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11-27

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小红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画图理解题意

2.指名叙述解答过程.

3.列式解答40-40× 40×(1- )

教师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变式引出例

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读题

.画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4.教师提问: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三个量是什么?可以怎样列方程?

(1)解:设买来大米 千克.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2)买来大米的重量×剩下几分之几=剩下的重量

.学生自己解方程并检验.

答:这袋大米重40千克.jAb88.Com

(二)归纳总结.

例6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而已知剩下的量和吃了的分率,要求的恰好是单位“1”的重量,所以不能直接用乘法直接乘,可以列方程解答.或是找准和已知量相对应的分率用除法解答

.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 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反馈提问: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三、巩固练习

(一)找出下面各题的等量关系和对应关系.

1.某修路除要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还剩24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等量关系:

一条路的长度-已经修的米数=没修的米数

一条路的长度×没修的分率=没修的米数

对应关系:

剩的米数÷剩下的分率=全长的米数

.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是全长的 ,露地面的部分是5米.这根电线杆长多少米?

.选择正确的列式.

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 ,还剩300头,这个畜牧场共有肉牛多少头?正确列式是( )

解:设共有肉牛 头.(1)(2)(3) (4)

四)巩固反馈

课本第76页的第2题。

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6页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小编推荐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改编、解答、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弄清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2.培养、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确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关系句填空。

(  )是单位“1”,苹果树除了有和梨树同样多的数量外,还多(  ),苹果树是梨树的(  )。

(  )是单位“1”,椅子价钱是桌子价钱的(  )。

椅子价钱○(  )=(  )

2.仿照上面例子分析关系句。

(二)导入新课

我们复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通过上题发现,有很多题的叙述形式很相似,但解题方法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对比、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出示例1。

(1)默读例题。

(2)同桌互说分析思路。理解足球是单位“1”,篮球除了有和足球

篮球的个数,用乘法计算。

(3)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组长检查)一名学生板书:

(4)反馈、订正、说出不同的列式。

(5)问:两种方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共同点是两种方法中都有一步是求20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不同点是:方法一是先求篮球是足球的几倍,再求足球的几倍,也就是篮球的

加上足球个数就是篮球的个数。)

2.改编上题,第一个条件不变,只变换单位“1”,即为例2。(改的文字用红粉笔)

(1)学生默读例题思考,为什么足球和篮球变换位置?

(2)同桌互说分析思路。

(3)画图、列式:(在本上做,一生板书)

方法一:解  设篮球有x个。

(4)三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等于20个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方法二则是先求出足球相当于篮球的几倍,

(5)例1和例2的不同点是什么?

位“1”,用除法计算。)

3.根据图形编题,出示例3。

(1)学生默读。

(2)根据思考题讨论。

①你们所编的题谁是单位“1”?为什么以它为单位“1”?

②列式。

③问例1例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例1、例3的单位“1”都是已知的,都是求单位“1”

(1)根据思考题小组讨论。

观察算式,你认为谁是单位“1”,为什么?

(2)学生画图、列式。(方程、算术两种方法。组长检查、辅导,一生板演。)

(3)反馈、订正。

方法一:解  设篮球有x个

(4)观察例3、例4与例2、例4的异同点。(小组讨论)

集体订正:例3和例4的单位“1”不同。例3的单位“1”是足

数是多少,根据乘法意义用乘法计算;例4的单位“1”是篮球的个数,

法意义就要用方程列式,也可根据逆运算用算术法列式。例2例4的相同点: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篮球个数都是所求的,因此根据乘法意义,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或根据逆运算用除法列式。不同点:例2

于足球的倍数。

(5)学生自己观察黑板的四个例题,再次观察异同点。(看题、看图、看列式。)

(6)质疑。

四、课堂总结

(略)

五、巩固练习

1.第94页中“做一做”的第1,2题。

2.第95页第1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比较练习课,目的是明确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明确相比的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所以在教案设计上突出了分数乘除法例题的对比。在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的基础上,改变单位“1”出示例2,通过一改一编,突出了两题的区别。例3的出示是根据图形而编出来的,比直接给出例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思考题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如何找单位区别。例4的出示是根据算式编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思路。

《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4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与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排8人,可以排多少行?

