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化学教案:《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教学设计

小学探究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07

高二化学教案:《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教案:《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二、实验器材:

试管、胶头滴管、长胶头滴管、具支试管、导管、烧杯

常规配制NaOH溶液、FeSO4溶液;用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FeSO4溶液;6mol/L的NaOH溶液、7mol/L的NaOH溶液、8mol/L的NaOH溶液、9mol/L的NaOH溶液;H2SO4溶液、NaHCO3溶液;石蜡油。

三、实验创新点:

1、打破定式思维:以往的实验研究几乎都放在如何除去O2上,而本实验同时考虑了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

2、试剂的改用:

(1)用7mol/L的NaOH溶液与0.2mol/L的FeSO4溶液反应,使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下沉、几分钟后才变色,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2)用NaHCO3代替Fe粉与H2SO4溶液反应产生CO2来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快、无残留、生成的CO2密度比空气大,有利于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在CO2的氛围中Fe(OH)2能保存24小时之久。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影响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过程中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实验中收获学习化学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1、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往Fe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几乎观察不到白色絮状沉淀(图1、图2所示)

2、讨论并优化实验

(1)提出问题:

(a)为什么白色絮状沉淀最终会变成红褐色?

(b)哪些部位的O2会对实验产生干扰?

(c)如何排除O2的干扰?

(2)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出改进装置并实验: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NaOH和FeSO4溶液、用石蜡油液封并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中挤出。

现象:沉淀上浮且迅速变色,但下层的变色较慢(如图3、图4所示)

(3)进一步提出问题:

(a)能否让生成的Fe(OH)2下沉以达到液封的效果?

(b)如何能让沉淀下沉?

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用NaOH的浓溶液与FeSO4溶液的稀溶液反应

(4) 探究NaOH的浓度对实验产生影响:由FeSO4溶液的浓度和酸度决定用6Hmol/L、7mol/L、8mol/L、9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并进行两项操作:将NaOH溶液加入FeSO4溶液中或者将FeS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

将不同浓度的NaOH加入0.2mol/L的FeSO4溶液中

对比以上两组实验,选择将7mol/L的NaOH加入0.2mol/L的FeSO4溶液进行实验,沉淀量较多且下沉。(如图5所示)

(5) 如此制得的Fe(OH)2也只能保持几分钟的时间,学生提出:装置中的O2也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如何除去?

经讨论,我们设计了如图6所示装置:

往NaHCO3溶液加入H2SO4 溶液后注入FeSO4溶液再注入NaOH溶液

如此制得的Fe(OH)2能保存24小时之久

六、实验总结:

1、探究历程:由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实验几乎观察不到白色絮状沉淀提出O2对实验的干扰,设计出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溶液并用长的胶头滴管伸入溶液中实验,效果不明显;由下层沉淀变色较慢,进一步改进,用7mol/L的NaOH加入到0.2mol/L的FeSO4溶液实验,实验效果好,但保存时间不长,进一步设计出用NaHCO3与H2SO4溶液反应生成CO2排出空气,生成的Fe(OH)2能保存24小时。

2、学生反馈:主要设置了两个问题

(1)你认为改进后的装置有什么优点?

装置简单,实验效果好,看到了白色絮状沉淀

(2)在实验探究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方法,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3、实验小结

本实验主要有以下特点:常规的试剂、常规的仪器,简单的操作,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推广性强。

相关推荐

铝的氢氧化物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铝的氢氧化物”,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班级:高一()班姓名:学号: 成绩:
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三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铝的氢氧化物
【学习目标】
1、知道氢氧化铝的性质,了解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主干知识】
氢氧化铝的制备
Al3++3NH3H2O=Al(OH)3↓+3NH4+
氢氧化铝的受热易分解:
两性氢氧化物:即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
【疑难辨析】
Al(OH)3沉淀量的计算
讨论:向含有amolAlCl3的溶液中加入含bmolKOH的溶液,求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
分析:n(OH-):n(Al3+)Al元素的存在形式Al(OH)3沉淀量
b:a______时,Al3++Al(OH)3
b:a______时Al(OH)3
____b:a____时Al(OH)3+AlO2-
b:a______时,AlO2-
例1、向100mL0.2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100mL0.9molL-1的NaOH溶液,求生成Al(OH)3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例2、0.1mol/LAl2(SO4)3的溶液100mL中加入0.5mol/LNaOH溶液得到1.17g沉淀,求加入NaOH溶液的的体积。

