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地理教案:《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10-28

高二地理教案:《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考试要求

考点 城市化

①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②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起源条件: 发展、社会分工、 出现等。

2、世界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产业革命以前:数量 ,规模 ,功能

产业革命以后:数量 ,规模 ,功能

二战以后:城市迅速发展,出现了 和 ,

还出现了 等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一般指 人口转变为 人口, 地区转变为 地区,

活动转变为 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增加、 上升和 扩大。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3、当代城市化新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 ;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像一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P33“知识窗”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产业结构

阶段

低于%,

城镇人口增长,发展时期漫长

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为业。

阶段

30%∽70%

较高

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扩展,出现城市密集区和城市群。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阶段

达到%以上

城市化水平的增长又趋于,甚至

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②大城市数量 , 出现;

世界六大城市带包括中国的 城市带、日本的 城

市带、英国的 城市带、欧洲 城市带、美国的

城市带和 城市带。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 ;出现了 城市化和 城市化现象;发

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导致大城

市规模 、城市数量 。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但过快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 面积减少;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 ,或海水 而导致地下水 等。

(2)产生社会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 拥挤、 紧张、 困难、

混乱等问题。

练习巩固

1.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是 ( )

A.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B.农业生产中出现剩余产品

C.商业生产的加快和商品交换 D.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完善

2.下列因素与城市起源关联不大的是 ( )

A.生产力发展 B.社会分工 C.社会组织的出现 D.人口数量的增加

3.“科学城”、“旅游城”等专业化城市出现在 ( )

A.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B.19世纪70年代以后 C.二战以前 D.二战以后

4.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 (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B.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和中美洲

C.刚果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尼罗河下游、亚马孙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

5.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C.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D.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

6.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7.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是 ( )

A.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也比发达国家多

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

C.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大城市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明显www.

8. 世界上最主要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分布的地区有 ( )

①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②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 ③日本太平洋沿岸④印度恒河沿岸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10.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 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是 曲

线。

(2)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 曲线。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起步 、发展 、城市化水平 。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起步 、速度 、城市化水平 。

相关知识

高二地理教案:《世界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二地理教案:《世界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身边地理事物的热情,培养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难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关于农民工的视频,民工涌入城市,取得城市户籍,在城市安家落户,从事非农业活动,问: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城市化的进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世界城市化水平的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图“世界城市水平的提高”。

【问题】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世界城市化水平逐年升高,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

【师生归纳】世界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早的10%不到,到现在的50%左右,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发展中国家,不过在近些年发达国家速度变慢,而发展中国家保持一个较高速的增长。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查看教材的P33的阅读部分,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这种速度与水平差异的原因。接着展示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问题】(1)世界城市化进程都分为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分为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进程中首先经历的是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而后进入加速阶段,人口大量快速向城市集聚,出现了以下列的问题,比如说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到了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变缓,城市化地域推向城市,人口、工商业等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的案例,通过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上述城市化进程的理解,以前后桌四人为以小组,用五分钟时间合作完成下表:

《世界城市化进程》教案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P34的活动部分,

【问题】日本、英国、巴西、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城市化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1)英国、美国最早,印度、巴西最晚。

(2)英国、美国、日本现处于后期阶段,巴西、印度处于加速阶段。

(3)英国、美国、日本未来出现逆城市化或者郊区城市化的现象,而印度、巴西的城市化水平还是会继续升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带领学生总结本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作业: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的进程情况,包括用地情况、人口比重等。

四、板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身边地理事物的热情,培养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难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关于农民工的视频,民工涌入城市,取得城市户籍,在城市安家落户,从事非农业活动,问: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拔,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城市化的进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城市水平的提高(图2.19),提问学生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世界城市化水平逐年升高,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教师总结】的确,世界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早的10%不到,到现在的50%左右,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发展中国家,不过在近些年发达国家速度变慢,而发展中国家保持一个较高速的增长。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查看教材的P33的阅读部分,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这种速度与水平差异的原因。接着展示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提问学生,世界城市化进程都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分为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进程中首先经历的是初期阶段,在这个解读那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而后进入加速阶段,人口大量快速向城市集聚,出现了以下列的问题,比如说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到了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变缓,城市化地域推向城市,人口、工商业等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的案例,通过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上述城市化进程的的理解,并完成下表:

《城市化的进程》教案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P34的活动部分,分析日本、英国、巴西、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城市化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随后教师总结得出:

(1)英国、美国最早,印度、巴西最晚。

(2)英国、美国、日本现处于后期阶段,巴西、印度处于加速阶段。

(3)英国、美国、日本未来出现逆城市化或者郊区城市化的现象,而印度、巴西的城市化水平还是会继续升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带领学生总结本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作业: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的进程情况,包括用地情况、人口比重等。

四、板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本文题目: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述

(1)位置:广东省①________部,珠江下游。

(2)范围:②________、深圳、珠海、③________、江门、东莞、④________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⑤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⑥________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的分布具有⑦________性,形成⑧______________相融合、⑨____________________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基本形成了⑩______________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1)夯实基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1989年,形成以?____________为主的经济特色。

(2)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结构得到?____________;工业技术水平明显?______;工业增长速度保持?______水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毗邻?________、?________众多和?____________的优势,发展?________经济。

(2)加速了○21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3)加速了○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23____________方式。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问题:○24________________;城镇和工业○25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严重;产业结构○27________________等。

2.妥善解决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28______________道路,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探究点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探究材料】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4.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区域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规律总结】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

国际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契机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

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先机 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地理

条件 良好区位 内因 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全国最大

的侨乡之一 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考例探究1】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探究点二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探究材料】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的部分内容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2012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左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完全达标。

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 000千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 100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 7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8 000万人次;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 200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 2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

1.三段内容分别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哪种问题?