2、小红和小芳同住一个院子。她们从家里出发,小芳每分钟走70米,6分钟走到学校。小红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到学校要几分钟?

要求学生说出这类应用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先求什么?

二、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1、改变1成为例4 :四年级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排12人,正好排4行。如果每行少排4 人,可以排多少行?

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

⑵比较例4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数量关系:四年级的总人数/每排人数=排数

⑶学生列式解答。

12*4/(12-4)

⑷反馈讲评

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在解法上异同:

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

⑵每行排的人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要想多排2行,每行应排多少人?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

三、模仿性练习

1、做一做 比一比

⑴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修48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⑵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6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⑶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0米,24天完成。实际提前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

⑴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12 个,1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加工3个,几天修完?

⑵小王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2页,8天可以看完。如果想用6天看完,那么每天要多看多少页?

四、加深练习

把只列式不计算的第2题,改变一个条件成为一道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的2、3两小题。第3、4、5题。

(如果要创设情景的话就可以用服装厂接订单,要提前交货该怎么办?)

分数应用题复习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分数应用题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12一132页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有联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2.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教学关键:找准单位"1",理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使知识建成网状结构

1.口答:(打开投影仪)

(1)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几种?哪三种?

(2)解答这三种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准单位"1",弄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

(3)解答这三类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

2.(l)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女生10人,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10人,是男生人数的士,男生有多少人?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3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30人,比男生人数少言,男生有多

少人?

以上这两组题把分数应用题全部展示出来,教学时可先出示第(1)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口头列式并比较异同,生答师板书:

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而后出示第(2)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试做,再和第(1)题的三个小题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解答这三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三个小题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解答这三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然后根据这三个基本关系式进行解答。

[评析:根据以上复习,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从简单到复杂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样既梳理了知识,又沟通了联系,通过对知识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和梳理,使知识构成了网状结构,促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进一步理清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抓住结构特征,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1)某用户三月份用电100度,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10, ?

①100×1/10 ?

②100×(1-1/10) ?

③100×(1-1/10+1) ?

(2)某用户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00度,正好节约了1/10,

①100÷1/10 ?

②100÷1/10×(1-1/10) ?

③100÷1/10×2-100 ?

(3)某用户四月份用电90度,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10, ?

①90÷(1-1/10) ?

②90÷(1-1/10)×1/10______________?

③90÷(1-1/10)+90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口述,集体订正,比较异同)

2.根据补充的条件或问题列式计算:(发散思维,提高能力)(用幻灯逐题打出)

__________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___________?

(1)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几分之几?

(2)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苹果是桔子的几倍?

(3)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4)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5)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运来的桔子有多少吨?

(6)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7)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多少吨?

(8)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多少吨?

(9)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0)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多少吨?

(11)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多少吨?

(12)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于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3)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了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苹果有多少吨?

(14)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15)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平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16)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7)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苹果有多少吨?

(18)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桔子有多少吨?

(19)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20)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 ,求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以上各题采用先让学生试做,然后老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①先找出单位"1"的量

②谁和单位"1"的量相比

③确定算法:a: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b: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除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④确定算法(或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3.发展题(用幻灯逐题打出)

(1) 要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3/5多2千米,还剩了12千米没有修,求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2) 要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3/5少2千米,还剩下12千米没有修,求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教师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试做,估计有一部分同学会列出错误算式:(12-2)÷(l-3/5),此时,老师不要急于纠正,而应再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比较异同,引导学生发现两题仅一字之差,列式却不同,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画图分析解答。

通过以上两小题的讲解,使学生在找准单位"1"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灵活掌握"量率对应"。

三、课堂小结,再次构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师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甲生答: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

乙生答: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然后看谁跟单位"1"的量相比,它相当于单位"1"量的几分之几。

丙生答:根据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确定算法。

丁生答:有些灵活题还要通过画图,找出"量率对应"再解答。

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能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数学思考:能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梳理,再现知识。

1、复习一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两条信息,生根据这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水彩画50幅;蜡笔画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相互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3)讨论梳理。

比较归纳各题的相同点。

板书:找出单位“1”

2、复习二、三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蜡笔画有80幅 B、水彩画有50幅

35

C、水彩画比蜡笔画少— D、水彩画是蜡笔画的—

88

让学生从以上信息中任选两条,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探讨。

屏幕出示四种情况。(略)

(3)总结梳理。

以上各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后两条板书)

(4)类推延伸。

教师点拨:如果把以上几道应用题分率句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你会做吗?这说明什么?

