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地理 选修四 城乡规划第四课时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21

高中地理 选修四 城乡规划第四课时。

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第四课时

第四课时

一、城乡人居环境

(一)人居环境:即人类的居住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两部分。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大气、水、阳光、土壤、植物、动物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能量,是人居环境的基础。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建筑物、道路、基础设施、邻里关系、社会管理、村规民约等,这些为人类提供丁牛存的基本空间和条件。对于这些社会要素,人们通常归之为人、社会、建筑、支持网络等几大类。

(二)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

1.城市规划的要求

2.自然环境的适宜度

3.社会环境的完善性

4.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三)居住小区:【373939.COm 实用申请书】

1.定义:居住小区是指达到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比较齐全的人口聚居区。

2.居住小区建设原则:

扩展阅读

高中地理 选修四 城乡规划第二课时


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主要模式。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往往呈现如下一种变化过程: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内向嫂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

高中地理 选修四 城乡规划第一课时


城乡规划(选修4)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2、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4、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5、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二、城乡分布

1、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2、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

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三、城乡规划

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第四课时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第四课时

第四课时

一、认识环境管理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3.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其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重要保证)。

Unit 1 Friendship 第四课时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Unit 1 Friendship 第四课时”,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Usingstructures

第一步:学生独立以快速阅读的方式完成这部分的阅读理解和课后练习;

第二步:两人活动,根据上一节课学习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转换的规则复述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第一步快速阅读的时候列出文章的关键词,如:arrive;goupstairs;startclearup;sleepatnight;...etc.然后根据关键词来重组故事情节。应该尽量避免照本宣科地复述)

Readingtask(Page44)

第一步:阅读练习册中ReadingTask中的短文“FriendshipinHawaii”,理解其大意;

第二步:完成课后设计的配套练习(Page45:Exercise1and2),通过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练习二中有部分问题的设计显得有些抽象模糊,不利于学生思考,如:HowdopeopleinHawaiigetonwithoneanother?HowcanpeopleinHawaiiliveinpeace?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忽略或做适当的改动,使问题更为明确)

第三步:全班活动,比较中国和Hawaii对待友情的特点和方式(如果学生程度较好,可将话题拓展到比较东、西方文化中对待友谊的差异);

第四步:要求学生将比较结果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第五步:如果时间允许,可让学生根据讨论得出的结论模拟表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朋友们见面的接待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Homework:

布置一篇描述友谊的作文让学生课后完成,作文的题材和具体内容不要过分限制,要鼓励学生锻炼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将该写作练习设计成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完成一篇描写自己好朋友的小作文,但对象要限制在班级以内,120字左右,并在下次上课是在课堂上选读2-3篇文章,让学生猜测文中的主人公是班上的哪位同学,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小奖品作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