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7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
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
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运动的意义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
(1)经线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C、地球自转轴
(4)南极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北极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学(教)报告: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2设计者__李生月_____评价组长签字______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重点难点五带的划分
情景链接:情景链接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

自主研学:1.五带划分依据:__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名称及界线:
(1)A____带B_____带C_____带
D_____带E______带
(2)a______(纬线)它是_____带和_____
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b、c、d。
_________:终年炎热
3.气候特点南北温带:_________
南北寒带:_________
合作学习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
(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和____带。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带和___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北寒带:________(纬线)以北地区
____带:北极圈与_______(纬线)之间
地球五带热带:_________________(纬线)之间

南温带:_______与南回归线之间
____带:南极圈以南地区
攀登高峰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D.亚寒带地区
2.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六一国际儿童节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D.元旦
3.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A.有无极昼极夜现象B.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D.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4.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
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
D.赤道附近地区
5.极圈是()
A.热带与温带的划分B.热带与寒带的划分
C.温带与寒带的划分D.中纬与地纬的划分
6.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A.夏季B.冬季C.春季D.秋季
拓展练习:、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学(教)报告: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三周一课时
课题:认识地图设计者__李生月_____评价组长签字______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重点难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情景链接: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图、用图
自主研学: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1)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
(3)表示形式__________,如1:4000或1/40000
_________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
2.方向
(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
3.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________符号和它们的________说明,地理________和________。
合作探究:1、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

精选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社会》(上册)备课笔记
导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2.了解社会课的内容;
3.了解社会课的学习目的;
4.了解社会课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要性、内容、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1.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旦离开社会,任何人将无法生存。
2.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
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学好社会课,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建设家乡,完成历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课的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位置、疆域、人口、民俗、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往。
2.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3.当今社会状况:
(1)路线、方针、政策;
(2)当今世界上五大问题:
1)和平问题;
2)人口问题;
3)粮食问题;
4)资源问题;
5)环境问题。
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要求:P.2(4点)
1.了解周围的社会情况,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
2.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参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
(四)方法:P.3(3点)
1.认真读书。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学做社会调查。
社会课课堂规范:
1.课前准备好《社会》课本、地图册、作业本、填图册与笔记本。(讲述用途)
2.认真记好笔记。
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测验。
4.作业要求,(作业本、填图册为必做)作业本评分每错一题扣除10分,最低分为20分。交作业要及时。填图册填图要求。评优、良、及格、差。
第一章地图
第1~1节地图的语言