铝三角
铝元素存在的三种常见重要化合态Al3+、AlO2-、Al(OH)3,它们之间怎样两两相互转换?
1、Al3+Al(OH)3Al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O2-Al(O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3+AlO2-、Al(OH)3Al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提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1、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H2SO4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A.NaHCO3B.Al(OH)3C.NaHSO4D.Na2CO3
2、在使溶液中的AlO2-完全转化成Al(OH)3,应选择的最好试剂是:
A.H2SO4B.HClC.CO2D.NH3H2O
3、下列反应最后有沉淀生成的是:
A.AlCl3溶液加过量NaOH溶液B.NaAlO2溶液加过量盐酸
C.NaAlO2溶液通入过量CO2D.石灰水通入过量CO2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Al(OH)3溶于NaOH溶液中:Al(OH)3+OH-=AlO2-+2H2O
C、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D、Al2O3粉末溶于NaOH溶液中:Al2O3+2OH-=2AlO2-+H2O
5、一块镁铝合金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此时溶液中存在:
A.MgCl2B.AlCl3C.NaAlO2和NaClD.Mg(OH)2和Al(OH)3
6、下列关于Al(OH)3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B、Al(OH)3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C、Al(OH)3能溶于氨水
D、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7、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为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Al3+B、Al(OH)3C、AlO2-D、Al3+和Al(OH)3
8、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不相符的是
A.将0.1mol/LAlCl3溶液逐滴加入0.1mol/L的等体积的NaOH溶液中振荡,现象为沉淀溶解沉淀沉淀增多
B.将0.1mol/LAlCl3溶液逐滴加入0.4mol/L等体积的NaOH溶液中振荡,现象为沉淀沉淀增多
C.将0.4mol/LAlCl3溶液逐滴加入0.1mol/L等体积的NaOH溶液中振荡,现象为沉淀溶解沉淀沉淀增多
D.将0.4mol/LNaOH溶液逐滴加入0.1mol/L等体积的AlCl3溶液中振荡,现象为沉淀沉淀增多沉淀减少沉淀消失
9、用稀H2SO4、NaOH和Al为原料制取Al(OH)3,有下列三种不同的途径
甲:
乙:
丙:
若制取等量的Al(OH)3则
A.甲、乙消耗的原料同样多B.乙消耗的原料最少
C.丙消耗的原料最少D.三者消耗的原料同样多
10、在NaAlO2溶液中,通入amolHCl气体,生成bmol沉淀后,又通入cmolHCl气体时,
沉淀恰好溶解,则原NaAlO2溶液中含NaAlO2的物质的量是
A.molB.molC.molD.cmol或mol
11、将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和溶液中所含的铝元素质量相等,则原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可能是()
A、1:3B、2:3C、1:4D、2:7
12、有一块Al—Fe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热,完全变成红色粉末与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
分数为
A、70%B、47.6%C、52.4%D、30%
13、在H2SO4酸化过的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W(g)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14、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金属铝溶于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五个图中,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生成沉淀的量从
A—E中选择各题要求的序号填入表中
ABCDE
溶液加入的物质答案序号
饱和石灰水通CO2至过量
AlCl3溶液通过量的NH3
含少量NaOH的NaAlO2溶液通过量的CO2
NaAlO2溶液滴加稀HCl至过量
MgCl2AlCl3的混和液滴加NaOH至过量
16、现有AlCl3和MgSO4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图所示,求原溶液中Cl-、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17、将1.02gAl2O3和Fe2O3的混合物溶解在过量的100mL0.05mol/L的稀H2SO4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共用去NaOH溶液100mL,则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1单元课时2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实验探索,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体验实验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
(2)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用途,感受化学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铝和氧氧化铝的两性、铝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关系。
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
三、设计思路
氧化铝部分的教学思路:绚丽的宝石图片展示氧化铝的性质探究氧化铝的性质总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两性”的定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此基础上,创设出探究问题的情境,提出探究的主题——氢氧化铝是否也是两性氢氧化物,把“氢氧化铝的两性”巧妙地转化为四个设疑和三个学生探究实验。氢氧化铝部分的教学思路:情境(氢氧化铝是否也是两性氢氧化物)实验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实验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铝为何使用氨水)实验探究(制备氢氧化铝为何使用CO2)氢氧化铝的性质总结。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红宝石和蓝宝石不仅美丽而且昂贵,我们先来欣赏下绚丽多彩的宝石。
