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26

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结构》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结构》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本单元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中“聚落”这一单元的深化。相比而言,《高中地理(必修)下册》“聚落”这一单元比较宏观地、侧重从与乡村相对的角度,讲述了城市这一种聚落类型,本单元则是比较微观地、从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城市的内部结构来讲述城市,加深对城市分布、区位、城市问题、城乡关系等内容的了解,并上升到—定的理论高度。

在总体上看,本单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城市的作用与形态和城市功能分区。分析城市的作用与形态时把城市看作一个点,分析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以及城市的形态,属城市地域结构的宏观层次;城市功能分区则深入到城市的内部,介绍了内部的功能分区、功能区分布结构的特点、成因,以及功能区之间的合理规划等,属城市地域结构的微观层次。

本单元共安排4课,其中第一部分关于城市的作用与形态1课,第二部分关于城市功能分区3课。

在城市内部功能分区这一部分内容的安排上,先进行分类,即将城市用地主要分为三大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并介绍了每种功能区的特点、形状与区位要求等,然后再分析城市用地形成分区的内在原因。城市的合理规划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的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重点讲功能区的组织,也即各功能区应布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的区位。通过学习城市功能区的组织与协调,可掌握城市微观的用地规律。

2.1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一 网上课堂

本讲主要内容及考查要点:本讲讲述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1.了解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2.了解城市的各种形态及形成原因、变化趋势。

(二)学习指导

1知识结构:

2知识分析:

一、每个城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下产生和发展,也对这个区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把区域看作一个面,那么城市就是这个区域中的点。在本单元的一开始,主要把城市作为区域中的点来看待,分析“点”在整个“面”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把城市的作用进行集中概括,重点是城市在整个区域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对城市内部的影响。

二、城市和区域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教材没有具体讲区域对城市的影响,而是侧重于讲城市对区域的影响,也即教材中归结出来的“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的增长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但并不一定就是区域的生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生产中心只是一般情况,因为城市里集中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主要集中于广大的乡村地区。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地区,区域的生产活动比较分散,城市可能更多的是担负着商品交换中心的角色。即便如此,城市仍然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因为城市集中了区域的人口、交通、技术、信息、资金、产业活动等,这一切都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相对而言,广大的乡村地区则不具备这些优势条件。

三、针对不同尺度的区域,城市的作用是有差别的。例如,对于一个县而言,它的城镇除了县城外,还有一些乡镇。乡镇是本乡的中心,它对本乡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到了县城,虽然同样是整个县的中心,但它对整个县(包括了各个乡)的影响比乡镇对整个县的影响更强。就以教育为例,乡镇可能只是乡里的小学和初中的教育中心,县城则还可能是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心。到了更高一级的城市,则还是大学阶段的教育中心。

四、城市的服务范围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城市在区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对于城市内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局限于对城市外部的服务,还包括了对城市内部的服务。

固然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但是区域内的居民是不是都到这个城市来寻求服务呢?恐怕未必。以购物为例,大部分居民会选择居住地所在的镇,但是如果居住地与本镇的距离比与他镇的距离远,或者交通不如他镇便捷的话,那么居民也可能会选择他镇。由此看来,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由实际接受服务的区域来决定的。

五、至于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与重叠问题,教材中用了两个案例配以两幅图来直观表述。其中一个是虚构的乐平市,从图中可以看出,乐平市和刘家庄都有自己的服务范围,乐平市比刘家庄级别高,服务范围大,而且乐平市的服务范围还包括了刘家庄的服务范围。另外一个案例是现实的安徽省市县分布,这个案例更突出的是服务范围的层层嵌套关系,由安徽省的市县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从县和县级市、地级市到省级行政中心,它们的服务范围是越来越大(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出来,县界用黑色线表示,地区界用红色线表示,省界用绿色线表示),而数目却越来越少(县及县级市有58个,地级市l 6个,省级行政中心1个)。这说明了三点问题:一是城市的级别越低,它的服务范围就越小,城市的级别越高,它的服务范围就越大;二是相对于一定的区域而言,城市的级别越低,它的数目就越多,城市的级别越高,它的数目就越少;三是城市之间的相互距离也有级别差异,级别越高,相互之间的距离越大。

