你。是你让一个无知的小孩成了一个知识也挺丰富的学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你为成长的路上付出了许多,让我人生这一条路上有了许多精彩。让我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老师是我的第二个父母,在我遇到了困难的时候。老师,您是第一个伸出双手为我解决困难的,您对我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为有你们这样的老师而自豪。

我读《小稻秧脱险记》的小小思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我读《小稻秧脱险记》的小小思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因此本课的教学落脚点:一是理解、感悟语言,特别是文中运用的大量表现力极强的四字词语;二是了解科学常识,于潜移默化间培养科学精神。

古人云:“学贵于自得”,这就是说要重视“自求自得”的学习实践,注意在学生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前面诸多优秀设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在表演、朗读、感悟中真正提高其阅读水平。此外,由于是一个情境性很强的的童话故事,因此还可采用“情境法”,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文本,进入角色,兴趣盎然。

全文共5个自然段,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

“小稻秧遇险”一节可以通过“一群”“团团围住”来体会杂草的多而密,长势旺(土壤里的营养当然不够了),通过“气势汹汹”“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等词来体会杂草的蛮不讲理,气焰嚣张;通过“气得脸色蜡黄”“当场病倒”等词语来体会小稻秧的寡不敌众、危在旦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杂草嚷叫的语言和小稻秧柔弱的反问进行有感情朗读,从而体会争吵的“激烈”。同时学习这一段还可以结合教学渗透写事四要素的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小稻秧脱险”一节是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对城里的学生来说,这一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喷雾器”“除草剂”缺乏感性认识,老师要充分考虑学情,事先准备好实物图片、资料介绍(文本、图片、录像、课件等)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困难。这一段的教学仍要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先选定学生扮演喷雾器大夫、杂草的角色,再让其他学生充当“导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鼓励学生凭借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自由创造想象,在读读、演演、评评中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将科普作品的科学性与童话的虚拟性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

比如“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但不违背科学道理,因为杂草的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快,总是和农作物争营养。

再比如,说“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这也是拟人,和实际情况也是一致的,稻秧缺了养料,就会发黄枯萎,耷拉下叶子,就像人病倒一样。

经过参加《小稻秧脱险记》一课的网上集体研讨后,我个人在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个重新认识教材、重新确立教学主体的过程。刚开始我认为既然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那么它除了承载一般课文所承载的语言文字的感悟与积累外,还应承载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因此在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教学重点的确立上就出现了“重科学、轻童趣”的偏差。看了高林生老师及其他几位网友的见解后,我茅塞顿开,发现自己陷入了教学参考书确立的教学目标中,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尤其是读了江南浪老师的话:“童话是学生眼里的世界,是童眼看世界的结果。文章中的如高局所言,就是三个活生生的人物呀。”“用学生的童心去感悟文”,我更加认识到原先自己对教材把握得不到位,我在心里暗自庆幸:幸亏这课我还没上,幸亏有了这次集体备课活动!

丧家狗——我读论语•自序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丧家狗——我读论语•自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献专业,也给本科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负责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这部讲义,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所谓讲义,其实是读书笔记。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想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话(《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很多人都并不明白,这顶帽子的含义是什么。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一个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空怀周公之梦,梦想恢复西周盛世,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他很执着,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来到郑国的东门,有个擅长相面的专家,叫姑布子卿,给他相面。他说,孔子的上半身像尧、舜、禹,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孔子不以为忤,反而说,形象并不重要,不过,要说丧家狗么,然哉然哉。

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失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可是遍干诸侯,还是一无所获,最后老死于鲁国。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宿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至于副标题么,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某某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

我这个人,文革受刺激,比较多疑,凡是热闹的东西,我都怀疑。比如现在的孔子热,我就怀疑。我读《论语》,是为了破除迷信。第一要破,就是圣人。

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唐吉诃德。

这是我的印象。

其次,我想讲一下,为什么过去我不爱读《论语》,现在却要卖劲儿读《论语》,而且是当作一部最重要的经典来读。

我先讲不爱读《论语》是怎么回事。

坦白地讲,我读《论语》,是重新补课。这本书,我过去读,中学就读,但不爱读,一直没下过功夫,一字一句仔细读。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我想,如果没有心理暗示,像我小时候一样,像很多外国人一样,既没人劝我尊,也没人劝我不尊,很多人的感受,可能和我一样。

