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2.1大气结构及大气的热力状况 2

大舞台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31

2.2.1大气结构及大气的热力状况 2。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2.1大气结构及大气的热力状况 2”,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结构及大气的热力状况

巩固夯实基础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

组成

作用

干洁空气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

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材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

水汽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延伸阅读

-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气的热力状况”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案

1年1—4班

时间

2001年9月21日

检印

月日

课题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课型

新课

教学目的或目标

1、了解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2、学会阅读和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难点

大气的保温作用

关键

教具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及备注

导入

讲授

新课

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也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00℃以上,夜晚则降至-183℃。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是大气的热力状况保护我们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存在,下面我们讲大气的热力状况。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0.5

1.5

2.5

1.0

2.0

3.0

0.2

0.4

0.6

0.8

1.0

3.0

1.5

2.0

辐射能力

(卡/厘米2分微米)

波长(微米)

紫外区

可见光区

红外区

[预备知识]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

0.15—4μm

0.76μm红外线43%

0.4—0.76μm可见光50%

0.4μm紫外线7%

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短波

辐射

引导设问

板书

读图讲述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及备注

[总结]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属于长波辐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

O3:吸收紫外线

CO2和H2O:吸收红外线

但是,对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却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2、反射作用:特点:无选择性

(1)反射主体: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明显。

(2)规律: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显。

(3)所以,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散射作用:特点:有选择性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是,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表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从而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散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空气质点有能力散射波长小于自身直径的光。可见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所以,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紫色和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黎明和黄昏,虽然太阳在地平线以下,但它的光芒已被空气中的微粒散射到天空,因此,天空是明亮的。

太阳高度大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

削弱的少,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思考]太阳高度与大气削弱作用的关系:

地面

大气上界

斜射

B

A

C

直射

交代事实

板书

阅读提问

讲述

提问

引导

讲述

举例

复习讲述

总结规律

提问:太阳高度角小如何?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及备注

[过渡]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是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由于大气的保温做就使地球的夜晚温度不会过低。

(二)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上界

大气辐射

射向地面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1、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向外释放能量,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并且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因此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2、大气中的CO2和H2O,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贮存能量,吸收率:75%~95%。

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出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思考]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多云的夜晚与晴朗的夜晚相比,大气的逆辐射作用较强,保温作用较明显,气温较高,所以,天气较温暖。

[练习]P35学生活动1、2

讲述

板书

按讲述步

骤画板图

讲解

思考回答

练习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及备注

作业

[总结]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所以地球上的大气不仅供生物呼吸,而且通过大气的热力作用保护着地球。

二、全球热量平衡

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而言,地球收入的热量与之,既热量收支平衡,使全球的平均气温比较稳定。太阳辐射首先来到大气上界,然后经过大气层,最后到达地面,图2.7中提供的数据,说明了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各自数量关系,以及大气上界、大气内部、地面三个层面和太阳辐射收支的数量关系。

必须指出,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向大气排放CO2等气体,加强了保温作用,是地球的热量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这一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科学家、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

训练指导相关习题

小结

简单讲述

环境教育

作业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大气的热力状况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地位和作用--承上启下

本节课内容--大气的热力状况既是对前面1.2节太阳、地球、月球之间关系的承接和复习,又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因为天气都是由大气运动来实现的,凡是要分析天气,首先就要分析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又是太阳辐射。所以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等知识对后面学习大气运动起着铺垫作用。但在新课程标准中却省略了这方面的知识补充,在高中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直接讲到"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舍去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和"大气的热力状况"这一知识的补充。浓缩的过程中舍弃了一些必要的知识铺垫。所以每次给学生授课过程中,讲到大气运动这一知识时,学生的理解都很困难。本次课程的教学案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4557

2.2.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

●考点目标定位

1.大气的组成成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热力环流、气旋、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大气环流形式及成因、地理意义。

4.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副热带高压脊的时空变化过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5.气候类型、分布及规律,气候类型的分析和判断。

6.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气候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7.生活化地理现象的发现、分析、阐释、评价,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南方的梅雨、北方夏季暴雨、江淮地区的伏旱、2003年黄淮地区的洪涝、2004年南方部分省份的干旱等。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大气结构及大气的热力状况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中总复习第一轮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大气结构及大气的热力状况”,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大气结构及大气的热力状况

巩固夯实基础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森林被砍伐,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②大气中臭氧总量的减少:随着冰箱、空调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3.垂直分层

(1)垂直分层的依据: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各层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