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比热容》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2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比热容》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包括“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内容,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海边的沙子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的温度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的研究问题。通过实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就叫比热容,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可用于解释生活中吸热升温的一些现象。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比热容概念和应用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比热容本身也是利用了比值定义法,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等概念,类比得出计算式,利用及其公式变形进行计算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策略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如海边的沙子和海水中午时的温度不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热温度变化可能不同。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做好实验是关键,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相反如果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也不等。根据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根据定义还可以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根据计算式得出比热容的单位。通过阅读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表,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密度、熔点等相似,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无关。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可以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利用Q=cmΔt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水、食用油、烧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5分钟)

播放视频:高温路面煎鸡蛋。

在太阳的照射下,路面的温度高得可以煎鸡蛋,那么同样在太阳照射下的海水,也那么烫人吗?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得出太阳照射下的水泥地面和海水温度不同。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

(5分钟)

投影图片:夏日的海滩。

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沙子和海水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关。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25分钟)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家中要烧开水,烧水时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水吸收热量多少与加热器、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变化等因素有关。如果要研究海水和沙子这两种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变化的情况,应如何设计实验?

相同规格的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所以实验中用相同的加热器有什么好处?

为了使物体均匀吸热,实验中我们利用食用油代替沙子进行实验。

如何比较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情况?

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吗?

根据其中一种方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采用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1.用天平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利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初始温度。

2.把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浸没于液体中,同时接通电源,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加热相同时间或观察温度计示数升高相同数值)。

3.停止加热,记录实验数据(相同时间内,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或升高相同温度的加热时间)。

4.把数据填入表格中进行数据处理。

画出吸热升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你能判断出哪个吸热能力更强?

分析论证: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如果使用其他物质进行实验,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学生结合实际经验回答:

烧水时间与水的质量、火力的大小、水的初温等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实验中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加热器要相等。

利用相同的加热器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学生讨论:

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

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等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物质

食用油

质量m/kg

初温t0/℃

末温t1/℃

(t1-t0)/℃

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

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中一种进行比较。

结合图像反映水和食用油吸热情况,得出水吸热能力更强的结论。

两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比食用低。

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等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结合烧水的生活实际,提醒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的思想。

培养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比的物理方法。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图像的方法直观地看出物理量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比热容

利用比热容来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同的性质。在比较时要让质量相等,温度升高也相等,质量取1kg,温度都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

你能尝试给比热容下定义吗?可以借鉴密度的定义方法。

比热容也可以描述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你能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计算式吗?

请说出公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就可以使用这些物理的单位组成起来,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阅读课本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结合比热容表,说说你对物质比热容的认识。

投影比热容概念辨析的例题。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无关,只是比热容的计算式。

学生尝试给比热容下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试着写。

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

t1表示末温,单位是℃,

t0表示初温,单位是℃。

学生读出几种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熟悉比热容的单位。

学生交流通过阅读比热容表获得的一些信息。

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

3.水的比热容比一般的物质比热容都要大。

学生练习,巩固比热容的概念。

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热容的应用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可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解释:1.同样的日照条件下,为什么中午的沙子比海水的温度要高?

2.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作为输运动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

由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得多,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如果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温度上升的比沙子小得多,所以中午的沙子温度比海水温度高。

学生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此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

水的比热容大,质量一定的水和其他介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可以提高热传递的效率。

实际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还有汽车用水作为冷却液、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等。

利用比热容解释实例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什么意思?

口答:

2kg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1kg的水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质量为m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质量为m的水温度升高△t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比热容为c)温度升高△t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小结:物体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温度变化值为△t,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

例:一个水壶装满质量为4kg,温度为20℃的水,要将水烧开(1标准大气压),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在利用Q=cm△t进行计算时要注意:

1.各个物理量的单位。质量单位用千克(kg),温度单位用℃。

2.△t是温度的变化值,既不是初温也不是末温,注意区分温度“升高到”和“升高了”。

3.物体吸热升温和放热降温的计算公式相同,注意温度的变化。

4.还可以利用公式变形计算

质量:;

比热容:;

温度变化:。

应用:

1.质量为2kg的某金属块,温度从30℃升高到8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4.6×104J,则此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大?

