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十二月歌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21

十二月歌。

《十二月歌》是一篇写一年十二个月份中最有代表性的节日,本课时要求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会写两个字,通过学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谈话、看图引入,读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识字,配乐朗读欣赏,朗读感悟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随文识字,自主合作识字为重点。

在这堂课上,我主要以随文识字为主,利用图片识字,如:池塘、墙。在出示课文的同时出示花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然后认识这些花的名字,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当小老师认字,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用上你的识字好办法来学学)小组比赛认字情况,不认识的字找出来请教小组的同学等等,同桌比比谁的识字方法好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在认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字时,如:外、女、秋、香、黄、雪、松、清、放,我出示卡片后,让学生找找规律,孩子们很快的说出偏旁相同,归纳出带有这一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这样对形声字的认识就很简单了。

同时课堂上也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进行部分生字的认读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这些字词,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识记,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2、朗读始终为主线。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始终作为教学的主线,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虽然课文短小简单,但是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我设计了多种方式读文,有配乐读,表演读,同桌比赛读,想象读,具体指导一些词语的读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很多环节没有充分落实,如学习中秋一词,没有具体联系生活组词;如想象练习说话,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能都有表达的机会,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另外,书写指导还不够,课堂上没有练习书写和讲评。

编辑推荐

识字二·十二月花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传说,在百花园里,有着各种美丽的花。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那里瞧瞧,大家想去吗?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二,谁来读题?翻开书第64面。
师: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老师告诉你们,这些花的名字呀,就藏在儿歌里,你找到谁,谁,就会和你做朋友。有信心找到他们吗?要是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问老师、问同学、读拼音)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要求认识的字,看看哪些字不用老师教,不用拼音,你就认识,再看看哪些字你不认识,试着用你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认一认,再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好不好?
二、阅读感悟、识字交流
1、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2、小组交流,互教互学。
3、生自愿介绍识字方法
师:我发现咱们班有些小朋友特别聪明,自己认识了那么多的字,有的小朋友特别会学习,刚才,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就学会了好几个字。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什么字,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4、教师小结
师:其实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比如说我们班有4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名字,你要细心,就能认识许多字,张然、刘月、陈思远和曾雅玲就认识不少小朋友的名字;再比如说我们走在街上,街道两旁有灯箱,广告上就有很多字;经常看书,你也能认识很多字。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认识许多字,学到许多知识。
5、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你喜欢儿歌中的哪句话,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多读几遍。
(2)谁能读给大家听?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4)你在读这句话时找出了哪几个字?会读吗?
第一句
师:这个字我们以前学过,是第四声“立正的正”,在这里读(第一声),它是(多音字)。一起读。谁知道正月是什么时候?正月就是农历的一月。
师:你怎样记住兰字呢?
师:我也很喜欢这句话,我的名字里就有这个“兰”字。我也来读读,好吗?
师:谁还想读?可以自己编动作。
师:听他读,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多美的花呀!谁还想读?一起来吧!
第二句
师: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以“梨”为例介绍形声字:我们来看这个梨字,它的上面是“利”表示它的音,下面的“木”字示它与树木有关。象这样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的字叫做形声字。想想(蔷薇墙)它们与什么有关?他们也是形声字。用形声字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谁会读这个字。做一做这个动作。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出示“榴”,师:发现了什么?①形声字②单独在一边读第二声,有一种水果就叫榴莲,在本课里读轻声。
师:想个好办法记住“也”字。
第四句
师:真香。谁也喜欢这句话?
师:有机会也带老师和同学们去看看,行吗?请你当小老师带读这一句话。
师:老师告诉大家“桂”字的右边也读“圭”,左边的“木”表示(与木有关),它也是(形声字)。
第五句
师:芙蓉是什么颜色,美吗?就象化了妆一样。
板画菊花,师:这是菊花的茎,这是叶,还有花朵。草字头表示(与草有关)。
第六句
师:这个字可以怎样记?师:你在哪里见过旺字?
师:冬月又是什么时候呢?看看上一句:九月菊花开满枝,十月芙蓉正上妆。十月后面应该是——对了,农历十一月就是冬月。开动小脑筋,腊月就是农历的(十二月)。
师:冬天所有的花儿都谢了,只有梅花勇敢地在风雪中骄傲地绽放。齐读这句话。
6、课中操:
师:同学们读得好,讲得也棒,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种花。请你为花儿选择合适的花盆,把它种下来。我们也来加把劲吧!
指名板贴卡片,其余学生跳舞《小红花》。
小老师检查:你认为他是对的就大声读出来。
齐读生字。开火车读。
7、再读课文
师:认识了这么多字,能把课文完整地读下来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配合着读,愿意吗?听清楚要求:老师读前面,同学们读后面的部分,记住了吗?
师:老师读的都是什么呀?(花儿开放的时间)
师:花儿美吗?花美,我们124班的小朋友更美,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三、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这一课还有几个难字,你们也敢挑战吗?
出示生字,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一个人住在大山里,这是什么字?山字要写得大一些。
师:池字笔顺有点复杂,我来试试,看能不能写好它。左边的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右边的部分象一弯池塘,要注意横折钩的横要写得斜一些,还要写好竖弯钩。
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和笔,写字时——要注意: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四、回顾全文,小节下课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十五个字,会写四个字,还认识了许多的花,学会了读儿歌,我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告诉你们,我们还能用这首儿歌做拍手游戏呢,想玩吗?大家一起来。
拍手游戏。