我更喜欢《老子》、《庄子》和《孙子》,戏称老装孙子。

这是第一。

第二,我不爱读《论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让我慢慢讲。

予生也晚。

我是生于旧社会(只呆过一年),长于红旗下,崔健唱的,红旗下的蛋。我有我的阅读背景。马、恩、列、斯、毛、鲁,我曾通读,现在不时髦;灰皮黄皮,也曾泛览,现在见不着。插队下乡,北京的孩子不一样,我的启蒙,是在文革当中,古书、杂书,看了一大堆。康有为的孔教会,我不及见;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也没赶上;新儒家的书,一本没读;尊孔教育,一点没有。

我不爱读《论语》,不是因为我只见过批孔,没见过尊孔。百年来,尊孔批孔,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跟政治斗争有关,跟意识形态有关,在我看来,都是拿孔子说事。批林批孔之前,我就不爱读《论语》。

有人说,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最不了解;最不了解,也就最没发言权。

这话有点道理,但也不尽然。我没尝过梨子,也知道梨是甜的;没吃过狗屎,也知道屎是臭的。更何况,尊也好,批也好,不是前提,而是结果。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得阅读原典。不读原典的胡说八道,才最没发言权。

上个世纪,一劈两半,我是后半截的人,代沟肯定存在,没什么了不起。小时候,我跟大人听京戏、大鼓和相声,除了相声,几乎都听不下去。我总觉得,哐呔呔,哐呔呔,咿咿呀呀,长腔满板,远不如电影吸引人。有点兴趣,那是后来的事。我的态度,回想起来,和如今的80后没什么不同。我看他们看不惯,正像我爸爸看我也看不惯。这不是大陆不大陆,台湾不台湾,而是现代化下很普遍的问题。即使欧美国家,也是早就把古典教育撇一边,二次大战后,彻底衰落。你说传统是宝贝,我同意,处于濒危,要保护,我也赞成,但非要弘扬,直到把孔子的旗帜插遍全世界,我没兴趣。

谁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当然是外国了),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

其实,敬不敬孔子,这是个人爱好。不敬又怎么样?比我小一点,王朔和王小波,他们说起这位老人,就是满嘴没好词。

五四打倒孔家店,孔家店变古董店,有人惋惜,我理解。但南怀瑾先生说,孔家店是粮食店(他说道教是药店,佛教是百货商店),此店关张,我们就没饭吃,这是危言耸听。

过去,我不爱读《论语》,还有个原因,是我不爱听人说教。人上点年纪,以为曾经沧海,就可以当道德老师,我以为是为老不尊。我一看谁说这类话,写什么人生哲学,头皮就发麻。

我总觉得,不问世道好坏,上来就说好人多,既无标准,也无统计,这种说法,极不可靠;好人活着做好事,做了好人好事,注定有好报,也是陈词滥调。事情哪有这么巧?这类善言,早就叫人讲完了,而且不光中国,全世界的说法都差不多。

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比如文革,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比如,挤公共汽车,人太多,车太少,秩序大乱,谁排队,谁甭想上;火车,千里迢迢,不是一时半会儿,汽车可以让座,火车就没人让,里面的道理很简单。道德,甭管多好,社会一乱,说垮就垮,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我们都见过。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那时,道德一事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

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

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比如,咱们的邻居老大哥,人家俄国,就是双头鹰、三色旗、彼得大帝、东正教。

什么人会出来吆喝,说我不讲道德?没有。什么时候,都有人吆喝道德,特别是缺德的乱世。

我还记得,文革前,没人卖劲儿捧孔子,也没人卖劲儿批孔子。您别以为,孔子不在,就没人讲道德,道德是孔子的专利。道德,管人的人,都好这一口,政治家爱,神学家更爱,没有孔子,照样有人讲。

比如文革前,我上的那个中学,就特重道德教育,当然是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为革命而学习,又红又专,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德育总是摆在第一。我还记得,团中央有个穿破棉袄的(胳膊肘露出棉花,显出艰苦朴素)常来我校演讲。他很会演讲,讲得我心惊肉跳。他说,人到晚年,扪心自问,我这一辈子到底有哪些污点?你要问自己。奥斯特洛甫斯基说过(大家常说那段话,我背不下来),人生的污点,留在心上,永远抹不去。我心想,我的污点那么多,怎么办呢?心里好难受。

