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30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小数.

2、通过改写,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互改写的算理,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学生非常容易出错,因此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名数的变换,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数,或者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或复名数.请大家想想:30分米是多少米? 3500克是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得出:

30分米=3米,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3500克=3千克500克,除以进率得到的商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仍是低级单位的数.

刚才复习的2个题都是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或复名数,今天继续学习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分米是多少米? 350克是多少千克?

启发学生类推改写方法:

(1)这是什么样的运算?

(2)用什么方法汁算?

(3)怎样移动小数点就可以了?

从而让学生明确:把分米数变换成米数,要除以进率1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行了.3分米=0.3米(板书).350克变换成千克数,要除以进率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就可以了.350克=0.350千克=0.35千克.

启发学生总结出改写方法.

(1)上面两个小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应该怎么改写?

概括出: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只要按照进率是10,100,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

反馈:完成109页“做一做”1.

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改写的方法.

2.教学例2.

(1)口答,说出改写方法.4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米?

70克是多少千克?

(2)3平方米4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米? 4千克70克是多少千克?

启发学生观察,这二题与口答题有什么区别?是什么样的换算?应该怎样改写?

首先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互说改写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从而明确:要求改写成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原来3平方米不用改,就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只把40平方分米改写成平方米数就可以了,从而得到3.4平方米.

同理,要求改写成千克数,原来的千克数不用改,就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只把70克改写成千克数就可以了,从而得出4.07千克.

3.启发学生总结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原来高级单位的数不变,就是改写后的整数部分,只将原来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是高级单位的小数部分,再与整数部分合并就可以了.

反馈:完成109页“做一做”第2题.

订正时说明思路.

三、巩固反馈

1.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练习二十三第1题.

2.把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投影)

3米8厘米=( )米

5千克60克=( )千克

1吨800千克=( )吨

12千米60米=( )千米

3.判断正误.(投影)

3平方米20平方分米=3.20平方米

5吨40千克=5.4吨

80米=0.8千米

20千克=0.02吨

4.把下面几个数由大到小排列.

3.2米,3米8厘米 ,310厘米

(提示: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2,3题.

板书设计:

30分米=3米

3500克=3千克500克

例1 3分米是多少米? 350克是多少千克?

3分米=0.3米

350克=0.350千克=0.35千克

例2 3平方米4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米?4千克70克是多少千克?