小结:在一般情况下,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术或方程来解答。

三、加强联系,综合应用。

1、迁移方法,完成练习卷上的第1题练习。

(1)生独立思考解答,后集体订正。

(2)师小结。

2、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1)生独立思考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2)师点拨:废品率、合格率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纸上的第2、3、4题。

2、讲评。

五、总结归纳。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指导看书P111的例4,并补充完整。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找出单位“1”;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3、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

《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说明

安溪县城关逸夫小学 吴雄鹰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复习课上得轻松愉快又富有实效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倡“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样,要上好数学复习课,也应该切实转变复习方式,突出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才能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现结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无论是学生对各种解题方法的探索和理解,还是让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都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交流、讨论等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2、应用题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需要的数量关系式或等量关系式。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展示学生的方法如何多,因为解决办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多种办法来分析。如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通过画示意图来理解题意。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思考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中呈现的画线段图、画示意图、抓关键字或词来理解和分析应用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识。

3、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本节课的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巩固练习,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促进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掌握;二是开放性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学生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三是通过独立作业,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练习七的第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 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 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头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x-35=40 x-5×7=40

15x-35=40 20-4x=10

2.出示复习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5)针对解法二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

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

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

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 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

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解:设原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

8.5-4X =0.1

4X = 8.5-0.1

4X = 8.4

X = 2.1

答:第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

说课稿:

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

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 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 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要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复习准备呈现解应用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用算术法解和用方程解,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解法的根本区别点,是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还是从等量关系出发思考问题,第二个环节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同一道题,让学生理解用等量关系分析这类应用题要简单、容易得多,从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三个环节就紧紧抓住等量关系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从中掌握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四个环节是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解题步骤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放手给学生一个实践机会,形成在层次、有坡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知识发展逻辑顺序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学解应用题工程问题思路指点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问 题”,一般是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因此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们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总 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程问题是小学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下面列举有关练习中常见的几种题型,分别进 行思路分析,并加以简要的评点,旨在使同学们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例1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两队共同修建需要多少 天?

[思路说明] ①把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1”。甲队修建需要12天,修建1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 /12;乙队修建需要20天,修建1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20。甲、乙两队共同修建1天,完成这项工程 的1/12+1/20=2/15,工作总量“1”中包含了多少个2/15,就是两队共同修建完成这项工 程所需要的天数。

1÷(1/12+1/20)=1÷2/15=15/2(天)

②设这项工程的全部工作量为60(12和20的最小公倍数),甲队一天的工作量为60÷12=5, 乙队一天的工作量为60÷20=3,甲、乙两队合建一天的工作量为5+3=8。用工作总量除以两队合建 一天的工作量,就是两队合建的天数。

60÷(60÷12+60÷20)=60÷(5+3)

=60÷8=15/2(天)

评点 这是一道工程问题的基本题,也是工程问题中常见的题型。上面列举的两种解题方法,前者比较简 便。这种解法把工作量看作“1”,用完成工作总量所需的时间的倒数作为工作效率,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 率和,就可以求出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求解。

练习: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2天完成,丙队单独修要15天完成,甲、 乙、丙三队合修,需要几天完成?

例2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8天完成,乙队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做,多少天完成全部工程的3/4?