【播放图片】美丽的宝石(ppt2、3)
【设问】红、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讲述】氧化铝的存在形式有那些呢?我们看投影。
【播放图片】氧化铝的天然存在形式(ppt4)
【设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氧化铝有了初步的了解,请推测其可能性质,并用所给药品进行验证?(现有试剂:氧化铝、10%盐酸、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ppt5)
【学生活动得出结论】Al2O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讲述】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氧化物。
【过渡】氧化铝的性质如何,哪些应用呢?请同学先阅读课本66页的资料卡:“氧化铝及其应用”,然后归纳性质和应用。
【板书】一、氧化铝的性质:(ppt6、7)
1.物性:高硬度、高熔点、高沸点
2.化性: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b.与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3.用途:可作很好的耐火材料及用做提取铝的原料。
【讲述】铝的氧化物具有两性,那么铝的氢氧化物呢?下面我们来讨论氢氧化铝的性质。
【探究一】首先思考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备氢氧化铝?请提出可行的方法。(ppt8)
【交流与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1.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3.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要求统一用方案4制备氢氧化铝。
【学生实验1】Al(OH)3的制备(ppt9)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注入2~3mL氯化铝溶液,加入适量氨水,制备Al(OH)3,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过渡】为什么用第4套方案来制备氢氧化铝呢?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们还得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
【设问】氧化铝是什么氧化物?两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探究二】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同属铝的化合物,用类比的方法,你推测氢氧化铝是否也是两性氢氧化物?请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ppt10)
【交流与谈论】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生讨论,共同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实验2】Al(OH)3的两性
将实验1制得的Al(OH)3分成两份,第一支试管逐滴加入盐酸直至过量,第二支试管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结论】氢氧化铝既可以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两性氢氧化物。
【探究三】为什么制备氢氧化铝使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ppt11)
【交流与讨论】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生讨论,共同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实验3】Al(OH)3制备方案比较
将少量AlCl3溶液分别注入两支试管中,一支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另一支逐滴加入氨水直至过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与讨论】结论:Al(OH)3易溶于强碱,难溶于弱碱:氨水。
从反应控制难易来看,方案2优于方案1。
【演示】Al(OH)3中通入CO2。
【强调】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但只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探究四】请你通过所学知识比较下(1)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两种制备方法的优劣。(ppt12)
【演示实验】(1)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分析与讨论】方案2若加入的盐酸过量,沉淀会溶解;方案1即使二氧化碳通至过量沉淀也不溶解。结论:从反应控制的角度来看,方案1优于方案2。
【小结】(ppt12)
制备氢氧化铝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氨水(2)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追问】在前一节课学习的提取铝的工艺流程中,为什么选用二氧化碳酸化而不用盐酸酸化?
【讲述】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氢氧化铝的两性,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氢氧化铝的性质
【投影】一、物理性质(ppt13):
白色胶状物,不溶于水,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
二、化学性质(两性):
1.与强酸反应:
2.与强碱反应:
【讲述】氢氧化铝有很多用途,请举例。
三、应用:(ppt14、15)
1.医学上的应用
2.净水
【巩固练习】(ppt16、17)
1.氢氧化铝可作为治疗某种胃病的内服药,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铝的(B)
A.酸性B.碱性
C.两性D.氧化性
2.下列物质中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B)
A.NaOHB.Al(OH)3C.Mg(OH)2D.Ba(OH)2
3.要使AlCl3中的Al3+完全转化成Al(OH)3沉淀,选用的最佳试剂为:(C)
A.NaOHB.稀盐酸C.氨水D.AgNO3
【结束语】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了Al(OH)3的两性及其制取方法,初步了解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作业】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7题。
2.胃舒平是一种常用的胃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它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胃舒平中Al(OH)3的存在。

