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周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7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周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周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周教案教学内容第二节南亚二次备课记录教案设计与学法指导第二节南亚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城市。2.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3.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能力目标
1.掌握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条大河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的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河流。
2.学会分析图2-13、2-14、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发展的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产业的概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南亚地理环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学会因地制宜的去发展经济。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难点: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特点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处理作业。
2.提问:《西游记》这部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唐僧西天取经的地方在哪儿?古代的天竺国就是今天的南亚地区。
一、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活动目标:
1.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学生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南亚的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地处印度半岛。
2.观察地图,估算南亚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线的度数,从纬度、五带的角度说明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北纬835度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3.引导学生观察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几南面濒临的大洋印度洋,指出南亚的范围:大体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4.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迅速找出南亚的国家,而后上台点答。
5.观察设问:南亚八国中,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岛国?哪些是我国的邻国?
6.结合教材讲述南亚次大陆的含义和南亚的区别
(过渡)南亚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就让我们一起来畅游吧。
二、南亚的地形和河流
活动目标:
1.学生讨论完成P42活动1、2、3题。
2.指图设问:南亚自北向南,依次能分为哪三大地形区?说出各地形区的名称?哪个地形区的面积最广?
3.教师板画小结:南亚北部是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狭长崎岖;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面积广阔,略成弧行;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
(过渡)河流一般是由河流冲积而成,请在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的两条河流。
4.引导学生在图2-10上画出南亚的两条河流并判断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5.引导学生填表P42。
课堂讨论:
南亚的河流和地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河流流向受地势、地形的影响和制约,而河流又塑造中部广阔的平原,成为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南亚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
(1)亚洲南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
(2)北纬8---35度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
2.范围: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二、主要国家
三、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1.三大地形区
北部:以喜马拉雅山为主的山地
中部:以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为主的平原区
南部:以德干高原为主的高原区
2.两大河流
河流名称发源地主要流经国家注入海洋
印度河我国西藏巴基斯坦阿拉伯海
恒河喜马拉雅山印度、孟加拉国孟加拉湾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布置作业。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处理作业。
2.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南亚的纬度位置如何?
(过渡)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南亚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气候。
四、南亚的气候
活动目标:
1.学生阅读P43图2-1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气候类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该气候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过渡)为什么南亚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呢?
2.结合板图讲述: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度地区,多属热带;又因为北面有高山阻挡阻挡了亚洲中部的冷气流侵入,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仍然偏高。
(过渡)由于手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东南亚的相比,有具有显著的特点。
3.结合图2-13,引导形式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按如下步骤分析:
(1)该城市一年中气温教高的是哪几个月?降水有什么特征?
(2)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哪几个月?气候有什么特征?
(3)该地气温在20度以下的是哪几个月?
(4)学生纵上所述,小结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4.结合板图分析南亚热季高温少雨、湿季多雨的原因。
5.引导学生看图2-14、图2-15回答:活动1、2题并设问:南亚两种季风,哪种季风盛行时,能给南亚带来大量的降水?哪种季风盛行时,能给南亚带来干旱?哪种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6.教师展示表格,具体分析南亚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见教参P63)
7.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P22南亚农作物分布图,思考:
(1)南亚的农作物有哪些?
(2)从地形来看,小麦、棉花、水稻、黄麻各分布在哪里?为什么?(结合地形、气候的因素讨论。教师设计表格,由学生完成填表。)
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孟加拉国西部水稻需较多的水,上述地区降水充足,且地形一平原为主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二者耐旱能力强,这些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足
黄麻恒河下游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小结:南亚人民正是根据各地地形的特点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过渡)唐代高僧玄奘到南亚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取经呢?
五、宗教与社会
活动要点:
1.学生自读思考:南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南亚各国个信奉什么宗教?
2.学生自读P15阅读材料,了解南亚的著名宗教建筑泰姬陵。
六、人口与经济
学生自学,思考:
1.南亚的人口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南亚各国属什么经济性质的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有哪些?
3.印度发展工业的优势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4.教师结合有关资料,重点了解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
[板书设计]
三、气候与农业
1.气候类型及特征。
2.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3.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农作物及分布。
四、宗教与社会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五、人口与经济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探讨与反思:

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周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周教案教学内容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二次备课记录教案设计与学法指导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能力目标
1.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和在各过中的经济地位,以及锡、适宜两种矿产的分布。
2.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繁荣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的国界线,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揶风海韵是这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引导学生观察图2-1,指出东南亚的范围: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并介绍中南半岛得名的由来。
2.结合世界政区图,由学生分析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亚洲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
1.引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并设问:a这些河流都发源与哪国?
b大致是什么流向?为什么?
C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区?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
D这些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E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因此,这里河流的什么资源丰富?
F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东南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D学生讨论完成P36活动4题。
2.教师以手作比,小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令列分布。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找到马来群岛,并设问:
A从整体上看,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位置?
B这些河流的长度与流速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什么特点?
C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根据板快构造学说理论,马来群岛有什么特点?
2.小结马来群岛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各是什么?对农作物的生产各有什么影响?
4.结合教材,重点突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5.学生做P35活动3题,小结。
[课堂总结、作业布置]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间、众列分布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上游: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
(2)下游:流速慢,冲积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围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地势崎岖,山岭崎岖
2.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3.多火山地震
四、气候与农业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各有怎样的影响?
五、主要国家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查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分布着哪些国家?
2.提问: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有哪些?(学生识记东南亚的国家)突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地位。
3.引导学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强调: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区图,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提问:
(1)东南亚处于哪两大洲和哪两大洋之间?
(2)东南亚处于这两大洲、两大洋的什么部位?
(3)引用郑和下西洋的典故,说明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马六甲海峡
1.讨论:从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线,该怎样走?(引入马六甲海峡,突出其位置特点: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提问:马六甲海峡联系着哪两大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向西向东,可以分别到达哪些地区?
3.结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动2题,小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过渡)东南亚因地处赤道,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平原铸就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七、富饶的物产
1.引导学生观察图2-6,熟悉图例,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并指出:东南亚有丰富的矿产和种类繁多的热带经济作物。
2.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国,教师小结:
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水稻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锡马来西亚、缅甸;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
3.结合教材P39活动1、2题,理解泰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的原因。
八、人口
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并设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学生自度思考:东南亚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东南亚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3.结合教材重点突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并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做的贡献。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五、主要国家
1.中南半岛: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2.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六、富饶的物产
●教学探讨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周教案分析


周次

第3周

周课时

共2课时

年级、科目

七年级地理

教师

王xx

教学内容

第三节美洲

二次备课记录

教案设计与学法指导

第三节美洲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

3.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德育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

2.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3.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3.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学法指导:

1.运用图1-3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利用图1-35和图1-36,分别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使学生逐渐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处理作业。

2.导入新课。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游故事集》,向世界宣布了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作为这个新大陆的名字,这就是“美洲”。

一、地理位置:

1.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2.展示“世界政区图”,由学生指图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

美洲大陆是个整体,而中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把美洲分成了两部分,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巴拿马运河做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指图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

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白令海峡的位置,学生自渎P24阅读,了解白令海峡的意义。

5.引导学生观察美洲政区图,找出南美洲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墨西哥、中美地峡、及西印度群岛。

6.结合教材讲述拉丁美洲的范围、人口及语言。

(过渡)南北美洲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差异,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一)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查阅P6图2-15,找出北美洲的平均海拔,得出结论:平均海拔较高。

2.观察P24图1-35,找出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地方与海拔最低的地方的海拔差,得出结论:北美洲地势起伏大。

3.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位置,并看看这三类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纵列分布)

4.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北美洲的五大湖群的位置和格陵兰岛的位置,教师讲述五大湖的成因,得出结论:冰川作用显著。

(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1.学生观察图1-35北美洲的纬度位置特征,提问:北美洲跨了五带中的哪几个温度带

2.观察P29图1-41,设问: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由此说明了北美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过渡)北美洲的气候不但受纬度的影响教大,而且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也较大。

3.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1)引导学生观察图1-40,思考:从沿海到内陆,北美洲的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从地形的角度思考)

(2)结合板图讲述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讲述)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于落基山的迎风坡,能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的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北美大陆内部,同样道理,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因受东部山脉和高原的阻挡,也不能深入内地,只能影响到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的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

(过渡)地形不但影响着北美地区的降水,而且还影响到北美地区的冬季气温。

(3)结合板图,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见教P27一段文字)。

(4)学生回答P29活动1、2题。

[小结]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回答小结。

[作业布置]见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美洲

一、新大陆

1.地理位置

2.主要国家、语言、

3.拉丁美洲

三、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高,居第三位

(2)地势起伏大

(3)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山

(4)冰川作用典型

2.气候特征

(1)跨寒、温、热三带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显著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1.处理作业。

2.(复习提问)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

1.学生阅读图1-36,观察南美洲有哪些地形种类,找出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地形,再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查找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

2.设问:由此你能总结出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吗?