教材分析
地图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具有阅读、填绘地图的技能,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学会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和获取社会知识,是中学社会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是学生了解、掌握和使用地图的基础。教材安排了实地方向辩认和地图上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等到内容,目的使学生区分实地和地图方向的判别,并能根据一般、指向标、经纬网三种地图,弄清“方向”问题,由于经纬网的概念对初一学生来讲尚未建立,因此,教材从经线、纬线等到基础着手,阐述了经纬网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经纬网定向法”这一难点问题。教材通过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和比例尺的换算,帮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关键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有大有小,包容的实地范围的“大小问题”;教材通过常见图例的列举,目的让学生读懂地图上各种符号表示“什么”问题。如果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话,那么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则是“工具”的工具。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问题探究法。从学生日常生活着手,思考实地方向辩别的种种方法,引入地图上定方向的三种方法,一般定向法学生装在小学时已经学过,地图上添加了指向标以后,或者在南极点上建造一座房屋其四面朝向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归纳指向标、经纬度网定向法。
2.实物演示法。由学生自学实地定向法的四幅图片和文字说明,并上讲台演示时钟表盘图确定实地方向;指向标定向法,可让学生在参照点上画指向标的方法,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经纬网定向法,需要演示经纬网地球仪,从中明确经线、纬线的指向和地球自转方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
3.读图法.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量杭州到北京的图上距离,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概念、换算和比例尺的三种不同表示方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中三幅没比例尺地图反映出来和北京市区图,说明比例尺有大有小,包容范围有大有小,反映的内容有详有略。最后了解图示的常见图例。
4.讲述法。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地图的最大特点是把广阔的地球表面上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就是反映图中所画的地理事物较实地缩小的程度,其表示方法有三种。比例尺有大有小,采用大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反映地理事物有详有略,包容的范围有大有小。图例、注记内容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学,教师板画巩固。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实地定向的方法;
2.掌握地图上的方向;
3.区分经线与纬线的不同特点,并了解经纬网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纬网、东西半球、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
2.教学难点:经纬网定向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球仪、经纬仪、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地图的概念
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方位和比例,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及颜色绘在纸上成了地图。
(二)地图的作用
勘察、筑路、航空、航海、旅游探险、科学研究、国际交往、行军打仗。
(三)地图的三大要素(称地图的“语言”)
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1.方向N
(1)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WNEN
1)一般定向法:W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WSES
S
2)指向标定向法:用箭头标出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的定向方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例: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
(2)实地测方向:
1)太阳测方向(太阳自东向西)
住房坐北朝南;
独立大树:叶:南茂北疏;树轮:北密南疏;
山坡:南面:繁茂、北潮湿背阳(多青苔)。
2)北极星定方向:指正北;
3)钟表定方向:太阳:6时在E;12时在S;18时在W;
①手表当时的时间数的1/2的数对准太阳,其12点处向北(24小时的表用正点计)
②对准太阳,时针与12点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一头指北,一头指南。
(3)经纬线:
1)经线:
①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②指示南北方向;
③呈半圆,长度相等。
2)纬线:
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
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自成圆圈,称纬线圈;
④赤道最大,极点为“0”,长度不等。
3)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东经度:(E)O0经线以东的1800为东经;
5)西经度:(W)O0经线以西的1800为西经。
6)东西半球:国际上习惯于用于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我国位于东半球。)
(4)南北两半球:
1)赤道:O0纬线,长40075KM,把地球平分南北两半球;
2)北纬:赤道以北至900N,也称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
3)南纬:赤道以南至900S,也称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O0~300300~600600~900
(6)经纬网:
1)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2)作用:可以准确地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三)小结
通过设问,让学生了解地图上常用的三种方法中,普遍采用和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分别是什么定向法。巩固00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及中国所在半球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学会运用比例尺公式进行换算;理解大、小比例尺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的特征。
2.掌握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
3.掌握读图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常见图例记忆。
2.教学难点:大比例尺、小比例尺及地理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征差异。
三、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市(县)图或镇(街道)图。
四、教学过程
(一)比例尺(缩尺)图上距离
1.表示公式:比例尺=实地距离
2.三种表示形式:
(1)线段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KM)
0102030KM
(2)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十千米
(3)数字式:1:1000000或1/1000000;(1百万分之一)。
3.比例尺的分类:
(1)大比例尺:大于1:200000(二十万分之一);范围小,图详细;(学校图)
(2)中比例尺:1:20万~100万分之一(一百万分之一);(市、县图)
(3)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一百万分之一);范围大、图简单(国家图、世界图)。
(二)总结:比例尺越大,图中范围越小,图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中范围越小,图简单。
(三)图例、注记;
1.图例:为了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画在地图上,人们设计的一系列的符号叫图例。
2.注记: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四)小结
1.让学生归纳这两节课学习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归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最基本的语言,也称地图的三要素。但地图的语言十分丰富,除所讲的以外,还有地形图中的等高线、等深线、气候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等等,我们今后在学习中逐步加以了解。
2.随堂练习:
《填图册》第一页1~2,第二页2。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教学设计
课时编号第1号
课题前言
和同学们谈地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
教学重点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1.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通常都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其实,天文和地理都属于现在地理学的范畴。大家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地理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这些相信都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从先从这里入手。
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提出问题:
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
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教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
学生看书p2图片:

从图上看到什么?
提示: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差异?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

