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多些和少些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9

多些和少些。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些和少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

第七课时:多些和少些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鈥準€潯⑩€湴兮€澋暮澹朗缓褪凰承颉?/p>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鈥準€濃€湴兮€澋暮濉V朗缓褪凰承颉?/p>

教学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

(7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和少些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会用鈥湺嘈┾€潯⑩€溕傩┾€潯⑩€湺嗟枚噔€潯⑩€溕俚枚噔€澋却世疵枋隽?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 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 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鈥溛易隽?4个。鈥澬∶ㄋ担衡€溛易隽?8个。鈥?/p>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 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jAB88.com

1、 学习鈥準砸皇遭€?/p>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鈥溒还?0个。鈥澬⊥盟担衡€溊娴母鍪绕还俚枚唷b€?/p>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一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鈥溾埁鈥潯?/p>

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鈥?8鈥澑霰冉虾鲜省#?/p>

2、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面三刀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作鈥湺嘈┾€濃€溕傩┾€濃€湺嗟枚噔€濃€溕俚枚噔€澱庑┐世疵枋觥?/p>

一、 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课件展示:在校园里,男孩说:鈥溡话嘤?8人。鈥澟⑺担衡€湺嗳耸纫话嗌僖恍b€?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2、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说:鈥溑徘?5元。鈥澯翟卑⒁趟担衡€溊呵虮扰徘蚬蠖嗬病b€澚硪荒泻⑽剩衡€湽蠖嗬彩鞘裁匆馑寄兀库€澨嵛剩耗阒棱€湽蠖嗬测€澥鞘裁匆馑悸穑?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鈥溾埁鈥潯W龊蠡惚ā?/p>

3、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鈥溕傩┾€濃€湺嘈┾€濃€溕俚枚噔€濃€湺嗟枚噔€澱庑┐试谕姹仁笮〉挠蜗罚忝窍氩幌胪妫?课件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 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4、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课件出示: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20本本子)估计一下,右边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5、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课:小猫和小猴给大家送来了苹果草莓。课件展示:小猴说:鈥溒还?0个。鈥澬∶ㄎ剩衡€湶葺赡苡卸嗌俑觯库€?/p>

提问:你认为20个、25个、60个哪个答案合适?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讲述老爷爷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本领,也想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爷爷拿下眼镜说:鈥溛业乃晔?5大,比70小。鈥澞阒牢矣夷苁嵌嗌偎昴兀?/p>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

二、 游戏激趣,感受策略

1、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 游戏:鈥溝胂胱鲎鲡€澋谄咛狻?/p>

讲述游戏规则: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没猜对,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示他一句话,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让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写和数。同桌学生游戏

3、 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从练习中看到学生掌握得不错。

精选阅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多些,少些》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⑸俚枚噔€澝枋隽礁鍪拇笮」叵怠?/p>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⑸俚枚噔€澝枋隽礁鍪拇笮」叵怠T诒冉现信嘌氖小?/p>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⑸俚枚噔€?/p>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 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鈥溩鲆蛔鲡€?/p>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鈥湺嘁恍⑸僖恍⒍嗟枚唷⑸俚枚噔€澦狄痪浠啊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⑸俚枚噔€潯N颐且怖盟前驯鹊慕峁档母宄恕O驴魏螅胪且苍谏钪卸嘣擞迷擞盟伞?/p>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鈥湺嘁恍┾€濃€湺嗟枚噔€濃€溕僖恍┾€濃€溕俚枚噔€澋却拭枋隽礁?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鈥溊肚虮然魄蚨嘁恍┾€潱ü舴⒑⒆铀伎尖€溁箍梢栽跹碘€潱玫较喽缘牧硪恢直硎鲡€溁魄虮壤肚蛏僖恍┾€潱⒊醪窖坝τ免€湺嘁恍┾€濃€溕僖恍┾€澝枋隽礁鍪考涞亩嗌俟叵担煌ü?鈥満烨虮然魄蚨嗟枚噔€澋牧硗庖恢直硎觯煤⒆邮宰旁诶斫忖€溕俚亩噔€澓濉?/p>