由此看出,在一个发展成熟的地区,其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城市构成了一个城市体系,该城市体系犹如一个金字塔,塔基是数目众多、规模较小的城市;越往塔尖,城市的数目越少、规模越大;到了塔尖,只有为数不多的少数几个甚至1个规模最大的城市。

六、城市地域是城市开展各项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场所。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形态)则是指城市地城市地表的轮廓形状。关于城市的地域形态,在于要理解城市地域形态和环境之间的义关系,从地理的角度来体会不同城市形态的特点。首先是城市形态的差异性。地理环境对城市形态又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大,城市的主体形态也就多种多样,例如,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形态差异就很大。其次是城市形态的动态变化,集中反映在城市沿交通干线(如城市环路、铁路、水路)的分布。

3知识要点:

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城市——核心、主导

(一)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各级政权机构所在地

(二)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科技、教育、文化活动等中心

(三)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第二、三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

城市有等级差别, 大城市的职能多。

二、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范围:城市本身及其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

(二)关联性: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三、城市的地域形态

(一)影响因素:

自然——地形地貌、水文

人文——整治、经济、文化

(二)类型: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式

1.集中式:设施集中、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但规模会过大发

2.组团式:用地分散、不便管理、投资较高

3.条带式或放射式:沿交通干道、运距很长、接近郊区

随交通发展和社会的生活的改善,社会形态也随之变化。

4.重点

城市的作用;城市的地域形态的类型、成因、发展

二、网上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城市在区域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发展、兴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变迁紧密相关

B.城市在区域中有时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C.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D.城市是有等级差别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

2.有关城市服务范围的错误论述有:

A.城市的职能越多,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就越大

B.上海、北京、兰州都是服务于全国的著名的商业中心

C.确定城市的服务范围,对于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D.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重叠,形成层层嵌套的城市服务体系

3.有关城市地域形态的正确论述有:

A.集中式的城市地域形态,市政建设投资较少

B.天津市位于海河沿岸、东临渤海,是典型的条带式地域形态类型

C.组团式城市地域形态有利于城乡结合,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

D.城市的地域形态特征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4.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环境,世界上主要河流的两岸都布满了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 B.河流便利的水运具有强吸引力

C.河流利于城市防卫 D.河流沿岸全部为平原地形

5.在世界范围内,有些城市由于特有的原因,其辐射能力可以超越国界,影响到广阔地

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政治影响 B.地理位置 C.经济能量 D.丰富资源

(二)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地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衙”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之处,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已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武汉市发展区位条件,应是图中———— 表示的集合。

(2)武汉市的城市地域类型为—————————————。

(3)武汉市是区域服务中心,其主要服务内容有————————。

(4)从古至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ACD 2.AB 3.AD 4.AB 5.B

(二)综合题:

(1)D

(2)组团式

(3)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

(4)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由内河运输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

扩展阅读

高二地理知识点复习:城市的地域结构


高二地理知识点复习:城市的地域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

3、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4、常见功能区比较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

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知识扩展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城市中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的竞争,而同一种经济活动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这三种功能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是随着城市发展壮大而逐渐形成的,只有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才会形成相对集中的功能区。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功能区分化的最主要原因;历史因素是形成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等)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对于某一城市功能区形成原因的分析,既要用综合的观点进行思考,同时更要抓住促使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经济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因位置、通达度的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的差异;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等功能活动对城市土地的竞争力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1)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对土地的竞争能力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简称为付租能力),这种付租能力是由各种功能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竞争的条件下,对于一块特定的土地,只有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变化呈现不同趋势(如上图)。

①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的直线很陡,反映出商业活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急剧,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很大,即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商业的影响最大。因为靠近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商业企业愿意支付较高的租金;而一旦远离了市中心,就只愿意支付很低的租金。

②住宅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的直线较平缓,反映出居住活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比较和缓,即距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商业的要小。

③工业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在三者中最不明显,说明工业活动受距市中心远近的影响最小。因为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看,如花高额租金租用土地,则有可能出现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情况。