文革前,入团是大问题,对人是吸引力,也是压力。

那时,大家都向团组织靠拢,像跟神父忏悔那样,交待自己的问题和罪恶。有个同学跟团支书交心,讲了自己的秘密,把团支书吓了一跳,他跟别人漏过点口风,说这个秘密太可怕。文革伊始,众怨所集,入不了团的人,我们班的干部子弟,开始围攻团支书,说他包庇坏人,情急无奈,他把这个秘密公布出来,写成大字报,我那位同学差点被打死。我们学校,可是个打手云集的地方。

文革前,我记得,团里曾派人找我谈话,非要定期谈思想,轰了几次都轰不走。我说,反正你们也没打算发展我,何必耽误功夫。他们说,你放弃组织,组织不能放弃你,你要好好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端正一下自己的认识。我心想,就我,连团都入不了,还读人家党员的修养干什么,不读。

当时,我是个自由散漫的人,现在也是。第一,我最不喜欢过有组织的生活,甭管什么组织;第二,也最不喜欢听人说教,甭管什么教,所以无党无教。

文革前,《修养》,我没读。读是在文革中。没人批,还想不起读。打开一看才知道,里面还有孔孟的话。

我讨厌道德说教,其实是在文革前,和批孔无关,但不爱听人讲道德,却是一贯态度。用一种说教代替另一种说教,在我看来,没必要。谁爱用谁用,我不需要。

说起读古书,港台人常说,大陆人,不读古书,不重传统,除了考古,一无是处,这是中了五四的毒,文革的毒。大陆的人听了,也跟着起哄,说是呀是呀,千不该万不该,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台湾、香港,我去过,他们的传统文化怎么样?研究水平怎么样?我心里很清楚,没必要这么吹。更何况,这条对我不适用。古书,我一直在读,现在也是靠三古(考古、古文字、古文献)吃饭。

今天说五四,我还是充满敬意。

五四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启蒙,启什么蒙?关键是确立西学或新学的主导地位。当时对孔子,不管说过什么过头话,都要从当时的环境来理解。中国的现代化,是揍出来的现代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不把华夏传统的小巧玩意儿搁一边,就无法摆脱被动局面。这一步,非走不行。不走,不能迎新;不走,不能保古。更何况,孔子当圣人,他所依托的科举制,这张皮没了,毛将焉附?大家把孔子从圣人的地位拉下来,让他与诸子百家平起平坐,有什么不好?无形中,这等于恢复了孔子的本来面目。

五四挽救了孔夫子,挽救了传统文化。我一直这么看,今天也没有变。现在,大家喜欢讲大师,他们都是怎么来的?你可以去查一查,他们有几个是纯粹土造、原汁原味?还有,海峡那边,史语所是怎么来的?台大是怎么来的?胡适、傅斯年是什么人?蒋介石骂五四,胡适为什么反对?新学旧学,孰优孰劣?再清楚不过。

传统中断,是危言耸听。

我记得,有一次开会,酷爱道家的陈鼓应先生发言,他说,有人说,我喜欢道家是感情用事,我就是感情用事。因为你们不知道,我在台湾,国民党天天给我们讲仁义道德,他们把我的朋友关起来,用一把小刷子刷他的生殖器,这是一种刑法。我一看儒家的书,就想起这把小刷子。他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想,他恨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孔夫子。

孔子只是符号。

国民党不是传统文化,港英当局不是传统文化,共产党大陆更不是,所谓传统文化,都是以现代化为前提,只有摆脱现代化的压力,才能腾出手来保一保,就像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陆的现代化,基础薄弱、铁桶合围、孤立无援,态度最激进,水平最低下,保古的生态环境不一样,现在喘过一口气,不要忘乎所以。

80年代,大家骂中国太传统,现在又骂太不传统,到底哪个对?自己抽自己耳光,到底能抽几回?

