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生物下册《种群和群落》知识点复习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6

高二生物下册《种群和群落》知识点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二生物下册《种群和群落》知识点复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生物下册《种群和群落》知识点复习

1、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

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

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

(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时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白蚁等。

7、种群数量的变化:

①影响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和传染病。B、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②变化类型:增长、下降、稳定和波动。

③两种增长曲线:a、“J”型增长特点: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条件:理想条件。b、“S”型增长特点:级种群密度增加;增长率下降最大值(K)稳定;条件:自然条件(有限条件)。 

④研究意义:防治害虫,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8、预测未来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看年龄组成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

9、生物群落的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垂直结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练习题:

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WWw.JAB88.com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草本阶段群落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B错误;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小于灌木阶段的群落,C错误;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上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D正确。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D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为一个种群,A正确。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由于外界条件的不同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往往会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相关推荐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生物知识点:生物圈
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Fe、S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
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016高二生物下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6高二生物下册期末知识点汇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016高二生物下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

方法: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特点:获得多倍体,培育新品种(例如:含糖量高的甜菜和三倍体无子西瓜)。

2)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例如:青霉菌的选育。

3)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

原理: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例如:精子、卵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21

方法: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

特点: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一种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另一种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P105)

2.5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1)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特点及类型

原因: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特点及类型:

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疾病。

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常见单基因病的遗传

22

可能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

也可能有隐性致病基因引起: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1)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与优生的关系

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2)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关系

遗传咨询的内容是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中国是参与了这一项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测序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大约由31.6亿个碱基对组成。

意义:P93资料搜集和分析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相关内容。

2.6生物的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3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二、隔离与物种形成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进化的历程

P124图7-11

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高二生物下册《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复习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下册《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复习”,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二生物下册《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复习

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

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

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神经调节: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免疫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注: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

练习题:

1.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解析:光照首先刺激鸡的神经系统,然后引起激素的改变,所以该过程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该过程既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产蛋是一只鸡产生和排出卵细胞的过程,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答案:A

3.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解析:B项中,激素具有调节作用而非催化作用。甲状腺激素除了能促进人体产热外,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B

高二生物《生物的生殖》知识点归纳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生物的生殖》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生物《生物的生殖》知识点归纳

一、生殖的类型
名词: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易保持亲代的性状。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12、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14、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
语句:1、凡是种子植物用种乎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因为要产生种子,必须经过双受精作用,即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3、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4、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A、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B、便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便于培养无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C、易保持亲代的性状。5、克隆:无性生殖中一种方式。克隆的特点是由一个生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克隆出来的个体以及同一无性繁殖系内的各个个体遗传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完全相同。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技术是利用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