3平方米40平方分米=3.4平方米

4千克70克=4.07千克

3.2米 3米8厘米 3米10厘米

从大到小排列

3米8厘米=3.08米

3米10厘米=3.1米

3.2米>3米10厘米>3米8厘米

小编推荐

四年级下册《名数的改写》教案


名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7---7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名数的改写。
2.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你了解天鹅的哪些信息呢?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你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索新知
谈话:谁能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板书:10.5千克-200克=
谈话: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计算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让学生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谈话:怎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呢?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指导。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想法;
①把千克改写成克:②把克改写成千克:
1千克=1000克1千克=1000克
就是把10.5扩大到它的1000倍,将小就是把200缩小到它的,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10.5千克=10500克200克=0.2千克
10500-200=10300克10.5-0.2=10.3千克
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教师总结改写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新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适时小结,帮学生进一步理顺了单名数化单名数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习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比一比,填一填。
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填写,同桌互相检查。
3.算一算
自主练习第6题,学生做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由浅入深地巩固新知。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在总结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后反思
1.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本节课从开始导入“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到后来的练习,都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用好数学的自信心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本节课教师通过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xx市实验小学姜xx)
第2课时
一、情境创设。
谈话:前面我们了解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的“蔬菜之最”,最大的葫芦周长是1.77米,最重的南瓜重0.607吨。
1.77米=()厘米0.607吨=()千克
(学生回答。)
谈话:你是怎样换算的?
请多名学生回答。
最重的芹菜重23千克800克;最长的胡萝卜3.35米。
(课件出示图片和数据)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前面了解到的知识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本单元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利于学生的系统思考。同时,对学生单名数换算进行了复习,为下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23千克800克=()千克
谈话: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把23千克800克改写成用千克做单位吗?(板书)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改写方法。
(3)组间交流。
谈话:刚才各小组都讨论得非常投入,哪个小组先发言?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800克=0.8千克,再加上23千克得23.8千克。
②23千克800克=23800克,23800缩小到它的1/1000,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23800克=23.8千克。
谈话:同学们更喜欢哪一种呢?(生答)第二种先转化成上节课学的知识,再解决问题;而第一种思考步骤要少一些,各有优点,大家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在不断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4)巩固练习。
谈话: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这组题目,体会一下哪种方法更好。
出示:5米80厘米=()米
28米6分米=()米
7吨60千克=()吨
2元4角9分=()元
交流答案后,学生谈体会,然后教师总结第一种方法更简便。
(二)探究3.35米=()米()厘米
谈话:3.35米=()米()厘米这个问题该怎样思考,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板书)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优化方法。
巩固练习
5.6米=()米()分米
7.09吨=()吨()千克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本着能让学生探究的决不包办代替的理念,本环节对问题的解决都是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包括方法的优化也由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培养独立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三、应用知识。
(一)谈话:同学们自己动脑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图片,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解答在书上,交流时有问题的题目找学生说说思考方法。
(二)谈话:星期天,同学们要从学校到少年宫参加活动,走哪条路近?近多少?你能算一算吗?(出示自主练习第八题)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①把米改写成千米②把千米改写成米。两种方法都可以。
(三)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单位的改写已能灵活运用,下面请大家帮动物运动会奔跑项目排出名次,可以吗?(自主练习第9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注意梯度,从基本练到解决实际问题,从封闭到开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积极,知识学习扎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一、经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标》中的重要理念。能力发展绝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懂”了,也不是“会”了,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和思想方法。这种“发现”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
二、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帮助,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和交往的能力。
(xx市实验小学张x)

四年级下册《名数的改写》备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名数的改写》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利用小数点的位置来进行名数改写。
2、理解知识间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和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利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难点:会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
难点:单名数改写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的方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首先作好旧知的铺垫,复习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出现小数的名数改写。
讨论要点:
1、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方法
(1)先让学生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何时乘进率,何时除以进率。
(3)为学生编口诀:大变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让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改写方法:
(1)首先牢记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够灵活运用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
(2)审题要仔细,看清楚是向哪级单位转化。
活动总结:组内老师各抒己见,找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师对此处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来解决的建议和思路都给我们年轻教师有很大帮助。

浙教版数学四下:《单名数、复名数化聚的练习》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浙教版数学四下:《单名数、复名数化聚的练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106页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相互改写,并学会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

教学难点:化聚中补0和去0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类单位间的进率

1.投影出示:

(1)在括号中填上进率。

(2)朗读。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单名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今天我们要对这些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并且还要把它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分层练习

1.单名数的改写,归纳出规律。

①出示:3.05吨=( )千克 3500千克=( )吨

a、改写练习。

b.反馈讲评。

C、校对结果。

D、提问归纳:第1题把什么单位改写成什么单位?怎样改写,第2题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归纳:

②独立练习课本第1、3题。(全班练习,投影校对)

2.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

(1)出示:

3.05吨=( )吨( )千克 3500千克=( )吨( )千克

3吨50千克=( )千克 3吨50千克=( )吨

①口答,说出每题的解答思路。

②反思,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要注意什么?

(2)独立练习第人4题的右边各3题,(全班练习,投影反馈讲评)

1.23千米=( )千米( )米 4米24厘米=( )米

6.6千克=( )千克( )克 3千克45克=( )千克

9.02吨=( )吨( )千克 8吨9千克=( )吨

有时间多的学生,同时完成左边3题。

7.4米=( )厘米 1007克 )千克

5.06吨=( )千克 5600米=( )千米

4.05元=( )分 2050千克=( )吨

3.应用题。

①第5为题。

A、审题。

B.学生列等式改写。

C、反馈讲评。

②课本第7题:

先由学生试做,再讲评,在学生用15100l000l001000计算后,引导学生用下列方式思考:已知100克向日葵籽可以榨油15克,那么100吨向日葵籽可以榨油15吨。直接列式:15100=0.15吨