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学案

教学内容:

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1、学习“试一试”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一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18”个比较合适。)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面三刀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一、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展示:在校园里,男孩说:“一班有38人。”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说:“排球25元。”营业员阿姨说:“篮球比排球贵多啦。”另一男孩问:“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呢?”提问: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课件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20本本子)估计一下,右边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5、“想想做做”第5题。

课:小猫和小猴给大家送来了苹果草莓。课件展示:小猴说:“苹果有20个。”小猫问:“草莓可能有多少个?”

提问:你认为20个、25个、60个哪个答案合适?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老爷爷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本领,也想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爷爷拿下眼镜说:“我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右能是多少岁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

二、游戏激趣,感受策略

1、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游戏:“想想做做”第七题。

讲述游戏规则: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没猜对,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示他一句话,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让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写和数。同桌学生游戏

3、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从练习中看到学生掌握得不错.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米和厘米角和直角”,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橡皮长2()

小明身高1()课桌宽60()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课后反馈: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和反思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和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的“克和千克”。
教材简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1克和1千克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在感知、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盘秤、课件、2分硬币、10克/袋的米、100克/袋的黄豆、500克/袋的食盐、1千克/袋的沙子等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课件显示洗衣粉袋上写着“2千克超值家庭装”,白沙糖的袋子上写着“净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写着“净含量:140克”,米袋上写着“净含量:10千克”。
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
3、细心观察的你还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请你介绍一下。
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认识常用的计量工具。
1、怎么可以知道这袋黄豆有多重?(用秤称一称)
4、说说见过哪些秤?
5、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秤。
6、这节课主要用盘秤来称量。提醒学生称时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把手压在秤上。让学生看看盘秤上面写着什么?明确从零刻度开始,指针指着几就读几克,这个秤的指针如果刚好转一圈就是1千克。
7、教师操作示范一次,称一称刚才那袋黄豆有多重。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想知道物品有多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准确来说要用秤称一称。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说说见过哪些秤,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秤。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这里主要学习用盘秤,为下面的“找”—“验证”,“估”—“验证”的学习活动作准备。】
三、体验活动,感知克和千克。
(一)认识克
1、刚才这袋黄豆的质量是400克,同学们用了克做它的单位。1克有多重呢?你猜猜哪些物体是接近1克重的。(让学生以自己已往的经验和感觉说说。)
2、老师举例: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用天平秤一秤验证一下。(把2分硬币放到天平上秤。)
3、结论:1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4、感受1克:我们用手掂一掂这个2分硬币,1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很轻)
5、掂一掂,找一找,我们的桌面上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跟这个2分硬币是大约相同的?(一颗花生米、两个回形针都是大约1克重的东西。)
6、除了这些,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约重1克。
7、如果10个这样的2分硬币合起来是多少克?会有多重?
8、拿出10克1袋的米,用手掂一掂,看跟你刚才想的是不是一样。
9、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10袋这样的米合起来是多少克?(100克)会有多重?
10、想好的同学,请你从学具里找出大约100克重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出100克的黄豆,还有可能找了其它。)用盘秤称一称验证。
11、估一估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几克。
12、验证:用秤称一称,一个苹果大约200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以自己已往的经验和感觉说说1克有多重,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基础,又让学生经历从迷惑到顿悟的过程。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的数学活动,了解1克有多重,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观念。再让学生感知10克、100克的重量,为下面估测物体的重量作参照,也为下面逐渐过渡到1千克作准备。】
(二)认识千克
1、你知道1袋食盐有多重吗?看!包装袋上写着多少?(500克)
2、2袋食盐合起来有多重?(1000克)你是怎样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1000克还可以用1千克来表示(板书“1千克”)。
3、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东西有多重。
4、让学生找一找桌面上大约重1千克的东西。找到的举起来看看。四人小组里每人传着掂一掂。
5、如果两袋这样的沙合起来是多重?(2千克)
6、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设计意图:从500克过渡到1000克,从而引出1千克,为下面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作铺垫。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的数学活动,对1千克不同物品的充分感知,让学生深刻理解1千克的重量。让学生感知1千克的物品大约有多少,为下面正确地估测物体的重量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克和千克的关系
1、刚才你掂过了1克和1千克的物品,1克和1千克给你的感觉分别是怎样的?
2、你知道多少个1克合起来是1千克吗?(1000克)所以1千克=1000克。(板书)(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就从刚才“500克+500克=1000克”那里提示学生。)
3、巩固练习:2千克=()克6千克=()克
3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再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学习质量单位间的进率也是量与计量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联系刚才两袋食盐的质量合起来是1千克的实际体验深刻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并通过基础练习及时巩固。】
四、,实践活动,巩固提升。
