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学教案比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7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27页例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己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自由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答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解题思路,学会根据信息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一套及每个学生一张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了解学生:现在正是春天,老师想知道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参加什么活动。

2.播放春游片断:如果老师请同学们组织春游活动,事先你们会考虑到哪些相关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如下内容:

春游

|去哪儿→走哪条路线→组织哪些活动|去多少人→租多少辆车→付多少钱|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春游中的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来关注"去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1.屏幕出示:

同学们参加春游活动。三年级去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去3个班,每班38人。

2.引导思考。

(1)仔细阅读这段材料,从中你们知道些什么?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2)根据空答课件补出例3问题:三、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3)借助线段图怎样表示这些条件和问题?生答后电脑分步画图。

3.学生独立解答在课本上,组织汇报交流,师完成板书。

4.思考课本"想一想"。

(1)刚才还有同学说知道"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去多少人?"他没有计算怎么就知道三年级比四年级去的.人数一定多呢?(渗透估算和推理意识)

(2)这个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呢?(课件显示改变问题和线段图)

(3)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怎样列式呢?

5.课堂小结。

观察例3和想一想,在分析解答这两道应用题时我们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问题想,也可以根据条件来想,师板书课题。)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春游中的第一个数学问题:"三、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学校还计划在春游中组织植树和捐赠体育用品两大活动(课件显示相关情境)。请同学们帮的做一做。

1.独立做一做。

(1)学校向希望小学赠送体育用品。要买3个排球,每个30元;买2个足球,每个4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课本做一做第1题,两积求和,基础练习。 )

(2)同学们计划植树。一班有4214人,一共要植树126棵;二班有40人,一共要植树160棵。哪个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多多少棵?(课本练习第2题,两商求差,变式练习。)

学生练习,组织集体订正。

2.相互议一议。

师:同学们帮助学校完成了春游中的活动计划,下面可以考虑乘车春游了。客运公司告诉我们:一辆大客车5小时行175千米,一辆小客车2小时行140千米。(屏幕显示课本练习第3题,两商求倍改为综合练习。)

你能根据条件和算式提出问题吗?哪几个问题需要经过三步计算呢?

(1)175÷5=35(千米)

(2)140÷2=70(千米)

(3)70-35=35(千米)

(4)70+35=105(千米)

(5)70÷35=2

3.分组试一试。

师:刚才的问题都与速度有关。现在租车我们不考虑速度了,只考虑人人都要去,租金又要少。客运公司还告诉我们:大客车限坐乘客60人,每辆租金1000元;小客车限坐乘客30人,每辆租金600元。(课件继续显示相关材料)、

(1)谁知道这里"限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乘车要限坐一定的人数呢?

(2)如果春游的师生共有328人。该怎样租车呢?客运公司主动服务,为我们提供了4种租车方案。

序号 大客车辆数 小客车辆数 座位总数 应付租金(元)

一  011  330 6600

二 193306400

三  2  73306200

四  3  5 330

(3)引导学生观察、评价和优选方案,并用所学知识验算原方案。

①师介绍第一种租车方案。谁来说第二、三种方案是怎样的?

②第四种租车方案的租金没告诉,你们能知道吗?如果有学生发现规律,猜想是6000元,师肯定后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步验算。

③比较这四种租车方案提供的座位总数和春游人数,你们认为座位够吗?

④再看租金这一栏,你们愿意选择哪一种租车方案?为什么?

⑤你们相信客运公司提供的这个方案是最好的方案吗?'我们能不能自己找到新的方案呢?

(4)组织每4人一组分组讨论,尝试设计新方案。(师巡视,参与讨论)

(5)汇报和评价新方案。

①哪些小组有了自己的新方案?还有不同的方案吗?

