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发表时间:2021-10-11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算理

教学目的:

1、复习小数的组成和意义,为小数乘整数作准备。

2、通过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重点让 学生理解将小数变成整数,进行计算,在得出积后再 还原倍数的方法。为第二课时作准备。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得出小数乘整数的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学生口答:

0.517=( )×0.1+( )×0.01+( )×0.001

0.909=( )×0.1+( )×0.01+( )×0.001

8个0.1与2个0.01组成小数( )

9个0.01与7个0.001组成小数( )

0.5=( )×0.1=( )×0.01=( )×0.001

10×0.1=( ) 10×0.01=( ) 100×0.001=( )

30.07÷10=□ 0.062×1000=□

3 .732×10=□ 37.32÷100=□

小结:小数的意义,为小数乘整数打下基础。

二、新授

1 、出示课件

创设了一幅小胖画的浦东景色的儿童画。

师:这幅儿童画是什么形状的?要求它的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能算出这幅儿童画的面积吗?

2、师提示:这里有3种方法,你能告诉我他们是怎么得出结果的。(演示课件)

让学生分组各讨论一种算法。

小结:小胖是通过数的组成;

小巧是将单位变小,数字变大,使算式变成整数之间的乘法,再将积按小数点的移动将单位变大数字变小;

小亚是将其中的一个小数扩大成整数,在得出 积后再缩小相同的倍数。

3、试探练习

完成书本的8页试一试1、2,让学生选择任意一种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说明算理。

4、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用了其中一种方法得出了 结果,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哪种更实用,更方便?

得出结论,将其中的一个小数扩大倍数到整数,再从积里缩小相同的倍数最方便,它只改变一个数的大小,利用整数的计算法则继续计算,比较可操作。

三、练一练

1、口答:

①一个因数不变,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 )。

②0. 7×3表示( );3×0.7表示( )。

③计算2×4.8当把两个因数看作2×48时 ,积要( );为了使积不变,乘得的积应该( )。

2、完成第8页先估算,再计算

6×0.9 1.8×2 7×3.5

要求学生做在书上。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几种方法来解答小数乘一位整数的乘法?

五、作业

六、板书

小数乘 一位整数

1、数的组成

2、同时扩大两个因数,进行整数的乘法运算,再从积中缩小相同的倍数。

3、扩大小数的倍数,进行整数的乘法运算,再从积中缩小相同的倍数

精选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1)》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正确率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理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的推导,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76×12= 103×25=

说说整数乘法是怎样乘的?要注意什么?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算出结果:

0.8+0.8+0.8=0.8 ×( )=( )

3.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1)个问题该如何列式?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几种列法?

预设:0.8+0.8+0.8= 或 0.8×3=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0.8×3其实就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可以看作( )+( )+( ),用加法竖式计算。

(2)还可以先将0.8元转化成( ),再算出结果是( )。

(3)“小数乘整数”如果列竖式计算的话,应该怎么列呢?为什么要这么列?

a.相同数位对齐( )

b.末尾对齐 ( )

(4)“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怎样?

(5)计算2.35×3时,你现在会计算这个算式的结果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为什么这两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2) 说说你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小数乘整数的?

(3)积的小数位数又是如何确定的?

导学要点:

先末位对齐,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去计算,最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一样。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利用计算器快速找出答案,进一步验证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点拨:你觉得小数乘整数时最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进一步强调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

2.练一练第1题,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0.23= 1.48×23=

提示:其实都可以先当成148×23,再在结果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3.练一练第2题。

第2小题,0.18是两位小数,要在乘得的90左边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整数部分补上0;乘得的积是小数,而且小数的末尾有0时,通常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第1题中的6道题。

快速得出结果的方法:先当整数来口算,再点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第3题。

这里闪电离小华的距离其实就是谁3秒钟走的路程?