(三)作业:《作业本》第74页(七十四〕。

说明: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但这均要以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为前提,因此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在每次练习讲评时,增加几个错例辨析。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两位小数;通过具体形象材料为依托让学生建立起活灵活现的小数形象,加深对小数的理解,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 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认识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2.通过小数的产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小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产生。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小数的应用。

师:一个大练习本多少钱?一支钢笔呢?在标签上它们都是怎样写的?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吗?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数吗?看书第2、3页,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还记得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小数。(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通过回顾探究,研究两位、三位小数意义。

(一)通过把一条一米长的线段看做“整体1”认识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小数。

1.十分之一的小数

(1)投影显示:把一条一米长的线段看成“整数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板书:十分之一)

师: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看我是怎么写的。(板书:0.1)

0.1就是一个小数,它的计数单位也就是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小数里的点叫小数点。

说说0.1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十分之一表示什么?0.1表示什么?

师总结:十分之一和0.1的意思相同,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

追问:十分之四是把谁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0.1是把谁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2)阴影部分显示3份。

问:现在阴影部分表示几份? 是几个“十分之一”? 是几分之几?

用小数怎么表示? 0.3表示什么?

(3)阴影部分显示7份。

师:阴影部分用小数、分数各怎么表示?

0.7和十分之七都表示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是几份中的几份?

0.7里面有几个0.1? 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师小结:象这些都是特殊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通过练习巩固十分之几的数。

①生自己动手操作。用一个正方形代表“整数1”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并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②师投影出示2份用小数表示0.2,问:0.2是几个0.1?

投影显示6份用小数表示0.6。问:0.6是几个0.1?(0.6里面包含0.2)

师:你发现了什么?

把0.6平移开,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2.通过生活认识百分之几的小数。

(1)百分之几的小数。

①把一个正方形看作“整数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把正方形再继续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出示:百分之一)

—也可以写成0.01。(板书:0.01)

问:0.01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和0.01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②认识百分之几的小数

投影显示8份问:现在是几份? 是几个百分之一? 是百分之几?

用小数怎么表示?(0.08)

0.08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有几个0.01? 8个0.01是多少?

3.认识千分之几的小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 1千克=1000克

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你能说一说1克用千克表示成小数是多少?(讨论)

1克 =( )千克(用小数表示)

练习: 3 克 =( )千克

11克 =( )千克

108克 =( )千克

4.小结: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数,到底什么是小数?归纳小数的意义。上面的0.1,0.4表示十分之几,0.01,0.18表示百分之几,0.001,0.284表示千分之几。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说一说你对小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调查学习用品的价格 获取学习的材料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调查你所用书的价格,老师已经将其中三本列在上面,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师将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 单价(元)

语文书 6.63

数学书 6.09

《亲近母语》 10.9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多少元? 语文书和《亲近母语》共多少元?

生2:亲近母语比语文书贵多少元? 语文书比数学书贵多少元?

生3:三本书共多少元?

生4:两书总价比第三本书贵多少? ……

师:刚才大家提了许多可以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① 一本数学书和一本语文书一共多少元?

② 亲近母语比语文书贵多少元? 师:根据问题,怎样列算式?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09+6.63= 10.9-6.63=

师:这2个算式是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自主探索 构建新知

1、师:怎样计算6.09+6.63=的和与10.9-6.63=的差呢?

① 独立研究: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完成后可和组内伙伴讨论研究。

(学 生练习,师巡视参与)

② 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怎样列竖式和你的想法(实物投影演示算法)

生:列竖式时9分和3分对齐相加满十进一,进上去的1和6角对齐相加,然后6元和6元相加……

师:对刚才同学的算法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谁还能照着**的说法再来说说小数加法该怎样来计算?) (生讲师板书竖式)

生:百分位的9和百分位的3对齐相加,得十二进一,百分位上写2;十分位的0和6相加,再加进上来的1,得7,个位6加6……

师:(讲算理)9和3相加得12,这个12表示多少?……

师:你能说清楚这个过程了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笔算小数加法,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④出示减法的对错2种竖式,(先错后对)请生评价,说明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点对齐(板书)就可以了。

对的学生说过程,师板书竖式,并问算理(如:百分位上的7是怎么得来的?)

