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高中成语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03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成语的特点及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成语承载的极其丰富的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正确运用成语。

重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

难点:正确使用成语。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表演一段相声《成语奇谈》。(点评:这两位同学一出场就落落大方,神采飞扬;一开口就妙语连珠,声情并茂;可见高一()班的同学真是个个聪明伶俐,不同凡响。)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成语就是其中的一颗最璀璨最夺目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一睹它的风采。(出示标题)

(这堂课,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对成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二、成语的特点:

1、文字精练

汉语是全世界上公认的最精练丰富的语言,成语的大量运用,是汉语精练丰富的原因之一。成语一般以四字为主,寥寥可数的几个字里往往包含着富有哲理的语言和一段非常生动的历史。

学生互动:兔年说兔(说出与兔有关的成语)

老师重点讲述成语“兔死狗烹”,这个成语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势力、冷酷的君臣之道。

2、表现力强

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学生互动:猜成语(请几个同学根据老师所给纸片上的成语,通过动作来表现来让大家猜。)点评:台上的同学,表演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台下的同学对答如流、毫厘无爽。

3、形式多样

成语的形式虽以四字为主,而三字、五字、七字、八字的成语也不少。

学生抢答:成语碰碰对。(主要针对八字成语)

一夫当关()生于忧患()

宁为玉碎()千里之行()

四体不勤()差之毫厘()

人为刀俎()明修栈道()

十年树木()项庄舞剑()

兵来将挡()学富五车()

(过渡语):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成语的特点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成语文字精练、表现力强、形式多样的特点,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众所周知,成语的数量众多,光大家手中的《成语词典》收录的成语就有一万三千多条。这么多的成语,它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三、成语的来源:

学生活动:看图猜成语

总结归纳:成语的来源:1、神话传说;2、寓言故事;3、历史故事;4、文人作品;5、外来文化;

明确:在这些来源中,以文人作品和历史故事为最多。如《成语探源辞典》收成语5000多条,考据出处涉及古代文献200余种。《汉语成语考译词典》收成语7600余条,引证古代文献更是浩如烟海。

学生抢答:说出成语中的主要人物。

由此可见,成语的产生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历史越悠久,文化越灿烂,它的成语也就越丰富多彩。

学生抢答:给成语归类。

自然类

江山如画凄风苦雨傲霜斗雪

(这些成语让我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百折不挠的精神‘)

服饰类

凤冠霞帔荆钗布裙披麻戴孝

(服饰是古人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服饰展示出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

建筑类

雕梁画栋曲径通幽蓬门荜户

(不仅体现了古人在建筑上的审美追求,而且反映了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上的天壤之别。)

艺术类

妙手丹青余音绕梁入木三分

(绘画、音乐、书法等是汉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美不胜收。)

教育类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传身教

(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

爱情类

浓情蜜意山盟海誓纸短情长

(人们借助有限的文字传达无尽的情思,寄托对爱情的美好愿望。)

为人类

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光明磊落

(反映了古人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千古流芳。)

(过渡语):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我们是炎黄子孙,更应该学好、用好成语,将其文化内涵得以传承。

四、成语的运用: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是约定俗成的,它的读音和字形,并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1、正读音

便宜行事安步当车不即不离

间不容发丢三落四绿林好汉

臧否人物一叶扁舟呼天抢地

曲尽其妙不塞不流虚以委蛇

自怨自艾文以载道博闻强识

2、辨字形

变换莫测仗义直言毛骨耸然

世外桃园走头无路各行其事

翻云复雨闲情逸志遗笑大方

闻过饰非挺而走险忧柔寡断

礼上往来手屈一指一愁莫展

(过渡)明确了成语的字音、字形,我们说话、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会使我们的表达更简明,更生动。

3、析用法

播放相声《成语新编》(点评:使用成语要恰如其分,不能堆砌、滥用成语。)

学生练习(1):辨言语,填成语

学生练习(2):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想到就要与老师、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还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的人。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绿茵场上也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还记得在每年的运动会上,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一个又一个第一。三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在临别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

点评:同学们,人人争先恐后,个个才华横溢,将所学成语信手拈来,妙趣天成。

五、课堂小结: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那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让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之让人受益匪浅。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成语,用好成语,让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拓展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充满阳光!

