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学案
教学内容:
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1、学习“试一试”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一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18”个比较合适。)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面三刀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一、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展示:在校园里,男孩说:“一班有38人。”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说:“排球25元。”营业员阿姨说:“篮球比排球贵多啦。”另一男孩问:“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呢?”提问: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课件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20本本子)估计一下,右边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5、“想想做做”第5题。
课:小猫和小猴给大家送来了苹果草莓。课件展示:小猴说:“苹果有20个。”小猫问:“草莓可能有多少个?”(OK语录网 wWW.968ok.cOm)
提问:你认为20个、25个、60个哪个答案合适?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老爷爷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本领,也想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爷爷拿下眼镜说:“我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右能是多少岁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
二、游戏激趣,感受策略
1、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游戏:“想想做做”第七题。
讲述游戏规则: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没猜对,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示他一句话,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让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写和数。同桌学生游戏
3、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从练习中看到学生掌握得不错.
扩展阅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多些,少些》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⑸俚枚噔€澝枋隽礁鍪拇笮」叵怠?/p>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⑸俚枚噔€澝枋隽礁鍪拇笮」叵怠T诒冉现信嘌氖小?/p>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⑸俚枚噔€?/p>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 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鈥溩鲆蛔鲡€?/p>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鈥湺嘁恍⑸僖恍⒍嗟枚唷⑸俚枚噔€澦狄痪浠啊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⑸俚枚噔€潯N颐且怖盟前驯鹊慕峁档母宄恕O驴魏螅胪且苍谏钪卸嘣擞迷擞盟伞?/p>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鈥湺嘁恍┾€濃€湺嗟枚噔€濃€溕僖恍┾€濃€溕俚枚噔€澋却拭枋隽礁?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鈥溊肚虮然魄蚨嘁恍┾€潱ü舴⒑⒆铀伎尖€溁箍梢栽跹碘€潱玫较喽缘牧硪恢直硎鲡€溁魄虮壤肚蛏僖恍┾€潱⒊醪窖坝τ免€湺嘁恍┾€濃€溕僖恍┾€澝枋隽礁鍪考涞亩嗌俟叵担煌ü?鈥満烨虮然魄蚨嗟枚噔€澋牧硗庖恢直硎觯煤⒆邮宰旁诶斫忖€溕俚亩噔€澓濉?/p>
多些和少些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
第七课时:多些和少些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鈥準€潯⑩€湴兮€澋暮澹朗缓褪凰承颉?/p>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鈥準€濃€湴兮€澋暮濉V朗缓褪凰承颉?/p>
教学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
(7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和少些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会用鈥湺嘈┾€潯⑩€溕傩┾€潯⑩€湺嗟枚噔€潯⑩€溕俚枚噔€澋却世疵枋隽?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 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 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鈥溛易隽?4个。鈥澬∶ㄋ担衡€溛易隽?8个。鈥?/p>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38;小猫比小猴做的>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 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1、 学习鈥準砸皇遭€?/p>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鈥溒还?0个。鈥澬⊥盟担衡€溊娴母鍪绕还俚枚唷b€?/p>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一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鈥溾埁鈥潯?/p>
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鈥?8鈥澑霰冉虾鲜省#?/p>
2、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面三刀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作鈥湺嘈┾€濃€溕傩┾€濃€湺嗟枚噔€濃€溕俚枚噔€澱庑┐世疵枋觥?/p>
一、 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课件展示:在校园里,男孩说:鈥溡话嘤?8人。鈥澟⑺担衡€湺嗳耸纫话嗌僖恍b€?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2、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说:鈥溑徘?5元。鈥澯翟卑⒁趟担衡€溊呵虮扰徘蚬蠖嗬病b€澚硪荒泻⑽剩衡€湽蠖嗬彩鞘裁匆馑寄兀库€澨嵛剩耗阒棱€湽蠖嗬测€澥鞘裁匆馑悸穑?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鈥溾埁鈥潯W龊蠡惚ā?/p>
3、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鈥溕傩┾€濃€湺嘈┾€濃€溕俚枚噔€濃€湺嗟枚噔€澱庑┐试谕姹仁笮〉挠蜗罚忝窍氩幌胪妫?课件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 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4、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课件出示: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20本本子)估计一下,右边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5、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课:小猫和小猴给大家送来了苹果草莓。课件展示:小猴说:鈥溒还?0个。鈥澬∶ㄎ剩衡€湶葺赡苡卸嗌俑觯库€?/p>
提问:你认为20个、25个、60个哪个答案合适?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鈥溝胂胱鲎鲡€澋?题。
讲述老爷爷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本领,也想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爷爷拿下眼镜说:鈥溛业乃晔?5大,比70小。鈥澞阒牢矣夷苁嵌嗌偎昴兀?/p>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
二、 游戏激趣,感受策略
1、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 游戏:鈥溝胂胱鲎鲡€澋谄咛狻?/p>
讲述游戏规则: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没猜对,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示他一句话,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让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写和数。同桌学生游戏
3、 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从练习中看到学生掌握得不错。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数》导学案
课题数数课时总课时1-9
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我知道10个十是一百。
重难点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课前预习
课型新授教学准备小棒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1、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2、请小朋友们观察课本第33页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有许多羊在玩耍,估一估,一共有多少只?和20只相比?谁更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比20多得多的数。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1、谁估的准呢?我们来数数看吧!