我们刚才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行吗?
1、顾客们在进行大购物,请你帮忙看秤说说这些物体的质量是多少。(课件显示)
2、他们在称体重,你想告诉谁?
看健康秤,读数。(课本88页练习第2题,先填在书上,再说出来。)
【设计意图:以看常见的盘秤和健康秤为代表,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让学生掌握借助秤知道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同时感知一个物体集合的质量。】
3、估一估,称一称。
物体名称估计的轻重称出的轻重
水果布丁
大米
(自选)
(说明:第1、2个物品老师给定,第三个由学生自选来估一估,称一称。)
(1)四人小组活动,做好记录。
(2)反馈,请一、两个小组展示说说。
(3)再掂一掂,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设计意图:在上面已经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和学会看盘秤的基础上,给孩子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让学生经历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再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老虎重70(),一个气球重5(),
一罐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包重100()。
【设计意图:本题检测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克和千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单位。】
5、修改数学日记。
(1)这是大雄写的一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还学会了用秤。我知道一个鸡蛋大约是60克,一个馒头大约是80千克。现在我的体重已经有30克了。今天,妈妈买了1千克苹果和一个5克的大西瓜回来。我真高兴。
(2)先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修改意见,再提问个别。
(3)布置学生回家也写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
【设计意图:一方面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写一篇数学日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要正确使用单位,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总结内化本课知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克和千克以外,有时候还要用到更大的质量单位,这个我们以后再学。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反思和回顾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自主把握知识的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倾听中反思教学行为,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获取更多的信息。】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gkg
500克+500克=1000克
1千克=1000克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是第一学段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体会1克和1千克实际有多重,建立正确的质量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通过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来达成这一目标的。总的来说,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方面新课程的理念。
一、走进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克和千克”这个内容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打破课堂40分钟的局限,把学习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课前,我让学生走进生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从课堂上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它对生活的意义。这是展开新课教学的基础。课堂上,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作为新课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生活中哪里用上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哪些东西大约重1千克。可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概念是有效的。课后,我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唤醒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关注过程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本课教学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质量观念,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了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有多次的体验活动,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从学生能比较准确的估测物体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是比较清晰的。这些数学知识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质量观念,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本课中,建立了1克的观念后,让学生想一想10个这样的2分硬币该有多重呢?10袋这样10克的米又该有多重呢?从学具中找出大约100克的东西等等。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个数学推理和想象的过程,有着浓浓的数学味。猜测和验证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称一称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另外,判断数学日记中有哪些错误是比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深刻理解质量单位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上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推理、猜测、验证、判断等心智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能准确的举例说出生活中大约1克或1千克的东西,以及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质量,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是比较高的。但这节课的学具比较多,学生对于这些东西都觉得很新鲜,很好奇,总想动一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多思考和总结一些有效的课堂调控方法是必要的。另外,从“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有个别学生估的质量和实际质量差距比较大,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的估测能力在一节课内还没得到很好的培养,需要在日后的生活实践和练习中不断修正,形成正确的估测策略。
今后,我的教学将继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6~5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并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

五、巩固深化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师生同做。(2)同桌互做。

2、10减几

讲述: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课外延伸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七、教学后记:

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景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土,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1)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

4、“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互相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四、教学后记

骆驼和羊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教育学生能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3、培养学生养成以别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贴画。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请大家看黑板上的两幅图。(请同学说说这两幅图都画些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5课《骆驼和羊》(板书课题)

3、学生读课题,质疑。

(高好还矮好?它们是怎么样辩的?)