相关知识

高一语文教案:《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是新课标2003人教版教材必修二“梳理探究”部分的内容,“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强调的是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意在引领学生通过梳理成语的相关知识,通过成语这个窗口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成语,可以正确运用一些常见成语了。但仅停留在感性的认知和自然状态下的积累,对成语的来源及成语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却不曾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对一些容易用错的成语也掌握得不够好。如果从有知到未知,从学生已掌握的大量成语入手,引导学生从“成语与文化”的角度梳理不同类别的成语,再查找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类成语的文化内涵,将更有助于培育学生梳理探究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引领学生再探究中了解中华文化。

【设计思想】

1、课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强调的是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意在引领学生通过梳理成语的相关知识,借助成语这个窗口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故本课教学的知识目标定为成语背后文化内涵的梳理与探究。本课的教学活动将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并分别从成语体现的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方面引领学生梳理探究,进而借助成语这个窗口,引领学生对成语由新的认知,对传统文化有部分了解。

2、梳理探究的教学,是引导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梳理探究板块意在引领学生学会梳理,同伴交流,合作探究。探究,并非一定要有更重大的发现或发明,而是通过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怀疑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所以,本节课教师不一定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努力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开拓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梳理成语的几种来源,学习分类梳理的方法。

2.探究成语与文化的联系, 感受成语的魅力,领略成语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3.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小组课上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多个角度,引领学生对成语来源及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难点:成语是汉语言的活化石,但高一的学生对语言现象缺乏理性思考,成语所承载的语言文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针对这部分内容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逐步引领,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设计、分发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分类及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并解释所查找的成语。

(二)划分学习小组:6人一组,指定专门负责人。

(三)学生准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二、新课导入:

(一)出示漫画猜成语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PPT展示“大材小用”、“一箭双雕”、“不自量力”的漫画。

学生活动:看图猜成语,自由发言。

老师准备: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引出成语的话题。

三、什么是中华文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标题,中心词是什么?“中华文化”

学生活动:根据预习的内容,口头自由展示。

教师准备:中华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中华民族所有文化的总汇。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更包括我们离不开的语言。(板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从分别这三个方面探究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先梳理来源,探究文化: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成语探究的角度。

四、探究成语蕴含的语言文化。

(一)预习检测,梳理成语的来源: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先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看这几组成语,分别说一说它们的来源。(出示PPT关于成语来源的五组成语)

神话传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图穷匕见、负荆请罪

文人作品-----一鼓作气、青出于蓝

外来文化-----火中取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学生活动:自主回答。

教师活动:鼓励评价,肯定表扬。(火中取栗:为别人冒险,白吃苦,自己得不到好处。出自法国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近义词是为人作嫁、坐享其成)(以牙还牙,出自《旧约全书》近义词: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由此看,中华文化也融汇了各方文化。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从来源方面了解成语,也为下一步师生集体探究成语中的语言文化做准备。

(二)分析探究成语的语言文化: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成语,看一看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1)绝大多数四字词语。但不全是四字成语(如:下马威、风马牛不相及)。(2)结构不一样,结构灵活。

2、四字格成语和其它格成语相比,读起来有怎样的感觉?读一读(节奏感强、便于记忆。)

3、想一想,成语大多数都是四字格,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汉民族追求和谐,崇尚对偶的审美观,喜欢成双成对。在数词的量数上追求整齐和谐,如 “四平八稳”“四通八达”。)

4、再看一下划横线的词,该如何解释?从中发现了成语怎样的特点?