2.练习十第4题。

可以比较路程,也可以比较汽油的升数。

(四)创编练习。

2.5×□=20,方框里可以填整数几?看来小数乘整数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小数,也有可能是整数。

归纳:在小数乘整数时,根据情况积的末尾有可能会产生“0”,这时我们往往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对积进行化简,因此最后的积也可能是整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数乘整数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数乘整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星期天,王老师和李老师一起去青远超市购物。下面就请你们算算我们各用了多少钱。

出示(1)李老师买一双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

(2) 王老师买2盒巧克力,

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师: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整数乘法意义的下位知识,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

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二、组织探索计算方法

(一)师:你能把“0.8×3”的结果算出来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使用方法的情况。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0.8+0.8+0.8=2.4元,

②0.8元=8角,8×3=24角=2.4元,

③0.8×3=2.4

④竖式,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教师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并板书正确做法。

提问: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

(二)接着出示(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做在书上。)

师生说说用加法怎样算。(注意对位。)

组织交流乘法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组织小组交流:你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

师: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三、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自主讨论。)

3、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设计意图]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和验证,自主得出计算的方法,要比传统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四、巩固运用,完成“练一练”

1、指导完成第1题。

要求先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如果有学生提出0.90末尾的0可以省略,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直接引导。)

师小结化简问题。

2、指导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各自的数学实际出发,通过语言交际总结方法,沟通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五、进行课堂练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十一1~3题。

(教师重点分析2、3题。)

六、实践活动:争当超市大赢家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当主持兼营业员,其他组员拿着10元钱到组长那儿买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最接近10元,花的时间最少。(根据实际时间机动安排。)

六、全课总结。

1、学习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能说说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吗?

3、你认为怎样能准确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学生能够计算有关的应用题。

4、 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上。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操作、讲解配合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出光明小学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光明小学的校门口,那里的学生种了300课蓖麻,平均每棵树收蓖麻籽0.18千克,而每千克蓖麻籽能压出0.45千克的油,请问一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生:列出式子(也可能列不出式子)

师:列出式子,大家会不会求这种小数的连乘运算呢?

生:不会。

师:那咱们就一起去探究探究。

生:好

师:同学们,咱都来说一说下面几个计算的运算顺序。

12×3×60 50×7+85 150×4-100

1.2×0.3×60 50×0.7+8.5 1.5×4-0.1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师:那我们就来考考小数的运算顺序。

生:好的。

师: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那刚刚那道题大家是不是会算了呢?

生:会。(然后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好的,那这节课我们也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咱们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生:好。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师:板书:0.9×0.9×100=81

生: 老师100块不够

师: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师:方法二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大家好好想一想。

师: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下面咱们就来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文字题让同学们列式

② 学生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

③老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 做乘加题应注意什么?

1、出示:

50.4×1.9-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1)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3) 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四、小结:

①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太懂得地方吗?

②同学们以后到课外也要好好利用到课堂的知识,那样才叫学有所用。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情景的创设,成功地进行了导入,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了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方法,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提高学生类推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学习热情

1.计算: 50×13×2 125×7×80 3×25×4 你能快速的计算出结果吗?(ppt)

2.计算  12×5×60 30×7+85 250×4-320 (ppt)

如果第一题没能难住你们,那么这一些题呢?

在这些题中,你应用了哪些我们已学过的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3.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 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

二、探索新知

1. 把上面复习题稍作变动(加上小数点), 让学生说一说改动后的运算顺序是什么?(ppt)

变 1.2×0.5×60 30×0.7+8.5 2.5×4-3.2

教师板书: 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

2.引导性谈话:整数运算与小数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和连乘、乘加、乘减完全相同,整数乘法中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些运算定 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

3.举例说明: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 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 .4○0.8×(0 .5×0.4)

(2.4+3.6)×0.5○2.4×0.5+3. 6×0.5

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揭题并板书课题: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三、巩固知识

教学例7

计算:

(1)0.25×4.78×4

(2)0.65×201

1.第一道题你打算怎么计算?应用了什么定律?

2.第二道题你打算怎么计算?应用了什么定律?

师板书:

0.25×4.78×4 0.65×201

=0.2 5×4×4.78 =0.65×(200+1)

=1×4.78 =0.65×200+0.65×1

=4.78 =130+0.65

=130.65

做一做 (课本),生黑板演示

四、总结

(一)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想向大家说吗?