教师对各组的回答进行教案总结并说明这四幅图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详解,逐步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生产与地理的关系,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
教师讲述: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关系,从而形成地理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天文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等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处处都有地理。
好像一些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便能够充分说明我们生产和生活都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学地理,就是要学会这些规律,让它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好的生活。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提问: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现象和奥秘是我们目前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的,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以后我们要逐步要研究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问题就连老师现在也搞不懂。而我们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形成一个地理的观念,学好地理需要有一个“地理的头脑”,面对我们身边的问题,都会用地理的方法去“想”问题。
看p3巴比伦介绍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
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看p3“姑姑的故事”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教案总结:
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差异,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同时也说明尊重大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好处,这与破坏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看p4“城市的形成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讨论:
让学生谈谈想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
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用综合眼光,综合地分析问题。
板书:3、综合地分析问题
看4标出地话:
提问:说一下对这句话的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总结概括,社会地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等许多原因破坏了大自然,形成了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因而要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建立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地生活、生产方式
板书:4、具备可持续发展地观念
教案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对地理有了一个简单地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我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地理,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利用地理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遵从客观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前言和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第2号
课题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知识和能力]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出问题
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学生回答
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
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
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
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
1.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列举事例:
模拟观船
①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
实验行船
②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察照片
③观察“月食照片”。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
引导思考
④思考“高站远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4
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评价过渡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多媒体画面5
图略(课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过渡
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
多媒体画面6
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提出问题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多媒体画面7
图略(课本P3图书1.2“地球的大小”)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转过渡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多媒体画面8

地球仪略图
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
1.什么是地球仪?
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
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多媒体画面9
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多媒体画面10
板书设计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作业布置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第3号
备课时间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用三课时:
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知识和能力]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方法1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能保证每4~5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11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
低、中、高纬的划分
低、中、高纬的划分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
1.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
5.什么叫纬度?
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
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
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
1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多媒体画面12
图略(课本P7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
1.赤道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学生观察回答后,并指导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
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3.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看看这几条纬线所经之处,有没有自己听说过的地名。(强调这是几条重要纬线,让学生记住)
承转过渡
通过研讨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多媒体画面13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经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0“地球仪上的经线”,课本P6图1.8“格林尼治0°经线”)
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1.什么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
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自学
教师及时巡视,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体画面14
图略(课本P7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讨论评价
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转入下面的课堂练习。
多媒体画面15
想一想:
1.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为什么?(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不能,经线是半圆)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极)
[课堂小结]
教师先用鼠标点击出板书设计表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边回忆、边总结、边点击逐项填出内容。
多媒体画面16
经线和纬线(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经线和纬线
作业布置按照课本P4活动中的步骤,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每隔30°标出纬度与经度,并标出北京与学校所在地的省会城市,比较两地相差多少纬度和经度。
教学反思