教师准备:见,通“现”;鼓,名字作动词,击鼓;青出于蓝,从蓝草中提取,状语后置。——(4)保留了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特点。PPT出示其它保留古汉语特征的成语,及包含修辞手法的成语。

教师准备:付诸东流(兼词)、引以为戒(省略)、息事宁人(使动)、鱼肉百姓(意动)、时不我待(宾语前置)、头重脚轻(对比)、鸟语花香(拟人)、怒发冲冠(夸张)、光阴似箭(比喻)——小小成语的背后,竟然藏着这么多语言的知识,有人说,成语就是汉语言的“活化石”。(板书“活化石”)所以,大家要多多积累成语哟。下面我们就考察一下大家积累的成语和对成语文化的认知——说成语、品文化。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授之以渔。教师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师生对话,引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多角度品味成语,培养学生梳理探究的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发现。成语的汉语言活化石的特点,学生了解起来比较难,教师以问题引领,会化难为简,将零碎的模糊的语言现象系统化,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成功引领学生从未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豁然开朗。

五、说成语、品文化(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梳理探究成语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并按组汇报交流结果。

(一)教师活动:

PPT给出梳理探究的两个角度(物质文化角度与精神文化角度),各个小组选择任何一组进行8分钟的探究活动。

探究角度如下:

物质文化角度:与古代兵器有关的成语、与饮食(吃)有关的成语、与服饰(穿)有关的成语、与建筑(住)有关的成语、与交通(行)有关的成语、与古代兵器有关的成语;

精神文化角度:与“礼”有关的成语、与“义”有关的成语、与“勤”有关的成语、与“勇”有关的成语、与“和”(团结)有关的成语。

具体环节指导如下:先筛出代表此类文化特色的3-5个成语,然后派写字好的人去板书这几个成语,其他人继续探究;各组都写好以后一起展示交流探究的结果。

展示交流发言格式指导:“我们组找出的成语是……(正确读出成语),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我国某方面的文化内涵,如某某成语……,我的回答完毕,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探究,组长选派发言人板书自己小组选取的成语4个,然后按小组顺序,由物质文化类到精神文化类汇报探究结果16-20分钟。(发言人到黑板前讲解)

教师准备:为了让板书工整,提前在黑板上标注昊学生板书的内容和版面(吃穿住行兵,礼义勤勇和);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物质文化展示完,老师小结“民族智慧”,精神文化展示完教师总结“品格追求”。(教师也可以PPT准备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开拓学生视野,如服饰文化,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方法)

设计意图:选择最贴近生活的代表物质文化的“吃、穿、住、行”的成语,最代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礼、义、勤、勇、和”的成语,以及代表军事科技文化的冷兵器成语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内容,是为了从多角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贴近生活的透视中华文化的最佳窗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引领学生了解成语的浩瀚及文化的广博。角度多,学生选择的空间大,合作探究的难度降低,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师小结:综合以上的探究学习,我们了解了成语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成语,它不仅是语言的活化石,也是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承载者,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彰显着这个民族的品格追求。因此,我们要正确运用成语,传承中华文化。下面我们做个成语运用的练习:

六、传承文化——正确运用成语:

(一)成语猜谜:(抢答)

1、哑巴说话(打一成语)谜底:

2、变奏为春(打一成语)谜底:

3、二、四、六、八、十(打一成语)谜底:

4、举棋不定(打一成语)谜底:

5、滥竽充数(打一成语)谜底:

教师准备答案:哑巴说话——指手划脚(或:翻手为云),变奏为春——偷天换日,二四六八十——无独有偶,举棋不定——下落不明,滥竽充数——随声附和,

2、指出下列成语的错误原因:

(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自相矛盾)

(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望文生义)

(3)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对象误用)

(4)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谦敬错位)

(5)李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常常日理万机,非常辛苦。(轻重失度)

(6)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灾区群众缺水的问题。(语义重复)

(7)我国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对接,数百位兴高采烈的航空迷弹冠相庆。(褒贬失当)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有意识地传承中华文化。

七、作业:高考链接成语运用题8道。

【板书设计】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课题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1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点

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难点

认识、理解熟语的内涵

教学关键

了解并掌握熟语的类型

课型

讲课

教学方法

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约定俗成)、谚语(口耳相传)、歇后语(巧设悬念)、惯用语(语义双层、双关)等。

一、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二、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三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第三,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课后记事

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课题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2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点