②在设计这些方案时,你们是怎么想的?(可能有的学生是发现规律再设计验证,有的学生则是根据条件推理计算而设计,师都给予充分的鼓励。)

③现在你们还愿意选择客运公司提供的方案吗?为什么?(师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28页做一个做第2题。

附:板书设计

例3:

(1)三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40×4=160(人)

(2)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38×3=114(人)

(3)三、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四年级一共去274人。

教学设想

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是含有四个已知条件求两积之和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三步应用题的开始。基于本节应用题中的数关系比较简明,生活中应用又较普遍,因而遵循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我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设想:

1.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教学本课时正是春天,春游为学生所熟悉和向往,因而本节课以"春游"为主线,围绕着教学的整体目标改造教材,、通过研究春游中的午个个数学问题,使学生自觉产生求知的需要。

2.努力体现开放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有了开放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往往便会有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本节课开始让学生积极思考春游前应考虑哪些问题,课中又让学生根据材料展开说你知道些什么,反馈时让学生充分地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认真动脑、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分组讨论和全班汇报等多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3.注重解题思路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设计在分析例题时,先让学生根据材料想得到了哪些显性和隐性信息,再思考借助线段图怎样表示这些信息,然后分析每一步算什么。练习中通过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让学生在"做、议、试"中想和说,口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意信息的选择和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创新。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社会,需要我们学会选择、加工和处理各种信息。本课在租车练习中,注意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验算原方案,进而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优选新方案,结果有的学生是通过观察和猜想,有的学生则是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了新方案。不同的策略解决相同的问题,学生不仅会在"创造"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得到培养。

5.突出?quot;应用"中学应用题,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节课围绕目标所教学的"去多少人→租多少辆车→用多少钱"这些问题不仅相关联,而且都来源于生活。通过解答这些应用问题,能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延伸阅读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7-48页例2。

教学目的:认识归一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滨河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3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①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让学生说出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几步计算。

2.谈话: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第一步要先算出单一量,第二步再算出总量。这是一道归一应用题,现在老师把复习题里的第三个条件"现在有35条船"改成"现在增加了15条船",还能用两步解答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要学到什么知识,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评析:在学生原有知识上探索新知识,既激发学习兴趣,又为新知识作了必要的铺垫。同时,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很有特色。]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滨柯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2)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要求平均每条船每天收入多少?由题里的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③ 要求现在每天有多少条船?由题里的哪两个条件求出?你怎样理解"现在增加了15条船"这个条件的?

④ 要求增加15条船后每天收入多少元,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⑤你会列综合算式吗?怎样对你的解答做出检验?

(3)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运用投影覆盖片对线段图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要求增加15条船后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要算出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和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船,即:教师板书

(1)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

360÷20=18(元)

(2)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船?

20+15=35(元)

(3)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18x35=630(元)

(4)让学生说出检验方法。

2.教师小结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

3.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让学生看书学习,弄清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①学生看书学习。

②让学生说说要求增加15条船后每天一共收人多少元,还可以先算出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和15条船收入多少元。

③板书解题过程。

(1)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

360÷20=18(元)

(2)15条船收入多少元?

18×15=270(元)

(3)现在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60+270=630(元)

4.比较例2的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先算出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也就是先求单一量。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求出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再算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船,最后算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而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再算出15条船收入多少元,最后算现在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评析:对例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思考自学,抓住了关键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条件,使学生对每一步的列式思之有源,追之有根。新知识学习后,立即引导学生与原有的知识进行对比,以及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在比较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不断改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48页"做一做"第13题。

(1)小强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42页,照这样计算,又看了2天,前后一共看了多少页?(用两种方法解答)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把复习题的问题改成:"每天可多收入多少元?"该怎样解答?

2.李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图画纸?

3.新丰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制多少件?

4.请你根据应用题和老师列的算式,写出每步算什么。小玲看一本290页的小说,前4天每天看20页,以后每天看20页,再看几天可以看完?

① 20×4=80(页)

② 290-80=210(页)

③ 210÷30=(天)

[评析:练习设计,既有本节课知识的练习,又有不同题型的三步应用题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作业

课本第50-51页练习十二第45题。

[总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教师采用了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点拨释题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在重点知识上提探索性问题,在难点知识上提引导性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关键上提方向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中。

这节课重点突出,难点解决,教学设计也颇有新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体现了老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水平。]

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练习六第10~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两步计算的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把数量关系说完整。

(1)苹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数=( )

(2)苹果比梨多的千克数=( )

(3)每行杉树比杨树多的棵数=( )

(4)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少加工的个数=( )

(5)每千克单价x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数=( )

(6)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的元数÷每千克单价=( )

2.引入课题。

熟悉了一些数量关系,就可以用来帮助分析、解答应用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和练习一些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解答下列应用题。

1.商店里卖出4个蓝花瓶,每个24元;还卖出5个红花瓶,每个30元。

(1)卖出两种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

(2)卖蓝花瓶比卖红花瓶少收人多少元?