高二化学教案:《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面我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创新要点、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是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和选修4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对化学反应进行快慢具有感性认识

(二)能力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具备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三)情感基础:对化学实验有兴趣,对化学实验现象充满好奇

三、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情景激疑,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通过观察与描述实验现象,了解判断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技能

2.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培养学生的定量实验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难、重点

(一)教学重点: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能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实验方案设计为主轴,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创新为目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六、实验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以双氧水分解为反应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与学生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七、实验教学思路

通过比较常见化学现象的反应快慢,归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分别设计 “催化剂、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方案,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汇报交流,优化实验方案,展示实验创新装置,确定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教师演示利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酵母粉、MnO2 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不同固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定量实验的意识。

八、实验创新要点

(一)教材实验的局限性

1.实验使用5%的H2O2溶液,现象不显著,不利于学生观察

2.试管实验,缺乏趣味性,对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不足

3.教材给出具体实验操作方案,学生只是简单动手做实验,不利于学生形成并发展变量控制的实验思想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仪器:安全漏斗、锥形瓶、双孔塞、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5% H2O2溶液、10% H2O2溶液、MnO2、FeCl3溶液、热水、冷水

(三)实验改进与创新

1.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如图1)

图1

(1)实验现象显著、生动,增添实验趣味性

装置由固定了安全漏斗、胶头滴管的双孔塞和锥形瓶组成。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锥形瓶中压强增大,向安全漏斗中加入染色的肥皂水,就会“吹出”美丽的泡泡。将无形无色的氧气转化为学生能快速捕捉到的“有形有色”的泡泡,放大实验现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2)装置安全、简易

装置中胶头滴管的胶帽可以表征反应体系压强,若锥形内产生气体过多,压强过大,胶头滴管的胶帽就会鼓起作为预警。装置安全性高,操作简单,适合学生自主实验。

2.测量技术的创新

利用手持技术氧气传感器能科学、准确、快速测定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含量,进而表征化学反应速率。手持技术的运用,在定性实验的基础进一步定量化,将微观不可见的抽象物质以具体的数字图像直观呈现,让学生体验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而培养学生定量实验的意识。

3.设计型实验

改变学生简单动手做实验的现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进行装置改进与优化,完成实验探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

九、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激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归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方案设计: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所提供实验用品,以表格(如表1)为载体,分别设计催化剂、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

表1 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实验仪器

试管、烧杯、锥形瓶、安全漏斗、气球、U形管、V形管、双孔塞、胶管

实验药品

5%H2O2溶液、10%H2O2溶液、MnO2、FeCl3溶液、热水,冷水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预测实验现象

探究一: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药品种类及用量

探究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药品种类及用量

探究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药品种类及用量

(三)优化方案: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教师介绍改进装置,循序善诱,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学生展示创新装置(如图2):U型管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实验装置,一端添加药品后用塞子塞住,另一端连接气球,同时气球膨胀大小比较速率;利用分液漏斗、具支试管,V型管组装实验装置,通过V型管中页面变化表征反应速率。

(四)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交流互评,得出实验结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五)拓展迁移:教师演示手持技术利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不同固体催化剂(MnO2、酵母粉)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得出实验数据(如图3),学生利用数据图表分析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十、实验效果评价

(一)实验技能的提升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化学反应;汇报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二)创新思维的提升

巧妙利用“安全漏斗吹泡泡”装置放大实验现象,增加实验的可视性和趣味性。发掘实验魅力,调动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三)定量实验意识的培养

在定性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手持技术氧气传感器即时捕捉氧气含量变化,培养学生的定量实验意识,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科技紧密相连。

从本质上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切实培养与提升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学科素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

高二化学教案:《烷烃》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教案:《烷烃》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标要求】(1)掌握烷烃的分子组成、结构等的特征(2)理解同系物、烃基等概念,学会烷烃的命名。(3)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4)了解烷烃系列的性质变化规律。

【自主学习】1、课本54页“学与问”试归纳出烷烃在结构上的特点。

2、阅读教材55页,试归纳出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

一、烷烃

烷烃的概念:烃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_________互相连接,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 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_________状态。所以这类型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_________。(注意: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1、烷烃的组成和结构:

(1)烷烃通式为__________ (n≥1,整数),其中含碳量最低者是_____ (含C _____),随碳原子数增多,含碳量增大,但不会达到_____。(2)烷烃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其他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3)烷烃分子是空间立体结构,而非平面结构或直线结构,碳链不是直线,而是锯齿状。

2、烷烃物理性质:

(1)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_________,(但新戊烷沸点为 9.5℃,常温下为气体)。

5—16个碳原子为__________,16个碳原子以上为_____________。

(2)溶解性:烷烃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溶(填“易”、“难”)于有机溶剂。

(3)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_。碳数相同,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4)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___________,但均___于水密度。