(三)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

板书: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0.25×4.78×4 0.65×201

=0.25×4×4.78 =0.65×(200+1)

=1×4.78 =0.65×200 +0.65×1

=4.78 =130+0.65

=130.65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学生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知道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3.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4.使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5.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给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学会判断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概念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和 powerpoin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谈话导入)

今天有多位老师来听同学们上课, 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 (鼓掌) 刚 才同学们的鼓掌很不整齐, 下面同学们按照|× ××|的节奏再来一次, (学生有节奏的鼓掌) ,这一次为什么拍得这么整齐呢?(学生发言) 如果像这样一直拍下去,可以拍多少次呢?(无数次)那我们刚才 是不是拍了无数次?(不是)可以怎么说?(有限次)无数次也可以怎 么说?(无限次)

2.电脑出示图形:找规律,猜图形。

学生观察:以上两组图形后面的省略 号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说出后面 还有图形)你能猜到 下面是什么样的图形?怎么想出来的?(因为它们不断 地重复出现)那么这两幅图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 形呢 ?(无数组)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过渡句:像上面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 中有、图形中有,在我们的 数学中同样也有,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找。

二、循环小数

1.示例 7、例 8 第 1、2组计算例 7,3、两组计算例 8。2第 4 比比看谁先计算出来。(两分钟后,学生发现这两题时终除不尽)。老师问:除不尽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学生发言)电脑出示例7、例8计算过程,讨论:余数重复出现了几,商又重复出现了几?继续除下去又会怎样?(同桌讨论后发言)

2.电脑出示: 2÷9=0.222…… 5÷12=0.41666…… 9÷5 5=0.16363……

3.学生说说省略号表示什么?

小结:像这样的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 。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学生说说什么叫循环小数,先同桌小声说说,然后发言)

4.电脑出示判断题:下面哪几个是循环小数,哪几个不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5.循 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1)介绍写法与读法,电脑演示;

(2)学生练习,写出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

三、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师生共同讨论两个数相除商的可能性,几种情况如下: (电脑演示)

除尽 两个数相除 除不尽

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有限小数 如:17÷16=1.0625 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无限小数 如:15÷7=2.142 857142857……

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四、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教师讲解并板书: 5.33……≈5.3(保留一位小数)

5.33……≈5.33(保留二位小数)

0. 24545……≈0.25(保留两位小 数)

0. 24545……≈0. 245(保留三位小数)

五、巩固练习:

1.第 66 页的“练 一练”(电脑显示);

先指出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再指出在无 限小数中哪些是循环小数。

0.6666 3.16 有限小数有: 0.1010010001…… 无限小数有: 1.5353…… 0.19292 3.14159…… 0.32727…… 4.2109109…… 循环小数有;

2. 第 68 页的第 7 题(电脑显示)。

用“四舍五入法”写出下表中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精确到个位 4.890 7.275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用电脑课件引导学生练习。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1)》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小数(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初步掌握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3.明确课题。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学例7。(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1)(时间:5分钟)

(1) 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 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说说你怎么估算的?

(2)哪种答案正确,说说理由。

(3) 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导学要点:

把两个小数看作整数后,再联系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得数的多少。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试一试”。

2.思考:

(1) 让学生说说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数乘乘法应该怎么计算?

小结方法:第一,先要把小数乘小数当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乘法中几位小数,就从乘得的积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第二,当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

3.(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 练一练1、2。

学生独立完成。

怎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提示:在积里点上小数点之后,要去小数末尾的0.

(二) 专项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交流突出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过程。

2.练习十二第2题。

找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三)整合练习。

练习十二第3题。

提示:估算方法可以不同。

可以把58.5元看成60元,5.2米看成5米,估算到大约300元;或者58.5看成60元,60× 5.2=312,估算到最多312元。还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比较计算和估算结果,以更好的感受估算的价值。

(四)创编练习。

根据48×67=3216,你能填一填吗?

( )×( )=0.3216

( )×( )=0.3216

( )×( )=0.3216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2)》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小数(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比较、概括、类比迁移的数学思维能力,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难点:

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出示书上的挂图,交流预习作业

(1)获得哪些信息?

(2)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0.28×0.28=

2.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10分钟)

探讨0.28×0.28=

(1)学生尝试练习。

出现什么问题?(不够四位)怎么解决呢?在小组内讨论,找出方法。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3)说说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追问:你怎样点上小数点?“0.28×0.28”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

2.总结方法。

归纳:计算小数乘小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识。(预设12分钟)

基础题:“练一练”

1.集体交流,重点指出: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提醒学生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先点小数点,然后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简化。

专项题: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直接根据每栏中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得小数位数。

先示范比较表中第2栏与第1栏的因数,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分别等于第

1栏的两个因数除以10,所以积应该等于720除以100.