2.一冰块温度从-2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为4.2×103J的热量,求此冰块的质量。[c冰=2.1×103J/(kg·℃)]

3.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为25℃,吸收6.3×104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多少?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来叙述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学生口答

2×4.2×103J

4.2×103×2J

m×4.2×103J

m×4.2×103J×△t

m×c×△t

学生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计算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熟悉Q=cm△t的应用。

结合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利用算术的思想推导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练习使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公式变形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变形计算,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讨论:

1.在测量少量水的温度时,从比热容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选用测温液体为水银的温度计,而不选用测温液体为水的温度计?

2.有同学说:夏天的中午,海水的温度比沙子的温度低,是因为海水蒸发吸热,使海水的温度低于沙子的温度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分析。

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热传递使测温液体与被测物体的温度相同。水的比热容比水银大得多,质量相等的水和水银温度变化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也比水银大得多,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影响较大。

学生讨论。

可以采用反证法,如果该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则到了晚上,海水也会蒸发吸热,使海水的温度低于沙子的温度,这与事实不符,所以白天海水温度低并不是由于海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什么是比热容,它的单位是什么?怎么读?

3.水的比热容大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4.热量的计算公式。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内容主要有两部分: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2.比热容是某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它的单位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较大主要用于散热或传递热量。

4.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布置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5题。

2.课后调查“海陆风的形成原因”。

按要求完成书面作业。

海陆风的形成就是由于海水和陆地的比热容大小不同造成的。

白天吹“海风”:由于陆地土壤比热容比海水比热容小得多,白天在太阳照射时,海洋升温较少,海洋表面的温度低于陆地表面。海洋表面的气压高于陆地表面的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形成了从海洋向陆地的空气流动,这就是海风。

晚上吹的“陆风”形成原理与此相似。

知识巩固。

培养学生自觉查资料的意识,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关阅读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热容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比热容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进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
实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①按照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别称取100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③记录水和砂子开始时的温度;④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min、2min、3min……时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
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教师一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唯一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示问题1:①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热量Q1=4.2×103J。
展示问题2: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2=2×4.2×103J=8.4×103J。
展示问题3: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3=50×8.4×103J=4.2×105J。
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比热容教案设计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比热容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节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2)、烧杯(2)、水、食用油。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情境一: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还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情境二:糖炒栗子,为什么要加入沙子一起炒呢?
情境三:汽车水箱中加水有什么作用呢?
【揭示课题】
学习了本节课比热容的知识,你就能解释其中的奥妙了。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

物质的比热容


课题:12.3物质的比热容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1、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又一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全面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探究活动的过程要求。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探究者。
2、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探究知识,本节创设的情境是“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这一情境来源于生活。在解决问题后又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解决“三峡水库建成对小气候的影响”和“海陆风的成因”,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标知识

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了解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的大小,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

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感知科学归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根据物理实验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联系实际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
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难点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温度计、搅棒、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环节个人复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1、教师提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怎样变化?物体放出热量呢?
2、提出实际情境: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一、提出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事例,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进行探究?
2、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探究的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瓷砖和水的温度不一样?
二、猜想和假设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想。
2、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
3、对学生的其他猜想可有选择地简要板书,并组织讨论,启发思考。
三、设计实验
1、要求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2、教师说明: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教师点拨、提问:①如何才能使沙子和水温度升高?
②如何比较沙子和水哪个升温快?可以有几种比较的方法(类比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③实验时要注意沙子和水的哪些条件相同?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口答:①用酒精灯加热。②在相同时间内,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或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看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短。③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
学生设计记录表格。
学生调整实验方案,完善记录表格。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设计表格,投影部分学生的设计的表格,引导学生评价、改进
物质质量(kg)升高200C所需时间(s)升高400C所需时间(s)