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
D.东西经度的分界线;2.与120经现构成经线圈的是();A.90°B.E60°WC.150°WD.0°3;A.20°W以东至160°W以西的半球B.160;C.180°W以东至0°经线以西的半球D.任意经;学习目标;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和高中低纬度;什么是经纬网?;自学检测二;经纬网的作用是
D.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与120经现构成经线圈的是()
A.90°B.E60°WC.150°WD.0°3.东半球指()
A.20°W以东至160°W以西的半球B.160°W以东至20°E的半球
C.180°W以东至0°经线以西的半球D.任意经线圈平分的半个球
8
学习目标
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
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和高中低纬度位置.3.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自学检测一
什么是经纬网?
自学检测二
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
节节清
读出下列点的经纬度位置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自学检测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9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自学检测二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节节清
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365天B.30天C.三个月D.24小时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C.昼夜更替D.昼夜4.地球自转时()
A.以一年为周期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C.总是自西向东
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
5.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A.有公转运动B.有自转运动
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D.地球本身不发光
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哥伦布B.麦哲伦C.哥白尼D.布鲁诺7.2005年元旦最早出现在下列城市中的()
A.中国北京B.日本东京C.印度的孟买D.伊朗的德黑兰
10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11页第一段文字,填写下表
自学检测二
11
节节清
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
A.一个点B.一个面C.一条线D.整个地球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东转
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
5.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昼夜B.昼夜更替C.昼夜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
6.当中国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学生可能在()
A.春游B.参加秋季运动会C.滑雪D.夏令营7.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上B.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D.赤道上
8.郑州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学习目标;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和高中低纬度;什么是经纬网?;自学检测二;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节节清;读出下列点的经纬度位置;学习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初步;自学检测一;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学习目标
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
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和高中低纬度位置.3.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自学检测一
什么是经纬网?
自学检测二
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
节节清
读出下列点的经纬度位置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自学检测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9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自学检测二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节节清
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365天B.30天C.三个月D.24小时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C.昼夜更替D.昼夜4.地球自转时()
A.以一年为周期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C.总是自西向东
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
5.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A.有公转运动B.有自转运动
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D.地球本身不发光
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哥伦布B.麦哲伦C.哥白尼D.布鲁诺7.2005年元旦最早出现在下列城市中的()
A.中国北京B.日本东京C.印度的孟买D.伊朗的德黑兰
10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11页第一段文字,填写下表
自学检测二
11
节节清
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
A.一个点B.一个面C.一条线D.整个地球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东转
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
5.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昼夜B.昼夜更替C.昼夜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
6.当中国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学生可能在()
A.春游B.参加秋季运动会C.滑雪D.夏令营7.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上B.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D.赤道上
8.郑州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
学习目标
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12页图1.20,回答以下问题:(1)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哪一带?
(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两个带?(3)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哪两个带?(4)四季变化明显的是哪两个带?
(5)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节节清一.
1.中纬地区夏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冬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秋天和春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比夏季________,比冬季________,我国大多数地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________的变化。
2.人们根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温度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
3.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北半球称________,度数为________。
4.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________带。
5.热带与南温带之间的分界线叫________,是________的最南界线。
二.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自学检测二;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呢?;节节清;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________向________,自转的周期;转产生了______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
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自学检测二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
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呢?
节节清
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________向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由于地球的自
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365天B.30天C.三个月D.24小时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C.昼夜更替D.昼夜
4.地球自转时()
A.以一年为周期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
C.总是自西向东
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
5.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
A.有公转运动
B.有自转运动
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
D.地球本身不发光
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哥伦布B.麦哲伦C.哥白尼D.布鲁诺
7.2005年元旦最早出现在下列城市中的()
A.中国北京B.日本东京C.印度的孟买D.伊朗的
德黑兰
10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11页第一段文字,填写下表
自学检测二
11
节节清
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
A.一个点B.一个面C.一条线D.整个地球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
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
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
西向东转
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3月21日和9月23
日前后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D.9月23日和12月22
日前后
5.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昼夜B.昼夜更替C.昼夜变化D.昼夜长短
的变化
6.当中国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学生可能在()
A.春游B.参加秋季运动会C.滑雪D.夏令营
7.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上B.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
D.赤道上
8.郑州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
学习目标
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
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12页图1.20,回答以下问题:
(1)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哪一带?
(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两个带?
(3)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哪两个带?
(4)四季变化明显的是哪两个带?
(5)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节节清
一.
1.中纬地区夏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冬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秋天和春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比夏季________,比冬季________,我国大多数地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________的变化。
2.人们根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温度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
3.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北半球称________,度数为________。
4.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________带。
5.热带与南温带之间的分界线叫________,是________的最南界线。
二.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13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
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
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2.郑州市地处()
A.南温带B.北温带C.热带D.北寒带
3地球上划分五带的注意一句是()
A.植被的特点B.动物的特点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D.有无特殊自然现象
三、连线题:
①赤道A.66.5°N
②北回归线B.66.5°S
③南回归线C.23.5°N
④北极圈D.23.5°S
⑤南极圈E.0°