整合题:练习十二的第6、7题

第7题要求说说列式时所依据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案(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案(五)

【教学目的】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放风筝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至今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今天制作的风筝,不仅色彩艳丽, 而且形态各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风筝吧!(出示课本主题图) 图上都有哪些风筝?

(蝴蝶、燕子、老鹰…)

提出问题--买 3 个蝴蝶风筝要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根据什么?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5×3)

师:这道乘法算式与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乘法算式中出现了小数,是一道小数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设计意图:放风筝是学生爱玩的活动,课本主题图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本课重点是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所以教师直接提问,否则学生提的问题会出现游离状态。在学生的观察、比较中引入新课,巧妙自然,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课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 教学例1。

师: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

或经验来计算 3.5×3 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分享交流。

预设:

①3.5+3.5+3.5=10.5(元)

②3.5 元=3 元 5 角

3 元×3=9 元 5 角×3=15 角

9 元+15 角=10 元 5 角=10.5元

③(35 角)

3.5 元

× 3

10.5 元

(105 角 )

(3)师生评议,优化算法。

①这是一个怎样的思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连加) 如果买的是 30 个、300 个蝴蝶风筝, 这种算法还方便吗?

②“3.5 元”改写成“3 元 5角”,用 3 元与 5 角分别乘 3,然后把两个积相加。这种思路的依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很有创意,但用了五步,还是有点麻烦。

③“3”乘“0.5”没有乘法口诀,不能直接计算,怎么办?(3.5 元改写成 35 角)(对应板书:35角)35 角乘 3 得到 105 角,(对应板书:105 角) 最后怎样处理 105角?(换算成 10.5 元)

师:相比之下,这几种思路哪种更简便?(第③种)

教师小结:根据元与角的进率,在竖式中把 3.5 元×3 转化成35 角×3,即把小数的元转化成整数的角,(板书:转化)也就是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这是一种学习数学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计算小数乘整数,即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后指导,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促成了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教师恰当的评价、合理的优化与学法的引领,特别是第③种思路中矛盾的设置--没有乘法口诀,不能直接计算,激发了学生产生学习小数乘整数简便算法的强烈需求,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和谐统一,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

(4)反馈练习,强化思路。

师:40 元买 7 个燕子风筝够吗?

学生独立练习后校对。学生如果采用估算的方法,教师也要予以肯定。

2.教学例2。

(1)设疑引路。

(课件出示:0.72 ×5)

师:刚才我们借助钱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可这道题中 0.72 不表示钱数了,又该怎样计算呢?

(2)自学课本。

思考:

①把小数 0.72 转化成整数72,怎样变化?

② 0.72 扩大到原来的 100倍,因数 5 不变,积将怎样变化?

③要想恢复成原来的积,怎么办?

④积 3.60 的小数位数与哪个因数有关?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自学课本的三个思考题,层次性、针对性很强,学生拾级而上,思维有了方向,同时为下面小组讨论交流提供了素材,创造了条件。】

(3)学生讨论。

学生围绕四个思考题展开交流,教师逐一加以完善。

(4)教师讲解。

①虽然小数不表示钱数了, 但仍然可以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板书:整数乘整数) 算出整数的积后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因数有几位小 数,积一般有几位小数。(板书:因 数有几位小数,积一般有几位小 数)

板书:

小数乘整数

转 化

整数乘整数

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一般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自学课本、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形成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初步认识,此时教师的讲解画龙点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性认识。板书设计的直观性、艺术性很强,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②注意事项:例题虚线框中呈现的是竖式计算 0.72 ×5 的变化过程,是一个思考过程,不必写 出来;积的小数点确定好位置后, 遇到小数末尾有 0 的要把它去掉,起到化简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两者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比整数乘法就多了一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找到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就找到了新课新在哪里,这样学习数学就非常简单!

【设计意图: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的生长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同时也端正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得到了落实。】

2.根据 145×3=435 编一道小数乘整数的算式。

学生编题,教师评议,追问: 能说得完吗?这些积的小数位数是由哪个因数决定的?