让学生解答,然后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求这两个问题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要先求蓝花瓶和红花瓶卖的元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2.商店里卖出蓝花瓶和红花瓶各4个,蓝花瓶每个售价24元,红花瓶每个售价30元,蓝花瓶比红花瓶少卖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7

三、对比练习

1.做练习六第10题。

(1)让学生解答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割草的千克数?最后一步为什么要用减法?

(2)解答第(2)题。

上学生读题。提问:第(2)题和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多割草多少千克”要先求什么?怎样求?

这道题会做吗?请大家做在作业本上。(同时指名板演)

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哪一步是相同的?为什么相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先算的两步第(1)题里用乘法,第(2)题里用除法?

小结:第(2)题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平均每人多割多少千克”,按照数量关系,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平均每人各割草多少千克。根据题里的条件,要用除法来算。

2.做练习六第11题。

(1)解答第(1)题。

读题。提问:要求“两筐苹果一共卖了多少元”,可以怎样想?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并提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数量。

提问:你们还有怎样不同的解法?(老师板书)

这样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提问:这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2)解答第(2)题。

提问:告诉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第二筐苹果比第一筐多多少千克”,要先算出什么数量,再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求每筐重量时都用除法?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请大家试着列出一道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的?

四、练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以前学习的解题思路来分析。在确定每一步要求什么以后,要注意按题里条件之间的联系,用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12、13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14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书p5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能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步骤:

一、准备引新

1、秋天到了,让我们到果园里看看吧!果园里种满了什么树呀?如果老师告诉大家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棵,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出示准备题1)你能解答吗?为什么?谁来补一个条件呢?

2、学生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

梨树有1000棵 1420+1000=2420(棵)

3、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谁能补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生口答补充:(1)梨树比苹果树少420棵

(2)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

(3)苹果树比梨树少420棵

(4)苹果树比梨树多420棵

4、揭题: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现在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一种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例3

(1) 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师画出线段图

(2) 根据小黑板上的思考提示,同桌互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3) 学生在本子上试做这道题,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学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4) 指名板演算式,集体交流:指名说解题思路,1420表示什么?1000表示什么?

(5) 综合算式怎么写 ?谁还有不同的写法?1420-420表示什么?

2、如果补充的是“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你怎样想?怎样算呢?根据思考提示自己思考后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条件上有什么不同?只有两个条件的时候,其中一个条件需要用到几次,这两题中的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求什么?但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点还是相同的,那就是关键都是先求出中间问题。

三、巩固深化

1、p52练一练1,请学生写在书上,集体校对

2、p52练一练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3、p52练一练3判断:谁的解法对?

小刚: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华:240-40=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组讨论,选出正确的答案,错的答案要说说错在哪里?

4、p53练一练5

5、p53练一练4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

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确定求某个问题需知道哪两个直接条件,进而确定解题步骤。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2.改(3)为下面习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和四

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

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列式,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

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

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

出示例3:

(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

(2)、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

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3)、让学生自己解答。

(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四第1、2题

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题

七、板书设计(略)

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

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2、教学例4:

出示例题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讨论题: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

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

5、板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2题

七、板书设计

浙教版数学四下:《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浙教版数学四下:《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9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学会凭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通过复合应用题解答,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准备题。

2.说题,审题。问,要求出问题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四年级种的棵数不知道怎么办?

