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随的海鸥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10-13高二生物教案:《群落的演替导学案》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生物教案:《群落的演替导学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目标导航】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问题导学】
【目标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群落演替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
【目标二】群落的演替类型
(一)初生演替
1、定义:在从未有过 或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发生区域: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等。
3、实例: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1)过程:裸岩阶段→ 阶段→苔藓阶段→ 阶段→灌木阶段→ 阶段
(2)完成课本78页思考与讨论。
(二)次生演替
1、定义: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
2、发生区域: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弃耕的农田等。
3、实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1)过程一年生杂草阶段→ → →森林阶段(水分充沛才可实现)
(2)影响演替的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等
人为因素:这是主要因素。如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等
(三)群落演替两种类型的比较
(1)分类依据:群落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2)两种类型的比较见表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请思考: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目标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仔细分析P81图4—16,思考并讨论有关问题。
1、人类活动的方式:
(1)不合理的方式:人类可以砍伐森林、 、捕杀动物。www.Jab88.Com
(2)合理的方式: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 ,甚至可以建立 。
2、影响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目标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 、______、 的关系,走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我国
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 、 、 颁布了《 》,于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2、意义:土壤被林草覆盖,湖泊面积明显扩大,可以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改善生态环境。
【实践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
A. 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 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C. 遭受严寒侵袭后的草原大多数草被冻死,不久又长出了新的植物
D. 原始森林遭受到火灾破坏后,又长出新的植物
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
B. 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出森林
C. 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
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B.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
C. 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进程的方向发生演替
D. 人类活动远远小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学习小结】
扩展阅读
生物群落的演替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生物群落的演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起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群落的演替是一种物种代替了另一个物种
C.群落演替的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
D.群落的演替是长期变化积累的结果
3.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C、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4.下列有关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也象植物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过程
B.初级演替一般都比次级演替进行得快
C.促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D.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是原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
5.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C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B.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
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进程发生演替
D.人类活动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6.(多选)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
A.种内斗争的加剧
B.生态位的分化
C.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
D.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加
7.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某岛火山爆发,碎屑及岩浆铺地厚达60m,生物全部被消灭,成了一片裸地。一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草,人们还在地中找到了一个蜘蛛。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于这块新的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种增加到621个,1934年增加到880个。在此期间植物也逐渐繁茂起来,已经出现了一个小的树林了。
上述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哪一类型的演替?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8.下图是美国一个淡水池塘的群落演替过程。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淡水池塘群落的演替的过程是怎样的?
群落的这一演替方式属于哪一类型?
答案:
1.A2.B3.A4.B5.C6.ABCD7.原生演替,因为火山爆发,生物全部被消灭,成了一片裸地。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有过生物生长却被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中发生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8.(1)湖泊中首先出现的是浮游植物和动物等水面植物,接着出现一些浮叶植物等水边植物,这些植物死后沉入水底,加上湖岸冲刷下来的矿物质颗粒,日积月累使湖底逐渐升高,湖水逐渐变浅。湖底上升之后,湖泊变成高低不平的沼泽,于是各种耐湿的草本植物生长出来,接着灌木、乔木陆续长出。(2)次生演替
高二生物必修3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3.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使用说明:课前利用25min认真阅读课本P60-63并独立完成预习案。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文,将相关概念和关键内容做上记号。
预习案
1、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在对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中,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用什么调查方法?但在多数情况下用什么调查方法?
3、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中,所取样方大小一般是多少?取样的关键是什么?取样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4、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是什么?
5、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有哪些?P63思考与讨论。性别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6、种群有哪些空间特征?
预习自测:
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2、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比较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各自适用的调查对象?
2、样方法中,取样数量会如何影响调查结果?取样结果如何处理?
3、P62“学科交叉”,总结标志重捕法的数学计算公式(N代表种群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代表再次捕获中的标记数)。分析可能影响最终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的因素有哪些?
4、出生率和死亡率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5、总结:种群特征中五个数量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训练案
课堂训练:
1、(多选)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A.种群处于稳定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
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的()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
3、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高二生物教案:《无机物》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生物教案:《无机物》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3.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4.概述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水的作用;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三、教学方法:讨论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前言
元素构成分子或离子
化合物的种类
水的作用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表
【提问】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小结】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各种化学元素在同一种生物体内含量不同,其中C、H、O、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讲述】
由元素构成分子和离子,在由这两者构成化合物,化合物再构成有机整体。
【提问】化合物主要有哪些种类?