3.解决问题。

杂志《我们爱数学》(月刊)每本 4.25 元,订阅一年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追问:这道小数乘法可以看成几位数乘几位数的整数乘法?算出整数的积后再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编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强化了学生怎样给积的小数点定位;计算订阅杂志的总钱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追问,紧扣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技能。】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可以解决整数乘法不便解决的问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今天学的是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整数,那么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 我们将在下节课去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总结,形成对小数乘整数的正确认识;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乘整数的应用价值;教师的设问,也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继续向前,为学习小数乘小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数学上册答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以及含有中括号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让学生体会小数混合运算在生活、学习中广泛应用,提高对小数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2.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运算过程中的习惯,方法以及技巧的培养,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在计算过程该怎样去做,懂得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自觉养成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真正达到提高运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做到既熟练有准确的计算;并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题卡,小组汇报卡和草稿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法则以及能够应用运算法则正确的进行小数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未来学习混合运算时都有广泛应用,小数计算也是计算中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训练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来做一个闯关练习。同学们有信心完成这个练习吗?(揭示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第一关: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集体评定。)

2.6+4.7= 1.25×8= 15.98-1.98=

0.66÷6= 0×5.6= 15.8÷10=

80÷0.5= 0.29÷2.9= 2.8×0.5=

课件出示,学生快速在闯关卡上完成。教师课件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让学生交流分享做题经验。(师:哪个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做到既准确又熟练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当总结。

[设计说明:通过上述练习,学生自我评价并分享经验,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又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第二关:

2.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算式分类。

①80×0.18 ÷1.5

②2.9-0.4×3

③13.8+5.6÷0.7

④ 16.5-1.2+0.3

⑤6.4÷[(4.3+2.1)÷0.8]

⑥12.52 ÷[0.36+(0.74-0.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以前学过的什么运算顺序相同?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分类,教师请同学说说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含有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含有中括号的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分类,自己探索出为什么这样分?从而形成预设的分类标准,利于加深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再回顾。在解读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基础的环节,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三关:

3.找出下列算式错在哪里并改正。

17.17-0.51÷0.3 3.2×20÷3.2×20

=17.17-1.7 =64÷64

=17 =1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先找出错在哪里,然后改正。完成后,请学生回答,注意要求学生说出错因再改正。最后集体讨论:在做计算时想要做到既准确又熟练。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相应的归纳总结,同时出示课件)

一看: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想: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正确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设计说明:纠错的设计重视小数计算和观察计算的顺序来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认真审题,熟练计算并会检查的好习惯。以此为例学生反思计算过程中要主要的四点,积累了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心智。]

第四关:

4.先想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①16.2-1.2÷3

②(16.2-1.2)÷3

③(16.2÷8.1+1.9)×0.2

④16.2÷[(8.1+1.9)×0.2]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教师集体讲评。最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仔

细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做引导:虽然它们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添加了括号改变了它们的运算顺序,最后计算结果就不同了。(出示课件:括号的作用)

[设计说明:通过计算,强化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是为了使学生知道括号的作用,并清楚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不同,从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五关:

5.不改变数字和运算符号你能写出几个运算顺序不同的算式?(至少三个)

18.9-4.5+7.3 ×0.8 (课件出示原题。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然后进行分组练习。)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预设几个算式:

减---乘---加:(18.9-4.5)+7.3×0.8

减---加---乘: (18.9-4.5+7.3)×0.8

加---减---乘:[18.9-(4.5+7.3 )]×0.8

加---乘---减:18.9-(4.5+7.3)×0.8

乘---加---减:18.9-(4.5+7.3 ×0.8 )

[设计说明:本关练习是上题练习的逆练习,也是整个练习设计的难点、亮点,是之前层次性练习的落脚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来完成,把一个算式改变成几个运算顺序不同的算式,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不仅巩固了练习运算顺序的作用,同时启迪了学生思维,发展了智力,建立了良好的智能结构,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第六关:

6.只列式不计算。

(1) 4.5除3与105的和,商是多少?

(2) 0.4与2.5的和乘它们的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请不同答案的学生汇报展示。

学生1:4.5÷(3+105)

学生2:(3+105)÷4.5

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找出正确算式。并能说出“除”和“除以”不一样。

[设计说明:在训练学生列式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加入学生易混淆的“除”和“除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清两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7.两个工程队修121千米的路,甲队每天修3.8千米,乙队每天修4.7千米,甲队先工作5天后两队合修,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列综合算式解答)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教师结合板书及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梳理)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同级运算: 一看:

含有两级运算: 二想:

含有中括号的运算: 三算:

四查:

备注:作业题单设计了每一关的星级评价,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我评价,便于教师关注不同层次学习的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再练习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的四则运算扩展到了小数,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经验但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以及算法算理的掌握仍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方式上也有所改变,由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化成学生自主感悟,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首先,在所有练习作业中我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把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其次,在作业讲评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也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在学生互评中还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认识问题,明确知识的要点,真正地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

最后,在练习中我还采用了同桌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我想这样做,不但能改变以往部分“好”学生垄断课堂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程度,而且还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也是促进其计算检查习惯的养成。

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自己倍感欠缺的环节:

1.没有很好地处理每道习题间的时间分配,导致练习时时间的不足。

2.对学生回答问题时预设不足,导致出现问题时没能更深层次引导学生。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理解和掌握简单方程的求解过程,并能正确 书写解题格式与检验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来求方程的解。

能够根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聪明的曹冲是怎么来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呢?(生答)

师(归纳):由于大象的重量就相当于那堆石头的重量,因此,只要把那些石头的重量相加,我们就能得到大象的体重了。(媒体演示)

出示等量关系式: 石头的总重量 = 大象的体重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认识方程

1. 出示(课本45页的图1)

师:图上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平衡状态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天平左边物体的重量=天平右边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能否把图中的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呢?

生:2x=250

2. 出示(课本45页的图2)

师:小丁丁的身高和爸爸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如果他像图上那样站在木凳上呢?

生:那就一样高了。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等量关系是?

生:小丁丁的身高+木凳的高度=爸爸的身高

师:如果小丁丁的身高为ycm,凳子的高度为625px,爸爸的身高为4325px 。那么,把这些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我们可得到的式子为?

生:y+25=173

3. 出示(课本45页的图3)

师:你们能看图找到 等量关系式以及相对应的字母式吗?

同桌讨论完成

学生汇报:上排积木的长度=下排积木的长度

所以:x+7=12 3y=12

4. 师生互动,交流总结

出示一些算式请学生分类,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x=250 9 0=810÷ 9 x+7=12 3y=12

67-33=34 y+25=173 3×2=6 5+17=18+4

根据在算式是否有未知数(或字母)来进行分类。

⑴ 2x=250 y+25=173 x+7=12 3y=12

⑵ 3×2=6 5+17=18+4 67-33=34 90=810÷9

师: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组算 式都有未知数(或字母),而第二组算式却没有未知数(或字母)。]

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叫方程。

跟进练习: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

5x-15 32+67=79 24+8=40 -8 7y=42

750÷15=50 4x+12=20

探究二 解方程

1. 出示例题:求出x+3=9中的未知数x

⑴ 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求x的方法。(生口述)现在我们把求x的过程用正确的格式表示出来:

x+3=9

解:

x=9-3, 思考: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x=6.

⑵ 师:(指例题)我们把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像上面,X = 6就是方程x + 3 = 9的解。而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⑶ 师:现在我们在回到前面来看看刚才我们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⑷ 学生对练习一进行口头验算。

跟进练习:

1、解方程

10+x=100 x-32=64 x÷11=12

3x=54 70-x=61 72÷x=3

(学生练习)

1. 练一练:对上面的方程进行检验。

(学生互查)

l 说说你是如何进行检验的。

1. 出示例2:解方程:6x=19.8

师:你们愿意再来试一试吗?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汇报板书:

6x=19.8

解: x =19.8÷6, 思考:一个因数=积 ÷ 另一个因数

x=3.3.

2. 师:要想知道我们求出的解是否正确,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代入法”进行检验。(讲述方法和格式)

出示:

检验:

把x=3.3代入原方程6x=19.8

方程左边=6×3.3=19.8

方 程右边=19.8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x=3.3是原方程6x=19.8的解。

课堂练习:

解方程:

9x=72 51-x=23 624÷x=6 x-82=39

课堂小结

三、本课小结

1.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使方程左右 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3.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 程”。

课后习题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P51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图片若干 直尺、量角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平面图形,你们都知道哪些?(学生边说老师边出示: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

2.透明色带操作。

师:请同学们用信封里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透明色带交叠,看看可以交叠出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1)生展示交叠的图形。

(2)师:你们交叠出了许多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吗?

(3)生自由回答

3.揭示课题。

(1)师:交叠出的都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这就是我 们今天要探究学习的另一个平面图形“梯形”(出示课题)。

【说明: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交叠操作和与已知的平面图形比较中进一步感知梯形的本质属性,为后面进行梯形知识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

1.师 :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征

……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说明: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尊重学生,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1)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些梯形的图片、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2)组织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① 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② 教师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 形”

③ ②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④ 师引 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③师:“只有”是什么意思?去掉“只”可以吗?