2.为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规律总结】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城镇密集,人口增多,城市不断扩大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建设项目多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珠江水质恶化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

酸雨现象严重 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增多 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

城市固体废弃

物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 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回收率

【考例探究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从地理角度看,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巧学速记】

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 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发展特点是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经常出考题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是难点,应理解该地区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与当地的工业化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涉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最容易出考题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中南 ②广州 ③佛山 ④中山 ⑤澳门 ⑥小城镇 ⑦广泛 ⑧城市和乡村 ⑨农业与非农业产业 ⑩城乡一体化 ?劳动密集 ?加工制造业 ?优化调整 ?提高 ?较高 ?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港澳 ?华侨 ?开放政策 ?外向型 ○21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22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23传统生活 ○24大量占用耕地 ○25过度密集 ○26环境污染 ○27层次偏低 ○28可持续发展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图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2.毗连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则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考例探究1 C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A项和B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探究点二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整治措施时,可借助下列关联图思考:

第1题,资料①中“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说明其针对的是“大量耕地被占用”这一问题;资料②中的数据主要针对水污染治理,说明其针对的是“环境污染严重”这一问题;资料③中的交通线路建设规划,针对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一问题。第2题,归纳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按照对症下药的思路进行。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考例探究2 (1)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2)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

(3珠三角的国内经济腹地不如长三角大,科技力量和人才队伍、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

(4)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工程。

解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使珠三角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地缘优势明显。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扩大和深入,其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在被弱化。(2)两个经济区的发展,本身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耕地减少、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等。(3)随着“长三角”的崛起,“珠三角”地位已呈劣势。主要由于地形因素(南岭阻隔)使“珠三角”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如: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等都处于劣势。(4)国家采取了建核电站、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本节介绍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四个问题。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但城市化也给化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
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没有什么知识基础,要求教师多搜集资料、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给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
1、图表、图片展示法
2、学案导学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初步把握城市化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
1、人口高度集中
2、建筑物高大密集
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
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点拨:
出现导致引起形成发展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特点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
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六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地区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
发达国家早慢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过渡: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阅读知识窗“城市热岛”了解城市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阅读课后活动及其图“2-1-8人口密集的城市”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占用大量土地,是耕地面积减少
2.地下水等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生态问题
3.环境污染严重
4.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来源危害
大气圈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人们的健康
水圈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生物圈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其他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会带动社会的进步。但随着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也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在经济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你提出建议如何解决?

二、就如何协调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对这节课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条件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三、城市化对地理化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不利影响:
十、教后反思
1、要给学生展示充分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己梳理一些知识点,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化境的影响展开讨论,不要让学生被条条框框。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主干知识
(1)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以及
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2)城市生产的基本前提是。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2、表格填写: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并填写下表:
时间主要特点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产业革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知识点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主干知识
(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转化为人口,
地区转化为地区,活动转化为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主要表现为。通常以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2)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3)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随后出现在和等发达国家。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
在提高。
2、表格填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知识点三:城市化及其特点
1.产生资源、生态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减少;水资源短缺,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下沉、恶化等生态问题。
2.产生环境问题:导致污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产生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2.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学法指导:通过讲授、看图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二、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1、你能解释城市是怎么起源的吗?

2、表格填写: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并填写下表:
时间主要特点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产业革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知识点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表格填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教材图2-1-7“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曲线有什么分布特点?

(2)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带来什么影响?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

合作探究
1.城市中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哪些问题?

2.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乡村、山区的大树乃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栽进城,大树移植成了不少城市绿化的时髦做法。大树移植进城,对改善城市环境固然起了一些作用,但也存在争议。你认为此举有何弊端?
三、总结反思

四、当堂检测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这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建设后,农田为水泥、柏油等硬化路面所取代,地表植被减少,降水后雨水多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走,或从下水道排走,雨水下渗少,可供蒸发的水分减少。第(1)题,雨水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到河里,使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2)题,城市硬化路面阻隔了雨水下渗。
答案:(1)D(2)C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3题
1.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达()
A.3.1℃T3.9℃B.2.5℃T3.5℃
C.1.7℃T2.O℃D.2.9℃T3.0℃
2.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集中 ②工业发达 ③汽车数量多 ④建筑物密集
A.②④B.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夏季A、B、C、D四个地点降水量可能稍多的是()
A.A点 B.B点C.C点 D.D点
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据此回答下列4-5题。
4.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_
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5.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质量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水不畅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6——8题。
6.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7.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
8.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
9.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下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10.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
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
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

问题1
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
发达国家早慢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表导读
(1)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公园、农田等绿地气温比居民区稍低。
(2)从城市下垫面特性、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等方面分析。
(3)消极影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引起城市热力环流;导致城市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剧。积极影响:利于市区污染物的扩散;对城市工业区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措施:增加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降低建筑物密度,主干道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把污染重和高耗能的企业及卫星城布置在过读图也可知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不高,应加快发展.9.D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