3.设问:和北美洲相比,南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异同点?(西部都为高大的山系,地形均有平原、高原组成;不同点在于北美洲地形成南北纵向分布,而南美洲的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4.讨论P27活动第4题。

(二)气候特征

1.讨论:阅读P29图1-40、1-41,从所处的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降水量、气温四个方面探讨南美洲的气候特征。

2.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在于都跨寒温两带,不同点在于主要气候类型不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更为复杂,且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显著)。

3.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3题,分析地形对南美洲气温的影响。

4.学生自读P28阅读“学看气候图”,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气候资料来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

A.利用1月、7月的气温值来判断某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B.看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来判断所属的大致气候类型:如果最冷月均温在15度以上,属热带气候,若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0,则可视为寒带气候,如果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则是寒带中的冰原气候,否则则是苔原气候。

C.亚热带与温带气候的分界则以最冷月0度为界。

D.结合填充图册的有关练习为例,使学生掌握气候资料的判断方法。

[复习提问]

1.南美洲的地形有何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2.南美洲西部高大的落基山对南美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五、美洲的河流

1.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和“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的位置。

2.展示表格,学生讨论比较两条河流,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地图来分析河流

河流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主要流经国家长度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3.学生讨论完成P30第5题

六、移民和经济

1.学生自读P31,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回答:由此说明了美洲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2.复习提问:世界上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那两种类型?美洲有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由此说明了美洲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不平衡)

3.结合教材讲述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经济发展特色,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上述国家的位置。突出三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共同点:以单一的商品出口为主。

4.结合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讲述美洲的经济发展现状。

5.学生讨论完成P32表格,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

(2)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2.气候特征

(1)热带范围广阔,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降水丰沛,最湿润,年平均气温高

五、美洲的河流

六、移民和经济

1.种族成分复杂,以移民为主

2.经济发展不平衡

3.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教学探讨与反思: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周教案分析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周教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周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
二次备课记录
教案设计与学法指导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能力目标
1.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和在各过中的经济地位,以及锡、适宜两种矿产的分布。
2.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繁荣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的国界线,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揶风海韵”是这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引导学生观察图2-1,指出东南亚的范围: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并介绍中南半岛得名的由来。
2.结合世界政区图,由学生分析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亚洲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
1.引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并设问:a这些河流都发源与哪国?
b大致是什么流向?为什么?
C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区?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
D这些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E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因此,这里河流的什么资源丰富?
F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东南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D学生讨论完成P36活动4题。
2.教师以手作比,小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令列分布。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找到马来群岛,并设问:
A从整体上看,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位置?
B这些河流的长度与流速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什么特点?
C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根据板快构造学说理论,马来群岛有什么特点?
2.小结马来群岛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各是什么?对农作物的生产各有什么影响?
4.结合教材,重点突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5.学生做P35活动3题,小结。
[课堂总结、作业布置]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间、众列分布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上游: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
(2)下游:流速慢,冲积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围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地势崎岖,山岭崎岖
2.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3.多火山地震
四、气候与农业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各有怎样的影响?
五、主要国家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查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分布着哪些国家?
2.提问: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有哪些?(学生识记东南亚的国家)突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地位。
3.引导学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强调: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区图,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提问:
(1)东南亚处于哪两大洲和哪两大洋之间?
(2)东南亚处于这两大洲、两大洋的什么部位?
(3)引用郑和下西洋的典故,说明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马六甲海峡
1.讨论:从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线,该怎样走?(引入马六甲海峡,突出其位置特点: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提问:马六甲海峡联系着哪两大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向西向东,可以分别到达哪些地区?
3.结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动2题,小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过渡)东南亚因地处赤道,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平原铸就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七、富饶的物产
1.引导学生观察图2-6,熟悉图例,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并指出:东南亚有丰富的矿产和种类繁多的热带经济作物。
2.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国,教师小结:
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水稻——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锡——马来西亚、缅甸;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
3.结合教材P39活动1、2题,理解泰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的原因。
八、人口
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并设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学生自度思考:东南亚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东南亚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3.结合教材重点突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并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做的贡献。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五、主要国家
1.中南半岛: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2.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
六、富饶的物产
●教学探讨与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