[思路说明] ①把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1”,甲队独做8天完成,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8; 乙队独做10天完成,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0。甲、乙两队合做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8+1/1 0=9/40,工作总量“1”中包含多少个甲乙效率之和,就是甲乙合做所需要的天数。甲乙合做所需时间 的3/4,就是甲乙合做完成全部工程的3/4所需的时间。

1÷(1/8+1/10)×3/4

=1÷9/40×3/4=10/3(天)

②把甲、乙两队合做的工作量3/4,除以甲、乙两队的效率之和1/8+1/10=9/40,就是甲 乙合做完成全部工程的3/4所需要的时间。

3/4÷(1/8+1/10)=3/4÷9/40=10/3(天)

评点 思路①是先求出两队合做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再用乘法求出完成全部工程的3/4所需的时间。 思路②是把“3/4”看作工作总量,工作总量除以两队效率之和,就可以求出完成全部工程的3/4所需的 时间。两种思路简捷、清晰,都是很好的解法。

练习: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队需8天,乙队需12天。两队合干了一段时间后,还剩这项工程的1/ 6没完成。问甲、乙两队合干了几天?

例3 东西两镇,甲从东镇出发,2小时行全程的1/3,乙队从西镇出发,2小时行了全程的1/2。 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才能相遇?

[思路说明] ①由甲2小时行全程的1/3。可知甲行完全程要2÷1/3=6(小时);由乙2小时 行全程的1/2,可知乙行完全程要2÷1/2=4(小时)。求出了甲、乙行完全程各需要的时间,时间的 倒数便是各自的速度,进而可求出两人速度之和,把东西两镇的路程看作“1”,除以速度之和,就可求出两 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相遇时间。

综合算式:

1÷(1/(2÷1/3)+1/(2÷1/2))

=1÷(1/6+1/4)=1÷5/12=12/5(小时)

②由甲2小时行了全程的1/3,可知甲每小时行全程的1/3÷2=1/6;由乙2小时行全程的1/ 2,可知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2÷2=1/4。把东西两镇的路程“1”,除以甲、乙的速度之和,就可得 到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相遇时间。

综合算式:

1÷(1/3÷2+1/2÷2)

=1÷(1/6+1/4)=1÷5/12=12/5(小时)

评点 本题没有直接告诉甲、乙行完全程各需的时间,所以求出甲、乙行完全程各需的时间或各自的速度 ,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打印一份稿件,小张5小时可以打完份稿件的1/3,小李3小时可以打完这份稿件的1/4,如 果两人合打多少小时完成?

例4 一项工程,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独做18天可以完成,乙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思路说明] 把一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1”,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乙合做一天,完成这 项工程的1/6,甲独做18天可以完成,甲做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8。把甲、乙工作效率之和,减去 甲的工作效率1/18,就可得到乙的工作效率:1/6-1/18=1/9。工作总量“1”中包含了多少 个乙的工作效率,就是乙独做这项工程的需要的时间。

1÷(1/6-1/18)=1÷1/9=9(天)

评点 这是一道较复杂的工程问题,是工程问题的主要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知识及 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工程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独做的队或个人的工作效率 ,然后用工作总量“1”除以一个队或个人的工作效率,就可以求出一个队或个人独做的工作时间。

有的同学在解这道题时,由于审题马虎,而且受基本工程问题解法的影响,错误地列成:1÷(1/6+ 1/18),这是同学们应引起注意的地方。

练习:一批货物,用大小两辆卡车同时运送,5小时可以运完。如果用小卡车单独运,15小时可以运完 。问大卡车单独运几小时可以运完?

例5 加工一批零件,单独1人做,甲要10天完成,乙要15天完成,丙要12天完成。如果先由甲、 乙两人合做5天后,剩下的由丙1人做,还要几天完成?

[思路说明] 题目要求剩下的工作量由丙1人做,还要几天完成,必须知道剩下的工作量和丙的工作效 率。

加工一批零件,单独1人做,甲要10天完成,甲一天加工一批零件的1/10;乙要15天完成,乙一 天加工一批零件的1/15;丙要12天完成,丙一天加工一批零件的1/12。甲、乙合做一天,完成这批 零件的1/10+1/15=1/6,合做5天完成这批零件的1/6×5=5/6,工作总量“1”减去甲 、乙合做5天的工作量,就得到剩下的工作量。把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丙的工作效率,就可以求出剩下的工作量 由丙1人做还要几天完成。

综合算式:

[1-(1/10+1/15)×5]÷1/12

=[1-1/6×5]÷1/12

=1/6÷1/12=2(天)

评点 这是一道较复杂的工程问题,是工程问题中的主要题型之一,也是升学或毕业考试中最常见的试题 之一。它的特点是求剩余部分的工作量完成的时间。关键是正确求出剩余部分的工作量。从工作总量“1”中 减去已完成的工作量,就是剩余部分的工作量。有的同学由于审题不细,又受前面几例工程问题的解法的影响 ,容易错误地列成:[1÷(1/10+1/15)×5]÷1/12.