十二月花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二月花”,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康乃馨

芳香的康乃馨作为高雅的点缀在欧洲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了。它经常用于热烈而隆重的场面。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康乃馨是作为香料用于葡萄酒和麦酒中。

紫罗兰

美丽的紫罗兰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花卉之一。它广泛的种植在世界各地的花园和苗圃里,紫罗兰属的花卉大约有500多种。

长寿花

优雅的长寿花摇曳着灿烂的黄色,给花园里平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它那纤弱芳香的花瓣上托着喇叭型的金盅,其外形真是非常酷似黄水仙。

甜豌豆花

颜色绚丽的甜豌豆花是花园里最让人喜爱的花卉。它是一种攀缘植物,需要棚架或网状结构的花格架,供它的卷须抓攀生长。

铃兰

来自幽谷的铃兰,芳香甜美,小巧玲珑。它那铃状的小花形成极致的一束,让人惊叹欣喜。铃兰喜欢背阴生长,绿叶稠密而有光泽,是草坪最好的植被。

玫瑰

被誉为花中皇后的玫瑰,有独特、浓郁的芳香。它的栽培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和无数重多的颜色,是大自然中最引人入胜的花园植物。

飞燕草

飞燕草属于毛莨科,这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能长到三、四英尺,是园林里长的最高的植物。它那网丝形的莹莹绿叶和颜色艳丽的花朵互相纣托、相映成趣。

罂粟花

真正属于罂粟属的罂粟花,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种类区别。这些颜色娇艳的花朵,几乎是绝大多数花园里最优美、高雅的装饰。

紫菀

紫菀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繁星,这种令大众喜爱的园林植物不难描述。它属于雏菊家族。在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南部都能寻觅到它的踪迹。

万寿菊

万寿菊是花园里最容易种植和最普通的花卉之一,它们有华美热烈的颜色是床头和窗台花箱里最美丽的花饰。

菊花

菊花最早作为食用的花卉已有很久的历史。1789年是从中国引入法国后进入欧洲的。很快遍及英国和美国了。

猩猩木

一品红生长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在那里的温带林区生长的十分旺盛。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的圣诞节植物。所知有红、白、粉色和带有斑点和条纹的品种,颜色丰富多彩。

花名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

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

八月桂花满树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

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

十二月腊梅雪中香...

S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十二月歌》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S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十二月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农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所特有的景色、风土习俗等。

【设计理念】

设计实践性强而又富有情趣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2.学会认读“龙、放、外”等十二个生字。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字,认识“撇点”基本笔画。

【重点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月的特色。

【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每个月的景色、风土习俗的录像)、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放录像,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一些风景和了解一些风土习俗。

2、谈感受:看了录像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龙灯、风筝、清明、端午、池塘、龙舟、织女、大雪、青松、梅花。

3、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组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2、小组交流,选择其中一个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月的特色是什么?

3、出示课件(或图片),共同欣赏,进一步了解每个月的特点。

4、指导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朗读停顿如下:

正月/新春/舞龙灯,

二月/郊外/放风筝,

三月/清明/杨柳绿,

四月/牡丹/花正红,

五月/端午/赛龙舟,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牛郎/会织女,

八月/中秋/桂花香,

九月/登高/过重阳,

十月/满园/橘子黄,

冬月/大雪/压青松,

腊月/腊梅/傲冰霜。

(四)想想画画。

把你喜欢的月份的景色画下来,互相欣赏一下。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九、女、牛、午、四、六”六个生字。