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自;读课本11页第一段文字,填写下表;自学检测二;11;节节清;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A.一个点B.一个面C.一条线D.整个地球2.下;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11页第一段文字,填写下表
自学检测二
11
节节清
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
A.一个点B.一个面C.一条线D.整个地球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东转
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
5.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昼夜B.昼夜更替C.昼夜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
6.当中国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学生可能在()
A.春游B.参加秋季运动会C.滑雪D.夏令营7.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上B.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D.赤道上
8.郑州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
学习目标
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12页图1.20,回答以下问题:(1)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哪一带?
(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两个带?(3)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哪两个带?(4)四季变化明显的是哪两个带?
(5)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节节清一.
1.中纬地区夏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冬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秋天和春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比夏季________,比冬季________,我国大多数地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________的变化。
2.人们根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温度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
3.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北半球称________,度数为________。
4.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________带。
5.热带与南温带之间的分界线叫________,是________的最南界线。
二.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13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2.郑州市地处()
A.南温带B.北温带C.热带D.北寒带
3地球上划分五带的注意一句是()
A.植被的特点B.动物的特点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D.有无特殊自然现象三、连线题:
①赤道A.66.5°N②北回归线B.66.5°S③南回归线C.23.5°N④北极圈D.23.5°S⑤南极圈E.0°
14
学习目标
1.会说出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2.能写出比例尺及其换算公式.3.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理解图幅一定,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P13回答下列问题:
1.地图三要素是指__、__、__。2.写出比例尺的三个公式.
自学检测二
读课本P14第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地图上比例尺的形式有_、_、_三种形式.
自学检测三
给出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怎样比较大小?数字式:1:50000或1/50000线段式:0___40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6000000厘米
自学检测四
读P23图1.37和1.38,说说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有什么关系?

节节清;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A.一个点B.一个面C.一条线D.整个地球;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
节节清
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
A.一个点B.一个面C.一条线D.整个地球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
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
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
西向东转
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3月21日和9月23
日前后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D.9月23日和12月22
日前后
5.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昼夜B.昼夜更替C.昼夜变化D.昼夜长短
的变化
6.当中国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学生可能在()
A.春游B.参加秋季运动会C.滑雪D.夏令营
7.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上B.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
D.赤道上
8.郑州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
学习目标
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
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12页图1.20,回答以下问题:
(1)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哪一带?
(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两个带?
(3)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哪两个带?
(4)四季变化明显的是哪两个带?
(5)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节节清
一.
1.中纬地区夏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冬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秋天和春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比夏季________,比冬季________,我国大多数地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________的变化。
2.人们根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温度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
3.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北半球称________,度数为________。
4.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________带。
5.热带与南温带之间的分界线叫________,是________的最南界线。
二.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13
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
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
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
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
2.郑州市地处()
A.南温带B.北温带C.热带D.北寒带
3地球上划分五带的注意一句是()
A.植被的特点B.动物的特点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D.有无特殊自然现象
三、连线题:
①赤道A.66.5°N
②北回归线B.66.5°S
③南回归线C.23.5°N
④北极圈D.23.5°S
⑤南极圈E.0°
14
学习目标
1.会说出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
2.能写出比例尺及其换算公式.
3.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4.理解图幅一定,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自学检测一
读课本P13回答下列问题:
1.地图三要素是指__、__、__。
2.写出比例尺的三个公式.
自学检测二
读课本P14第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地图上比例尺的形式有_、_、_三种形式.
自学检测三
给出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怎样比较大小?
数字式:1:50000或1/50000
线段式:0___40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6000000
厘米
自学检测四
读P23图1.37和1.38,说说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有什么关系?
节节清
15
1、根据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
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
C、丙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
D、丁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2、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A、20厘米B、40厘米
C、80厘米D、10厘米
3、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6000000B、1:600000
C、1:12000000D、1:12000
4、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B、1:1000000
C、1:100000D、1:10000
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4000000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D、1:24000000
6、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50千米B、100千米
C、200千米D、250千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