(2)城市土地的区位条件与地租高低。城市内土地区位条件不同,土地租金也不同。影响土地租金大小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往外,地租呈下降趋势。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各功能活动付租能力这一因素,由市中心向外可依次形成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市中心通达度最好;道路两旁、两条或多条道路交汇处通达度次之;离交通干道越远,通达度越低。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峰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

高二地理教案:《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地理教案:《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第2课讲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三部分内容。

一 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查要点:本讲讲述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了解城市地域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区位选择、景观特征、内部结构及发展趋势。

2.通过城市地域功能分区认识城市在微观层次上的区位选择规律,并用此来指导城市规划

(二)学习指导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

一、功能区的概念,应明确:1.每一个功能区都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组成,这些实体在空间上呈现连片分布的特点时才可称为功能区。某种功能的单个建筑物,如住房、工厂和商店等,不能等同于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就如同树木不能等同于森林的道理是一样的。2.在每一种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穿插分布在其中,只不过是所占面积比例较小而已。

教材中详细介绍的功能区有三种: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因为这三种功能区在各种规模的城市中都普遍存在。而其他的功能区类型,如文化区、行政区等在有些小城市就不大明显。

二、住宅区与城市的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占据了城市的大部分空间,本课首先介绍住宅区。区性住环境是由多个住宅区组成的。关于住宅区,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住宅区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工业化之前的城市居住分区不明显;工业化后出现了明显的住宅区分化,形成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第二,低级住宅区一般出现在城内和工业区附近,环境恶劣,包囊了“脏、乱、差”等问题。而高级住宅区里环境优越,往往选择的是城郊,位于低级住宅区相反的位置上,而且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较齐全。

图2.8的照片选自一中国城市的两类住宅区。在中国,高级、低级住宅区的划分并不明显,由于中国国情是人口众多、土地有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有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远郊,也开始出现独立庭院和高级别墅,但数量均很少,不足以形成住宅区,所以,课文中没有提到这些内容,只是补充了未来城市扩展的一个趋势。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以分散大城市的部分人口和职能,减轻大城市的各种问题。

三、商业区占城市用地的面积很小,从地理形态上看,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由于商业区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经济的繁荣影响很大。

关于商业区,主要要求掌握以下几点。

1.从形态上看,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而其他的功能区多数是呈片状分布。

2.从位置上看,主要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3.从区位上看,主要的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这是由商业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对于商业来说,“顾客就是上帝”,只有有了顾客,才有可能会给商业活动带来利润,所以必须有便捷的交通以保证消费人口的集聚。

四、城市中心往往是大部分交通干线的辐合处,交通便捷度最好,可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具备市级商业中心的条件,所出售的商品等级往往也是最高的。在市中心,除了云集众多的商品交换活动外,还吸引了大量的商务机构,如银行、保险、旅游等公司的总部和办事机构。所以在城市中心形成的是一个担负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双重职能的中心商务区(英文缩写为CBD),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中心。教材中还详细介绍了中心商务区的特点,这不仅因为中心商务区具有双重职能,而且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CBD一词在各种传媒中也频频出现。

教材介绍了CBD的四点特征,其中第1、2两点在大部分城市都表现得很明显;第3、4两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表现得很突出,而在有些城市可能并不明显,但这些趋势还是存在的。从图2.13中可以看出,在这座高楼里,底层是商品零售业,中间的楼层用于商业事务,高层则是办公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工。

五、城市工业区形成的原因在《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中也曾介绍过,主要是因为工厂企业之间靠拢布置可带来集聚效益。工厂集聚形成工业区,工业区又会吸引新的工厂企业,城市工业区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工业区在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内人口、土地、交通都变得越来越拥挤,而且有些工业具有污染性,布置在市内对城市环境影响很大。这双重原因迫使工业区向外迁移。