(六)小结。

小学A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十二月花歌》教案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A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十二月花歌》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传说,在百花园里,有着各种美丽的花。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那里瞧瞧,大家想去吗?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二,谁来读题?翻开书第64面。
师: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老师告诉你们,这些花的名字呀,就藏在儿歌里,你找到谁,谁,就会和你做朋友。有信心找到他们吗?要是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问老师、问同学、读拼音)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要求认识的字,看看哪些字不用老师教,不用拼音,你就认识,再看看哪些字你不认识,试着用你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认一认,再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好不好?
二、阅读感悟、识字交流
1、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2、小组交流,互教互学。
3、生自愿介绍识字方法
师:我发现咱们班有些小朋友特别聪明,自己认识了那么多的字,有的小朋友特别会学习,刚才,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就学会了好几个字。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什么字,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4、教师小结
师:其实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比如说我们班有4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名字,你要细心,就能认识许多字,张然、刘月、陈思远和曾雅玲就认识不少小朋友的名字;再比如说我们走在街上,街道两旁有灯箱,广告上就有很多字;经常看书,你也能认识很多字。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认识许多字,学到许多知识。
5、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你喜欢儿歌中的哪句话,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多读几遍。
(2)谁能读给大家听?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4)你在读这句话时找出了哪几个字?会读吗?
第一句
师:这个字我们以前学过,是第四声“立正的正”,在这里读(第一声),它是(多音字)。一起读。谁知道正月是什么时候?正月就是农历的一月。
师:你怎样记住兰字呢?
师:我也很喜欢这句话,我的名字里就有这个“兰”字。我也来读读,好吗?
师:谁还想读?可以自己编动作。
师:听他读,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多美的花呀!谁还想读?一起来吧!
第二句
师: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以“梨”为例介绍形声字:我们来看这个梨字,它的上面是“利”表示它的音,下面的“木”字示它与树木有关。象这样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的字叫做形声字。想想(蔷薇墙)它们与什么有关?他们也是形声字。用形声字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谁会读这个字。做一做这个动作。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出示“榴”,师:发现了什么?①形声字②单独在一边读第二声,有一种水果就叫榴莲,在本课里读轻声。
师:想个好办法记住“也”字。
第四句
师:真香。谁也喜欢这句话?
师:有机会也带老师和同学们去看看,行吗?请你当小老师带读这一句话。
师:老师告诉大家“桂”字的右边也读“圭”,左边的“木”表示(与木有关),它也是(形声字)。
第五句
师:芙蓉是什么颜色,美吗?就象化了妆一样。
板画菊花,师:这是菊花的茎,这是叶,还有花朵。草字头表示(与草有关)。
第六句
师:这个字可以怎样记?师:你在哪里见过旺字?
师:冬月又是什么时候呢?看看上一句:九月菊花开满枝,十月芙蓉正上妆。十月后面应该是——对了,农历十一月就是冬月。开动小脑筋,腊月就是农历的(十二月)。
师:冬天所有的花儿都谢了,只有梅花勇敢地在风雪中骄傲地绽放。齐读这句话。
6、课中操:
师:同学们读得好,讲得也棒,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种花。请你为花儿选择合适的花盆,把它种下来。我们也来加把劲吧!
指名板贴卡片,其余学生跳舞《小红花》。
小老师检查:你认为他是对的就大声读出来。
齐读生字。开火车读。
7、再读课文
师:认识了这么多字,能把课文完整地读下来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配合着读,愿意吗?听清楚要求:老师读前面,同学们读后面的部分,记住了吗?
师:老师读的都是什么呀?(花儿开放的时间)
师:花儿美吗?花美,我们124班的小朋友更美,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三、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这一课还有几个难字,你们也敢挑战吗?
出示生字,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一个人住在大山里,这是什么字?山字要写得大一些。
师:池字笔顺有点复杂,我来试试,看能不能写好它。左边的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右边的部分象一弯池塘,要注意横折钩的横要写得斜一些,还要写好竖弯钩。
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和笔,写字时——要注意: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四、回顾全文,小节下课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十五个字,会写四个字,还认识了许多的花,学会了读儿歌,我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告诉你们,我们还能用这首儿歌做拍手游戏呢,想玩吗?大家一起来。
拍手游戏。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十二月花》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十二月花》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识字第二单元,共有4课,体现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十二月花》分别介绍了一年十二个月的12种花,从花的香味、颜色等方面作介绍。本课时借助这首儿歌引导学生识字,要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渗透、巩固一些识字记字的方法。儿歌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学情分析:

1、二年级学生经过识字第一单元及一年级识字的积累,掌握基本分析字、识记字的方法,本节课继续巩固左右结构的字的识记和书写。

2、低年级学生是进行积累的黄金时期,需要针对学生识记特点和课文特点进行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一个“兰”字,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认读7个生字。

2、朗读儿歌,感受到十二个月花的美丽,产生对花的喜爱之情。

3、在识字过程中巩固识记方法,并适当进行积累和拓展。

教学重、难点:

学会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一个“兰”字,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花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边读出花名。(课前两分钟欣赏)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引导:刚刚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花,你们喜欢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花”的儿歌。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边写边提示重点字:“花”是形声字,上面的“草字头”表意,说明与植物有关,下面的“化”表音,注意“撇”要出头。)一起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课前欣赏引入,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花,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生字放在花名中出现,这样学生初识了部分生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导语:请同学们打开书97页,轻声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

导语: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读儿歌,比一比谁的字音读的准确。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导语:现在花儿们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的字音读准确了吗,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整篇课文内容(带拼音的)

导语:同学们要认真听,他读对啦,大家就跟着他读。

老师手指哪位同学,哪位同学就接着读。

(二)读好生字新词。

1、读好多音字。

导语:在读儿歌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吗,有一个字出现了两遍,它的读音却不一样。

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词语应用:“正月”——你知道正月是几月吗?(农历一月)

“正开放”——你能用“正”组个词吗?