(1)一只一只地数的
(2)五只五只地数的:五、十、()、二十、()、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六十、()、()、七十五、八十、()、()、九十五、()。
(3)十只十只地数的:十、二十、()、()、()、()、()、()、()、()。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
1、请同学分别起来说说自己的方法。
2、说说我最喜欢第()种方法。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数,知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个()个地数,还可以()个()个地数。10个十就是()。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过关检测:
1、课本做一做第1、2题。
2、课本练习八的第2、3题。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我们来选一种方法数数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吧。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学》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学》导学案板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校班级一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人参备人审核人
科目数学课题用数学课时7-9
学习
目标1.我会用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我还会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课前
预习算一算数学书跟语文书的总价格。
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课件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复备栏
1、导
复习导入:
1、5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7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学
1、一共有()个珠子,()个穿一串,要解决的问题是()。
2、自己动手圈一圈。
1、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呢?
3、展
1、小组内先交流自学内容。
2、小组间互相交流。
4、讲
如果是每10个为一组,用()的方法最快。如果不是每10个为一组,用()方法更方便。
5、练
第4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板书设计:用数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数学 用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学校班级一()班主备人
参备人审核人
课题学数学用数学课时总课时14-8
学习目标1、我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会正确选择有效信息。
重难点能从已知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课前预习1、快速计算。(我报算式,你说得数)
12-5=11-6=13-7=12-4=13-5=
16-9=14-5=12-8=11-2=14-6=
2、说一说。(任选上面的一题和小伙伴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主题图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师:课本第20页中绿茵茵的足球场上,正在进行激烈的足球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1、自学课本第20页例5,通过看图和文字知道有3条数学信息。
○1有()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人;
○3我们队踢进了()个。
要解决的问题是()。
2、想一想,填一填。
○1以上有联系的信息是第()条和第()条。
○2要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需要第()条和第()条数学信息。
○3第()条数学信息没用,是多余的信息。
3、把相关联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给学习伙伴听。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1、用画图的方式把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
2、根据画图,我认为应该用()法解决问题。
3、列式计算。
4、说说:16、9、7分别表示什么?
5、想想解答是否正确:没来的()人加上9人,等于()人,解答正确。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说一说,为什么踢进了4个这条信息为什么没用上?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1、完成课本第20页的做一做。
2、把问题和相关联的数学信息连一连再解答。
红气球有9个,
黄气球有8个,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有13朵兰花,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通过以上学习知道在解决问题时,要做到:
○1通过看图和文字获取数学信息和问题;
○2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学数学用数学
例5: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口答:还有7人没来。
课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学校班级一()班主备人
参备人审核人
课题学数学用数学课时总课时14-9
学习目标1、进一步懂得从从数学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解答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解题步骤。
3、初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能够独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课本第22页练习五第1~4题。
课型巩固课教学准备插图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用上节课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基本练习。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8+6=16-8=13-4=
9+7=13-7=11-6=15-7=
14-8=15-9=12-5=11-3=
12-4=14-6=17-9=4+8=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思维训练。
说说解决下面这些问题要用到的已知条件是哪几个?没有用到的有哪个?再解答。
○1.
○2
2、看看上面各题解答是否正确。
4、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练习四第1、4、9题用数学。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学会了
。
我的心情。
板书设计:
学数学用数学
13-6=7(人)14-6=8(人)
口答:另一组有7人。口答:藏起来8人。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学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学案
教学内容:
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的理由。
7、“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月历卡?再出示一张放大的月历卡,指导怎样看。然后进行讨论:四月份有多少天?3日、13日和23日各是星期几?这个月哪几日是星期日?在月历卡里还看懂了什么?想到些什么?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教学后记:尾数是零的双数理解的不够好。
一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八用数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导学案
课题读数、写数课时总课时3-9
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100以内的数。
2、我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3、我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排列的顺序。
重难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课前预习
课型新授教学准备小棒、自制计数器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1、填一填
(1)八十六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5个十和3个一组成()。
(3)7个十是()。
2、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36页例3的主题图。请你数一数: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吧。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1、我知道:黄纽扣有()粒,蓝纽扣有()粒,红纽扣有()粒。
2、把这3个数用小棒摆一摆。
3、把这3个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画一画。
4、我来试试在数位表中把这3个数写出来,并读出来.