第二,大多数工业生产本身大量的运输过程决定了工业区要靠近主要的交通干道。接近交通干线是布局工业时普遍要考虑的因素。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除了要求接近技术源外,也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就是为什么新兴的产业区多位于高速公路、航空港口旁(如“硅谷”)这种对交通干道的趋势也可以从图2.10看出。图中工业区布局的特点有两点:从总体上看,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形成了“工业包围城市”;从每一块工业用地的布局看,则总是位于交通干线的两旁。工业区并不是越多越好。

六、教材最后对城市功能区的组成进行了简单说明。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区,而文化区、行政区等在中小城市里就不是那么明显,但这并不等于着中小城市不提供这种职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小而已。

3.知识要点:

A 功能区: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B 功能区成因:

因城市地块的通达性和地价不同,经济活动之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

C 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一、住宅区:

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特点:

1.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

2.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3.发展趋势:大城市建卫星城

二、商业区

(一)特点:

1.形态:占地面积小,点状或带状

2.区位:便捷的交通和消费人口

3.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二)中心商务区:

1.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3.建筑物高大稠密

4.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水平、垂直)

三、工业区

(一)工业集聚的意义:能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宽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共同分享集聚利益

(二)特点:

1.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2.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量大)

3.一个城市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

二、网上训练

(一)选择题

1.有关商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业区占地面积虽小,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B.商业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则

C.中心商务区内的建筑物在市区里往往是最高的

D.商业区内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2.对于城市内工业区的发展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不断向市区移动,布局日趋合理

B.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形成一个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C.工业分业一般占地少,设在市区接近市场和资本

D.目前稍具规模的新建工厂都不进驻工业区

3.关于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在城市形成之初已见雏形

B.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在卫星城居住的居民去母城上班,很不方便

D.高级住宅区一般在低地和工业区附近

4.关于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商业区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消费市场

B.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

C.在西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人口往往是“钟摆式”移动

D.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5.关于工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有:

A.为分散污染源,城市工业区的数目以多个为宜

B.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

C.工业区不断向外缘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D.德国鲁尔工业区有很强的集聚性

(二)是非题

1.城市工业区以多个为佳,以达到分散污染的目的。×

2.卫星城的出现是大城市发展的趋势。√

(三)综合题

读“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分析回答: .

(1)分析常州市工业分布的特点:

A:

B:

(2)由此分析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特点:

A:

B:

(3)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原因:

(4)若在该市发展化纤工业,则宜布局在城市的———方位。

答案::

(一)1.D 2.B 3.B 4.CD 5.A

(二)× √

(三)

(1)A.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形成了工业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B.从工业用地的布局看,工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的两旁。

(2)A.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B.趋向干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工业向市区外缘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沿交通干线 分布是为了保证产品和原料的便捷运输。

(4)西南(最小风频)

高二地理教案:《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 理解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并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2. 理解工业的分散与工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分散是为了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重点难点】

1. 工业集聚和分散

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法指导】

“工业的联系”以读图法进行学习,“工业的积聚和分散”,“工业地域”以对比法和读图法进行学习

【知识链接】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______。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工业区的_________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____________。

2.工业集聚

(1)形成:具有_________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2)作用: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_________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___________,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_____效益;还可以共同利用__________,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

(1)概念:_________而形成的地域。

(2)分类

①按形成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________上的工业联 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共用______________

②按性质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内部工业联系比较_____工业地域面积__,协作企业多,

生产 规模__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工业联系____,规模___,工厂少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1)原因:发挥不同地方的_________。

(2)表现

①________、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_____________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______________生产厂家分布在许多地方。

(3)结果:引发工业的联系。

2.工业的地域联系

(1)条件:现代化的_________方式,现代化的_______和手段。

(2)意义:促进地域之间____、物质和______等的流动。

【学习过程】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

表现

举例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1.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是

()

①汽车厂 ②食品厂 ③化纤厂 ④造船厂 ⑤机床厂 ⑥电视机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钢铁厂生产出钢铁产品,是许多工厂的工业原料,特别是钢铁产品需要量大的汽车厂、造船厂、机床厂等工厂需要接近钢铁厂布局,以就近获得原材料(钢铁产品)供应,以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化纤厂与化学工业有密切联系,可布局在一起。食品厂和电视机厂都需要洁净的环境条件,不宜布局在污染较严重的钢铁厂附近。