3.学生尝试列式,指名板演:36+362

4.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指名板演:36(l+2)

5.学生列式计算。校对答案。

(二)新课教学

1、导课

我们如果把准备题的问题改成五年级种的棵数比三、四年级种的总数少8棵,五年级种树多少棵应该怎样解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揭示课题)

2.出示例1,理解题意。

(1)读题后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3.摸索解题思路。

(1)问:要求问题,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发言。

(3)小结。

要求五年级种树多少棵,需要知道三、四年级的种树总棵数,就是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种树多少棵。已知三年级种树36棵,因此,必须先求四年级种树多少棵。

4.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校对答案。

5.教学检验方法。

(1)把得数当作已知数再算一遍,板书36+362一100=8(棵)

(2)用倍比法验算,板书36(1+2)-8=1oo(棵)

6.指导学生看书,并把例1补充完整,

7.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解题思路。

(2)集体评析、校对。

8.归纳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学生讨论,指名说说。

(2)教师归纳并请学生填写书本中的方框。

(3))齐读,理解巩固解应用题的四个步骤。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卫题。

(1)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校对答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解答应用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五)作业:《作业本》第49页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参考教案二)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教具和学具

写有复习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了24张画,平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指出问题部分小明家里有图书35本,借给小兰10本,又借给小红5本,还剩多少本?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了26个,第二天卖了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2)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还有多少只鸭?

(3)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从岸边游下6只,这时池塘里有鸭多少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采取以旧引新、设疑引入、尝试讨论、总结思路、巩固反馈等教学层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每个活动中逐步悟出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既分散了难点(使学生根据直观图,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参考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0+470=750-360=6300÷300=

12×400=81÷27=70×80=

3、混合运算。

315×(75+225÷25)(185-52×3)+496

二、新课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例1,请一位学生读题。

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接着提问:要求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然后教师再问: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呢?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那么第一步要求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写出第一步的小标题: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教师指名让学生列出算式:16×5=80(个)

教师接着提问:下面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写出第二步的小标题和算式: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教师提问:谁能根据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骤和计算方法写出综合算式?

指名在黑板上列综合算式,集体纠正。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

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7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2、做练习二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4、5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详细介绍:

课题: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会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

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3.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布置作业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编应用题大赛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其解法.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小组间的协作精神.

3.增强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编制若干张式题卡片,包括若干个条件和若干个问题,最好为同一题材.

2.学生分为2人小组若干.

活动步骤

1.教师出示式题卡片.

2.各小组从中选择合适的条件和试题,组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口述解题过程.

活动规则

1.卡片可重复使用.

2.小组分工:一人组题,一人口述解题过程.

3.编的应用题个数最多且解题均正确的小组取胜,颁发“编题小能手”的小红旗.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参考教案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参考教案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参考教案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参考教案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参考教案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树。栽了多少棵桃树?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1)读懂题意;(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参考教案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七)(参考教案二)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除法复合成的两步应用题的特征,并会分析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难点: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要求平均每盘放几个苹果,需要哪两个条件?

2.要求可以放几盘,需要哪两个条件?

3.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一共有多少个?

4.有24个苹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5.上面两道一步应用题相关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你能不能把这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即例4)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认真读题。默读、自由读、指名读。

(2)找准已知、求。学生说教师在题上画。(同时贴出苹果及盘子图P14)(3)分析数量关系。

问: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共有几个和有几个盘)哪个条件直接给了?(有4个盘子)还缺哪个条件?(一共有几个苹果)你能不能通过题中给的其他条件,想办法求出这个缺的条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根据题目中的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解答出来的数量必须是解答“每盘放几个”的第一个已知条件。(4)正确解答

问: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先算出什么?(板书:)

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18+6=24(个)

问:知道一共有24个苹果了,就可以求出什么了?(板书)

②每盘放几个?24÷4=6(个)

第②步可让同学把书打开P14,独立把例4补充完整,再请写得快的同学把黑板上例4补充完整。

(5)改编

师说:如果老师把题目中的“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改成“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们会解答吗?(学生口头解答,如果能列出综合算式:(18+6)÷6=24(个)应给予表扬)

(6)小结

师说:解答两步应用题时,首先要把缺的已知条件找出来,这是解题的关键。

2.学习例5

例5有18个苹果,吃了3个。剩下的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按照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这四步,自己独立分析例5。(2)同桌讨论。(3)集体讨论。

师问:已知剩下的苹果每5个放一盘,要求放几盘,必须先算出什么?

(4)板书

①剩下多少个苹果?18-3=15(个)

②可以放几盘?15÷5=3(盘)答:可以放5盘。

(5)你能还用这些已知、求,改编成另一道两步应用题吗?