文革批孔,我是赶上了,但没参加。当时,批林批孔的主力是大学老师和工农兵学员,我是一介农夫,哪有资格?我记得,有一阵儿,陪我爸爸到北大图书馆查书,现在的那个教师阅览室,书是按儒法两家一分为二,教学是围着儒法斗争转。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各有分工,每个系批一本书,热火朝天。

批林批孔,孔子不过是符号。当时的史学,都是影射史学,说话方式怪,阅读心理怪,大家特爱捕风捉影。那个年代,好端端一双塑料凉鞋,能从鞋底读出介石过海。孔子不是孔子,是前国家领导人,第一是刚刚摔死的林彪,第二是已经整死的刘少奇,第三是还在位子上的周恩来,这是当时的戏剧语言。

那时的我,已经20多岁,读过不少古书,但对《论语》毫无兴趣,有兴趣的,恰恰是批林批孔的人。他们怎么批,我倒是记忆犹新。大家不要以为,文革就是不读书,特别是不读古书。其实,举国若狂读古书,特别是读《论语》,恰恰就是那一阵儿。我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文科的知识分子,包括现在被捧为大师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卷入,所有古书也是翻了个底儿掉。就连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它们的整理出版,也是乘了这股东风。

我的启蒙是在文革时期。所谓启蒙,就是不能再糊里糊涂,更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崇拜知识,不崇拜知识分子。我见过的知识分子,好人有,但很多不是东西。大家要写文革史,千万不要以为,文革就是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都是受害者。其实,文革当中,真正整知识分子的是谁,主要都是知识分子。爬到权力颠峰的,很多也是知识分子。老百姓糊涂,是本来糊涂,知识分子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时过境迁,我对文革,印象最深,不是政治的云翻雨覆,而是人心的倾侧反覆,好好一人,说变就变。落下的病根,或曰后遗症,今天没断。据我所知,当年的批孔干将,有些还是急先锋,只不过换了尊孔而已。他们比我年纪大,原先受过尊孔教育。

从尊孔到批孔,从批孔再到尊孔,他们是轻车熟路。

文革批孔,当然和毛泽东有直接关系。

毛泽东对《论语》背得很熟,经常在讲话中引用。他说,他读过六年孔夫子的书。从湘潭到长沙,他还尊孔,只是到了北京,受新文化运动感染,才开始批孔。他既尊过孔,也批过孔。孔子办教育、讲学问,很多话,他喜欢,但他个性强,温、良、恭、俭、让,不喜欢。斗争环境,爱讲斗争话。孔子反对学种菜种庄稼,他看不起。文革以前,他对孔子是有褒有贬,说好的时候有,说坏的时候也有,有时还自相矛盾。他既讲过孔子不民主,也讲过孔子很民主。总的看起来,原先的印象并不坏,不然,他不会用《论语》中的话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字(李敏和李讷)。

毛泽东对孔子的态度,急转直下,完全是政治原因。和蒋介石一样,他是政治家。政治斗争就是政治斗争,一切以对手为转移。这是问题所在。现在的尊孔和批孔,其实是欢喜冤家,斗争的逻辑并没变。

1942年,匡亚明劝毛泽东为孔子说点公道话。毛泽东说,重庆正在尊孔读经,还是别说,既不要批,也不要捧。1943-1945年,郭沫若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尊儒批法(也批墨,也批老、庄)。他以孔子比共产党,秦始皇比蒋介石,史学著作和历史剧,皆含隐喻。1954年,毛泽东还说,孔夫子是革命党,就是根据郭沫若。但1958年,轮到有人骂他是秦始皇,他就反过来了。越到后来,越讨厌孔夫子,越认同秦始皇。特别是刘少奇和林彪,他的政敌,都喜欢儒家,使他很生气(*江还批周恩来)。郭沫若和范文澜,本来是他喜欢的历史学家,但他们都尊孔,他就支持批孔派(杨荣国和赵纪彬),反过来批郭沫若。新民学会时期,他就检讨过,自己有以人废言的毛病,晚年更突出。政治放大了这种毛病。

我们不要忘记,批孔是政治,不是学术。对抗格局下的思维定势,永远都是翻烙饼。翻烙饼不是学术。学术不能跟着政治跑,跟着政治对手跑。政治是个好恶太深的领域,好恶深,则偏见生。学者要有超然独立的学术立场。尊孔和批孔,作为学术,本来都可以讲,变成政治,就是打烂仗。解放后,尊孔代表有两位,冯友兰和梁漱溟,他们在文革中的表现,适成鲜明对照。冯友兰,与世俯仰,推波助澜,批孔比谁都过分;梁漱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和毛泽东吵过架,挨过骂,居然一点不记仇,晚年仍推崇毛泽东,说平生最佩服,就是此公,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当年,他敢说,批林批孔是政治,批林可以,批孔不同意。观点对错不谈,他老人家,前后如一,表里如一,人格非常高尚。