指导读好句子:读一读这个字所在的句子,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这两句)

过渡: 同学们这两句读的又正确又清楚,儿歌中还有一些词语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

快读读,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课件把生字新词反红,学生自己读)

2、读好花名中的新字。

出示:桂花 兰花 杜鹃 石榴 茉莉 腊梅

导语:这些花名中就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字,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开火车读)

课件:桂花 兰花 杜鹃 石榴 茉莉  腊梅(词反红)

导语:再读读这两个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读轻声)一起读读这两个词,注

意读好轻声。

3、读好本课一类生字词。

出示: 吐芬芳 共欣赏 粉红妆 长势旺 雪里香

导语:这些词一定也难不到你,我们每组出一个代表读一个词语,比一比谁读得正确,为小组争光。

导语:自己再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好句子,你就能看到美丽的花儿在你眼前绽放。(自己读——一组读一个句子)

过渡:看,生字宝宝从句子里出来啦,单个出现你还认识他们吗?谁带着大家读读。

(三)归类识字,指导写好生字

1、引导分类: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给它们分分类,说说理由。

预设:“桂、粉、旺、吐”是左右结构分一类,“芬、兰、共”上下结构一类,“里”是独体字一类。(指名一人)

2、多种方法记字。

导语:左右结构的字出现的最多,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一组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一起记住他们?

预设:换一换的方法

加一加的方法

引导: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过渡:我们记住了生字,那怎样才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漂亮呢,我们具体来看看。

3、指导书写。

(1)复习写左右结构子的小儿歌。

导语:仔细观察这四个字,他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课件—对比框),还记得我们写左窄右宽的字的小儿歌吗?快来读一读。(出示儿歌)

左窄右宽要紧凑,

左右高矮要分清。

右部穿插左空间,

避让原则不能忘。

导语:说一说儿歌中提醒我们要记住什么,就能把左右结构的字写好看啦?

过渡:儿歌中还提醒我们注意字的高矮大小,再观察这四个字,你能按左右两部分的高矮不同分分类吗?说说理由。

下面我们就对比看“粉”和“吐”的不同,抓住子的特点把字写漂亮。

(2)对比指导:粉 吐。

①整体对比,关注重点笔画

导语:“吐”这个字左右差距大,左低右高,左小右大;“粉”是左右等高。(出示对比框,高矮线)

引导:我们从整体观察完,还要关注字的重点笔画,以及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同学们观察红色笔描出的两个字的压线笔画。(出示反红笔画)

②教师范写引导:老师要写字了,你们提醒老师注意什么?

粉:横中线上起笔,贴着竖中线写小撇,横压横中线,右面稍宽,“八”要分开

捺与左边竖同高,“刀”的横折钩的横压在横中线上,撇要过竖中线穿插到左空间。

吐:横中线起笔,横压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边。

③ 把这个字各描一个写一个,学生独立写“粉、吐”。

④ 反馈展示,再写一个字,要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3)归类指导:旺、桂、兰 (按书写规则分类)。

①出示:旺、桂。

导语: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右半部分哪个笔画最多。我们写这样多横的生字

时也要遵循的规则,谁还记得? (多横间距要相等)

②在剩下的四个生字里,哪个字也适用这条写字规则。(兰)

③ 范写“桂”。

导语:在这三个字中,“桂”这个字右边横最多,有长有短最不好写,先看老师写一个。

引导:横中线上起笔,短横都从横中线起笔,长横都穿插到左空间,注意,第二个横压在横中线上。注意多横间距要相等。

引导:“旺”字注意压线笔画(屏幕反红笔画)

4、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三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5、同桌互相当小老师,互相评评,如果他写的好就画个笑脸给他,有问题就给

他提个小建议。评完再写一个,争取写得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汉字,进行归类指导,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识记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整读课文,读通句子

出示:整篇课文内容(不带拼音的)

导语: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送回儿歌中再读,这回要读清楚几月开什么花。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从读整篇儿歌到读重点词语再回到整体的朗读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要求也从开始的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过渡。扎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也体现了随文识字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十二月花的美丽

1、创设情境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导语:每月开什么花你们都记住了吗?如果让你报报花名会不会?看老师示范,两个同学怎么一问一答报花名。(示范:正月里来什么花——正月水仙香又香)

2、小组合作一问一答读书。

3、男女声合作报花名。

4、引导学生发现“冬月、腊月”。

导语:刚刚我们知道“正月”就是“农历一月”,顺着数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没有十一月、十二月

引导:儿歌中管十一月叫什么月?你怎么知道的?十二月呢?

过渡:儿歌中是按十二个月的时间顺序介绍的各种花。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首儿歌,你们自己读读,看看这首儿歌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花的?而且我们今天的认识的一些生字朋友也在里边出现了,你可要读好他们啊!