(二)新授

1、打开课本第15课《骆驼和羊》,边读边想这两幅图与课文中的哪一段相符?(指名答)

①齐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找到骆驼和羊争论的是什么?(高好,还是矮好?)

②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a、双方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抓住重点词语,也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要提出高好在哪儿,矮为什么不好?矮好在哪,高为什么不好?)

⑴下面先请骆驼方的同学先阐述自己的观点。(边说边板书)

⑵下面我们请羊方的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边说边板书)

b、你们已经充分地谈出自己的观点,那么你们双方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呢?

c、为了更能充分说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你们能不能来演一演你的观点呢?

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朗读。

③学习课文第四段。

那么你们说的都对吗?我来评评理。(教师读老牛的话)

a、学生体会理解。让羊的一方说一说高好在哪儿,让代表骆驼的一方说说矮好在哪儿,再说说自己的短处。

问:骆驼和羊你们现在觉得是高好还是矮好呢?(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好处)

b、理解:长处、短处要在学生归纳时理解。

c、指导学生朗读老牛的话。

④质疑:听了老牛的话,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学会写摘录笔记。知道人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

孔子画像挂图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孩子们上学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还记得吗?对,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学生们拜孔夫子呢?

过渡:这么伟大的一位思想家,万世之师,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它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做摘录笔记。

3、检查生字词。

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画或是记录下来。

2、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孔子,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1、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

2、什么是有教无类? 什么是因材施教?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不能用这里面的某一个学生为例子,说一说孔子的因材施教。

3、再来读读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读的时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什么是和颜悦色?

4、听了孔子的这番话,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他明白了什么?

5、孔子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想一想,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进步?

6、小结:在孔子的眼里,颜回的守信用、子贡的聪明、子路的勇敢、子张的严谨庄重,都值得自己学习; 作为老师,看到这里我也深有感触。学生不一定就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呀。这正是韩愈的那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孔子这样一位博学多才、品德高尚、谦虚好学的老师,教了很多学生,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

7、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万世先师,更是对他教育思想的崇敬呀,这就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习了《孔子和学生》,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2、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作业

读一读《论语》,收集几条孔子的语录,背一背。

板书设计:

孔子和学生

颜回 守信用 不懂变通

子贡 聪明 不够谦虚 因材施教

子路 勇敢宽厚 忍让不够

子张 处事谨慎 不易亲近

我和企鹅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和企鹅”,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案示例

4、我和企鹅

教学要求: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独立阅读,知道企鹅岛上三种企鹅的特征;了解企鹅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

3.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企鹅挂图或有关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南极与企鹅。

谈话:“同学们,你能从地图上找着南极大陆吗?”

(出示地球仪,分别指明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的位置,并讲解)地球南北顶端就是南极和北极,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南极(指明位置)。因为这里离太阳远,被太阳照到的时间很少,所以天气十分严寒,终年白雪覆盖。不过在这天寒地冻的地方,还有动物活动着,其中就有企鹅。(出示企鹅的挂图)

在我们这儿看不到企鹅,你们必定很想了解有关企鹅的新鲜事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和企鹅》。

二、自读课文,纠正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准字音。

尽管(j!ngu3n)复盖(f)g4i)考察(k3och2)

黑白相间(h5ib2ixi1ngji4n)壮观(zhu4nggu1n)

呈流线型(ch6ngli*xi4nx0ng)毛茸茸(m2or#ngr#ng)