⑤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笔算小数减法,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巩固练习 师: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 独立完成: 语文书和《亲近母语》共多少元? 语文书比数学书贵多少元? 6.63+10.9= 6.63-6.09=

3、 师:(归纳算法)谁能来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计算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其实也就做到了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师:一起把这个方法来读一遍

三、加强训练 巩固算理算法

1. 师:知道小数加减的方法后,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列竖式计算:

0.87+5.68= 14-0.014= 25.09+0.524= 3.15-2.851=

每2大组做一组,请4名学生板演 反馈 学生的练习,在评价中巩固算法。

2. 师:大多数同学都掌握得不错,现在要求大家直接写出得数,有没有信心写对?

生:有

师:好,仔细看题,快速算出得数

0.7+0.3= 2.6+0.8= 5 +0.5= 0+6.3= 15.6+7= 5-1.6= 4.5-0.5= 2.61-1.31=

集体反馈,及时纠正错误。

3. 改错

师:这两个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你们帮忙看看他们算的对吗?错的请改正。

四、应用新知 展示算法 培养个性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可大了。

这是菁菁校园“迎六一歌咏比赛”时, 4位评委给3个年级打的分。

(课件显示)

三年级 9.9 10 10 9.2

四年级 10 9.8 9.9 9.9

五年级 9.8 9.9 9.8 10

师:请你当当小评委,要颁这个奖,得先知道什么呀?

生:要算总分,看看谁第一名就是一等奖

师:好,小组合作,拿出草稿本,分别算出三个年级的总分。

生交流算法,师及时展示学生中的不同算法:

如计算四年级的总分: 10+9.8+9.9+9.9=39.6

10×4-0.2-0.1-0.1=39.6

9×4+1+0.8+0.9×2=39.6

师:你们有结果了吗?(将结果填在领奖台上) 师:想一想,五年级的分数至少再多几分可争得第一名?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正数和负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 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一、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教学难点:

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 ℃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二、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三、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

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 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 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 表示正数时, 是负数;当 表示0时, 就在0的前面加一个负号,仍是0,0不分正负;当 表示负数时, 就不是负数了,它是一个正数,这些下节将进一步研究。

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研究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进行讨论。

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四、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3、注意概念中所用“统称”二字,它与说“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的意思不大一样。前者回避了分数是否包括整数的问题,即使把整数包括在分数范围内,说“统称”还是不错,而用后一种说法就欠妥了。

4、分数和小数的区别:

分数(既约分数)都可表示成小数,但不是所有的小数都能表示成分数的。如圆周率就不能表示成分数。

5、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除外)都是有理数。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数学教案

一、学前准备

1.比较下面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0.84和0.840 2.54和25.4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组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第二组两个小数数字虽然相同,但小数点的位置有了变化,小 数的大小也有了变化。

把下列商品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再用元、角、分表示出来

一块橡皮 1.50( )=( )元( )角( )分

铅笔盒 5.32( )=( )元( )角( )分

学生尺  1.86( )=( )元( )角( )分

计算器 25.73( )=( )元( )角( )分

二、探究新知:

导入新课:

马小虎的妈妈开了一家学习用品商店,买各种学习用品。小马虎平时就做事不认真,所以在开店时也是马马虎虎,大家都叫他小马虎。小马虎有时还自告奋勇给妈妈帮忙,帮妈妈写价目表。由于平时就马马虎虎所以经常把标签写错,不是把小数点向左写一位就是向右写一位。在文具店刚开张的时候去的人不少就是没人买东西,这是他写在标签上的一些商品的价目,请你给他找一找没人买东西的原因:(出示课件)

橡皮15.0元 铅笔盒53.2元

学生尺18.6元 计算器257.3元

小组合作找出没人在这里买东西的原因

小组汇报错在那里

请同学帮助小马虎改正确。

小数点向哪一边移动了?这个数是扩大还是缩小了?扩大了多少倍?

