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1《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教学反思。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教学反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科的这一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多少同学真正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将历史的经验通过主观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智慧了呢?学习历史,应该不仅仅是最终的一个分数,更多的应是情感上的、价值观上的东西。很长时间以来,我习惯就一些重大事件总结一些“经验教训”,让学生记录在自己的课本上。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一个习惯:为了记而记,对这些文字蕴含的经验和智慧无动于衷。这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对历史事件及其经验教训感同身受,从中获得智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讲“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时做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有关卢沟桥的历史知识,以便课上共同分享。进入新课的讲授后,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爆发?哪个小组可以用你找到的资料来解释这个问题。”
小组A:“卢沟桥历史悠久,金章宗时开始修建的,因桥身跨越芦沟,人们都称它芦沟桥……桥上的石狮子雕刻精美、神态活现,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教师:介绍的非常好,这组同学展示了卢沟桥在建筑上的精美,但日军进攻是否由于它的艺术价值呢?
小组B:“大家看书上的《北平形势图》,来听我们的介绍。北平的东南面的铁路,已被日军重兵占据;东面,是汉奸政府的统治地;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是日本控制的察北伪蒙军;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斗争的战略要地。我们认为这才是日军选择首先攻打卢沟桥的原因。”
教师:这组同学介绍的非常详细,说到了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正确地解释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爆发的原因。
通过这两个小组的展示,不但吸引全班的兴趣,而且也使参与其中的同学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展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及时鼓励也成为了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动力。而我就以此为契机,继续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爱国精神,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在和平年代,作为一名中学生,爱国该有怎样的举动呢?”
学生A:“我觉周一升国旗的时候总有同学小声说话、做小动作,这就是不爱国的的表现,我们不应该这样。”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升国旗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事情,我们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
学生B:“我是篮球特长生,我希望自己可以进国家队,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教师:“非常好,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报效国家,但是不具备这种参与竞技体育的特长的同学要做些什么呢?”
学生C:“老师,我觉得爱国的举动不一定轰轰烈烈,只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说值日、学习等这种小事,不成为社会上那些违法犯罪的人就是爱国。”
教师:“是的,这也正是我想和同学们分享的,做好身边的小事,不虚度每一天,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爱国。”
通过以上的尝试探索,我发现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性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历史事件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教学内容故事化,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于情感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也就是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也理应提到应有的高度。
扩展阅读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知识与能力〗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携手,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调查、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让学生上台讲解,使学生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认识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重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难点〗卢沟桥事变为什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翻寻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罪证资料。结合课文,学会思考探究,备于课堂交流。
课本;Powerpoint课件(相关音乐、图片、文字、音像等);Internet上、报刊、杂志上登载的侵华日军最新罪证;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本课开始前播放气势雄壮的《救国军歌》。通过课件展示:“《救国军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枪口对外,齐步前进!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创设氛围,唤起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课件展示:“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学生很快认出图中人物,对此事议论发言阐述自己观点。这一话题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提问: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适当点评学生的观点,给予鼓励。从对此事的评论入手,促使学生去认识历史的真相,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
导语: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从1931年起就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37年7月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革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那么,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呢?中国人民又是怎样开始投入这场战争的?本节课我们就将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深重的历史年代。
课件展示:本课课题。
课件展示标题:一、血染卢沟桥
课件展示:“卢沟晓月”图片、“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图片,简介“卢沟桥”。
过渡提问: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因为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口才展示:你能讲一讲卢沟桥事变的大概经过吗?(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美丽的景色引领学生走进历史,但又产生疑问。)
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动脑筋:师: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引导学生观察《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这是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竞相参与展示自己口才的环节。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和图,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点评学生的看法。)
教师总结并简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看谁找得快: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吗?
找出:“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图片、吉星文团金振中营睡前高呼口号、申仲明排长等事迹(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活动与探究(教师组织并总结、点评)
议一议:上述中国军人的行动和佟麟阁生前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过渡:保卫卢沟桥的战斗十分激烈,中国军人英勇奋战,但是由于日军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来势凶猛,经过双方反复争夺之后,卢沟桥最终失守了。
探究分析:“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对中国的抗战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学生产生困惑并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愿望。学生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庐山讲话、“八路军、新四军臂章”图。(课件展示文字、图片时,教师走入小组,倾听、分析。提问学生并进行简明扼要总结,纠正学生偏颇的观点。)
过渡: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声震惊了世界,也唤醒了一个民族。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了!
教师简述八一三事变经过。
过渡: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中国首都南京,为迫使国民党投降,在日华中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是已经放下武器、没有抵抗能力的军人和军警。
课件展示标题:二、南京大屠杀
课件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片段。结合课件展示“南京大屠杀”有关图片,讲述南京大屠杀惨痛的历史。(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课本第75页的两幅图片和第76页三幅图片资料)
思维碰撞(讨论)
(1)“南京大屠杀”真的如一些日本人所说是中国“炮制”的,是“子虚乌有”吗?
(2)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上述问题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教师提问学生并总结。而后指出:现在的日本政府并没有深刻地反省这段历史,并没有真诚地向亚洲各受害国人民,尤其是向中国人民道歉!提醒学生牢记国耻,奋发图强。但要区分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态度,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径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和军国主义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
学生共同朗读(课件展示):
八百壮士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东战场。
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同胞们,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
(学生齐读悲壮的《八百壮士歌》,受到鼓舞。在歌曲《大刀进行曲》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新旧卢沟桥的图片,鲜明的对比导入新课。
历史再现:
让学生上台表演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的经过,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体会日军的蛮横无理。
现场采访:
1、留住一位表演中国守军的同学,问:你是卢沟桥的一名守军,面对日军的如此无理与挑衅,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二十九军的抗日口号是什么?并让他带领同学们喊此口号,
3、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加以分析,使学生明白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细耳聆听:
1、播放《七七事变》时士兵奋勇杀敌的影片片段,在学生观看完后谈自己的感受,
2、并让学生讲二十九军官兵英勇抗敌的故事,特别是佟麟阁和赵登禹的抗日事迹。
3、学生扮演佟麟阁和赵登禹来激励战士的斗志。
4、共产党方面抗日的积极行动。
5、播放《南京大屠杀》影片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日军的残暴
6、教师讲述出一个孕妇和胎儿被残杀的典型事例,特别指出日军屠杀的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甚至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公约,进入“安全区”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屠杀的人数达30万人以上,使学生认清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七嘴八舌:
让学生谈一谈从南京大屠杀中受到的启示或感受。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使学生体会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要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并为下一课作铺垫。
各抒己见:
日本右翼分子在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上有有什么言行?(结合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撰改教科书),我们应该怎么做?
书信来往:
以《南京大屠杀是不能忘记的》为题,给日本的中学生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曾经发生在南京城内、长江岸边的真实的南京大屠杀,也告诉他们你和你的祖国对和平的热爱。
以诗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