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教案: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教案

发表时间:2021-11-11

高二历史教案: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历史教案: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等史实。理解民国初年出现兴办实业潮的主客观因素、币制改革的影响和导致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因素。认识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出现的原因,学会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从分析"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学会辩证地看待国民政府的这两项改革举措。学会运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待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的原因,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全面了解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民族工业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2099

精选阅读

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等史实。理解民国初年出现兴办实业潮的主客观因素、币制改革的影响和导致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因素。认识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出现的原因,学会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从分析“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学会辩证地看待国民政府的这两项改革举措。学会运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待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的原因,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全面了解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民族工业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教学建议:
(1)分析子目,从整体上介绍本节内容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战间—短暂春天;抗战前夕—短暂发展;国民党后期—陷入困境。
(2)“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一目,是本课重点,“春天”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教师从辛亥革命的影响导入。在分析原因时,还可适当增加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和《临时约法》中的部分条款,展示一些抵制日货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揭示反帝爱国运动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还需教师补充一点,北洋军阀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使民族工业得以继续发展。讲外部条件时,需阐明这是“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发展概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归纳要点,教师可简单介绍荣氏兄弟和简氏兄弟及其企业的发展,(幻灯片展示),接着师生共同探究在此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一目,可以结合教材指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的原因,重点介绍“法币政策”,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评价这一政策。关于其发展概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归纳要点即可。最后,需要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受到了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道路曲折而又艰难。
(4)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教材中没有介绍,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知识链接”中“民族工业的西迁”,指出抗战中民族工业受到了沉重打击。
(5)“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一目,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抗战胜利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反而日益萎缩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认识到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通货膨胀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案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案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49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的主要事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一个扮人物,一个扮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使学生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领先世界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到明朝中后期,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然而,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却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门户,中国将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
今天,我们将学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要概念:
自然经济,可简称为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它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如封建制庄园或家长制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自然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买办:又称“康白度”(葡萄牙语的音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或代理人。在中国,鸦片战争后不再是单纯的中外贸易居间人,而开始为外国侵略者效劳,成为被洋商收买的代理人,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重要工具。
官僚资本:是政治概念,不是经济术语。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27年-1937年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官僚资本的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基础。
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的背景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2.过程: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破产。
传统:自然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思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继承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3.影响: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沦为世界资本主义附庸。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补充)
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壮大
(3)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目的: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3.过程:
旗号主要实践
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官僚资本性质)
后期“求富”a兴办民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b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
c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d选派留学生;
4.破产。破产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5.积极影响:(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发展;
(3)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v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三种形式: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三)外商企业的刺激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思考:这些企业为什么都集中在东南沿海?
原因:a经济基础较好;
b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
c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
d自然经济破坏较内地严重……
4.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
5.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1.时间: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2.原因:(1)列强的资本输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2)“实业救国”的推动。
(3)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为支付战后赔款,扩大税源。成为促进兴办工业浪潮的直接原因)
(4)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三大派别)
四、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时间:20世纪初期(民国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
2.背景:a辛亥革命的鼓舞。
◆思考:你怎样认识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解题关键: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同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思路引领:
(1)上层建筑的变革;(2)阶级地位和阶级关系的变动;(3)临时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示: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在这场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之,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原因—)
3.表现:a轻工业发展较快。
b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4.特点:a.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独立体系。
b.力量十分薄弱。
c.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d.“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五、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
(一)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1.背景:a.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2.表现;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抗战时期(1937—1945)
1.背景:日本全面侵华的破坏。
2.表现: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资本萎缩。
六、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1949)
1.背景: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挤压。
c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2.表现: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课堂小结:◆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社会环境、人、物、观念技术等等)
解题关键:
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包括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和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思路引领:
不利因素:先天不足;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天畸形;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答案提示: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作业:为何说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它的产生,不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的直接临盆;
后天畸形: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常承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力,难以健康成长。
①分布区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②工业体系不完善,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薄弱。
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④从发展原因上看,客观上是列强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由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了解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史实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表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2)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面对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要求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组织不同观念的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符合规则的辩论,以提高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学生要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即善于选择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事业,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教师在设计课型、把握教育重点、发掘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启发和引导学生体验历史知识中蕴涵的思想精华,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全面、客观、公平评价等方面起到组织、设计、示范和实施的主导作用。