小组讨论: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扩大10倍。那么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四位这个数扩大多少倍?

(以1.000为例)

如果有困难教师引导: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扩大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

反馈:

下面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了多少倍?

- 3.72 372 37.2

教师: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要像小马虎那样把小数点写错。

小马虎这次吸取了教训,不再因为把小数点的位置向右移动而把原数扩大了。他把商品的标签又重新写上了价目:(出示课件)

橡皮0.150元 铅笔盒0.532元

学生尺0.186元 计算器2.573元

新的价格标签公布后小马虎的文具店那个叫火,不一会小马虎所写的文具就买完了,妈妈看买的这么快,就看了看他写的价目表差点儿给肺气炸了。这是怎么回事?请你帮他找出原因。

小组讨论:帮助小马虎找出赔钱的原因

小组派代表发言:这一次他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

激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文具店的买卖怎么就火了呢?

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数就缩小10倍,文具便宜了当然大家才争相购买。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帮他改正价目表呢?

学生改正确

小组讨论: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数就缩小10倍。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三位、四位原数缩小多少倍呢?

(以1000为例)

小组汇报: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

……

反馈: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 0.506 50.6 0.0506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经历实验、观察、猜想、论述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做个人热身运动,我们进行一个抢答比赛好吗?老师一个数,你报一个,使两个数加起来是100,看谁抢得快,好吗?

师报:47(53)、69(31)、25(75)

问: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 师:热身运动第二节,出示下题,你会用简便计算下面各题吗?

47+87+53= 67+47+153+35= 200-76-24=

指名同学扮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问:分别用了哪些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指名回答,依次板书。

a+b=b+a (加法交换律)

a+b+c=a+(b+c) (加法结合律)

a-b-c=a-(b+c)

(3) 师:上面三题都是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1. 出示:水彩笔9.62元,笔记本9.47元,钢笔9.38元

师:运动会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奖品,你们看,老师都买了什么?每件文具老师都买了一个,那么老师一共花了多少元钱?你能列出算式吗?

指名列式:9.62+9.47+9.38

(可能会有学生列式的时候就考虑了简便的问题。指出:列式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按照给出条件的顺序,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师:题目中只含有加法,按照什么顺序?你能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吗?

请1名同学黑板上板演。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指名板演,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探究练习。实物投影下学生筛选那个是最容易的算法。(学生自主尝试并及时反馈)

(1)交流算法。

(2)动手算一算。

(3)比比谁的算好了。

9.62+9.47+9.38= (元)

实物投影展示:

9 . 62 9. 6 2 9.62+9.47+9.38

+ 9 . 4 7 + 9. 4 7 =9.47+(9.62+9.38)

19. 0 9 9. 3 8 =9.47+19

+ 9. 3 8 28. 4 7 =28.47(元)

28. 4 7 追问:比较三种算法,结果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里要用“( )”,说说说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巩固练习

复习加法运算律:找找例题中哪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那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验证猜想,判断下列式子左右相等吗?

3.4+0.7( )0.7+3.4

1.6+0.25+0.75( )1.6+(0.25+0.75)

2.7+0.63+0.3 ( )0.63+(2.7+0.3)

学生计算,指名回答。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

师:通过上面几道题目的验证,看来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板书: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师:那种计算简便计算一般是要把加数凑成整百千数,而小数加法一遍只要凑成整数就可以了。

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4.47+0.25+3.75+9.53

0.28+1.4+2.1+0.72+0.56

探究二

一根绳子长25.2米,先减去8.8米,再减去5.2米,还剩多少米?请同学们自己在验稿纸上试着自己算一算。

(演示剪绳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算出。)

(1)交流算法。(学生自主尝试并及时反馈)

25.2-8.8-5.2

25.2-8.8-5.2 25.2-8.8-5.2

= 25.2-5.2-8.8 =25.2-(8.8+5.2)

= 20-8.8 =25.2-10

= 11.2(米) =11.2(米) 师生小结:看来整数减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板书:整数减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减法同样适用)