有18个苹果,吃了3个。剩下的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仍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与例1、例2、例3比较,不同的是根据题目中的前两个已知条件,用加法求出和或用减法求出剩余后,再用除法求出每份数或者份数。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①饲养小组原来有9只白兔,又生了6只小兔。每5只放在一个笼子里,要用几个笼子?②植物小组养了19盆梅花,送给幼儿园3盆。剩下的平均放在8个教室里,每个教室放几盆?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改一改

①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分4次平均用完,每次用几张?先独立解答,再将此题拆成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并解答。

(a)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还剩多少张?

(b)剩下30张纸,平均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②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先独立解答,再将此题改编成一道两问的应用题,并解答。

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二年级一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3.思考题

小林家养一些鸡。黄鸡比白鸡少8只。白鸡的只数是黄鸡的2倍。小林家养黄鸡、白鸡各多少只?

先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启发学生画图来想:白鸡的只数是黄鸡的2倍是什么意思?如果黄鸡是1份,白鸡相当于这样的几份?

师问:黄鸡比白鸡少8只还可以怎样说?白鸡比黄鸡多的8只同黄鸡比怎么样?(正好是黄鸡的只数,所以黄鸡是8只,白鸡的只数是8×2=16(只))

4.作业P16第3~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加、减法与除法复合的应用题,其特点是被除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算出来。通过这些应用题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并且使除法应用题得到很好的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紧紧抓住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重点训练学生提出中间问题。

在复习准备过程中,设计了4道口答,前两道给出问题,补出已知条件,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后两道题是两条有内在联系的一步应用题,解答后改编成两步应用题,引出新课,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4按照解答应用题的四步,一步一步分析,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提出中间问题。例5在学习例4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按四步分析,再同桌讨论,最后集体讨论。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用做一做、改一改、思考题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消化。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七)(参考教案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参考教案二)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二种解答方法,即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应用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第二种解答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减去两个数的和”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写有准备题和巩固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说出算式)

(1)书架第一层有600本故事书,第二层有200本。

(两层共有故事书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比第二层多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的故事书是第二层的几倍?)600÷200

(2)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

(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

(做纸花比做小旗多用几张?)11-9

(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

(还剩多少张?)30-11-9

2.以旧引新

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要求还剩多少张,可以从总张数30里先减去做纸花用去的11张,再减去做小旗用去的9张,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张。接着教师设疑:“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教师同时将例题完整地出示在黑板上。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先试着让学生画出图,再说说算法。教师同时将正确画法和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1)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20(张))

(2)还剩多少张?(30-20=10(张))

答:还剩10张。

2.画一画,做一做

小小图书箱有图书85本,上午借出32本,下午借出26本,还剩多少本?

(1)用上题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图上画出先算的那一部分。

教师出示题目和要求后,可请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做一做的题完成后,可请同学们再说说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借出多少本,再算借出后还剩下多少本)

3.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同类型题“副食商店有食盐32袋,上午卖出11袋,下午卖出14袋,还剩多少袋?”

先让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解题方法想一想,说一说。要求还剩多少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要知道商店有食盐多少袋和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应该先算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再算还剩多少袋)

4.议一议,说一说

通过以上三个题的研究学习,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算理和算法已经基本掌握,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今天学习的第二种解法的特点,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店有95瓶汽水,上午卖了36瓶,下午卖了45瓶,还剩多少瓶?

(1)用上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卖了多少瓶汽水)

(2)请画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的部分。

2.第二组题:用第二种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1)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2)服装店运来200米花布,做儿童服用了54米,做婴儿装用了46米,还剩多少米?

3.第三组题:选择正确算式,并在()里打“√”

(1)学校里原有80盒粉笔,第一天用去18盒,第二天用去26盒,还剩多少盒?

(2)商店有红书包40个,蓝书包5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第一种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学会第一种解答方法,因此新课的引入直接出示例题。学生做出第一种解答方法后,教师设问:“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讨,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学活动,逐步理解第二种解答方法,最后又安排了3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强化理解算理和算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第二种解答方法。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参考教案二)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案比的应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