3.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其内容对比如下表所示: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形成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地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

把生产工序上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而形成的工业地域

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

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发展潜力

多为传统工业,结构较单一,改造困难

经济、环境效益较高

经济、环境效益较高

举例

传统工业区一般为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上海金山卫石化工业区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区域特点

发育程度

低的工业

地域

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经济较落后,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

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的潜力较小

发育程度

高的工业

地域

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工厂多,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

面积广,发育程度高,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众多,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迁移应用]

2.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②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度低

③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其工厂间只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④钢铁工业区、石化工业区是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具有工业联系的工业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形成工业地域。钢铁和石化工业区,生产过程复杂,设备大,管线长、潜力大,常扩展为工业城市,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形成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表现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优势

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结果

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等的流动

支持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迁移应用]

3.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答案】 A

【解析】 东南亚经济相对较落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硅谷”设分厂是受廉价劳动力的驱动;在新疆建纺织厂主要是因为原料丰富;鲁尔区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主要是为节省运输费用;瑞士技术水平高,所以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基础达标】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利用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2.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存在上下游产业关系的是()

A.水泥厂与供热厂 B.石膏板材厂与水泥厂

C.发电厂与H厂 D.污水处理厂与H厂

我国的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二倍,因此我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过去几年,外企开始纷纷从我国向东南亚国家迁移,印尼政府主管经贸的官员曾透露,仅仅在制鞋业这一个领域,就有不少企业从我国转移到印尼,在过去4年为印尼带来1.8亿美元的投资。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如果要从农业部门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

A.机械化 B.精致农业

C.休闲农业 D.集体农场

4.外企纷纷从我国向东南亚国家迁移,原因是()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土地价格便宜

③科技发达 ④政策的支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东南亚各国尽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但其在吸引外资方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资金 B.技术

C.劳动力 D.交通运输

6.美国的钢铁企业在发展初期是利用当地煤炭和小铁矿发展起来的分散小厂。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9世纪以后,影响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变化。读“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为它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企业,以及加工它的副产品(包括下脚料和“三废”)的企业,都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

(1)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该地区工业集聚是哪种类型的工业联系?

(3)钢铁厂的工业集聚具有哪些优势?

【拓展提升】

一、选择题

读“苏北某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回答1~2题。

单位

鑫达制衣

宝娜斯袜业

美欧电子股份公司

奥光玩具

工种

缝纫工

各类工种

操作工

操作工

名额

300人

800人

1000人

250人

条件

初中18~40岁

初中18岁以上 女

初中16~26岁

初中18~45岁 女

月薪

800~1200元

约1000元

900~1400元

800~1100元

1.该开发区的主要工业类型为()

A.劳动力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2.表中企业聚集于同一开发区的原因不可能是()

A.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

B.存在原料与产品上的联系

C.政府的行政规划

D.降低生产成本

2011年10月5日,“创新乔布斯”——苹果前行政总裁因病去世。生前他“让苹果引领全球科技潮流”——用 iPod 颠覆了音乐,用 iPhone 颠覆了手机,用 iMac 颠覆了电脑,又用 Pixar 颠覆了电影。读“iPod 产业链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显示了 iPod 生产的()

A.产业转移现象 B.产业升级现象

C.产业集聚现象 D.产业分散现象

4.iPod 产品在我国组装主要是因为我国()

A.iPod 产品市场广大

B.高速铁路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C.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提高

D.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明代学者王象晋在《木棉谱序》中记载:“北土广树(指棉花)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鬻于南,布则方舟鬻于北”即形成“北棉南运,南布北运”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纺织工业迅猛发展,至1990年石家庄市共有县以上棉纺织企业22个。2007年底该市最大的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见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明初形成棉花产业布局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有()

A生产技术 B.劳动力

C.交通 D.市场

6.与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无关的是()

A.土地成本 B.劳动力成本

C.政府的产业政策 D.城市规划

读“某产业链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是()