练习: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要8天完成,乙独做要7天完成,丙独做要14天完成,三人合作2天后, 甲因病休息,乙、丙两人继续合做还要几天完成?

例6 一件工程,甲、乙合作6天可以完成。现在甲、乙合作2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独做又用8天正好 做完。这件工程如果由甲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

[思路说明] 一件工程,甲、乙合作6天可以完成,可知甲、乙合作1天完成这件工程的1/6,甲、 乙合作2天,完成这件工程的1/6×2=1/3。用工作总量“1”减去甲、乙合作2天的工作量1/3, 所得的差1-1/3=2/3,就是余下的工作量。又知余下的工程由乙独做用了8天正好做完,用余下的工 作量除以8,就可以求出1天的工作量,即乙的工作效率。把甲、乙工作效率之和减去乙的工作效率,就可得 到甲的工作效率。求出了甲的工作效率,只要把工作总量“1”除以甲的工作效率,就可得到甲独做这件工程 所需要的天数了。

综合算式:

1÷[1/6-(1-1/6×2)÷8]

=1÷[1/6-(1-1/3)÷8]=1÷[1/6-2/3÷8]

=1÷[1/6-1/12]=1÷1/12=12(天)

评点 这也是一道复杂的工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甲的工作效率。要求出甲的工作效率,解题的 步骤较多,只有熟悉和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熟练掌握前面5道例题的解题方法及解题的技能 、技巧,才能正确顺利地解答本题。

练习: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9天完成,乙、丙两队合做12天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合做了3天, 接着乙、丙两队又合做了6天,最后由丙队单独12天完成了整个工程。如果整个工程由甲、丙两队合做需要 几天完成?

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中逆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芦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题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养鸡场养鸡500只,卖出一些后还剩300只,卖出了多少

(2)张师傅和李师傅一共加工零件135个。其中李师傅加工了75个,张师傅加工了多少个?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完成一道,各人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应用题时,要几步?第(1)题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是怎样想的?第(2)题呢?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对照着数量关系式来列出等式。

2.应用题。

粮站运来面粉96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24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读题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题里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板书:面粉的袋数+24=大米的袋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读题。

提问:例4与上面一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都是大米比面粉多24袋。想一想,例4的数量关系与上一题一样吗?

2.谁再来说一说,例4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评析:通过重复提问,可以突出例4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提问“为什么”,有利于学生认识根据题里怎样的条件找相差关系逆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例4吗?

第一步先做什么?(板书设未知数x,并说明注意写“解”字。)

第二步要做什么?列出怎样的等式?(板书:x+24=120)

第三步求未知数x的值要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说明求出x的值不带单位名称)你是怎样想的?

写出答句。

3.你能根据题意,检验这样解答是否正确吗?谁来告诉大家,的面粉有24袋。120一x=24)

追问:为什么可以列这样的等式?

怎样求未知数工?(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写出答句)

5.提问:今天学习的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例4可以列几种等式来解答?这两个等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这样才能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想一想,例4是根据题里什么条件来想数量关系式,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1)鸡比鸭多30只。

(2)杨树比柳树少15棵。

(3)美术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麦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读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这里的等式是根据什么来列的?

(2)完成第(2)题。

读题。让学生先说数量关系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列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强调:像上面这样的几道题,都要先根据题里“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想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

3.练习十二第5题。

说明要求,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

提问:第(1)题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列等式的?第(2)题呢?