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学难点

认识、理解熟语的内涵

教学关键

了解并掌握熟语的类型

课型

讲课

教学方法

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一、正确使用熟语

1、使用熟语应弄清熟语的意思。

很多熟语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义。如“三只手”指的是小偷。“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指临时想办法。因此弄清熟语的意义,是判断熟语使用正误非常重要的一步。

2、成语使用要注意感情色彩

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熟语大多是用来调侃人的,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现象居多。

3、注重熟语使用场合、语言环境

熟语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用熟语;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不能用熟语——除非故意,用熟语来调节气氛。

4、熟语使用允许语言重复

成语辨析题作为高考的保留题型,对检测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非常有效,要解答这类题,必须在正确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去辨析。要注意平时“熟视无睹”的成语。即平时常见但不常用的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望文生义)注意成语前后的矛盾。

注意成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搭配)。

有些成语从词义理解是符合语境的,但由于语法功能的限制,造成使用不当。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弄清熟意思注意感情色彩

注重熟语使用场合、语言环境

课后记事

认识、理解熟语的内涵

高三语文教案:《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教学设计


人文掌故

作文中的成语

一天,小军在教室里写作文——《我的家》。小军这样写道:“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的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名句有约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

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3.视死如归。(司马迁)

4.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5.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韩愈)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8.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9.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素材积累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时期的画虎名家厉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选自《文史天地》2013年10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我自1992年7月起,进入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忝列门墙,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B.日本前内阁执意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导致中日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几乎裹足不前,两国关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C.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D.PX事件中,民众的激动情绪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政府如想一呼百应,则加强民主建设的同时,还要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2.将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对应不贴切的一项是( D )

A.“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饮水思源)

B.人应该有满足的时候,不要总是这山望见那山高(见异思迁)

C.你别跟我花马吊嘴,糊涂油抹了心,打量我不知道你干的那些事(财迷心窍)

D.主意是你出的,出了事儿,你可要吃不了,兜着走(责无旁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最让我敬佩的是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B.去年以来,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经常产生的理解分歧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项有利于保户的政策呼之欲出

C.面对他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工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C)

A.刚入夏季,蚂蚁就开始为遥远的冬天储备食物,以便在万物凋敝的冬季,同样可以丰衣足食。防患未然,这就是蚂蚁的智慧

B.“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和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物均脱颖而出

C.某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不能望其项背

D.这些青年歌手在文化素质上破绽百出,其中一位歌手就指鹿为马,竟然说英国、澳大利亚国旗是中国、日本国旗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B )

A.参加公务员面试要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随机应变,三是言之成理。这也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素质(见风使舵)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擢发难数;战后,几经谈判,犹太人终于从联邦德国获得了34亿多马克的赔偿(罄竹难书)

C.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中午,他来到学校食堂,和同学们谈笑风生,并共进午餐(谈笑自若)

D.汉末文学家祢衡才思敏捷,擅长辞赋,他应黄射邀请一挥而就的作品《鹦鹉赋》,寓意深刻,文采斐然,得到世人的赞赏(一蹴而就)

6.解释下列熟语的含义。

(1)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职校毕业生成了香饽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海为民工办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定心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郑某交代,他觉得落榜后自己成了个没用的“废人”,在社会上又没有出路,所以“破罐子破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吴敬琏:经济理论可让改革“少交学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踏实苦干,加快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的台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心短信收费五大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一小时发送一千万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唱白脸: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

(2)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3)炒鱿鱼:比喻解雇、撤职。

(4)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5)破罐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加改正,任其自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6)交学费:泛指为某种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7)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8)上台阶: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9)天上不会掉馅饼:白占便宜的事是不会有的,提醒他人小心上当。

(10)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7.歇后语是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可分两类,一是喻意,一是谐音。识记并领悟下列歇后语的含意,并试着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有些句子只写了“谜面”,请你写出“谜底”。

(1)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2)诸葛亮皱眉头——

(3)飞蛾扑火——

(4)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5)大路上的电杆——

(6)木头眼镜——看不透

(7)快刀切豆腐——

(8)石碑上钉钉子——

(9)没有骨架的伞——支撑不开

(10)百年松枝,十年芭蕉——

(11)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12)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13)膝盖上钉掌——