……

【说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可以自己利用学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 完成学习任务。】

3.找 生活中的梯形。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就有许多梯形,你能说说在生活中发现的梯形吗?

4.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1)学生利用纸、 笔、剪刀等学具折、画或剪出梯形。

(2)展示作品。

(3)学生判断、评析创作的作品是否是梯形。

【说明:通过找、画、折、剪、判断、评析等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5.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创作的梯形指指各部分说说名称,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把创作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引导辨析 “底”和“腰”的区别。

(3)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师引导辨析是“两底”之间的距离才是梯形的高,梯形有无数条高。

6.画高练习

师示范画出 下面梯形的高,学生模仿练习

7.介绍特殊的梯形

(1)由画最后一个梯形的高引出直角梯形,归纳出直角梯形的定义。

(2)等腰梯形

①观 察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

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②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两条腰相等,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等。

③归纳定义。

8.知识建构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如集合圈等)。

【说明: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让学生系统梳理掌握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根据梯形的特征进行判断、说明这些图形是不是梯形。

2.判断:

(1)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四边形 。()

(2)一个梯形中有一组对边平行。()

(3)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4)所有的梯形都不是是轴对称图形。 ()

3.玩一玩

(1)你能把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别只剪一刀就剪成一个梯形吗?

完成汇报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把这两种图形变成梯形都是要构造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三角形是要创造出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形则要破坏一组对边平行。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3)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你最喜欢的图案。

【说明:学生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最后的玩一玩,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四、总结:

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及感想,可以对你和同学们的表现做个评价。

【说明: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收获、评价自我和他人,是对知识的梳理巩固,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数乘小数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数乘小数,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P82-83小数乘小数。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四、学习资源的设计及使用说明

教学媒体的选择——CAI课件

教学媒体的设计——

1、出示现代小区的外景图,引出例题。

2、出示例题,先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再引出例题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的计算,集体讲解时依次在课件上出示。

3、一组口算题练习。

4、教学“试一试”,出示例题的图。

5、出示书上几组习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课件出示)

1. 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课件)

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⑵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二.引导探究

1.根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计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打开随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①指名口答,你是怎样算的?(先摆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生说,师依次出示课件。

②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小组里先说一说。

③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指名口答。

④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掌握了吗?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组口算题,想不想试一试?

①指名读题,你想说哪一题?自己选择。指名口答。

②大家都能这么快的口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是怎样很快口算出结果的?

三.自主发现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①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②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③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2.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②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③指名说,依次出示结论。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四.巩固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①指名口答

②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第三题。

重点第二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小数乘小数,大家都能熟练的进行口算与判断,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下也要运用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米,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①默读题目。

②首先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元?你是怎样估的?

③结果是不是300元左右呢?在随堂本上列式解答。

④指名一人口答。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案(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案(十)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0角=( )元,123角=( )元

2、2.14与3一共有( )位小数

2.5与1.4一共有( )位小数

3、11+11+11+11+11+11=( )×( )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列式

(1) 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3.5+3.5+3.5=

方法2:3.5×3=

(2) 引导学生比较3.5+3.5 +3.5与3.5×3的联系

3.5×3的3表示什么

买100个风筝你会用加法吗?为什么?

(3)感受相同加数可以改用乘法更简便

0.9+0.9+0.9+0.9=( )×( )

0.72+0.72+0.72+0.72+0.72=( )×( )

100个9.3相加列式: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全班齐读)

(四)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3) 1、计算结果3.5+3.5+3.5= 与3.5×3=

2、比较

3.5元 35角

×3 与 ×3

10.5 105 角

计算时方法一样,10.5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之和相同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根据所得结论,进一步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的计算方法。

3、出示0.72×5

(1)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先点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练习拓展

1、口算

5×7= 24×3=

5×0.7= 2.4×3=

2、 列竖式计算

6.7×2= 0.82×50= 3.9×17=

四、课堂小结

交流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5+3.5=10.5 0.72×5=3.6

3.5×3=10.5 0.72

3.5 35 ×5

×3 ×3 __________

______ _____ 3.60

10.5 105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数学上册答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