我佩服的是这种人,批也好,尊也好,都不能随风倒。

最后,我要说一下,为什么我要读《论语》,我是怎样读《论语》。

最近几年,有三个刺激,逼我重读《论语》。

第一是竹简热。90年代,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都是以儒籍为主,内容涉及孔子,涉及他的主要弟子,不但和《论语》有关,也和大小戴《记》有关,为古代儒家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新线索。过去研究儒家,主要是读孔、孟、荀,孔、孟之间的七十子,反而不讲,漏洞太大。我虽不同意,以儒家作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但儒家出现早,地位高,影响大,不容怀疑。我们要把这些新材料吃透,还要返回来读《论语》。此课不补,没有发言权。

第二是孔子热。现在,和80年代不同,我还记得很清楚。80年代,主要气氛是痛批传统,怨天尤人骂祖宗。现在,风气陡变,传统又成香饽饽。向左转,向右转,谁都拿孔子说事,孔子真是左右逢源。从骂祖宗到卖祖宗,这个大弯儿是怎么转过来的,前因后果,值得深思。美国学者史嘉柏(DavidSchaberg)有篇书评,是介绍西方的《论语》研究,文章的题目是《沽(贾)之哉,沽(贾)之哉》。用在我们这边,也很合适。传统和孔子都在热卖之中。作为文化现象,要想看得清,也要读《论语》。

第三是读经热。现在鼓吹少儿读经,不是读《五经》,而是读蒙学课本,也是甚嚣尘上,我是不以为然,但怎么读古书,确实是问题。现在,我在北大讲四大经典,《论语》是其中之一。我想认真思考一下古书的经典化,以及现在如何选经典、读经典的问题。

说实话,我读《论语》,主要是拿它当思想史。古代思想史,有很多争论,我是像看戏一样,坐在台下看,并没打算加入哪一拨。学道德,更不沾边。

历史上捧孔子,有三种捧法,一是围绕政治,这是汉儒;二是围绕道德,这是宋儒,三是拿儒学当宗教,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三种都是意识形态。我读《论语》,就是要摆脱这套咒语。

我的读法是:

(1)查考词语,通读全书。按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仔细读,先参合旧注(以程树德《论语集释》为主),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把全部细节过一遍筛。

(2)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纵读《论语》。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门弟子,第三是《论语》中的其他人物。借这种考察,为各章定年,能定的定,不能定的阙如,把《论语》当孔子的传记读。

(3)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4)最后,是我的总结,所谓总结,是用原书说话。

孔子这本书,有不少道德格言,有些比较精彩,有些一般般。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心下》)

我于《论语》,也是如此。

读《论语》,要心平气和。

2006年10月15日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读思结合 优化感悟——我教《揠苗助长》。


读思结合优化感悟——我教《揠苗助长》。

读思结合优化感悟——我教《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则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内部的发展规律,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是: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

4、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5、从语言中体会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生活中要有美好的愿望,也要有正确的奋斗方法,才能达成愿望。

6、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根据我执教多年低年级的经验,我觉得: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词语,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理解出来,较长的句子也基本能准确断句,读通顺。

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结合课文的插图,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较为成功地执教了这篇课文。

回头反思,我的基本做法是:

1、自学过关、尝试感悟。

教学中,我注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独立阅读的主动性,培养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自学自悟学习方式在二年级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是非常必要的,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例如:开课亦始,我就以“预习过关”的方式,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1)、首先,我们来预习这则寓言,中有五道关卡挡在我们面前你能闯过去吗?

(2)、出示寓言大闯关,请同学们根据闯关要求试着预习吧!

朗读关:读通课文

字词关:读准生字字音

理解关: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筋疲力尽

思考关:再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问关:对课文内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3)、这些关卡你能过吗?你想过哪一关就在小组内认真展示一下,让小组同学为你加加油!想过哪一关?试试看!