光滑(gu1nghu2)油亮(y$uli4ng)

2.思考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2)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3)记下你不懂的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课文交流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抵达南极、企鹅的大小、毛皮、小企鹅吃食的情况和换毛情况。)

②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企鹅外形的独特,种类的繁多,生活习性的有趣。

外形:黑白相间(结合看图理解)

金企鹅: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抓住颜色变化来写)

帽带儿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好像系帽子的带儿(抓住特殊部位的颜色来写)

2.进行朗读课文的训练,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

3.质疑

把读文时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梳理归纳后小组交流。全班评议。

①为什么南半球正是夏天时,南极大陆上仍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结合地图理解此问题)

②“领地”和“出境”为什么带引号?

(通过理解“领地”和“出境”的本义和文中的意思,来帮助学生理解。)

③文章题目为什么叫“我和企鹅”?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弄清:本文介绍了我第一次去南极看到企鹅的情景,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企鹅的喜爱。)

4.读了本篇课文,你在写作上有哪些收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①介绍动物要抓住其特点,如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

②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细致观察。

如本文作者观察企鹅细致入微,包括皮毛颜色、企鹅动作等。

③写作要带着感情,注意细腻描写。

如小企鹅吃食的情景,作者写得活灵活现,抓住了其可爱的动作,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作业

仿照本文写法,介绍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学习方法自学,要尽量做到少讲或不讲,以读为主,用读带悟,最终实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孔子和学生》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和学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和学生》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作业: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
第二课时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资择谨慎
浴姿泽勤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几和第几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和第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几和第几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相对性的观点。

学习重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幻灯机、纽扣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手里有4颗纽扣,把4颗纽扣分成两份,猜一猜,左手里有几颗?教师把右手放在身后。

学生猜,猜对的回答是根据什么猜的。那么为什么猜不对呢?

二、新授:

1、质疑:那么有什么方法玩这个游戏才能正确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说自己的想法)

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

2、动手分一分: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分成两份,每份都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

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

(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

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可按照: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三、练习:

1、师生拍手说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做这样的拍手练习

2、做课本做一做及的练习,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成吉思汗和鹰》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吉思汗和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吉思汗和鹰》

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这是一则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浓。

学生分析

文中故事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因此,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伟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保持冷静的道理。

2.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心情的描写。

教学设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情感;通过想—说—读—批—讲—论—填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成吉思汗的照片):同学们认识他吗?

2.你对这位历史伟人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

3.板题、读题。

4.检测生字。

5.师:本课文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你认为学习本文要掌握什么知识点?(生说师板书)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知识?(生说师板书)

[点评:这样做有利于鼓励学生养成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习惯,实现资源共享。特别体现学习方式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嘛。]

二、初学课文,理解内容

1.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通全文。(师提醒生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

2.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组最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和掌握黑板上板书出来的1—2个知识点。一生在小组学习记录本上记下来。(师巡堂轮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

3.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师提示汇报金点子:自报家门——说学法——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解——检测。(可考他人亦可请他人检测本组成员)

4.当有同学汇报“文章的写作顺序”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师相机引导分段:是呀!文章写得可有条理了,哪些自然段写起因?哪些自然段写发展?哪些自然段写高潮?哪些自然段写结果?可分为几部分呢?

这则故事全文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写,可把文章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述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王和勇士。(强调他的身份,使学生了解伟大的人物在面对错误的表现,凸现课文文化的指导性和育人的针对性。)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叙述了成吉思汗狩猎时,口渴得厉害,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滴水的泉眼。这一部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开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第9~18自然段),写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情景。这段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地再现了四幅画面。

第四部分(第19~23自然段)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毒蛇的出现改变了成吉思汗的固执,很具有震撼力。

第五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成吉思汗的懊悔和顿悟。

5.当有汇报员汇报文章抓住鹰四次撞翻成吉思汗的杯子展开描写故事情节这一知识点时,师适时提问:

(1)鹰为什么一次次去撞成吉思汗的杯子?