物质质量(kg)4min升高的温度(0C)8min升高的温度(0C)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教师点明:①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②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注意不要损坏烧杯和温度计③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配合及时记录下相关数据。
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点拨。
五、分析与结论
1、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1)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说明沙比水吸收的热多。(2)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43“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4、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单位:焦/(千克0C),符号J/(kg0C)。
(3)水的比热较大,为4.2×103J/(kg0C)。
(4)同种物质的比热相同,而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5,热量的计算公式
(1)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式中表示末温,表示初温,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如果用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则。
(2)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式中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如果用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则。
(3)热量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只使用于物体温度改变(升温或降温)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有物态变化的过程不能适用。这一公式表明,物体温度改变(升温或降温)时,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的多少这三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的初温或末温无关。因此,不能说“高温的物体放热多,低温的物体吸热多”,也不能说“物体升高的温度多,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因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三个因素有关,分析问题时必须全面考虑。

学生的猜想丰富多样,可能远离主题、甚至错误,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适当点拨、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防止将探究性教学变为陈述性教学。
充分调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拓展
延伸
1,教师提问: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学生回答: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要比沙子的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也慢。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海陆风的成因”,并组织学生讨论。
3,导出计算公式:或Q吸=Cm△t
或Q放=Cm△t
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四、
课堂
小结教师提问:1、这节课经历了哪些探究过程?2、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五、
布置
作业课堂练习
板书
设计
12.3物质的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单位:焦/(千克0C),符号J/(kg0C)。
(3)水的比热较大,为4.2×103J/(kg0C)。
(4)同种物质的比热相同,而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5),或Q吸=Cm△t
或Q放=Cm△t



初三物理学案课题:ξ12.3物质的比热容
主备董继春审核初三物理备课组时间2009.09.22
1、在的过程中,的能量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国际单位是。
2、__________的存在是热传递的条件,热将从_______物体向物体传递。
3、铁的比热是0.46×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种物质的比热之比CA∶CB=3∶1,用它们分别制成物体A和B,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tA∶tB=3∶5,则A和B物体质量之比为
mA∶m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热量与温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当温度升高的越多时,吸收的热量越多
B.一个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高温的物体一定比低温的物体吸收热量多
D.一个物体的热量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6、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热量B.温度
C.内能D.比热
7、水的比热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
A.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是4.2×103J/(kg℃)
B.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在1℃时所具有的热量是4.2×103J
C.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D.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8、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的比热变大
B.一定有物体向它传递了热量
C.一定有物体对它做了功
D.它的比热不发生变化
9、甲、乙两金属块的质量相等,甲的比热比乙大,他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是()
A.甲升高的温度少B.乙升高的温度少
C.甲、乙升高的温度相同D.无法确定哪个升高的温度多
10,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比热大;
B.100℃的铜块的比热比0℃质量相同的铁块的比热大;
C.铁块温度升高时的比热比温度降低时的比热大;
D.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与物质的质量,温度高低均无关。

课题:§12.3物质的比热容当堂训练
班级学号姓名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1,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1∶4,则它们放出的热量之比是()
A.2∶1B.1∶2C.1∶1D.1∶4
2、让质量相等初温也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C铝C铜)再把它们靠在一起则()
A.铜把热传给铝B.铝把热传给铜
C.铜块和铝块之间没有热传递D.同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把一杯质量为1kg温度为20℃的冷水和一杯质量为2kg,温度为80℃的热水混合,混合后的水温是多少?
4,使铁块的温度由20℃升高到70℃,铁块吸收了多少热量?

5,10.10kg的水,温度从5℃升高到85℃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6.某金属块的质量是100g,加热使它的温度由25℃升高到70℃,共吸收热量3.96×103J,求这种金属的比热。

7,.500克水加热到98℃时,共吸收了1.68×105J的热量,水的初温是多少?

8,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3∶2,比热之比是2∶1,吸收热之比是3∶1,则两物体升高温度之比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