A.钢铁 B.汽车制造

C.汽车销售 D.机械

8.目前,该产业许多世界著名企业进军我国,最主要的是因为我国的()

A.劳动力廉价 B.设计、研发力量雄厚

C.市场前景广阔 D.原材料成本低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9~10题。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9.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10.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2011·海南高考)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1~12题。

1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1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2: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曹泾)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1)简述我国石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比较①基地与②基地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

(3)阐述中国石化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14.(2012·全国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1、原料 基础设施 廉价的劳动力

2、工业联系 信息交流 生产成本 规模 基础设施

3、工业集聚 生产工序 空间和信息 复杂 大 大 简单 小

二、1、区位优势 体积小 电子产品组装 各种零部件

2、交通运输 通信技术 人员 信息

[基础达标]

1.A 2.C 3.A 4.A 5.D

6.(1)早期(19世纪初)钢铁工业趋向于煤产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向铁矿区,20世纪50年代后,在临海港口(消费区)布局。

(2)以工序联系为基础的工业联系。

(3)有助于企业间交流信息,加强技术协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集约利用土地,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相关企业的集聚,也有利于集中处理废弃物。

[拓展提升]

1.A 2.B 3.D 4.D 5.A 6.B 7.B 8.C 9.C 10.D 11.D 12.B

13.(1)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东部)地区较稠密,内陆(中西部)地区较稀疏;北部地区较稠密,南部地区较稀疏。

(2)①基地石油资源丰富,石化产业基础雄厚,消费市场广阔。②基地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运便利。

(3)①石化工业专业园区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②加强各企业的信息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运费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种中间产品,实现生产一体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14.(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的合理规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六节 城市的合理规划

第4课讲述城市的布局形式,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三部分内容。

一 网上课堂

(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查要点:本讲讲述第二单元第四节——城市的合理规划

1.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内容及工作程序,从总体上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2.运用城市规划基本原理观察、分析、比较现实生活中各城市规划的成败所在,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学习指导

1知识结构:

2知识要点

城市规划的目的: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的意义: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是城市发展的总计划和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的工作程序:

城市的布局形式

确定城市的布局形式:

集中紧凑式——中小城市应采用

分散疏松式——受某些因素限制(地形、矿产、河流、交通干道)

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合理协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地之间的关系是要注意:

要有便利的交通: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

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有方便联系

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居住区(劳动密集型)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 ,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污染

基本无污染工业:居民区内

污染较大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风向、河流(与高一第二章、第六章结合)

有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中曾以上海市金山卫石油化工区的布局为例来说明,污染重的化工厂远离居住区,接近居住区的是污染轻微的机修厂。

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

绿化带

天然河道水面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

寻求一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综合性方案

3.教材分析

一、本课要弄清楚城市规划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城市的布局形式,这是城市规划首先要搞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只有宏观上确定了总体布局形式之后,才可在微观上具体落实功能区的布置。第二层次是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区有多种,彼此间的相互关系都应协调,但最主要的莫过于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工业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合理与否,对城市发展的规模与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第三层次是对多个布局方案进行比较。要做到合理地规划城市,一般都要做几个不同的规划方案,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后,再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二、城市的布局形式可简单地分为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这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集中式的布局只有一个主要的生活居住区,而其他的生产用地则连片布置在城市生活区的外围,少量规模不大、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则布置在近郊,但职工的生活仍依托中心生活区。中小城市可以采用集中式,因为这样可以设置较完善的公共生活服务设施,投资少,生活方便。而大城市或受地形限制不能集中发展的中小城市,多采用分散疏松式。分散疏松城市由几个片组成,各片相距一定距离,相应布置有独立的生活居住设施,各区片间的联系不紧密,市政投资比较大,但由于工业区的分散,易于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

三、城市各类用地的规划布置均有不同的要求,教材把重点放在如何协调各类用地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并以工业区与住宅区这两类用地的关系为例,来说明合理布置功能区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合理布置功能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要有便利的交通;协调好相互的位置关系,以减少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护带。这其实也就是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和绿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时,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这两类用地之间的联系。以上海市嘉定县的工业布置为例,此外,从第2课图2.10中也可看出工业沿交通线分布的趋势。