四、课堂小结

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做?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6—7题。

应用题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5页期末复习第13—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学过的应用题及其结构,加深理解对这些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推理并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的应用题的特点,更加熟练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确定要先算的中间问题,进一步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解答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整理思路。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三步计算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 们学过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解答时可按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 的中间问题?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

2.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 怎样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小结:这两题都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而第(2)题有一重复条件,所以也可以两步计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复习第14题。学生读题,比较: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1)题根据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条件又可以怎样想

第(2)题可以怎样想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解题思路。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小结:这两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但第(1)题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第(2)题的互换,所以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中间问题:即6天装配电脑的台数要先求出来。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道题。

山边林场栽槐树和杉树各12行,槐树每行24棵,杉树每行 30棵。栽的槐树和杉树一共多少棵

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第二种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算式?(板书综 合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两种方法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

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来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来想需要什么条件,确定每一步算什么。在列式时,要根 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尽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在本学期学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如果有一个条件是两个数量共同 的条件,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

五、课堂作业

1.期末复习第15题。要求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复习第16题。要求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新科技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教学对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23页至24页例1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广州的认识。你知道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2、对于这座广州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

二、新课教学: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 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 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 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 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关系。

(3) ______行驶的_____ 和 _____的 ________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判断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四、练习提高

1、基本练习

(1)例题改编

① 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 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③ 小结 :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1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出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变式练习

3、实践运用

(1)汇报数据: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怎样测量和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去测得中信广场的一些数据。现在请这些同学跟我们汇报一下。

(2)能用这些数据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吗?

(3)小组合作编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学过的应用题。解答的步骤怎样的呢?

连除应用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通过举实际例子亲身体验并感受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3、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

4、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说出想法。

教学关键:通过举实际例子体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谈话:(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吗?(举出不同情况的例子)

2、动手操作、加深印象: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把每份6支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小结:刚才进行了几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每60支装

一盒、每20盒装一箱、装了4箱。

(1)观察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问题编出应用题。

4、呈现学生编的应用题;

(1)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

(2)解决一步计算的与两步计算的连乘的应用题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问题是装了几箱。)

二、 展开

1、 独立思考:指着两步计算连除的应用题这样的又该怎么解答呢?看谁的方法多。

2、 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听;认真别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组长作好记录准备汇报。

3、 全班交流:刚才每小组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地说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认真地听别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吧。

(1)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这里学生说这种想法时出示线段图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4、试一试:

学校图书馆买来864本新书,平均放在6个书架上,每上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1)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2)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个别说、同桌互说)

5、比较、概括:刚才做的这道题目与开始时做的那道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同时出示课题:连除应用题

三、 练习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1)电池厂生产了48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2、比较练:

(1)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 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独立做、汇报。

四、 小结:你有什么新收获?

五、 作业:课堂作业第45页。

板书:连除应用题

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答:每盒60支。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解题的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二第8题,指名学生口算。

2.列含有未知数j的方法解文字题。

(1)一个数减去170后得150,这个数是多少?

(2)280加上某数后等于400,求某数。

(3)135比什么数多287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这类题时,都要先用刀表示未知数,再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然后求出未知数x。

3.揭示课题。

我们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时,也是按这样的步骤来解答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练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解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二第9题。

指名读题。

提问:按照题意,这道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你能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应用题时你是分哪几步的?x一720=280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一批货物,运走30吨,还剩15吨。

(2)原有货物30吨,运来一批后,一共45吨。

(3)原有货物45吨,运走一批后,还剩30吨。

(4)篮球比足球多20个。

(5)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00本。

3.练习补充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三年级多植18棵,三年级植多少棵?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五年级少植18棵,五年级植多少棵?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列等式时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道题列的等式,为什么第(1)题是x+18=96,而第(2)题要用x一18=967(或第(1)题是96一x=18,而第(2)题要用

x一96=187)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比多、少的应用题时,一定要根据谁比谁多(少)几的条件想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等式解答。

4.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读题,然后要求用直接列算式计算和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两种方法解答。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直接列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哪一种方法是顺着题意想的?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一般只要顺着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这样想,思考过程比较容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谁来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时要分哪几步?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0、12题。

《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