阅读材料“战时民族工业的西迁”,师生共同体验战时民族工业西迁过程中的艰辛、牺牲和顽强、不屈与仇恨,感受强烈的情感震摄和精神升华,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
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思考:清末至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
19世纪末(1895-1913)初步发展
20世纪初(1913-1919)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发展较快
抗战时期(1937-1945)沉重打击
抗战胜利后(1946-1949)日益萎缩
(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短暂春天
1、原因
(1)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政治环境: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爱用国货抵制日货等)
(4)外部条件:一战的影响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就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首先,曾给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压力的外国商品倾销有所缓和。如:英国对华输出减少了约1/2,法国减少到不足战前的1/3,德国货则完全停止了进口。
其次,大战期间,由于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大肆扩军备战,民用工业削减,日用品不足,于是急需进口大量面粉和其他货物,这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概况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3、特点-----“春天”短暂,昙花一现;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1)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2)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
(3)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4)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发展较快
1、原因
(1)法币政策的实施
(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3)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概况
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3、认识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敛巨额财富
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而艰难的
知识链接: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典型: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思考:官僚资本侵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由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1927年资本扩大到2000万元,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官僚资本于1937年强迫低价收买公司股票,控制股权,进行掠夺。这是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的一个典型例子。
说明: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膨胀;而民族资本遭到萎缩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的困境(1946---1949)日益萎缩
1、原因
(1)法币政策的影响(2)外贸逆差影响
(3)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4)官僚资本的压迫
(5)繁重的捐税负担(6)美国的经济侵略
2、结果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思考: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者中国国旗”,想一想他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寻求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庇护;说明民族工业力量弱小,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不能正常独立的发展。
五、学案
(一)、选择题
1.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2.一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B.北洋军阀政府的扶植
C.临时政府的奖励措施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
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4.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①币制改革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③组织抵制洋货、提倡国货④利用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5.民国后期,下列哪些因素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①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②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了哪些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张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问答题
7.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实业救国”是直接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而提出的,其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只是一种幻想,既振兴不了实业,更不可能救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评述。(此题为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
1.D2.D3.D4.B5.C
6.(1)动机为实业救国。
(2)主张停办“官业”,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内地经济,但必须“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3)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职。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
7.答案一:同意第一种观点。(1)“实业救国”是直接针对着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提出的,宣扬和推行实业救国的行动都意味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抵制和斗争。(2)“实业救国”口号的提出,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3)实业救国论不仅表现为理论宣传和创办实业的活动,而且在许多次反帝爱国活动中以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如近代史上一再发生的“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运动就是一种有典型意义的表现形式。(4)在“实业救国”口号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倡导实业发展的团体和有较大影响的头面的人物,如张謇、周学熙等,他们乐于投资于新式工业,使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5)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6)当然,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包含有幻想的成分,这自然也是事实,但绝不是主流。
答案二:同意第二种观点。(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首先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业是振兴不了的。即使艰难地办起了若干新式工业,也改变不了中国贫穷屈辱的面貌。(2)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虽然它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但同时又不能不依赖和妥协于对方。这种致命的弱点使得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即使心有余而力不足。(3)《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已完全确立,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为维护他们的利益,是不会让中国走独立的近代化之路的。(4)一战期间,尽管一度出现民族工业的春天,但毕竟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并且,民族工业呈畸型发展,重工业的发展几乎是零。(5)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也证明,“实业救国”仅仅是他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一次大战期间,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制下,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走向萎缩。
六、教学反思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一战期间、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分析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民族资本家自强不息的爱国思想是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到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

教学重点: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准备:PPT课件

导课:

问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在发展中面临的阻力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说明:中国的民族企业就是在各种阻力下顽强前行,民族企业家以顽强的意志和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信念,在内外各种压力下艰苦创业、发展,以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本课主题)

教学过程:

一、民国初期民族工业(1912~1919年)

1.探讨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投影材料: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