(14)小葱拌豆腐——

(15)下雨出太阳——

(16)上鞋不用锥子——

(17)窗户口吹喇叭——

(18)孔夫子搬家——

答案:(2)计上心来 (3)自取灭亡 (5)靠边站

(7)两面光 (8)硬碰硬 (10)粗枝大叶

(13)离蹄(题)太远 (14)一青(清)二白

(15)假晴(情) (16)针(真)好

(17)鸣(名)声在外 (18)尽是书(输)

8.请辨析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

(1)凤毛麟角(2)叹为观止(3)不刊之论

(4)耳提面命 (5)蔚然成风 (6)高屋建瓴

(7)苦心孤诣 (8)坐而论道 (9)前呼后拥

(10)始作俑者 (11)一团和气 (12)粉墨登场

(13)弹冠相庆 (14)不孚众望 (15)按部就班

(16)噤若寒蝉 (17)暴殄天物 (18)讳莫如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为褒义;(8)~(14)为贬义;(15)~(18)为中性。

9.下列各项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华商网8月1日电,今天,在脑白金广告早就退出荧屏之后,才见相关部门站出来点名批评,这是不是有点“马后炮”的味道?

B.下车伊始的老杨不顾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倦,没有回家歇歇脚,就兴冲冲地带着新菜种到地里去了

C.班主任多作良性暗示的美芹之献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我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

D.每逢节假日,一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10.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中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队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1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两次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失败没有使他灰心,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他终于功败垂成,于今年夏天攀登成功

B.桃李争艳,春意阑珊,在翠柳轻拂的湖堤上,一队红领巾掩映在丛绿之间,显得格外娇艳可爱

C.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D.中国寺庙建筑之宏大精美,因势构筑之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者也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答案:9.A 10.B 11.D 12.C

1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解析:A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B项,斗转星移: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项,甚嚣尘上: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D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解析:A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B项,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C项,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D项,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答案:C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解析:A项,待价而沽: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B项,豆蒄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子。C项,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D项,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答案:A

本节内容与2014年考试说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相对应,在近年高考考点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实词、虚词;②同义词的选用、关联词的使用;③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成语的使用既是考查我们的文化积累,又是纠正社会上错用成语的现象,所以一般放在具体语境中单独设题进行考查,采用标准化试题正误判断的形式。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至于高考考查的成语的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显。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高考试卷,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汉字的字形、字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释

1.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解析:“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例句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正确用法示例:看着他俩面红耳赤地争辩着,我只好坐在旁边不赞一词。

2.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解析:“罪不容诛”意思是“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抵偿”。例句错解为“罪不当杀”。

正确用法示例:这伙强盗,横行海上,杀人越货,罪不容诛。

3.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解析:“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例句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

正确用法示例:天不早了,你还是赶快回家去,要不然回去晚了,河东狮吼,恐怕你家又要不太平了。

4.有些人工作中刚取得一点儿成绩就对别人侧目而视,骄傲自满。

解析:“侧目而视”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人,以表示愤怒不满或不敢正视”。例句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正确用法示例:对那些不正之风,我们不能侧目而视,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斗争。

5.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解析:“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城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例句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正确用法示例:事实虽然是这样,无奈三人成虎,他最终还是被流言所害。

6.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解析:“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例句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

正确用法示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我决心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7.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解析:“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一般用于事物的比喻。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正确用法示例:旧中国,民族工业在洋货的冲击下,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8.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也是何等咬牙切齿。

解析:“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例句却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正确用法示例:曾几何时,他自己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儿回来,而他又劝我去学法政了。(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9.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解析:“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例句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正确用法示例: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他对象牙微雕已目无全牛了。

10.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解析:“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例句错解为“危险的语言和行为”。

正确用法示例:在原则问题上,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危言危行,决不能不讲原则,一团和气,损害党的形象。

假如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意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由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相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得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接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9期)

文化景观与自然


第三节文化景观与自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可导致对环境的破坏。

2.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教学重点: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和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即两者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

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文化、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重点讨论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和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伴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但人类在自我进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