四、巩固生字,拓展阅读 扩展儿歌《四季花歌》

四季花歌

春季迎春金灿灿,粉红桃花笑脸旺。

夏季石榴红彤(tóng)彤(tóng),清雅(yǎ)茉莉吐芬芳。

秋季菊花黄似金,桂花味道十里香。

冬季兰花人人爱,高洁腊梅傲(ào)冰霜(shuāng)。

一年四季花不断(duàn),美丽迷人共欣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2、把这里的生字新词读一读。

设计意图:以一篇拓展儿歌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又一次复现了生字和积累的词语,引导学生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熟记生字词,拓展积累。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到什么了? 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必做

1、把《十二月花》、《四季花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读语文读本81页《看花》,说说你又认识了什么花。

选做

1、访问: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花,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积累一些描写花的诗句。

板书设计:

8 十二月花

(田格:粉、桂)

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腊八日水草庵即事、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词:腊八日水草庵即事、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作者简介】

顾梦游(1599~1660)明末清初诗人。字与治,江宁(今江苏南江)人,一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明副使顾英玉曾孙。崇祯十五年岁贡生。平生任侠好义,喜交结四方名士贤豪,入清以遗民终老。

顾梦游,崇祯十五年(1642)岁贡生,善行草书。与黄道周、龚鼎孳、周亮工、冒襄、张风等相往来。入清不仕。平生任侠好义,莆田友人宋珏客死吴门,归葬于福建。家贫无子,诗草散佚。他跋涉三千余里,奠酒墓门,为之整理诗草,并请“善文者”钱谦益为之撰写墓表。顺治初年,方外友人和尚释函可住在他家,写了一部纪述南明福王小朝廷覆灭而有损于清王朝的私史。事发,函可被抓去审问盘讯。事将连及他,而他脸不变色,口无悔词。后来,由于函可的坚贞不屈,口无二词,他才幸免于难。晚年为洲田所累,穷困自甘,以书易粟,求者成市,卒年六十二。

顾梦游善行草书,工古文辞,著有《茂绿轩集》。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我们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流行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更多与腊八节的有关的古诗及相关知识,希望大家时刻关注。

关于腊八节的诗词:《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作者:陆游年代:南宋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作者小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

二月东风放纸鸢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东风放纸鸢”,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月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春天的艺术品──风筝

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传说公元202年,汉王刘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重包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

经过千余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逐渐完善起来的工艺设计,使风筝的扎制技术日臻精巧、合理而易于放飞。从唐朝(公元618~907年)开始风筝由军用品转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饶有趣味的娱乐工具,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正是放鸢取乐的写照。放风筝这了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国,春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公历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于在这个期间扫墓或到郊外去春游,放风筝便是此时一项流行的娱乐方式。古人所述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声驰空碧东风晓,正是描绘出春天放飞风筝的热闹景象。风筝在中国,有北鸢、南鹞之分。传统样式有串型风筝(以龙头蜈蚣为主),筒子型(以立体宫灯为主),板子型(以八卦形为主),软翅型(以蝴蝶、晴蜓为主),硬翅型(以燕子、神话人物为主),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种用丝绢制成的掌燕风筝,其形体如火柴盒大小,放于手掌上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

风筝在中国广为流传,但风格各异;北京、天津、潍坊、南通所制风筝各领风骚。北京以哈氏风筝为代表,绘工华丽、扎架精巧,放飞空中,姿态优美,挂在墙上极富观赏性。天津以风筝魏最为著名,骨架不用线绑,全凭打眼扣榫,图案绘制汲取国画和杨柳青年画之精华,形成独特风格。潍坊风筝以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地方色彩而名扬四海。胡敬珠、孙永春等艺人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长达数百米,曾获全国风筝比赛一等奖。而南通风筝以板鹞最具代表,筝体以大为胜,筝面装满哨口,扶摇九天,声震四方。

风筝制作工艺考究,集扎、糊、绘、放于一体,具骨架结构、系线的位置、线的长短和根数、迎风的角度和力度,都有很讲究,否则就飞不高、飞不稳。风筝的题材丰富多彩,造型夸张,绘制精细,并充满着美好的理想与寄托,如蝴蝶、燕子表示春天的到来,荷花、鸳鸯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蝙蝠、仙鹤童子寓意福寿,龙与凤表示欢乐吉祥、国泰民安。

风筝是吉祥物,它的发展都与各地民间习俗联系在一起。每年农历立春之前,谷雨之后,各家到野外放飞,然后切断引线,任其自由飞翔,意欲驱邪保平安。有的元宵节之后有长辈送晚辈风筝的习俗,表示赠予力量和福分。同时,儿童放风筝时,眼睛随着风筝在蓝天晴空下时远时近、或左或右地移动,是一种眼睛得到休养的好方法。古时就有小孩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放之空中,最能清目之说。可见,放风筝既能娱乐,又能健体。

中国的风筝约在公元六世纪开始流传至亚、欧、美各国。现在,风筝这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品,越发具有现代魅力,放风筝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中国从八十年代起,先后在潍坊、北京、南通举行过多次国际风筝会,它不仅云集了国内众多的风筝高手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同时,也吸引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朋友参加风筝表演和比赛。小小的风筝已经超越国界、种族、语言成为沟通人们情感和友谊的纽带。

历代风筝诗

历代诗人曾写下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风筝成为娱乐用品,当在唐代之后。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犹如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