六、巩固总结知识,并针对性练习。

今天有什么收获?(学生讨论)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寻找简便算法的方法是:

1. 观察。

2.(找、拆) 凑

板书: 观察

(找、拆) 凑

练习:

1.用简算方法计算:

0.38+4.28+9.62+5.72 24.17-3.47-6.53

2.巩固练习:判断说说理由并改正。

13.7+2.3-4.9+5.1 13.7+2.3-4.9+5.1

=16-10 =16-4.9+5.1

=6 ( ) =11.1+5.1

=16.2 ( )

七、拓展延伸。

10-0.1-0.2-0.3-0.4-0.5-0.6-0.7-0.8-0.9

0.01+0.03+0.05+0.07+0.09+0.11+0.11+0.13+0.15+0.17+0.19+0.21+0.23+0.25+0.27+0.29+0.31+0.33+0.35+0.37+0.39

八、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a+b=b+a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a+b+c=a+(b+c)

a-b-c=a-(b+c)

观察

(找、拆) 凑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及比较大小》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及比较大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探索归纳概括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数学概括能力。

3、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得出小数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和小数性质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的算理

教学突破:

借助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理解和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小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图形表示小数,通过比较和归纳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 铺垫旧知,导入新课。

1、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6589和589 123和213 12345和12354

教师:根据上面几组数说出整数的大小比较分为几类情况?每一类怎样比较?

学生1:整数的大小比较分为两类:位数相同和位数不相同。

学生2:位数不同的两个整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相同位数的数相比较,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相同的,就比较第二位……

2、 说出下面小数表示的意义。

0.32 0.4 0.40 0.11

二、探索新知

1.小数大小比较

师:读出课本55页的情景图中的内容

板书:11.85与24.3 11.84与11.68

师:根据你的经验知识,比较每组小数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全班交流:

学生:11.85整数部分是11,24.3整数部分是24,从整数部分就可以比较出大小,因为24>11,所以24.3>11.85.

师:怎样比较11.84和11.68的大小?

学生:整数部分相同,比小数部分,一个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是6,另一个小数部分十分位是8,因为8>6,所以11.84>11.68

师:根据两组数的特点,总结出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小组内先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小数大不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知识应用反馈

(1)课本自主练习1,让学生轮流回答,发现问题当场纠正。

(2)课本自主练习2,学生先做再说结果,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小数的性质

猜想0.4与0.40的大小关系?

学生先猜想是相等的关系,在此猜想基础上,让学生用生活和课本中的有关例子,来解释说明它们的等量关系.

小组内先交流各自的例子,选出认为最合适的例子汇报.

学生1:4角=4/10元=0.4元 ;40分= 40/100元=0.40元,

因为4角=40分;所以0.4元=0.40元

学生2: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份,选出其中的4份,为4/10=0.4,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挑出其中的40份,为40/100=0.40,选出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0.4=0.40。

学生3:两个一样的蛋糕,一个平均切成10份,拿出其中的4份,另一个平均分成100份,拿出其中的40份,它们分别占整个蛋糕的4/10和40/100,即0.4和0.40,拿出的蛋糕数量是相等的,所以0.4=0.40

学生4:……

师:从生活中知道了0.4=0.40,那0.4与0.400的关系呢?猜想结果并举例子。

学生:可以把以上的例子中的100份改成1000份就可以验正0.4=0.400。

师:从两个等式0.4=0.40, 0.4=0.400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读一读

性质应用:

(1)例题:你能将0.500和13.040化简吗?

引导学生理解化简的意思,强调不能改变小数的大小,引出化简的依据是小数的性质。

学生1:0.500=0.5

学生2:13.040=13.04

师:13.040=13.4对吗?

让学生指出错误,同是强调小数的末尾的位置添0或去0,小数不变,加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掌握。

(2)出示例题: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你能将0.9、0.67和5改写成三位小数吗?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1:0.9=0.900, 0.67= 0.670,依据是小数的性质。

学生讨论5的改写方法,并统一答案,5=5.000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58页5、6两题,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59页第7题,集体订正时提问几个较深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垂线》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垂线》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画、观察掌握垂线的画法,了解和研究垂线、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严谨的作图习惯。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于直线你都理解了哪些知识?