(2)成吉思汗的心情怎样?哪些地方体现他的心情?

(3)最后采取什么行动?

(4)结果得到什么沉痛的教训?

6.填写学习卡。并点评。

次数鹰怎样做成吉思汗的心情如何

一打掉了水不生气

二俯冲下去,撞掉杯子有点生气

三还是撞翻了杯子真的生气

四飞扑下去,扑掉杯子气急败坏

最后鹰被射死懊悔、顿悟、永远不在……

7.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并设身处地的读一读。

8.师点拨:文章中关于成吉思汗的心情描写,有的直接写,有的通过语言或动作来写,今后,同学在写作中也要这样写,能够更感染别人。

[点评: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能抓住学习课文这个知识点构建平台,通过完成学习卡的填写,引导学生抓住鹰四次打翻杯子以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这一重点环节来学习,为明理做好铺垫,也为学生练笔——学习心情描写打下基础。]

三、加深明理

1.齐读成吉思汗顿悟出来的道理: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

2.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提示:从正反两方面,如遇事冲动会怎样?反之冷静对待又会换来什么结果?

3.师小结:是呀!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是因为他们能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吸取教训!这多么令人感到震撼呀!

四、总结

小孩会犯错误,伟人也会犯错误,人人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假如我们在事情面前保持冷静,就能减免悲剧的发生,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就能健康地成长!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句。

2.复述故事。

3.课外阅读其他伟人的故事。

[点评:这样做重视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效果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略)

二、拓展学习

师:古人廉颇又是如何对待错误的呢?请读“语文天地”里的《负荆请罪》。(生自读)

1.说廉颇有什么精神?(感悟廉颇有面对错误善于自省、勇于改正的精神。)

[点评:此环节与“语文天地”联系,进行拓展学习,实现了北师大版教材以单元出现,课文与“语文天地”相整合的做法,效果好。]

2.读“畅所欲言”中的词语。

3.用上其中一个词语说一个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用?

4.用上节学到的描写心情的方法(有时直接写,有时通过语言或动作表现)把你刚才说的事写下来。(生写)

5.修改习作。

6.优秀习作展。

狐狸和乌鸦


教材分析:

本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狐狸看到乌鸦叼着一片肉,就想尽各种办法一次又一次的奉承乌鸦,结果乌鸦上当受骗,狐狸叼起肉跑了。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看图、观察比较等形式,读准15个生字的读音,识记生字词,正确书写叼、肉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范读、指名读等形式,能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狐狸三次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 活动一

猜谜语。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及板书。认识狐狸两个字。 能读准狐狸的读音,狸在这里是轻声。(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补充课题,师质疑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

活动一

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己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反复读。标出小节序号。(完成目标一) 准确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自己读不好的地方听听老师怎么读。(完成目标一)

活动三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含有生字词语,指名分行读,注意正音,利用文中插图、联系生活及上下文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完成目标一) 读准字音,理解眼珠一转、一溜烟的意思。(评价目标一)

活动四

出示含有一的词语,注意一的变调,读准含有一的词语。

(完成目标一) 在一棵、一眼、一开口中读去声,在一篇、一转、一溜烟中读阳平。(评价目标一)

活动五

交流生字的学习,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并且说一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些什么。重点指导叼、肉、差的书写,在理解赔字意思的基础上记住这个字,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完成目标一) 学生自主识字学字,交流识字方法。能发现偏旁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棵跟树有关;赔跟钱财有关;脸跟身体有关;叼跟嘴巴有关。认识新的部首,区别美、差两个部首。(评价目标一)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注意正音纠错,课文能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并带有初步理解的感情。(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会正确停顿,流利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倾听别人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完成目标二)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价目标三)

练习书写

认真书写习字册,强化识字教学。(完成目标一) 学生及时练习学过的生字。(评价目标一)


《多些和少些》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