3、烷烃的化学性质

(1)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______反应。

(2)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探究1】

二、同系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握概念的三个关键:(1)通式相同;(2)结构相似;(3)组成上相差n个(n≥1)CH2原子团。

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 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 变化。

例1、下列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的是:

【交流与探究2】三、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物体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_____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特点: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性质也不相同。

例2、有一种AB2C2型分子,在该分子中以A为中心原子,下列关于它的分子构型和有关同分异构体

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假如为平面四边形,则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假如为四面体,则有二种同分异构体;

C、假如为平面四边形,则无同分异构体; D、假如为四面体,则无同分异构体。

[练习1] 进行一氯取代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产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2CH3 B、(CH3)3CCH2CH3 C、(CH3)2CHCH(CH3)2 D、(CH3)2CHCH3

[练习2]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 CH3

A、O2和O3 B、14C和12C C、CH3CH2CH2CH3和CH3CH2CHCH3

H Cl CH3

D、Cl—C—Cl和Cl—C—H E、CH3CH2CH2CH3和CH3—CH—CH3

H H

(1) 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2) 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 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4) 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5) 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

【归纳小结】同系物、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的比较: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适用对象

判断依据

(1)原子序数_____,中子数_____(2)原子之间

(1)属_____元素(2)_____之间

(1)结构_____的同一类物质(2)符合同一通式(3)相对分子质量_____(相差14n)

(1)分子式_____(2)结构_____(3)不一定是同一类物质

性质

化学性质几乎_____,物理性质有_____

化学性质_____,物理性质_____

化学性质_____、熔沸点、密度呈_____性变化ks5u.com

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物理性质_____

实例

H、D、T,16O与18O

红磷与白磷,金刚石与石墨

甲烷与丁烷、乙烯与丙烯

戊烷有正、异、新戊烷三种

【归纳小结】同系物、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的比较:[来源:Z.xx.k.Com]

四、烷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用天干表示,即甲、乙、丙、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称某烷;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中文数字来表示。

碳数相同时用正、异新区分。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不能区分的可用系统命名(选学)。

第三章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训练题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2.在集气瓶内使甲烷与氧气混合,点燃,进行爆炸性实验,下列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同温、同压)中,爆炸声最大的是() A.1∶1  B.1∶2  C.1∶3  D.3∶1[来源:学|科|网]

3.大气污染物氟里昂—12的化学式是CF2Cl2。下面关于氟里昂—1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B.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饱和的

C.属于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 D.是甲烷的一种同系物

4.某烷烃含200个氢原子,则该烃的分子式是( )A.C97H200 B.C98H200 C.C99H200 D.C100H200

5.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

A.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与C12发生取代反应

C.可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

A.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 B.通过非极性键 C.通过两个共价键 D.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

7. 在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22.4 L氧气混合后点燃,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的体积共(  )

若温度为120℃,则体积为(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8. 1mol甲烷和1mol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CH3Cl B.HCl C.CH2Cl2 D.CHCl3

9.向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A.CH3Cl B.NaCl C.KClO3 D.CCl4

10.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 )

A.通入溴水通入澄清石灰水 C.点燃罩上干冷烧杯罩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点燃罩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D.点燃罩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入溴水[来源:高考资源网]

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氯代反应( )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12、有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 1.16 g·L-1 ,则关于该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有乙烷

C.不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13、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与C2H4 B.CH4与C3H4 C.C2H4与C3H4 D.C2H2与C3H6

14、一种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4H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将该有机物与适量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的卤代烃的种类共有()

A.2 B.4 C.5 D.6

15、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A.CH4和NH3 B.HCl、H2和CO C.HCl和CO D.HCl、CO和CO2

16、把1体积CH4和4体积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Na2SiO3溶液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__,试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试管壁上有____________出现,水槽中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

17、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图中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仪器只能使用一次)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择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D装置中MnO2的作用是

(4)若准确称取7.2 g样品(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22 g,B管质量增加10.8 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

(5)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则_____ (填“是”或“不”)需要测定其他数据,若能确定其分子式,若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结构简式为__

18、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不完全燃烧时,除了生成CO2和H2O外,还有CO生成。现有0.1molCH4,在一定量O2中不完全燃烧,将反应后所得物质通过足量Na2O2,并在电火花持续作用下不断作用,最终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464L。求反应中生成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