南宋大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诗不但生动地刻划了纸鸢的姿态,而且令人想见那放鸢子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

明代时,民间放风筝的活动就很普遍。明代诗人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了《风鸢图诗》25首,如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便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清代的风筝制作和放飞更为盛行,人们争相娱乐。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曾这样描绘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构成了一幅生活气息的画面。孔尚任也有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描写儿童风筝放不上天,急待恕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有成年人和老翁。

清代一位诗人的《北京竹枝词》写道: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扬州郑板桥《怀潍县》诗吟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北方万人观赏,南方风筝如雪,南北相映,蔚为壮观。清末画家吴友如的题画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首把风筝特征和神采写得有声有色,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断线风筝为谜底更有情趣: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在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构思精巧,绘声绘色,各呈妙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是信笔》诗云: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曰: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

数字歌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竖。了解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自主积累词语。

3.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4.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小朋友与老师对话。适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老师领读。(分三句读)。

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二、三、四、十这四个字音,si sān为平舌音,er为卷舌音,shi为翘舌音。学生发音不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读几遍。

(三)学生朗读课文。(保证朗读的时间,朗读方式要多)

(四)随文识字。

1.读准字音。先读课文,再看生字表,把课文中及板书中的生字找出来。

采用多种形式,如卡片,开火车,小老师,猜字游戏,多媒体字宝宝等调动小朋友学习兴趣,反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了解字义。

让学生知道一是一个数字,是一本书的一,一张桌子的一。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还可以用一说什么。例:一个铅笔盒,一把尺子,一块橡皮等,在学习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示数目的字。

3.分别汉字与阿拉伯数字。

告诉小朋友,这些字虽然表示数量,但是它们是汉字,与数学课上学的阿拉伯数字在写法上不同。

(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巩固识字。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读生字卡片。

(二)随文识字。

记住字形(会写字)。

明确目标:会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

学习笔画:一口念写一字,横。

观察:二、三、十有几笔,都有哪几笔。

书空写二三。

学习笔画丨(shu)从上到下,竖要直。

写十字,知道先横后竖,书空写十字。

说说自己怎么记这些字。

(三)指导写字。

本课是写汉字第一课,要指导学生会照田字格里的示范字正确地书写。

1.先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2.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应占格的位置。

3.注意在示范中讲清书写笔顺,掌握先横后竖,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一写在横中线上,两边要有空。

二是两横组成,从上往下,先写上面一横,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三是三横组成,三横之间距离相等,第一横长,第二横短,第三横最长。

十由两笔组成,先写横,再写竖。

4.由于学生第一次书写,教师要重视巡视指导,有基础的教师,最好告诉学生学习顿笔。从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角度,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学生写字在课内完成,教师及时反馈。

教学后记:

上课前,我编了一套简单的热身操,取名为:请你跟我这样做。主要做一些模仿动物、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兴趣浓,能迅速集中学生上课前的注意力,效果很好。

跳绳歌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根据字音的难易程度,将字卡分为三类,贴在不同颜色的纸片上)词语卡片。

2.准备一根长绳,课前和学生一起跳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谈话导入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跳了绳,你们觉得好玩吗?喜欢跳绳的小朋友可多了,大家看(出示挂图)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看懂图意,体会和同学一起游戏的快乐。)你们不知道吧,他们一边跳绳,还一边念儿歌呢。你们想不想学习这首跳绳歌?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拼音去认。

2.谁会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3.听课文朗读录音,检查自己读对了没有。

4.说说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读错了。(或者学会了哪几个字,还有哪些字不会读。)学生说的同时,老师适时贴字卡,纠正字音。

5.学生读,大家评。(指导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等。)

6.老师读,学生评。

7.老师、学生比赛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激趣。

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几个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可高兴了,也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把他们找出来吧。

2.小组合作学习。

(1)对照生字表,从课文中找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彩色笔和符号作上记号。(老师补充贴生字。)

(2)你想和谁交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字音、字形?

(3)你觉得最难记的字有哪些?为什么?

3.小组汇报交流,老师分类指导。

(1)容易掌握的字:跳、友、排、队、去、桥、鱼。

(2)较易混淆的字:根、们。

(3)最容易读错的字:两、朋、闹。

4.巩固练习。

(1)游戏:给生字找家。

(2)你能用生字组词吗?如果能用这个词再说一句话就更好了。

(3)词语超市:把你会读的词语领回家。

跳绳朋友排队好像

鱼儿两根小桥出去

(四)读背课文,深入感知

1.这些生字宝宝可顽皮了,现在,它们又躲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2.指名读课文。

3.排队是什么意思?跳绳时为什么要排队呢?(由跳绳游戏的特点和规则入手,进行常规教育,渗透团结合作的意识。)你在干什么的时候也排队?

4.小小的绳儿在小朋友们手中一会儿下、一会儿上,下来像什么?上去像什么?读读课文,再拿笔画一画。你觉得还像什么?