第二、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相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关于如何布局工业区内部不同类型用地,《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中曾以上海市金山卫石油化工区的布局为例来说明,污染重的化工厂远离居住区,接近居住区的是污染轻微的机修厂。同样,不同工业类型在城市中的布局,也是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布局在城内的居民区中;而那些对空气、水体污染大的企业,则应远离城市,并布置在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活动”第1题就是让学生根据盛行风向和最小风频来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相对位置。B图上半部分为工业,C图的左下部分为工业,D图的左半部分为工业。

第三、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带内可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以安排一些非公用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既可起到防护的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教材中的例子就是以河流水面做防护带。

四、《高中地理(必修)下册》在介绍交通线走向和交通枢纽时也曾进行过多方案的比较。多方案的比较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一般来说,不同方案比较的内容很多,而且各方案中各项指标的优缺点都不一样,有的方案某项指标很好,但另外的指标却很差,最后所确定的方案并不一定是所有指标都是最优的,而是各项指标经平衡后综合效果最优的方案。教材对城市总体布局多方案分别从对农田的占用、生活居住用地组织、工业与居住区的关系、对外交通的关系、与旧城的关系和远期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案例提供了有关衡水镇的已知条件是现有城市的南部为高产农田,北部多为盐碱地;有害工业集中在铁路以北;老城及河流集中在东部,铁路线从城市中间穿过,盛行风向是西北一东南。向南发展的方案I的主要缺点是占用良田太多,发展余地少;向北发展的方案Ⅱ占良田少,但对居住区的污染最大;方案Ⅲ只占用一少部分的良田,对居住区的污染也少,远期发展余地较大。考虑到要充分保护有限的耕地,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以利于城市的持续发展,最终确定了方案Ⅲ为衡水镇的规划发展方案。

五、“活动”第2题设计的是一道开放题目,根据所学的有关功能区分布的知识来合理规划这一个小城市。本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中心商务区应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的地方,工业区也应沿河流和公路布局。

4重点、难点:了解协调城市各类用地、功能区合理布置的内容。

二、网上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城市布局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城市布局形式在城市规划中不是重大问题

B.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就应采用分散疏松式

C.集中紧凑式布局可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

D.分散疏松式布局是城市布局的发展方向

2.关于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是无联系的B.工业用地应靠近市中心,以接近市场和交通

c.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应建卫生防护带 D.在工业区内,工业企业可随意设置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技术密集型工业可设置在中心商务区

劳动密集型工业可设置在居住区

C.防护带内可设置停车场、医院、体育场等设施

D.工业用地接近交通便捷的区位,主要考虑保护城市环境

4下面四图中,工业区布置错误的是( )

(二)综合题

读图 “某城镇现状图与规划图”,请你根据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和从环境因素考虑,比较规划图中(1)①至⑦各点、(2)铁路、(3)公路、(4)绿化带的布局,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答案:

(一)C C B B

(二)要解答此题,必须掌握常见工厂等对环境有哪些特殊要求。

(1)

②水泥厂、⑦印染厂布局不合理

火电厂布局合理,火电厂燃烧大量煤,对大气有污染,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和河流下游;②水泥厂布局不合理,水泥厂对大气和水源严重污染,不应设在盛行风上风侧和河流上游;③造纸厂布局合理,造纸厂对河流有污染,设在河流下游;④无线电厂布局合理,无污染,可布局城内;⑤自来水厂布局合理,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⑧学校无污染,设在城内,便利学生上学,布局合理;⑦印染厂对河流有污染,不应设在河流上游,布局不合理。

(2)铁路布局趋向合理,规划前的铁路穿过城市,污染空气并有噪声,规划后的铁路移到城市北郊,该城市盛行西风,故对城市污染轻,减少噪音。

(3)公路布局趋向合理,规划前公路设在城内,对城镇有污染,并有噪音,又不安全,规划后移到东郊、减轻了空气污染和噪音,行车安全。

(4) 城镇四周植树造林,可美化环境,吸烟滞尘,减弱噪音等,布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