年代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4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多

13000

75

1625

材料一: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材料二:工商部1913年8月在给直隶实业公司指令中明确规定:遇呈请办矿或奉部令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商人通例》还规定:应注册之事项,由该商人各就其营业所所在地该管官厅呈报注册。

材料三:1914年12月5日,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指出欧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并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责令各地方长官在抵押贷款、产品改良、运输费、拓展销路诸方面提供援助。

材料四:1917年8月,农商部又通令各地,“嗣後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材料五: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趣旨》

材料六: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锭两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锭制比例,我国现有之纱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随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纺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愈于此。——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学生阅读,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师生互动,探讨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结论:

(1)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民国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

(3)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

(4)民族资本家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国心的驱使,是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强调:

一、欧洲列强虽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日本、美国在这一时期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二、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民族企业家强烈的爱国情怀、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尽量从内因寻找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2.一战后民族工业的萎缩

学生阅读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厂已皆消沉”。——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了解一战后民族工业的萎缩情况。

3.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生讨论和总结。

结论:发展时间十分短暂;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轻工业(面粉、纺织、卷烟)发展迅速。

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1927~1936年)

投影材料:193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

探究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投影材料:抵羊商标,介绍这一品牌的由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商生产的“蜜蜂牌”毛线,日商经销的“麻雀牌”毛线,都以低价销售,企图垄断中国的毛线市场,宋裴卿遂提出针锋相对的管理措施。首先,在毛线产品的商标上,宋裴卿经过精心设计,以双羊抵角为标志,取名“抵羊”,“抵羊”既反映以羊毛做原料的纺织品的特点,又是“抵洋”的谐音,即抵制洋货之意。这种巧妙的构思,正迎合了“九·一八”事变后群众抵洋抗日的心理。因此,“抵羊”牌毛线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了国人的欢迎。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洋货的竞争,打破了英日企业垄断我国毛纺市场的阴谋,使“抵羊牌”毛线成为家喻户晓、畅销全国的名牌产品,巩固了东亚毛纺厂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宋裴卿在外资压迫下并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迎击,以针锋相对的“抵羊”商标赢得了国内市场,企业家的爱国情怀与民众的爱国热情亦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王同勋《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结论:民族企业家的爱国、救国思想推动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简要介绍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政策:

(1)整顿税务:实行“统税”,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税,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

(2)“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和使用权,白银国有。币制统一,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白银国有,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3)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4)政治上: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到1935年大规模内战基本结束。

思考:国民政府的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

结论:政府的经济政策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讨论:这两个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投影:

材料一:中国化学工业社是上海著名实业家方液仙创建的中国最早的日用化工企业,1912年方液仙在圆明园路办起亭子间工厂,因小作坊式生产和销售致销路呆滞而亏损,被迫歇业。1915年方氏又集资5万重建中国化学工业社,但因种种原因,仍无力与舶来品抗衡,资本几乎蚀光再次倒闭。1920年方氏在上海钱业界富商方季杨支持下,集资5万重整旗鼓,在总结经验改革管理的基础上,方液仙提高质量,改善产品装备,终于在当时社会宣传国货的有利形势下,抓住时机,获得发展。1922年方氏在槟榔路创建正规制造厂,主产化妆品和三星牌牙膏,中国化学工业社在方液仙苦斗若干年后,才在上海实业界站住了脚跟。如此反复者三,方液仙的企业才得以成功,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实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方之雄等编纂《爱国实业家方液仙》,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材料二: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半年,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复业。当时馆前悬挂由王云五拟订的激励人心的巨副标语:“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王云五当时说:“把商务印书馆恢复,并没有什么高远的目的,只是为我们中国人争一点点的气。日本帝国主义认为商务印书馆是中国人自办比较有点规模的企业,觉得有点讨厌,便首先把它炸毁。我认为一打便倒,一倒便不会翻身,这是莫大的耻辱,所以要极力把它扶起来。”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行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一二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救济难民、维持上海的社会治安,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0万元作训练航空人才之用;天厨味精厂捐款购买战斗机一架(“天厨号”);宁波旅沪同乡会等五团体捐购危机五架,并声明该机不供内战之用。