【多媒体展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所占比例图示
【提问】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比较,说明了什么?
【提问】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那些实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多媒体展示】不同生物含水量图示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小孩和老年人图片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含水量比较
【提问】心脏和血液的含水量很接近为何心脏呈坚韧的形态而血液却呈流动的液态?
【提问】综合上述结论,我们总结一下水的作用?
【提问】无机盐的存在形式?
【思考与讨论】1、有一种贫血症叫缺铁性贫血症,为什么缺铁会导致贫血?
2、植物体缺乏镁会影响光合作用,为什么?
3、现在有许多食盐都是加碘的。为什么要在食盐中加碘?
4、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生理盐水的含义是什么?
5、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生理盐水?
【提问】综上所述,无机盐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是来源于无机环境的,因此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
2.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组成地壳的元素在数量上差异很大。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回答:
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答: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答:水母,鱼,青蛙,植物和动物等都离不开水。
结论:不同的生物含水量不同
结论:同种生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
结论:生物体内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
回答:溶剂,物质运输,调节温度
答:离子
答:铁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须的;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须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须的。
答: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因为其渗透压与人体的血浆渗透压一致,比较接近人体的内环境,所以称作生理盐水。
答: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肚泻)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答: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维持渗透压平衡;维持酸碱平衡。
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课堂的引入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仅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印象。
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
五、板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二生物教案:《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
(3)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观看2分钟《侏罗纪公园》电影。思考
问题1: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动物复活的?
问题2:利用已灭绝的生物的遗传基因,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问题3:基因主要存在哪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在哪里?
(二)问题4:为什么RNA适合做DNA的信使呢?、
(1)比较两种核酸(DNA和RNA)在基本单位、化学组成、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核酸项目RNADNA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结构存在部位
(2)RNA在细胞中有三种:
mRNA(______RNA),tRNA(_______RNA),rRNA(_________RNA)。
(3)总结:为什么RNA适合做DNA的信使呢?
(三)问题5:DNA中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给mRNA的呢?
转录:概念:在_______内,以DNA的______为模板, 按照____________的原则合成_____的过程。
DNA分子的复制与转录的比较
转录复制场所模板原料酶能量碱基配对产物
(四)问题6: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
翻译: 概念:在______中,以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______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场所模板原料工具酶与能量碱基配对产物
(五) 问题7:碱基上的遗传信息怎么被翻译成氨基酸的?
密码子;总结密码子的特点,学会查密码子表,了解推算密码子的数量和种类的方法。
密码子的特点:
(1)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2)有的氨基酸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
(3)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四.本堂小结
基因的表达是在细胞中完成的。DNA分子、RNA分子、氨基酸分子、核糖体和线粒体等众多的细胞器共同合作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在组成蛋白质的肽链合成后,肽链就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经过一系列步骤,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开始承担细胞生命活动的各项职责。
五.巩固练习
1.骨骼肌细胞中合成mRNA及多肽链的场所分别是( )
A.细胞质与细胞核 B.细胞核与线粒体
C.内质网与核糖体 D.细胞核与核糖体
2. 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l 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 )
A.3 000个和3 000个 B.1 000个和2 000个
C.2 000个和4 000个 D.3 000个和6 000个
3.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占30%,其转录成的信使RNA上的U为35%,则信使RNA上的碱基A为( )
A.30% B.35% C.25% D.40%
4.已知一段信使RNA上有12个A和G,该信使RNA上共有30个碱基。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应有C和T ( )
A.12个 B.18个 C.24个 D.30个
5.一种tRNA只能转运( )
A.不同种氨基酸 B.一种氨基酸 C.各种氨基酸 D.一个氨基酸
6.某信使RNA的碱基中,尿嘧啶占20%,腺嘌呤占10%,则作为它的模板的DNA分子中胞嘧啶占( )
A.30% B.35% C.70% D.无法计算
7.小麦的遗传物质由几种核苷酸组成( )
A.2种 B.4种 C.5种 D.8种
8.一个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它转运的氨基酸是( )
A.酪氨酸(UAC) B.谷氨酸(GAG) C.精氨酸(CGA) D.丙氨酸(GCU)
9.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知识填表:
DNAⅠT C T
Ⅱ T G A
mRNA AUC
tRNA CGA
氨基酸 亮氨酸
六.学习反思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出你的收获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