2、注重朗读,激活感悟。

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课堂上进行多层次的朗读并引进默读训练,是有效理解本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我合理运用朗读这一“感悟媒介”,师生读中悟情。特别是讨论“巴望”能否换成“盼望”“希望”和理解“总算”等词语时,通过朗读引导使学生们达成高度的共识。

例如,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时,我先指名学生朗读,并适时引进默读训练,然后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

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3、凸显形象,内化感悟。

引导学生凭借想象联想,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变抽象的语言感知为具体的形象感受。教学后段,我让学生以简笔画显现揠苗助长的过程,将文字符号转换成连贯的生活画面,如画出了禾苗的不同生长状态:“没有长高”、“长高一截”、“都枯死了”。一幅幅生动简明的画面,正是学生动用了全部感官与心智去深入接触语言材料获得的感悟。同时形象的再现又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进一步感悟。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

例如,(1)、请你拿出你手中彩笔,在纸上画出禾苗“没有长高”、“长高一截”、“都枯死了”这三幅画。体会一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4、调动积累、促进感悟。

丰富的理性与感性经验是“感悟”的前提,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领悟寓意。让学生运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再现揠苗助长,让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解决农夫的困惑,让学生联系读过的《守株待兔》深入领悟《揠苗助长》的寓意。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利用文本的信息激活了学生这种潜伏的“意念系统”,从而使学生能够恍然顿悟。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质疑问难:

(1)、对课文内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探讨的?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3)、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对爸爸怎么说?

这样将学生主体置身阅读活动之中,变理解文字为感悟生活,变体会情感为表达情感,主体之情与文章之情融为一体,碰撞、交流、共鸣,从而获得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悟。

信息来源:宜昌市猇亭区实验小学

信息作者:何庆红

我爱你,汉字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期总第课时

本单元(章)第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

我爱你,汉字

课型

1.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5.学会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我爱你,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会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我爱你,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阶段:制定计划,开展研究(一)走进汉字导语: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文明。她每一个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她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让我们继续走进汉字,研究汉字,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吧!(二)制定计划1.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了解汉字的历史、搜集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社会用字调查、搜集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作品。)2.设疑。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查阅哪些方面的资料?3.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搜集趣事:搜集笑话或趣事。调查社会用字:去大街、家庭、校园、同学的作业本等寻找、拍摄,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报刊杂志、字帖寻找名家或优秀书法作品,寻找伙伴优秀的书法作品……4.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________________小组活动计划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学阅读资料。(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书法作品欣赏、我爱你,汉字)6.小组开展研究:(学习方式:观察了解、请教师长、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社会调查等等)第二阶段:活动展示活动一: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1.猜一猜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2.说一说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3.看一看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4.故事串①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想的。(讲解“监”、“国”、“女”等汉字故事)②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一字毁千军、一点值万金……)活动二:火眼金睛1.创意寻找组织活动:带学生去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或让学生分析本班同学作文班或作业中的错别字。2.实践指南现在,你是否愿意把观察到的错别字情况记录下来?你可以采用记录表的形式(如下表),可以拍摄下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记录。3.撰写报告学习调查报告3.指导写简单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3)提出整改建议。提出防止和减少错别字的建议。4.小组汇报调查情况。5.小小建议书在社会用字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有关部门、当地政府或你的同学写一封建议书,建议改正错别字。活动三:书法作品赏析1.欣赏教材作品阅读课本: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2.拓展书法文化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3.读读背背《赞汉字》,结合诗中的词语欣赏搜集碑帖和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奔放,篆书隶书,古色古香等。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4.举办小型书法展览可以欣赏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的作品,也可邀请同学或老师、家长现场挥毫。活动四:诗文诵读1.激情导读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读她,如同一段隽永秀美的小诗;用心品她,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她,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读读诗人刘湛秋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你一定会为自己面前的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2.体验汉字在作者眼里,一个个“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作者还觉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读读这14个生字,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从哪些字中感受到、回味到怎样的风韵?3.感悟交流自己静心品读的感受。4。交流读完课文我最想(有感情地读、体会热爱文字的情感,摘抄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句子……)5.出手不凡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你觉得汉字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第三阶段:活动评价、活动续曲1.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2.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我爱你,汉字”活动评价表自评能提一些好的主意与组员愉快地合作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同学对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评价老师对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3.总结本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成果。运用自己写的文章,加上搜集的资料、图片,制作小报、班级举办展览、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成果。4.学习中继续探究有关汉字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我读对联识汉字》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对联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