学生讨论,鼓励谈出自己的见解。

结论:民族资产阶级大力推动实业救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办企业,自强不息、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这是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资产阶级是爱国的、进步的,他们实业救国的努力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战后随着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出现萎缩局面。30年代后期,伴随着日本的大举侵略,民族工业遭到重创。

三、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击

1937年,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冲击十分严重。在战争期间,相当多的一批民族企业被毁,很多民族企业被没收或接管,还有一些民族企业被征用。日本在占领区内,推行所谓的“适地适产主义”。

投影资料展现日本的侵略情况。

投影荣氏企业在这时期的发展状况。

思考:“适地适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投影)

问题:日本的侵略对民族工业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结论:

(1)许多民族企业毁于战火。

(2)造成了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

(3)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问题:近代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结论包括:

1.外国的侵略。

投影:

材料一:永利碱厂与卜内门公司的斗争。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1914年爱国资本家范旭东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卜内门公司千方百计通过英国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所给永利碱厂的工作制造困难,(注:例如,制碱一石,需粗盐两石。盐价本贱,粗盐每石不过两角。但政府抽的盐税为制盐成本的几十倍。如盐税不免,则碱的成本将超过售价,无法销售。永利请求北洋政府准许制碱工业用盐免税。卜内门公司企图通过盐务稽核所阻挠免税的实现,但未能得逞。)并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00万吨,1927年年产13400万吨。从此,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的垄断,并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材料二:1920年和1921年福新新建的七厂、八厂都是七八层楼高的大型面粉厂。帝国主义势力害怕两厂建成不利于外粉的进口,曾对两厂建设多方挑剔。英美烟草公司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打击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如削价竞争、控制代理上号、破坏南洋信誉、诬告南洋为日籍资本等等。1914、1917年还两次提出收买南洋,并公然威胁说,“如不同意,则将采取其他手段对付”。试问:在海关、财政、金融、矿冶、铁路、电力、航运、对外贸易等等都受到帝国主义控制与操纵的情况下,中国民族工业还有多少活路?

2.旧势力的压迫(政局动荡)

投影:

材料:1925年,“某巨商要从山东运一批小麦到上海,车辆被军人扣用,无法输运,乃出运动费11万元,该商始得以装车。货未销出,已先受重大之损失矣”。1922年4月,“直奉战起,且延数周之久,津浦、平汉两路,交通断绝”。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所有车辆,多被军队扣用,沿路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完全腐烂”。此外,国内货币的不统一,尤其是纸币的混乱不堪,以致东北和上海不能直接通汇,而必须经过日本。度量衡也不统一,“有十六两一斤者,有十八两为一斤者,也有二十两一斤者”。凡此种种,使民族工业往往是寸步难行。

3.官僚资本的摧残

简介绍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影响。

投影:

材料一:宋子文历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中国银行董事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宋家控制的官僚资本在金融方面,主要有中国建设银行公司,对广东银行、新华银行、中国国货银行、中国保险公司、上海银行等都有投资,并控制着广东银行。在工业方面,在中国毛纺织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四川丝业公司、振华造纸厂、民生实业公司、甘肃林木业公司、华丰和记织布厂、大中华火柴公司等企业中皆有投资。在商业方面,1936年宋氏成立了中国棉业公司,1937年又成立了华南米业公司,前者是当时经营棉花、纱布交易的主要公司,后者则垄断着华中、华南大米的运输和销售。抗战胜利后,宋家又成立了孚中公司、统一贸易公司、金山贸易公司等。

材料二:在全国近代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官僚资本所占的比重1911年为26.8%,约4.78亿元;1920年为26.0%,约6.70亿元;1936年为35.9%,约19.89亿元;战后1947—1948年增至64.1%,折战前币值约42亿元。在全国金融业资本中,1911年占6.3%,约0.45亿元;1920年占16%,约2.33亿元;1936年占58.9%,约5.64亿元;战后1947—1948年更增至88.9%,可谓登峰造极。

投影: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

思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

民族工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顽强发展

民族企业家为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顽强抗争

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