写作:读作:
5、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粒。
(1)一百表示()个十,在计数器上只需在百位上拨()个珠子表示,画一画。
(2)我来读写一百。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
请同学分别起来汇报答案。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读数、写数,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过关检测:
1、课本做一做。
2、课本练习八的第5、6题。3、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百位十位个位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组成》导学案
课题数的组成课时总课时2-9
学习目标1、我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重难点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课前预习
课型新授教学准备小棒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1、从二十五开始,一个一个的数到四十一。
2、从六十开始,十个十个地数到一百。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深入了解100以内的数吧。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自学课本第35页例2,完成下面问题。
1、18根小棒再添()根小棒就是20根。
请你把20根小棒摆在桌上,要求摆完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20根。
2、2捆小棒再添1捆小棒是()根小棒。
想一想:三十里面有()个十。
3、十根十根地数,从三十数到一百。
想一想:()个十是一百。
4、请与你的同桌一根一根地数,从三十数到四十六。
想一想:4个十和6个一就组成()。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
请同学分别起来汇报答案。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几个()组成的。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过关检测:
1、课本做一做。
2、课本练习八的第4题。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数的组成
10个十是(一百),100里面有(10)个十。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分类的意义,认识和方法。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
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超市里的东西多吗?,我们能很快找到所需物品,是什么原因?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讨论汇报。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一、出示27页上的情境图数一数各种东西各是多少。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可以按颜色分,也可按形状分。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一,按颜色分:红3,蓝3,黄6。
二,按形状分:串3,心4,球5。
课后反思:
科目数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课时总课时2----2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3、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难点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
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2、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大人小孩男人女人
人数:8466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复习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复习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查漏补缺。
2.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3.能熟练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阅读书本72页,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二、梳理归纳
(一)整数
1、整数的分类(把学过的数自己用图表来表示出来)
2、十进制计数法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自然数的基本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顺序表
4、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或万。
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0起占位的作用)
5、四舍五入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比5小,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把尾数舍去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6、整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数较大;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那么首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则左边第二位上的数较大的,这个数就大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小数部分的最大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小数.
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扩大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呢?
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只需要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6、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0.5555……7.23838……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0.5555……记作:()7.23838……记作:()
(三)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
把7645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把235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2358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为()
把345628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后,保留两位小数是()
(四)分数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2、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思考: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以3,则这个分数()
4、约分和通分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约分的方法、依据
1.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得到最简分数为止.
2.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通分: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通分的方法、依据
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个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5、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分母不相同的两个分数,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五)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注意: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三、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四、综合练习:
1、我国普通小学在校生有108645000人,读作:(),其中6在()位上,万位上的数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并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亿人。
2,填一填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约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这个数写作:()
(2)把44440000,4044000,40404400按从小到大顺序填入下面的括号。
()<()<()
3、第41界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总投资达45000000000元人民币,截止6月19日17时,世博园累计参观人数已达16207730人。
将45000000000元改写成以“亿元”为单位的数是()亿元。
横线上的数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为()。
4、一个数由5个亿、6个千万、3个万、9个百、4个1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
5、在-5.0,+4,-3,+15.9,-4中,正数有(),负数有()
6、60606000是一个()位数从左到右第二个6在()位上,第三个6表示6个(),这个数读作()。
7、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93由()个单位组成。
8、最小的四位数(),最大的五位数是().
9、用3个0和3个6组成一个六位数,只读一个零的有(),读两个零的有(),一个零也不读的()。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最小的一个数是(),两数相差().
10、最大的七位数是(),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整数的最高位是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五、作业:
在小学阶段你在哪些地方用到过0?
说一说你对0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拼一拼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教材章节:第一单元序号:2学校:
年级:一年级班级:一年级姓名:
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内容拼一拼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重点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知识链接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由几种图形拼凑而成的。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
习
过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正方形:()个角,()条边,每个角都是(),每条边都()。
2、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图形中,谁和正方形相似?你能试着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3、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4、同桌两人合作,说出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三角形:
圆形:
5、你还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什么样的形状?快来试一试、比一比吧!
学习反思1、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评选出本节课中小组成员表现最突出的“学习之星”。
课堂检测1、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比较大小》导学案
科目数学课题比较大小课时5-9
学习
目标1.我会比较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重难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且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课前
预习比较一下班上男生跟女生人数。
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课件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复备栏
1、导
1、18的1和8分别在哪个位上?
2、复习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6__198__1815__15
11__1210__209___6
刚刚我们复习了20以内数的比较,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年、比较。(板书课题)
2、学1、比较42和37的大小。
2、比较23和25的大小。
3、展
1、各小组内展示一下自己是怎么比较的。
2、各小组间互相交流补充本小组的比较方法。
4、讲
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5、练
做一做的第1、2两题。
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设计:比较大小
42___3723___25
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个位上的数,
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