5.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不过,细心的你们发现没有,课文里还说你跳我跳大家跳像什么呢?(指导读好第三句,体会和同学一起游戏的快乐。)

6.谁能把课文背一背?这样,我们才能一边跳绳一边念儿歌。

(五)布置作业

下课后,和同学一边跳绳,一边背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背诵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游戏一:戴帽子(出示生字,发给学生生字的拼音卡,要求把拼音卡贴在相应的生字上。)

游戏二:找朋友(连线)

跳朋排小鱼闹两出

队桥绳友去根钟儿

(二)学习写字

1.明确要求。

两、朋、友、去这四个字要求能认会写。

2.我能认。

(1)出示无拼音字卡,开火车认读。

(2)出示拼音卡,读一读。(强调两和朋的韵母是后鼻音)

(3)你是怎么记住字形的?(在学生自由说的基础上,老师引导。)

两:与西字比较,里面是两个人字,下面不封口。

朋:熟字带新字,由月字到朋字。根据字理,月表示人的肉体,即一个人,两个月表示两个人,他们紧紧地挨在一起不分开,是一对好朋友。

友:出示图片,学习字理。根据字理,知道上面的和下面的又都是表示人的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是好朋友。

去:加笔画的方法。云字加一竖变成去。(注意笔顺)。

3.我会写。

(1)对照生字的笔顺,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己练习写字。

(2)指名上黑板在田字格中写字,学生观察,指出笔顺及笔画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3)小老师带大家练习书空。

(4)学生写字。老师巡视,进一步强调笔顺及写字的姿势。

4.我想说。

(1)组词练习。(用两、朋、友、去组词)

(2)用朋友造句。

以上就是《跳绳歌》教学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水乡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水乡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水乡歌

教学要求:

1.思想教育要求: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突出水乡的四个特点:水多、桥多、船多、歌多。

2.知识要求:识字、写字是本单元重点

3.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

1.识字和写字是本单元重点

2.利用插图理解课文

难点:

体会南方迷人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拼音帮助下,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2.指导学生看插图,借助插图理解课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题:

1.同学们,还记得小山村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吗?

2.今天,我们一起到祖国南方去看一看

3.齐读课题,读后有什么感受

4.除了水多还有什么多/

二、初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画出生字

3.指名读,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

4.学生集体读课文

5.(出示挂图)边看图,边读课文想一想南方的水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读出感受

6.水乡还有什么多指图读一读,说一说

7.水乡变了!变美了,变富了,谁能读出感受?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评选最佳语气奖。

8.同学们知道什么地方水乡多吗?

三、扩展练习

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地方美丽?

四、小结

我们不仅了解自己的家乡,还看过北方和南方两种不同风光的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创造美,带着这种感情读课文《小山村》《水乡歌》

五、板书设计

水乡歌

水桥船歌

新生活

六、课堂作业

1.背儿歌

2.读词语

3.说一说你的家乡哪里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自己填写常用偏旁表

3、重点指导书写“南、面、首”

教具: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谁能把字音读准?

⑴.学生自己读一读

⑵.领读

⑶.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识字写字:

1.学生听读,学习生字(小组学习)

由一个学生读出字音,小组其他成员拿生字卡片迅速选择所读生字

2.讨论识字方法

3.你能用这些字组一些词语吗/

4.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重点指导书写

6.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进行反馈评价

南:第一笔写的短,第二笔竖撇,中间是羊字少一横

面:注意第三笔竖,第四笔横折略向里收

首:第三笔最长

三、板书设计

水乡歌

第五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在拼音格了规范抄写声母。学习三点水、提手旁、担人旁。使用常用的量词书面造句。练习使用几个修饰名词的词语。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用生字组词

二.学习新课:

1.抄写声母bpmfdtnl

要求在拼音格里规范抄写。

2.学生抄写。

3.学习三点水、提手旁、单人旁。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偏旁表示的意义。

(2)互相说一说带有这些偏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3)动手写一写。

4.用量词说话。

例。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

有一座。

有一条。

有。

方法:学生先读例句。在组内说一说。动笔写一写。

5.填括号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总结。

板书设计:语文天地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第六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观察自己的家乡,能抓住主要景物,画图。背诵《静夜思》,指导思想情。自读《野鸭回家》。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括号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二.画你家周围的样子。

1.先说一说你家周围的样子。

2.动手画一画。

3.评比。

三.学习《静夜思》

1.观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对图读古诗。

3.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

4.背诵古诗。

四.自读《野鸭回家》

说一说:家乡有哪些变化?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蝴蝶歌


瑶族蝴蝶歌流行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等地的瑶族聚居区。蝴蝶歌在瑶族二声部民歌中,用一种汉语方言土语演唱,内容以情歌为主,因为在歌的衬字词中,常出现蝴的蝶、蝶的蝶、黄蜂 之类衬词,故此得名蝴蝶歌。 2008年,瑶族蝴蝶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和保护瑶族蝴蝶歌,富川已先后投入60多万元用于莲山镇莲塘村作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建设。