2.试画垂线并思考。

二、新授

1.在画垂线的练习中,感悟“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2.归纳总结:你知道了什么?

3.通过动手测量感悟“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4.认识点到直线距离。

5.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总结质疑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提高练习

1.画垂线时,没有三角板,只有直尺怎么办?

2.若直尺也没有了,怎么办?

3.只有一张形状不规则的纸怎么办?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但是缺乏工具的同时,方法不是很灵活很巧妙,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今后要加大培养力度。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将下面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0000到90000根。

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472000千米。

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以个为单位数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

不同点:整万的数可以直接改写成一万位单位的数

不是整万的数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二、新课:

1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2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小组研究: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

4练习:

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像这样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3.4528亿,小数点后有4位,小数位数太多,往往实际又没有用,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如这道题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1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2、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改写和省略》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改写和省略》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改写和省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关键: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

一、改写:

1.今天,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交流。(分小组汇报)

要求:先说说你们收集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是怎样得到的。

再每组选一条你们最喜欢的信息,介绍给大家。

其他同学,如果听到你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

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交流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3.抓住学生用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

(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

例如: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③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

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3)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二、省略:

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

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

收寄函840000000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

3.汇报,交流:

1170000000≈ 12亿  (五入)

840000000 ≈ 8亿(四舍)

958000000元 ≈10亿元(进位)

198950000000元≈1990亿元(进位)

4.小练: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

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0人次。

①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②订正 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

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

③ 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④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解释这个问题:

0 1亿 2亿 3亿

汇报。

⑤看图。

(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名数的改写》第二课时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名数的改写》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7---7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名数的改写。

2.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话:前面我们了解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的蔬菜之最,最大的葫芦周长是1.77米,最重的南瓜重0.607吨。

1.77米=( )厘米 0.607吨=( )千克

(学生回答。)

谈话:你是怎样换算的?

请多名学生回答。

最重的芹菜重23千克800克;最长的胡萝卜3.35米。

(课件出示图片和数据)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前面了解到的知识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本单元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利于学生的系统思考。同时,对学生单名数换算进行了复习,为下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1、探究23千克800克=( )千克

谈话: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把23千克800克改写成用千克做单位吗?(板书)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改写方法。

(3)组间交流。

谈话:刚才各小组都讨论得非常投入,哪个小组先发言?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800克=0.8千克 ,再加上23千克得23.8千克。

②23千克800克=23800克,23800缩小到它的1/1000,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23800克=23.8千克。

谈话:同学们更喜欢哪一种呢?(生答)第二种先转化成上节课学的知识,再解决问题;而第一种思考步骤要少一些,各有优点,大家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在不断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4)巩固练习。

谈话: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这组题目,体会一下哪种方法更好。

出示:5米80厘米=( )米

28米6分米=( )米

7吨60千克=( )吨

2元4角9分=( )元

交流答案后,学生谈体会,然后教师总结第一种方法更简便。

2、探究3.35米=( )米( )厘米

谈话:3.35米=( )米( )厘米这个问题该怎样思考,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板书)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优化方法。

3、巩固练习

5.6米=( )米( )分米

7.09吨=( )吨( )千克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本着能让学生探究的决不包办代替的理念,本环节对问题的解决都是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包括方法的优化也由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培养独立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三、应用知识。

1、谈话:同学们自己动脑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图片,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解答在书上,交流时有问题的题目找学生说说思考方法。

2、谈话:星期天,同学们要从学校到少年宫参加活动,走哪条路近?近多少?你能算一算吗?(出示自主练习第八题)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①把米改写成千米②把千米改写成米。两种方法都可以。

3、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单位的改写已能灵活运用,下面请大家帮动物运动会奔跑项目排出名次,可以吗?(自主练习第9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注意梯度,从基本练到解决实际问题,从封闭到开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积极,知识学习扎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关键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1、经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标》中的重要理念。能力发展绝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懂了,也不是 会了,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和思想方法。这种发现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

2、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帮助,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和交往的能力。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专题。