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莲塘村蝴蝶歌传承人袁水生、邓桂兰、聂春兰。他们三位是莲塘村的村民。邓桂兰、聂春兰两位富有经验的老歌手,作为传承人,邓桂兰主要唱蝴蝶歌中的低音,聂春兰则唱蝴蝶歌中的高音。村里人说,她们两位合唱的蝴蝶歌歌声雄厚饱满,几乎是无人能比。

袁水生告诉记者,蝴蝶歌在瑶族二声部民歌中,用一种叫做梧州土白话的方言土语演唱,内容涉及记事、传情、祭祖、述史等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蝴蝶歌原生态二声部的唱法,歌手们即兴创作、出口成章、一唱群和的民族艺术特质深深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家、民族艺术爱好者和各方游客。蝴蝶歌曲调清丽优美,宛转悠扬,悦耳动听。

袁水生还说,听众在看蝴蝶歌表演时还要学会听歌。袁水生介绍说,好的歌手唱出来的歌优美动听,犹如成群的黄蜂飞过一般,有发出嗡嗡的声音,村里人就形容歌声为黄蜂音,又叫波浪音。唱功不好的人如果唱蝴蝶歌,旁边的如果取笑他就说像街道上卖桐油的。只顾拉着嗓子在喊,没有音乐的美感。

瑶族蝴蝶歌的艺术特色

蝴蝶歌在瑶族二声部民歌中,用一种叫做梧州土白话的方言土语演唱,内容涉及记事、传情、祭祖、述史等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蝴蝶歌原生态二声部的唱法,歌手们即兴创作、出口成章、一唱群和的民族艺术特质深深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家、民族艺术爱好者和各方游客。蝴蝶歌曲调清丽优美,宛转悠扬,悦耳动听。

同时,听众在看蝴蝶歌表演时还要学会听歌。袁水生介绍说,好的歌手唱出来的歌优美动听,犹如成群的黄蜂飞过一般,有发出嗡嗡的声音,村里人就形容歌声为黄蜂音,又叫波浪音。唱功不好的人如果唱蝴蝶歌,旁边的如果取笑他就说像街道上卖桐油的。只顾拉着嗓子在喊,没有音乐的美感。

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启发想象,了解大海的特点。感情朗读,体会大海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海的美丽、热烈与宁静。激发学生对大海、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初步了解大海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1.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记忆中的或者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初步感知大海的特点,激发学生认识大海的欲望与热情)

无边无际的大海时而波涛汹涌,里面而水平如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它,了解它,相信大家一定会爱上它。

2.播放大海影像资料,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录象,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大海会唱歌吗?大海唱的什么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整体感知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播放录象一: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课件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 )、是( )、是( )、是( )

他一来,就( )

就( )

就( )

就( )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三:大海静的神奇

A播放录像,(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此处设计考虑到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品味、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在读书的基础上仿写,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图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大海的特点。

2.感情朗读,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导入新课

1.抽读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选词练习说话。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二、朗读想象,了解大海的特点。

1.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说说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理解其中三个小节的内容)

第一小节:了解大海的蓝。

第二小节:了解大海的大。

第三小节;了解大海的美。

3.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内容。

4.说说:这是怎样的海风?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感受海风的猛烈)

5.找出文中的动词:绽开、奏出、送走、掀起,体会用词的准确,认识文中使用的拟人修辞手法。

6.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评议: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1)集体评议,朗读比较。

(2)从读中体会大海如母亲般宁静、温柔、慈爱。

(3)学生练习用轻柔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读不仅有层次,更应该讲究手段,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想象读,利用课件资料感知读,以及评议比较引导读,都是常用的指导读书的方法]。

三、总结全文,激发对大海的热爱

1.教师总结:这神奇的大海变幻莫测,疯狂时波浪滔天,热烈而奔放;平静时海天相映,温柔而甜美。但无论是喧闹还是宁静,它都以难以抗拒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驻足流连,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激情地描绘着它,赞美着它。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它。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讨论:你对大海还有哪些了解?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加深对大海的认识。)

四、拓展活动

1.背诵课文。

2.手抄报的展示、评议。

(1)评议内容是否丰富。

(2)评议版面设计是否合理。

(3)评议色彩是否丰富、美观。

(4)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本课文的教学主要是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海之美,感悟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的发现之美。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从而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读中得。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组诗歌时,我先让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点,又体会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体会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海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水乡歌》课文


水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河塘一个接一个,
处处绿水扬清波。

水乡什么多?
桥多。
东一座,西一座,
东西南北千万座,
出门就要把桥过。

水乡什么多?
船多。
千条船,万条船,
白帆片片像云朵,
飘满湖面飘满河。

水乡什么多?
歌多。
千首歌,万首歌,
大船小船装满歌,
歌唱水乡新生活。
[苏教版第三册课文]
水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池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绿水荡青波。
水乡什么多?
船多。
千只船,万只驳,
白帆片片像云朵,
飘满湖面飘满河。
水乡什么多?
歌多。
千首曲,万首歌,
装满一箩又一箩,
唱咱水乡新生活。
生字:荡清船帆飘湖装箩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